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2020-08-07 姜媽育兒記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作為父母應該不難發現孩子在某一時刻會變得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主要原因就是孩子還小,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他們還比較陌生,所以會感到擔心和害怕。這時孩子在做事情時候,就會不自覺的退縮,想要他人的幫助,因為這些孩子都不想犯錯。

小剛在班裡很出名,因為他不僅是班裡最高的男生,同時也是最帥的,班裡很多女生都會經常有意無意的跑過來和他聊天。不過沒多久班級新來了一位小夥伴,他長得白白瘦瘦,還很高,班裡同學都很喜歡和他玩,說他長得很帥。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小剛看在眼裡,心裡一直想著自己如果不穿得好看一點,大家可能就會覺得新來的要比自己帥了。嫉妒心讓小剛每天都挖盡心思的去想自己要怎麼打扮,到了周末有時還會拉著父母,帶他去買新衣服。

有一次就因為自己精心挑選的衣服,到了學校之後,沒有人誇讚他,小剛回到家以後就特別的不開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想著自己是不是已經不受歡迎了,心裡非常的難受。在小剛父母看來,孩子這件事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為什麼小剛就這麼不開心。。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孩子為什麼這麼在意外人的想法?

1、父母的關心太少

當父母有經常和孩子溝通,給予足夠的關心與愛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到安全感,他就不會通過別人的看法來確認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可如果父母的關心太少了,孩子就沒有辦法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所以他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2、孩子自負

孩子其實小的時候大多都是比較好強,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這是受到了他們大腦的影響,因為他們在嘗試著獨立,可同時這些孩子很多都容易會出現自負的情況,就是對自己過度自信,這時孩子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別人看不起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觸發了「鏡中我效應」。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鏡中我效應」是什麼?

鏡中我效應說的其實孩子沒有主見的表現,把別人的看法就當作是鏡子裡的自己一樣,別人說什麼,孩子就會認為這就是自己的想法。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鏡中我效應」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變得沒有主見

這些孩子他們會變得特別的沒有主見,因為他們已經把他人的想法當作是鏡子裡的自己,覺得聽別人的沒有錯。

2、內心過於敏感

這些孩子他們的內心會很敏感,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非常看重別人的意見,內心敏感,容易因為一點事情就不開心,難過。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那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打破困局?

1、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觀點

孩子有的時候他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荒唐的觀點,父母聽到以後可能第一時間就會否決。可是孩子提出觀點的時候,往往他是鼓足了勇氣才敢說出來的,父母的一句否決,就有可能輕易的對孩子弱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當孩子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決,嘗試著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告訴孩子他可以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如果這樣去做會加大孩子的信心,他會感覺到價值觀,就不容易對自己的觀點動搖,隨便聽從他人的意見。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2、多陪伴,多溝通

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可就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很多的父母都沒有辦法去做。因此父母如果真的想要孩子擁有獨立的想法,不隨波逐流,父母就要先規劃好自己的日常和工作,儘可能把陪伴孩子放在最前面,時間終究是會有的,就看父母如何做取捨。

父母如果不陪伴孩子,又怎麼能知道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和孩子溝通就是在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孩子很在意外人的想法?了解「鏡中我效應」,教孩子打破困局


當孩子太在意他人看法,父母就要留意自己的育兒方式是否有不對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及時糾正。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孩子容易被人影響?善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認識真自我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望子成龍,但是父母選擇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總是喜歡批評,但是有的父母就會溫柔的指導,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教育結果。一,"鏡中我效應"家長需要了解的知識(1)什麼是鏡中我效應這一理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的。
  • 孩子總是表現不好?家長運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更好成長
    文/小焦媽媽有些人經常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的。」其實這句話一點都不現實,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別人的評價和反饋才了解到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鏡中我效應。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給孩子灌輸怎樣的思想,那麼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 想要孩子更優秀,家長要善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其實父母們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不妨嘗試一下「鏡中我效應」對孩子產生的積極影響。一、「鏡中我效應」的真諦是什麼1、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和他人的評價有關。在這種效應中強調的是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與他所處的環境評價有一定的關係。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的。而他人的評價更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孩子的自我感覺也是如此。
  • 家長要善利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認識真自我
    如何讓孩子擺脫自卑?小孩子從小就自卑,對他以後的成長影響會很大,比如會不敢交朋友,越來越孤僻;或是害怕受到別人的關注,唯唯諾諾……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拒絕孩子"自卑",家長應該如果引導呢?這裡我推薦家長善於利用一種"鏡中我效應"什麼是"鏡中我效應"?"
  • 孩子自卑又內向?試試運用「鏡中我效應」,讓他的童年充滿自信
    鏡中我效應是什麼?往深裡說,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心中對自己的認知來自於外界對我們的評價,實際上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式都來自於外界,這就是所謂的鏡中我效應。常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給孩子改錯的機會會讓孩子自暴自棄,認為反正不管怎麼做都不能改變他人的評價,這樣負面的鏡中我毀了孩子的一生。
  • 孩子對別人看法太過在意?家長試試這幾招,打破「鏡中我效應」
    其實,很多小孩都會出現欣欣這樣的情況,他們無法通過自己的內心來衡量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只能通過他人的評價來獲取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些孩子會因為他人的評價茶飯不思,甚至就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口中的那樣,為此感到懊惱與不解。這很有可能是孩子觸發了"鏡中我效應"。
  • #新作者扶植計劃 # 合理利用「鏡中我效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父母對於孩子的引導,一直都是正向且積極的,就容易使他們變成一個正向且積極的人。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是比較負面的,這就會給他們內心以及身心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你的孩子說「媽媽,我什麼都不會」!如果你的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會怎麼做?1.兇他一頓,讓他學。2.安慰他,關心他。
  • 「鏡中我」效應—在意別人的看法or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鏡中我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提出來的,這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決定的。」
  • 心理學:實用的「鏡中我效應」,戀愛對象什麼樣,其實由你決定
    而這種由他人的意識,進而決定自我心理認識成長的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中我效應」。01「鏡中我效應」是什麼?02「鏡中我效應」的體現「鏡中我效應」作為一個社會裡常態的心理知識,它體現在每一個人身上,但又不輕易地被人發現。事實上,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從你開始學習說話,開始掌握生活技能時,「鏡中我效應」已經開始影響你了。
  • 孩子過於在意別人看法?可能是觸發鏡中我效應,家長試試這樣破局
    其實,有很多的孩子都會有小妞這樣的現象,他們不是通過自己內心來衡量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而是通過別人來得知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02這可能是因為孩子觸發了「鏡中我效應」,什麼是「鏡中我效應」?鏡中我效應指的是人容易依據別人對他的一個看法和評價,繼而形成屬於自己的自我看法。就比如孩子被人說他的鞋子不好看,可是孩子的這雙鞋子其實是不錯的,那個人說不好看,那只是代表他的一個看法,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看法。但孩子就會把著一個人的看法,當作是所有人的看法,接著就會覺得自己的鞋子就是不好看,沒有自己的一個想法。
  • 警惕「破窗效應」,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再教你3個補窗方法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佟麗婭要錢有錢,要顏有顏,在婚姻中還這麼不自信。因為,親生父親當著全國人民打破了她的第一扇婚姻平等的窗。02 破窗式環境,零亂的環境教不出自律的孩子。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地環境也在創造人。」
  • 墨菲定律:「鏡中我」效應,讀懂之後,與別人相處更輕鬆
    就像我們生活中只能藉由鏡子看到自己的長相,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是通過他人的看法形成的,別人就像是我們面前的一面鏡子,從他們的言語和反應中,我們可以看見自己是什麼樣的,或是影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這個理論也被稱為「鏡中我」效應。
  • 可能是觸發「鏡中我效應」,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鏡中我效應是指一種總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知自己的心理學現象,表現為心思太過敏感,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在生活中,孩子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評價和態度,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觸發&34;,需要家長引起重視。比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只會說:&34;或是&34;時間久了之後,孩子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對自己單一的評價:&34;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習慣於從別人口中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陷入&34;。
  • 「鏡中我效應」通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塑造自己
    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1902年提出「鏡中我效應」,該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和對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
  • 學會「鏡中我效應」,提升自我認知能力
    別人的反饋形成了我們的認知,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鏡中我效應」。1「鏡中我效應」的定義「鏡中我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提出的, 他是這樣定義的: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和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的思想、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
  • 和孩子溝通總是困難重重?這時就需要「第三者效應」來打破僵局
    一、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講多遍還是不肯聽的現象?原因1:適得其反地說教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個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效果就會開始遞減。意思就是父母要表達的意思其實說一遍表達清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一直重複,這樣不僅不會起到反覆識記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 青春期孩子想法多還難懂?了解這2個效應,才發現孩子原來這麼苦
    表姐的想法很簡單,她認為,小聿穿鞋比較費,買打折的品牌鞋,價格便宜,質量還有保障,穿著也舒服。但是,小聿並不這麼想。他認為媽媽買的鞋子款式太難看了,一看就知道是去年的舊款,穿出去太丟人了。於是,母子倆因為鞋子的事情發生了衝突,氣得都沒吃飯。
  • 孩子從眾、沒主見?打破「毛毛蟲效應」,還需家長教會孩子這一點
    我問孩子:「你為什麼買這個橡皮啊?」孩子說:「我看同學有,我就跟著一起買了。」孩子的從眾不僅表現在購物上,在遇到問題需要孩子選擇的時候,她也跟著大多數人的意見,自己一點主見都沒有。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孩子「從眾」這一點,認為孩子沒有主見是很正常的事情,實際上沒有主見就是陷入了「毛毛蟲效應」,對孩子的危害很大。
  •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讓許多家長做些苦惱的就是孩子叛逆的表現,每一個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一些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他們,往往會辜負父母的苦心,常常會做一些父母並不喜歡的事情。最近宋小姐就因為孩子叛逆的表現,非常的苦惱。雖然孩子成績平論力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出現了成績下降的情況。
  • 鏡中我:遠離別人的看法,突破思維邊界,認識真正的自我
    不管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鏡中我效應」的運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突破自我認知思維的界限,就能更好的「看清自己和提升自己」,甚至可以「啟發別人」。01.關於「鏡中我效應」。在新媒體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多數人都在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軟體,信息的一步一步強化,加上人性的弱點,每個人都想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現給外界,這導致鏡中我效應每天都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