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政府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雲發〔2019〕11號)、《雲南省財政廳關於開展2019年度省級部門整體預算績效自評和項目預算績效自評的通知》(雲財績〔2020〕2號)、《雲南省財政廳關於印發<雲南省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的通知》(雲財績〔2020〕11號)和《雲南省省級財政支出預算績效評價操作規程(試行)》(雲財評審〔2016〕39號)的要求,雲南永盛會計師事務所受雲南省總工會(以下簡稱「省總工會」)委託,於2020年10月至2020年11月對雲南省總工會2019年度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現將評價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為貫徹落實《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工會幫扶工作的指導意見》,2012年12月11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和雲南省總工會召開第六次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從2013年起,省財政安排工會困難職工幫扶資金由2012年的2000萬元增加到2500萬元,經費列入省級年度財政預算。
為落實好相關會議要求,雲南省總工會關於印發<雲南省總工會關於建立健全困難職工幫扶長效機制的意見>等8個文件的通知》(雲工發〔2019〕28號),要求:到 2020 年,初步建立層次清晰、各有側重、保障適度的困難職工幫扶長效機制,能脫困的困難職工實現脫困,難以脫困及新增的困難職工,及時納入幫扶體系,實現精準動態管理和長期幫扶,做到「一般困難機制幫、突發困難及時幫、突出困難重點幫」,不斷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項目資金安排情況
1.項目預算批覆情況
根據《雲南省財政廳關於雲南省總工會2019年部門預算的批覆》(雲財產業〔2019〕17號),2019年2月12日,雲南省財政廳批覆和下達2019年省級財政安排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399萬元。
2.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2019年共計使用項目資金399萬元,資金使用率100%。項目實施過程中,省總工會對項目資金進行了專帳核算,資金使用範圍和補助標準嚴格按照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三)項目實施內容
2019年度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主要實施內容為開展「2019年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按照《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關於2019年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送溫暖活動的通知》(總工辦發〔2018〕32號)要求,2018年12月26日雲南省總工會法律和維權工作部以及職工幫扶服務中心制定了《雲南省總工會2019年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實施方案》,項目資金主要用於慰問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內建檔立卡的全國級困難職工(困難農民工),以發放2019年元旦春節送溫暖慰問金的方式,按1500元/戶標準進行幫扶慰問。根據《關於2019年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資金下撥的通知》,共下撥2019年省財幫扶資金399萬元。
2019年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在2個州(市)工會實施,共計幫扶2660戶,使用省財政幫扶資金共計399萬元,具體情況見下表1:
表1:省總工會2019年困難職工省財政幫扶資金使用情況
(四)項目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1.預算批覆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情況
2019年2月,雲南省財政廳以《雲南省財政廳關於雲南省總工會2019年部門預算的批覆》(雲財產業〔2019〕17號)在批覆部門預算的同時下達項目預算績效目標和指標。下達的績效目標為:通過全省各級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活動和包括生活救助、助學救助、醫療救助、法律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幫扶救助工作,進一步改善全省在檔困難職工的生活狀況,保障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計劃通過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對全省建檔立卡困難職工家庭24165戶,覆蓋人數70093人,實現送溫暖100%全覆蓋慰問,通過開展金秋助學、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化的幫扶活動,針對困難職工群眾不同的願望訴求給予相應幫扶,並及時將困難職工幫扶資金足額下撥,確保省財政困難職工幫扶資金全部用在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上在檔的困難職工。下達的績效指標:幫扶困難家庭5333戶;集體上訪案件次數0次;困難家庭困難改善率≥90%;脫困人數變動率≥10%;幫扶工作滿意度≥90%;資金使用率100%;資金兌付及時率100%;幫扶對象界定準確率100%;補助標準執行準確率100%;幫扶措施完成率100%;資金發放方式合規率100%;幫扶溫暖感受情況≥90%。
預算績效目標及績效指標詳見「附件1:項目預算批覆績效目標及績效指標表」。
2.績效評價補充調整後的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情況
下達的績效目標符合省部級困難勞模幫扶的需要,績效指標細化、量化、具體,能全面、清晰反映項目產出和效益情況。本次績效評價依據項目的功能特性,明確項目在一定時期內的總體產出和效益,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確定項目所要實現的目標,績效評價工作組結合年初預算批覆的項目支出績效指標,部門職能職責和項目特點,補充設計個性指標,確定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項目績效指標詳見附件2: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分表。
(五)組織管理情況
1.項目組織機構
項目組織機構為省總工會,具體實施部門包括省總工會下設法律和維權工作部、職工幫扶服務中心財務和資產監督管理部、經審辦,州(市)縣(區)工會。
2.項目組織管理
(1)項目制度保障情況
為保障項目實施,省總工會制定並印發了《雲南省工會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雲南省困難職工檔案管理辦法》(試行)、《雲南省困難職工脫困退出辦法》、《雲南省工會送溫暖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辦法,明確了困難職工幫扶範圍、幫扶標準和幫扶程序,進一步規範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2)項目實施流程
省總工會職工幫扶服務中心下發困難職工幫扶調查通知;各級工會進行摸底調查,確定幫扶對象,將擬幫扶困難職工上報省總工會職工幫扶服務中心;省總工會職工幫扶服務中心審核擬幫扶困難職工情況並制定方案,確定幫扶對象後報省總工會黨組審批;省總工會黨組審批同意後,由省總工會財務和資產監督管理部下拔困難職工幫扶資金,各基層工會按確定的名冊發放幫扶資金;幫扶工作結束後,由省總工會經審辦會同相關部門對幫扶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3)資金管理
項目按照預算批覆要求計劃統籌資金使用方向、資金執行進度、資金使用範圍;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雲南省工會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依據確定的發放人數撥付使用項目資金。
二、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對象和範圍
1.績效評價目的
通過對省總工會在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中的項目管理、資金管理、制度執行、採取的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了解項目立項及管理過程是否規範,預期產出和效果是否按計劃完成,發現預算資金在項目立項、執行管理中制度保障、實際操作方面的缺陷和薄弱環節,同時總結提煉項目的經驗做法,為政府和預算部門(單位)改進政策和項目管理、完善政策和預算管理提供可行性參考意見。本次績效評價重點分析預算編制的合理性、項目實施的有效性、項目目標實現程度的支撐性等方面的內容,評價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以達到改進預算管理、控制節約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2.績效評價對象和範圍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為2019年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評價範圍涉及省總工會、紅河州總工會和臨滄市總工會。
(二)績效評價原則、評價指標體系(附表說明)、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和評價抽樣
1.績效評價原則
(1)科學規範原則。績效評價注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合理確定績效目標和評價內容,運用簡便、實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規範進行評價。
(2)公正公開原則。堅持客觀、公平、公正,做到依據合法、標準統一、資料可靠、實事求是、公開透明,並接受監督。
(3)分級分類原則。本次績效評價根據評價對象特點分類組織實施,發現問題提出明確整改措施和要求,並及時整改落實。
(4)績效相關原則。績效評價針對具體支出及其產出績效進行,評價結果清晰反映支出和產出績效之間的緊密對應關係。
2.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雲南省財政廳關於印發<雲南省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的通知》(雲財績〔2020〕11號)的相關要求,綜合考慮項目績效目標、項目管理特點、項目實施內容制定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從決策、過程、產出、效益4個維度進行全過程評價,分解出項目立項、績效目標、資金投入、資金管理、組織實施、產出數量、產出質量、產出時效、項目效益、滿意度10個二級指標,從二級指標分解出立項依據充分性、績效目標合理性、績效指標明確性等27項三級指標。其中三級包含14個共性指標、13個個性指標。
結合項目的實施背景,徵求項目實施部門,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決策指標權重為15%,過程指標權重為20%,產出指標權重為35%,效果指標權重為30%,評價滿分為100分。
本次評價採用百分制,評價標準是評價人員進行具體打分時依據的定量、定性標準。根據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人員根據評價情況對各級指標進行打分,最終得分由各評價指標得分加總得出。根據最終得分情況將評價標準分為四個等級:優(得分≥90分);良(80分≤得分<90分);中(60≤得分<80分);差(得分<60分)。
3.績效評價的方法
結合本次績效評價項目的具體情況,為確保本次績效評價工作的真實可靠,主要通過審閱資料、實地評價、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進行評價。
(1)審閱資料
收集與項目預算、管理、績效相關的評價資料,形成績效評價的基礎資料,並對基礎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審閱。包括查閱項目立項申報資料、項目管理情況、資金管理情況,對需要現場調查的問題做好記錄。具體為:①對項目實施單位填報的項目預算評審情況表、資金使用情況表進行審閱,通過實地調查、原始憑證查閱等進行核實;②收集項目績效的相關資料並結合問卷調查對項目績效進行客觀評價。
(2)實地評價
績效評價工作組根據分工,採用資料收集與數據填報、案卷研究、問卷調查等方式,組織開展實地評價。實地評價過程中,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收集評價數據、資料;同時發放調查問卷,調查項目的綜合滿意度及其他與評價相關的信息。
(3)問卷調查
通過現場調查與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項目實施情況,發現項目管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完善相關制度和項目實施的建議,著重對項目產出和效果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為項目實施效果提供定性與定量評價的依據。
(4)數據分析
依據項目設立時的預算申報文件、預算批覆下達文件,對照項目實際完成內容,評價項目的完成情況;依據相關政策文件,評價項目是否按照項目管理辦法等文件執行;依據項目資金計劃文件和憑證,評價項目資金下撥、到位及使用情況;將項目績效目標與實施結果對比分析,判斷項目目標的實現情況;將項目預期效益與實施效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合開展的問卷調查,評價項目預期效果和效益實現程度。
4.績效評價標準
績效評價標準通常包括計劃標準、行業標準、歷史標準等,用於對績效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比較。本次績效評價主要採用計劃標準。
5.績效評價抽樣
該項目涉及2個州(市)工會,本次績效評價抽樣依據幫扶資金量、受益人員密集程度等因素考慮,抽取紅河州總工會(省財政幫扶資金285萬元,幫扶戶數1900戶,幫扶標準1500元/戶)進行實地評價,實地評價抽查項目資金比例為71.43%,抽查幫扶人數比例為71.43%。
(三)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1.實施方案階段
2020年11月10日-11月15日,根據省總工會提供的相關資料和調研情況,編制績效評價實施方案,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由省總工會各部門進行方案會審,根據審核意見修改完善實施方案,最終形成實施方案。
2.實地評價階段
2020年11月16日-12月10日,根據確定的績效評價實施方案,對抽樣地區開展實地評價,同時收集全省項目實施數據。
3.報告階段
2020年12月10日-12月20日,根據前期調研、現場評價及問卷調查取得的資料,綜合各類資料分析、調研情況和專家意見等,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分,撰寫績效評價報告初稿,省總工會對提交的績效評價報告組織專家會審,第三方中介根據會審情況修改績效評價報告,並徵求相關方意見,根據相關方意見完善績效評價報告,形成績效評價報告終稿。
三、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
(一)績效評價綜合結論
省總工會2019年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績效評價得分95分,評價等級為「優」。一級指標具體得分情況詳見下表:
表3:績效評價得分情況表
雲南省總工會2019年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是為貫徹落實《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工會幫扶工作的指導意見》,經省雲南省人民政府和雲南省總工會同意後,立項實施的困難職工幫扶項目。2019年安排預算資金399萬元,預算申報設立了相對明確的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資金分配科學合理,項目由省總工會組織,紅河州總工會和臨滄市總工會具體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制定了《雲南省總工會關於建立健全困難職工幫扶長效機制等 的意見》等管理制度,並得到了較好的執行。
2019年實施了「元旦春節送溫暖活動」,實際幫扶困難職工2660人,實際使用資金399萬元,資金使用率100%,幫扶對象界定準確率、幫扶標準執行準確率及資金發放方式合規率100%的完成。通過項目實施,2660戶困難職工的生活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保障了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實際問卷訪談,受益對象滿意度達100%,實施效果良好。但也存在個別工會公開公示執行不到位、幫扶方式單一的問題。
(二)績效目標實現情況
2019年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項目設立了13項績效指標,完成12項,未完成1項。具體完成情況見下表:
表4 績效指標完成情況表
四、績效評價情況分析
(一)決策情況分析
項目決策情況包括項目立項、績效目標和資金投入三個方面。該項滿分為15分,績效評價得分為15分,得分率100%。具體評價決策情況分析如下:
1.項目立項方面。項目立項依據充分,實施內容符合國家和省相關工作部署。項目的實施與省總工會的職能職責相符,且項目的實施為省總工會履職所需。
2.績效目標方面。項目績效目標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府決策,與項目實施單位職責密切相關,預期產出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業績水平。績效目標與項目年度計劃數或任務相對應、與預算確定的項目資金相匹配。
3.資金投入方面。項目資金以各級工會困難職工人數為測算依據,預算額度測算、分配依據充分。項目下達資金399萬元,實際到位項目資金399萬元,資金到位率100%,到位及時率100%,項目資金及時到位有效保障項目實施。
(二)過程情況分析
項目過程包括資金管理和組織實施兩方面。該項滿分為20分,績效評價得分為18分,得分率90.00%。具體績效評價過程情況分析如下:
1.資金管理方面。省總工會制定了《雲南省工會困難職工專項幫扶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項目資金依據《工會會計制度》、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進行管理。資金支出符合項目實施計劃、會計核算規範。抽查點工會項目資金使用能夠遵守財務制度內控管理的相關要求,未發現挪用、虛列支出等情況。
2.組織實施方面。
省總工會制度了項目業務管理制度和《2019年省財政困難職工幫扶補助資金預算實施工作方案》,對任務目標、項目組織情況、項目工作程序等進行了規範。各級工會均有專人對項目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分類、整理、歸檔。但省總工會職工幫扶服務中心未對下級工會進行項目後期的監督檢查,且蒙自市未見建檔困難職工家庭(幫扶對象)公示資料。
(三)產出情況分析
項目產出包括產出數量、產出質量、產出時效三個方面。該項滿分為35分,得分32分,得分率91.43%。具體績效評價產出情況分析如下:
1.產出數量方面。根據資金到位及使用明細表並查閱憑證,到位項目資金399萬元,使用資金399萬元,資金使用率達100%;根據項目預算申報資料及2019年實際幫扶情況,2019年省財政資金計劃幫扶2660人次,實際幫扶2660人,幫扶人數完成率100%,抽樣點補助人次均按計劃完成。各級工會按幫扶活動實施方案計劃的幫扶措施完成幫扶工作。
2.產出質量方面。據查閱幫扶人員申請材料及問卷調查了解,2019年困難職工專項幫扶項目在開展過程中,幫扶對象界定準確率100%;幫扶標準符合預算申報及2019年元旦春節送溫暖實施方案中省財政按1500元/戶配套進行撥付的標準規定;資金均實行實名制社會化發放,資金發放方式合規率100%。
3.產出時效方面。通過檢查抽查點工會幫扶資金兌付憑證,紅河州困難職工元旦春節慰問金於2019年3月發放,資金發放不及時。
(四)效益情況分析
效益情況包括項目效益、滿意度兩方面,滿分為30分,得分30分,得分率100.00%。具體績效評價效果情況分析如下:
1.項目效益方面。通過對收回的30份有效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困難職工家庭困難改善率100%、幫扶溫暖感受情況100%、政策知曉率100%,均達到90%以上的預期目標,且年度內無信訪投訴事件。項目的實施效果較好,進一步改善了全省在檔困難職工的生活狀況,保障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有效維護了困難職工群體的穩定和勞動關係的和諧發展。
2.滿意度方面。在回收的30份有效問卷中,幫扶工作滿意度100%,達到90.00%的滿意度預期目標。
五、存在的問題
幫扶方式和內容有待進一步提升。經評價,各級工會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形式基本都是一樣的,通常是在節日的時候,工會的人員隨同領導一起到困難職工的家裡開展送溫暖活動,採取的方式一般都是發放困難補助、慰問金等,只能夠解決困難職工一時一刻的需要,但是對於從源頭上來解決困難職工的問題尚未開展較為有效的做法,沒有徹底解決困難職工的實際問題,幫扶方式和內容有待進一步提升。
六、有關建議
建立就業機制或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實現工作長效機制。通過和社會企業單位聯動,多方建立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廣泛開發再就業崗位,吸納下崗職工重新就業。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幫扶中心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建立職業培訓基地,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困難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切實解決困難職工的實際問題。定期對職工群眾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進行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意見,實現幫扶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