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生部稱「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引發社會關注。
專家稱,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其物理性質、成分與常乳差別很大,產量低,工業化收集較困難,質量不穩定,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長期食用牛初乳對嬰幼兒健康影響的國內外科學研究較少,缺乏牛初乳作為嬰幼兒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資料。
目前牛初乳未列入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及相關標準中。國際上也未允許牛初乳添加到嬰幼兒配方食品中。
為實施相關規定,設置2012年9月1日為過渡期限。
牛初乳是當下眾多被吹得天花亂墜的所謂「綠色功能食品」之一。據稱,其含有免疫球蛋白,營養價值比母乳更高, 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和提高智商,又能夠消除疲勞、延緩衰老,調節血糖等等,遂成了老少皆宜的健康「救星」,沾上「牛初乳」三個字,價格便水漲船高,且不說其收集困難,市場上卻大量出現,自然真假難甄,此外其安全性和健康功效也存在疑點。眾所周知,消除疲勞,延緩衰老等功能是普通牛奶本身就有的營養價值。
價格不菲 成本僅十分之一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本市幾大超市。在嬰幼兒奶粉專櫃並未發現牛初乳奶粉,而牛初乳粉也只有亨氏一種品牌,60克產品售價368元。在一些購物網站上,含有牛初乳的奶粉品種就很多了。「紐西蘭原裝進口的紐瑞滋牛初乳奶粉300克售價380元」「賜多利牛初乳免疫奶粉900克358元」「邦陽牛初乳奶粉500克258元」……這些牛初乳奶粉價格都比同量的普通奶粉高出近一倍。
市場上五花八門的牛初乳產品
曾在本市一家進口牛初乳銷售企業任銷售人員的小李表示,其實每罐成本僅是售價的十分之一。市場上的牛初乳大多打著進口旗號,實際上有一部分是國產的,標註進口就是為了忽悠消費者。而且聲稱含有牛初乳的產品種類繁多,也讓消費者很難分辨。
乳激素含量高是遭封殺首要原因
「牛初乳在嬰兒食品中的添加歷來就有爭議,主要是其中成分可能對嬰幼兒有更大的負面影響。」昨天,國內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向筆者表示,嬰兒食品添加牛初乳是為增加免疫功能,但是牛初乳中很多激素成分可能對嬰兒成長不利。「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中的新規定,嬰兒食品中添加物有必要時才可添加,為慎重起見,牛初乳這種不屬於必要成分的添加物就不應添加。」
「牛初乳應用於嬰幼兒配方食品中存在不確定的食品安全變數,這是促使衛生部出這種規定的重要因素。」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禁止添加的原因是,目前我國對成人和嬰幼兒每日攝入初乳的推薦量缺失相關標準,行內對牛初乳及其產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嬰幼兒的營養吸收功能還不夠成熟,不少專家擔心嬰幼兒配方食品中若加入含激素量高的牛初乳則可能不利於嬰幼兒健康,而且目前全球多數國家均力爭不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添加牛初乳成分。」
筆者獲悉,牛初乳激素含量高被視為其不安全的主因,筆者在衛生部官網上查到一份資料稱,一般情況下,牛初乳的雌激素水平較高。0-2天的牛初乳雌激素含量為一般乳粉含量的10倍以上;第7天的牛初乳雌激素含量則為乳粉的5倍左右。
行業影響:嬰幼兒食品或出新炒點
周思然指出,新規出臺將對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一方面對以添加牛初乳為賣點的嬰幼兒配方食品企業,無疑斬斷了一個贏利點;另一方面也大大影響了將牛初乳和奶粉複合而成的牛初乳奶粉的進口。
牛初乳被禁止添加到嬰幼兒配方食品,那麼市場價格是否會降低?對此,有關人士認為「不可能」,「禁止添加牛初乳只是嬰兒奶粉少了一個營銷宣傳的點,但為了賣高價抬身份,他們會尋找另一個新賣點出來,比如添加魚油,或其它營養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