加拿大核實驗室與美國USNC開展小型堆燃料研究合作

2020-12-1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日前,加拿大核實驗室(CNL)與美國超安全核公司(USNC)旗下USNC-Power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以為USNC的微堆(MMR)研究提供支持。合作項目包括探索在CNL喬克裡弗(Chalk River)廠址為USNC燃料製造設施選址的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

該項目由CNL的加拿大核研究計劃(CNRI)資助,範圍包括USNC全陶瓷微囊燃料(FCM)製造和研究、反應堆石墨堆芯輻照計劃的設計,以及在喬克裡弗成立1座燃料分析實驗室。此外,還包括制定多年試驗計劃,以支持USNC燃料和堆芯設計通過加拿大核安全委員會(CNSC)的供應商設計審查。

微堆的六角形石墨塊堆芯內包含大量的FCM燃料芯塊,據USNC稱,得益於非常緩慢且可預測的溫度變化,這種設計具有低功率密度和高熱容量特徵。氦冷堆在其20年壽期內僅需裝料一次。USNC執行長Francesco Venneri表示,本次聯合研究是驗證該公司小型堆(SMR)及燃料設計的重要一步。

CNL將小型堆作為該機構8個戰略方向之一,並擬於2026年前完成1座小型堆選址。在2018年發出邀請後,目前共有4家單位參與建設和運行一座小型堆示範項目,分別是: U-Battery加拿大公司——4 MWe級高溫氣冷堆;加拿大StarCore Nuclear公司——14 MWe級高溫氣冷堆;美國陸地能源公司(Terrestrial Energy)——190 MWe級一體化熔鹽堆。3家單位均已完成4階段邀請流程中的第1階段。此外, 加拿大全球第一能源公司(Global First Power)的5 MWe級微堆設計已進入第3階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美國超安核技術公司建立小型模塊堆燃料開發實驗室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美國超安核技術公司在猶他州鹽湖城建立了一個支持開發全陶瓷微封裝燃料專利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開發的材料將用於超安核技術公司的微型模塊堆和其它核反應堆,包括氣冷堆、輕水堆、坎杜堆和熔鹽堆。
  • 加拿大、美國「小型堆」匯總
    加拿大政府表示,「作為核能和核安全方面的全球領導者,加拿大將成為安全負責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技術開發方面的領導者。」「預計SMR將幫助加拿大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同時在在提供經濟效益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大陸已正式啟用德國燃料電池實驗室
    ,公司日前與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展開合作,於7月17日正式啟用燃料電池實驗室,致力於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工作。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方面表示,新實驗室專用技術設備功能齊全,核心是一款高性能測試臺,可適用於150kW動力總成的耐久性測試,為新一代燃料電池及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奠定了基礎。為滿足燃料電池的不同條件下的性能測試,新測試臺可模擬環境變化,這對氫燃料電池性能的評估非常重要。憑藉該測試臺,大陸集團可在不同溫度、壓力、溼度乃至不同載荷的仿真環境下對燃料電池系統進行測試。
  • 共建氫能聯合實驗室,開發燃料電池,深蘭科技攜手上海清能
    9月4日,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蘭科技」)與上海清能合睿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清能」) 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把人工智慧與氫燃料電池技術進行深度結合併應用到移動能源中,並共建氫能聯合實驗室,聚焦氫能產業新商業。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從數據上來看,目前研發出的燃料電池車輛數量不多,但考慮目前深耕燃料電池研究的車企眾多,如已在多地開展試點的客車龍頭宇通客車、把燃料電池作為未來發展路線之一的乘用車製造商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疊加車輛開發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認為,氫燃料車的數量在技術與基礎設施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以後會出現大規模增長,但目前的成熟度仍很低。
  • 六天,逆轉中國核聚變命運,美國也無能封鎖!
    作為標誌性舉動,裡根與戈巴契夫在日內瓦峰會上倡議,由美、蘇、日本以及歐共體共同啟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準備在2010年建成。但這個象徵和平的合作計劃,一開始就充滿了爾虞我詐,為此後的風波埋下地雷。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必須使燃料變成超過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這比太陽核心溫度高5倍多。
  • 不想輸給中國,經過數十年衰落後美國國家核聚變實驗室尋求重生
    但美好時光並沒有持續,數年來,美國國會削減了能源部(DOE)的核聚變預算,並關閉了TFTR。2003年,美國加入了在法國卡達拉奇附近建造的大型國際核聚變反應堆ITER的工作,這一承諾使美國國內的聚變研究變得更加困難。2008年,DOE取消了PPPL的另一座未完成的聚變反應堆,導致實驗室領導層的改組。現在,PPPL擁有560名員工。它的一臺大型機器NSTX在發生故障3年後處於閒置狀態。
  • 濰柴動力入主加拿大巴拉德 共謀氫燃料電池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種昂加拿大當地時間11月13日,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HK2338;SZ000338)通過全資子公司濰柴動力(香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以1.64億美元認購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
  • 六天中逆轉命運的中國核聚變
    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必須使燃料變成超過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這比太陽核心溫度高5倍多。這種溫度下,基本上沒有材料製成的容器能承受得起,即便地球上最耐高溫的金屬材料鎢,3000℃就會熔化。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蘇聯的經驗是全世界最前沿的,否則美國也不會那麼爽快與之合作。
  • 中核集團與泰拉能源籤署行波堆合作文件
  • 第25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在上海舉行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      做大會報告的外方代表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署副總幹事Daniel Iracane、美國電力研究院副首席核電官Steve Swilley、日本經濟產業省自然資源能源機構核能技術辦公室副主任Kenji MIURA、世界核學會中國區主任傅默然、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亞洲區總裁劉信剛、日本電機工業協會總經理Nobuo TADA、法國電力集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宋旭丹、南非核能集團公司總裁
  • 大國底氣從「核」來——中國核工業創建六十五周年綜述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中國用了2年8個月。西方科學家評論:中國閃電般的進步,神話般不可思議。   歷史不會忘記:1970年12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 揭秘特斯拉低成本電池背後的加拿大實驗室
    本次特斯拉在電池方面的新計劃標誌著該公司與加拿大達恩團隊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斯拉計劃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初在中國的Model 3轎車中推出新型低成本、長壽命電池,電池生命周期內的續航裡程有望超過100萬英裡(約161萬公裡),目標是讓電動汽車的成本與汽油動力汽車差不多。
  • 原料資源豐富、釋放能量巨大、安全清潔,核聚變是終極能源?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更高效更清潔能源的探索,其中核聚變能被認為是終極選擇之一。為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各國聯合推動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近日在科技部舉辦的中國加入ITER計劃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科學家就「核聚變是能源的美好未來嗎」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 史上最具野心的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中國作為主要成員國,參與核心...
    如能實現,一個菠蘿大小的罐子中所盛的核聚變燃料,在發電量上就能匹敵 1 萬噸煤。而且,用於聚變的燃料和有助於控制反應的鋰都能從海水中提取,其儲量足以供應人類數百萬年。ITER 項目的成員國共有 35 個,其中,中國、歐盟國家(包括英國和瑞士)、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為項目建設的主要力量。
  • 科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何方神物」?
    答: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方共同實施。自1985年首次提出ITER的想法以來,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和科學家為ITER的設計做出了貢獻。
  • 本田氫燃料電池車
    燃料電池堆 最新一代燃料電池堆相較於上一代產品體積縮小了33%,輸出密度達3.1kW/L,為世界最高水平。 電動turbo型空氣壓縮機 通過小型燃料電池堆可對空氣進行增壓。 小型、輕量,高效,空氣壓力提高1.7倍。 鋰離子電池 用於存儲燃料電池堆產生的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