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作為父母應該不難發現孩子在某一時刻會變得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主要原因就是孩子還小,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他們還比較陌生,所以會感到擔心和害怕。這時孩子在做事情時候,就會不自覺的退縮,想要他人的幫助,因為這些孩子都不想犯錯。
小剛在班裡很出名,因為他不僅是班裡最高的男生,同時也是最帥的,班裡很多女生都會經常有意無意的跑過來和他聊天。不過沒多久班級新來了一位小夥伴,他長得白白瘦瘦,還很高,班裡同學都很喜歡和他玩,說他長得很帥。
小剛看在眼裡,心裡一直想著自己如果不穿得好看一點,大家可能就會覺得新來的要比自己帥了。嫉妒心讓小剛每天都挖盡心思的去想自己要怎麼打扮,到了周末有時還會拉著父母,帶他去買新衣服。
有一次就因為自己精心挑選的衣服,到了學校之後,沒有人誇讚他,小剛回到家以後就特別的不開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想著自己是不是已經不受歡迎了,心裡非常的難受。在小剛父母看來,孩子這件事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為什麼小剛就這麼不開心。。
1、父母的關心太少
當父母有經常和孩子溝通,給予足夠的關心與愛給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到安全感,他就不會通過別人的看法來確認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可如果父母的關心太少了,孩子就沒有辦法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所以他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2、孩子自負
孩子其實小的時候大多都是比較好強,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這是受到了他們大腦的影響,因為他們在嘗試著獨立,可同時這些孩子很多都容易會出現自負的情況,就是對自己過度自信,這時孩子是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別人看不起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觸發了「鏡中我效應」。
鏡中我效應說的其實孩子沒有主見的表現,把別人的看法就當作是鏡子裡的自己一樣,別人說什麼,孩子就會認為這就是自己的想法。
1、變得沒有主見
這些孩子他們會變得特別的沒有主見,因為他們已經把他人的想法當作是鏡子裡的自己,覺得聽別人的沒有錯。
2、內心過於敏感
這些孩子他們的內心會很敏感,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非常看重別人的意見,內心敏感,容易因為一點事情就不開心,難過。
1、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觀點
孩子有的時候他可能會提出一些比較荒唐的觀點,父母聽到以後可能第一時間就會否決。可是孩子提出觀點的時候,往往他是鼓足了勇氣才敢說出來的,父母的一句否決,就有可能輕易的對孩子弱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當孩子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否決,嘗試著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告訴孩子他可以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如果這樣去做會加大孩子的信心,他會感覺到價值觀,就不容易對自己的觀點動搖,隨便聽從他人的意見。
2、多陪伴,多溝通
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可就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很多的父母都沒有辦法去做。因此父母如果真的想要孩子擁有獨立的想法,不隨波逐流,父母就要先規劃好自己的日常和工作,儘可能把陪伴孩子放在最前面,時間終究是會有的,就看父母如何做取捨。
父母如果不陪伴孩子,又怎麼能知道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和孩子溝通就是在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當孩子太在意他人看法,父母就要留意自己的育兒方式是否有不對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及時糾正。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