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校園性暴力、性侵害事件、中學生早戀等問題給學生、家長、教師帶來了諸多困擾,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正確的性態度與性觀念亟待提高。但是學校如何開展性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位教師朋友一天很神秘地說:「今天我要送你一件禮物,它可是我們教師和家長的『寶貝』。」他小心翼翼地從包裡取出來遞給我——《電影性教育讀本》。感念朋友用心良苦,我悉心研讀,理其精髓,生發一些感悟。
首先,該書精選了80部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選擇這種電影性教育方式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性教育專家從性教育的角度針對其主要內容和關鍵情節及其涉及的性教育的知識點,應該如何去認識、如何對孩子進行講解,都進行了具體的指導。這樣一種對性教育進行操作化的思路,將以前撲朔迷離、難以捉摸的性教育變得清晰可行、易於操作。
其次,賦權型性教育理念領先全球。作者方剛博士認為,「賦權型性教育」強調性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具有掌控自身與性有關的事務的權力,是提供給他們相關的資源,幫助他們獲得選擇的能力,「性教育是保護而不是禁止,是給予而不是剝奪,是賦權而不是奪權。」
眾所周知,因歷史及現實環境,中國尚無科學的、大眾的性教育,家長和老師在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性問題時往往顯得不知所措。該書從專業視角提出了詳細建議,讓家長和教師克服了對性教育「不知講什麼、怎麼講」的積弊,各個年齡段看的電影不同,性教育講的內容也不同。正如臺灣著名性教育專家、臺灣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所說:「這本書不只注重一些觀念的開闢,還對各個層次(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與評議及困惑問題的解答,這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性教育工具書……」
「中學生該怎樣對待愛情」是學校的一大難題,為此,我利用了書中推薦的《四月物語》這部日本影片來破冰。故事中的少女卯月考上了東京一所名校,不可思議的是,她以前學習很一般,覺得自己能上這麼好的大學是件很惶恐的事。她每天都去學校附近的一家書店買書,書店裡的打工大學生山崎上中學時比卯月大一屆,卯月一直暗戀著他。為能考取山崎的那所大學,卯月發奮學習,終於夢想成真。卯月說,這是「愛的奇蹟」。
卯月的做法老師或是家長會舉雙手贊同,學生階段就該「暗著戀」,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但學生肯定不贊同。為什麼選擇這部影片?又該怎樣討論這部影片?把學生的思路往哪個方向引導?《電影性教育讀本》一一為我們找到了答案。最後大家得出的結論是:有了愛,可以說,也可以不說,不管說與不說,都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說與不說,是暗戀那個人的權利,但能不能接受,卻是被暗戀那個人的權利。一番頭腦風暴後,同學們的愛情觀悄然改變著。(作者系山東省滕州市大塢鎮小塢小學教師)
延伸閱讀:
學會管理「性」應成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有人說,因為不想讓青少年懷孕或感染性病、愛滋病,所以要進行性教育。這個說法沒有錯。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發明了性病和愛滋病疫苗,是否就不需要性教育了?」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提出的「賦權型性教育」理念正在成為中國性教育界具有深度影響的性教育主張。他認為,教師和家長不可能永遠盯著孩子,他們遲早會去發展自己的親密關係,而這種與性相關的能力並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賦予的。所以,教育者應該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性,學會了解和尊重生命,並且能夠承擔責任,這應該成為性教育的目標,成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方剛在高校開設多門性教育課程,並在全國各地舉辦性教育師資培訓,他主編的《中學生性教育教案庫》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全國各地30多位性教育資深教師及性與性別研究學者參與編寫,包含120個精品教案,覆蓋中學性教育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是賦權型教育理論在性教育實踐中的指導性樣本。(卻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