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VUCA」時代的關鍵決策:階層、認知、風險與選擇

2021-01-10 美的統治

2020年的一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帶來全球範圍內社會、經濟、公共安全、環境、就業等影響。

VUCA時代再一次浩浩蕩蕩的進入人們的視野。

VUCA中,V是指volatility(易變性);U是指uncertainty(不確定性);C是指complexity(複雜性);A是指ambiguity(模糊性)。

VUCA時代,社會、環境、行業等方面變化的很快,許多固有的定式、慣性和運行系統都遭到衝擊,事物認知維度遭到挑戰,事情變得越發複雜,相互之間的關聯和影響加劇變化。

所謂亂世出英雄「危」與「機」的戲碼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上演,只有莊周老人家以「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的氣定神閒之勢,來應對歲月的魑魅魍魎。

在VUCA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會做出怎樣的關鍵決策,將取決於他們的階層、認知、風險和選擇

《天道》中格律詩公司當天售罄,業績可嘉。但被樂聖以不正當競爭起訴,要求賠償600萬元。

天道中的各路人馬正式迎來了屬於他們的VUCA時代,此時,他們也將接受宿命的安排。

妥協退讓型葉曉明、劉冰、馮世傑希望憑藉以往跟樂聖的交情,通過向樂聖道歉、給10萬的賠償來解決該問題,實在不行做退股處理,從此退出格律詩的舞臺,儘量的趨利避害,減少損失。

任何的風險和變化,都是檢測一個人抗風險及反脆弱能力的試劑。

承擔責任型歐陽雪跟隨葉、劉、馮三人向樂聖道歉被毫無情面的拒絕,後又遭到三人的退股要求。

從小被家人拋棄,靠向混沌鋪老闆磕頭得到收留,在店裡睡板凳長大,後又靠擺混沌攤發家的歐陽雪, 並未拒絕三人的退股要求,現場將股權、現金兌換給了葉、劉、馮三人。

等三人走後,她才開始嚎啕大哭,後面才想到要找芮小丹和丁元英說道此事。

她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了最壞的結果,攬持了最大的風險,沒有哭天搶地,沒有四處求告。

在關鍵節點,消極逃避和主動承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更是格局、胸懷、責任和擔當的價值觀下的選擇結果。

把握機會型格律詩面對生死存亡之際,大家都避之不及逃之夭夭,只有肖亞文迎難而上。

她懂得審時奪度,知進退,有積累,有人脈。

根據她對格律詩案件的了解,已有的法律基礎,以及她的能力邊界的預估,她決定主動站出來,向歐陽雪明示在這個關鍵時期,索要格律詩的股份,並向丁元英和歐陽雪二人表示風險自負。

即使敗訴,她損失的風險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毫無疑問,在那個人人恐慌的VACU時代,她把握機會,主動出擊,全盤操控,出奇制勝。

命運將一個職業白領,推向了格律詩的CEO的位置。

作出把握機會的主動選擇,改變了她的命運。

而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積累,而是一個人底層作業系統的敏銳的洞察力使然。

魚死網破型樂聖CEO林雨峰以「只有矛,沒有盾」的企業文化,將樂聖做成了行業龍頭老大。

而恰恰是「只有矛,沒有盾」的打法,讓他只有一個贏的腳本,沒有輸的氣度。

樂聖前有低估格律詩這樣的小公司,中有對格律詩生產成本的誤判而決定起訴高價索賠,企圖讓格律詩嘗嘗矛的銳利,後有敗訴難以收場,失去了進攻的資本,又沒有盾的掩護。

氣急敗壞之下,向高人請教後路,即使被人指明退一步海闊天空,仍舊拿起了手槍去找丁元英討要說法。

最後選擇了疲勞駕駛,殞命保名。

典型的魚死網破型選手,不僅令人唏噓。

每個人都會遇見自己的VUCA時代,底層決策系統是最後的一道生命防線。

2019年的1月,我行走在秦皇島阿那亞的槐樹林公園的木棧道上,腳下的白色卡牌上記錄著達爾文的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達爾文

公司戰略需要適應行業和市場競爭的非線性變化,個人也需要在時代洪流中作出趨利避害的快速反應,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VUCA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

收集信息,感知變化通常我們會被不確定性迎面撞的暈頭轉向。

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它的威力和危害是怎樣的,如何才能防護免受其害,如何正常開展生活與工作,如何在危機中獲得新的機會和啟發。央視及地方電視臺等各大媒體,明星、政要、醫生、行業領袖等蜂擁而上的為大家普及相關內容。

消息封鎖,無所顧忌的裸進裸處,無疑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積極收集相關信息,觀察環境的變化,感知社會時代的脈搏,是我們認知新時代的入場券。

看到趨勢,洞察先機葉、馮、劉三人所看到的趨勢是格律詩面臨600萬的天價賠償,個人還是過小日子保名要緊。而肖亞文則看到了格律詩勝訴的機會和趨勢,選擇勇往直前,借著天賜良機,入股格律詩,變身CEO。

VUCA時代,趨勢的判斷無疑是決定於一個人底層作業系統。

在人人自危的疫情期間,有人積極開發廚藝,有人睡覺看劇,還有人充分利用疫情期間大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封鎖無聊期,開始線上遠程授課,開直播賣貨。

危與機向來相伴相隨,形影不離。

這些教育機構、遠程辦公、直播賣貨、線上銷售等滿足剛需的機會和趨勢,被部分人洞察到了,於是迎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疫情紅利」。

股市的全球性熔斷、暴跌,嚇退了許多股民離場。巴菲特一次又一次加倉後,面臨一次又一次的異常性暴跌,動輒千億的損失,讓全世界的人嘲笑股神抄底抄到了半山腰。

然而,八月份,股市行情逆市好轉,股神依舊是當之無愧的股神。

看到趨勢,洞察先機,把握趨勢,作出判斷,是積蓄了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和勢能的結果。

它融合了一個人精密的觀察力、嚴謹的分析能力,果斷的判斷力。

高手都在做頂層設計,低手都在模稜兩可的碰運氣。

把握機會,擁抱變化《反脆弱》中有句話叫做,「擁有災難中受益的能力才是你的終極能力」。

變化意味著原有的思維認知、作業系統、行為模式遭到了挑戰和破壞。

作為破局者,需積極把握機會,擁抱變化。

它可能蘊含著第二曲線迭代的生機,也可能是新一輪規則下的試驗石。

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洪流中,不變的是什麼?

無論是遠程教育、在線直播賣貨,它的底層邏輯是人在特定場景下的基本需求,這是不變的。

關注用戶需求和場景演繹,提供產品、服務和體驗,這是永恆不變的邏輯。

主動參與,快速反應雷軍說,站在風口,連豬都能起飛。

傅盛說,抓住機會就是最大的能力。

羅永浩現在雖然還在還6億的債務,但他在公開場合也做過表態,未來還是會做智慧型手機,因為那是一張通往未來的入場券。

換言之,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你有沒有上桌的機會。

只有主動參與,將來才有機會。

有了機會,你的能力才能發揮作用。

觀望者,從來都沒有江湖,而只是江湖的看客。

重塑再造,角色進化生物在環境的劇烈變化中,會通過自然選擇實現優勝劣汰,從而實現生物進化。

人也一樣。

在VUCA時代,我們在遭遇環境的巨變中,去經歷挫折和磨難,不斷的實現自我更新迭代。

一個人會經歷童年、幼年、成年、中年、老年這樣的生命周期。

一個人的認知錨點也同樣需要不斷的更新換代。

VUCA時代的認知共識

VUCA時代,去選擇做一個洞察者、破局者,還是一個旁觀者、奚落者,二者對於「危」與「機」的理解自然不言而喻。

如何進行自我驅動,積極主動應對變化,如何升級底層作業系統,訓練即興反應能力,成為每一個人必修的課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突破思維程式,改變認知定式,擴展核心競爭力,是VUCA時代必備的素質和能力。

這裡是美的統治,致力於分享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雙重美學思維。

分享美學思維乾貨,助親快速實現認知迭代。

歡迎關注@美的統治,歡迎點讚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風險投資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
    CoFounders Crunch 是一家以創業者為中心的風險投資公司,專注於創業教育與生態系統建設。創業者紛紛提出創新概念,獲得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將優步、Airbnb 和 Snapchat 等創業公司變成估值數十億美元的「獨角獸」——有關這些創業公司的報導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風險投資浪潮,在網際網路繁榮時代過後創造了一個個新的紀錄。
  • 認知偏差與投資決策
    了解持有的證券和持有原因是有效管理投資風險的一種方式,但投資者應該持有多於一支證券,不論他/她對某一支證券的前景多有信心。過度自信會因看法誤放於證券價格的近期變動而導致過度投資和頻繁交易。除了交易和稅收的摩擦性成本,忽視估值的關鍵作用而進行頻繁交易可導致無法實現可持續的財富保值和增長。優秀的投資者應花時間尋找那些無法印證證據的反證,例如問自己「我錯在哪裡?我遺漏了什麼?」
  • 愛維龍媒:VUCA時代對傳統管理學的再認識
    任何一個物種不可能從一種生物狀態直接跳躍到另一種生物狀態,而沒有中間過渡狀態,物種的演化是在一個大尺度時間下的逐步自然選擇過程;同時,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演進變化,都不是物種本身選擇的結果,是隨著「天道」的變化而順應變化的必然性呈現,因此具有單向無選擇性。人類社會對管理的認知演進過程,也一樣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即管理理論的演進同樣具有連續漸進性和單向性。
  • 【俱樂部】職場萬花筒|VUCA時代企業運營管理沙盤活動順利舉辦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3個小時過去了,大家如同經歷了真實的商場沉浮,討論計算都在一室之內,盈利虧損只在一念之間,有賺得第一桶金的喜悅,風險來臨時的重挫,也有決策失誤帶來的懊惱,更有團隊通力合作取得勝利的激動
  • 《天道》:高手的微習慣細思極恐,想走多遠,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天道》第10集,丁元英到王廟村馮大馬家給股東和農戶開公司組建預備會,整個會議基本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高效會議的組織模式。這個會議最大的難度是,跟認知層次差異太大的人,一起明確事項,達成共識。一邊是農戶,一邊是管理層,一邊是謀局者。
  • 灰度認知社曹升:高手決策的底層邏輯
    我們大部分人做決策,都是在「我認為對」、「我喜歡」、「我懂的」、「我過去就是這麼做的」……範圍內選擇。這些就是「我執」與「法執」。謀,就是找少數人商量。這個階段千萬別廣泛討論了。《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越是關鍵的決策,越影響到很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 《天道》什麼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現和思維能力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人成功與否,與階層無關,與自己擁有的財富無關,而是和自己的文化屬性息息相關,而且格局越大,責任擔當越大,承擔責任和風險大能力和魄力就越大,所以強勢文化造就強者,這個話題背後的邏輯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方面的認知和踐行指導生活,如果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和踐行的能力,很容易被裹挾著「沉淪」。
  • 決策後的認知失調
    理性決策,敢於認錯。為什麼人們擅長為過去的行為尋找合理化的理由,卻不擅長去從事已有理由應該做的行為?人們很善於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原因,而不善於從事有理由應該做的事。這就引出下面的話題:決策後的認知失調。決策後的認知失調(post decisional dissonance)。決策是從兩個及以上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的過程。
  • 《天道》如何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圈子和人脈是階層的產物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背景,以及社會活動,想要經營人脈和圈子,有文化認同和本身階層的問題。無產階級就是王廟村村民,富農階級就是葉馮劉,歐陽雪、肖亞雯、芮小丹是工薪階層,林雨峰是小資產階級,而丁元英屬於大資產階級和次級別的階級,他不完全屬於上流社會,因為他在那個文化環境找不到歸屬。人脈和圈子都不是一個可以前行融入的世界,需要物質基礎,也需要文化認同,很簡單,身價是門票,至於站不站住腳,還得看能力和實力。
  • 《天道》:一個人的「文化屬性」,決定了他的命運,理由很現實
    這兩者的根本差距就是:依賴感,不願意承擔風險和挑戰。雖然農民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也有,但是卻在概率上輸給了富人家的孩子。要對抗文化屬性,就要對抗流淌在血液裡根深蒂固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觀念。而且要更換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才能慢慢轉變過來。
  • 常見的決策誤區與認知偏誤
    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客觀,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選擇性注意        人們常常傾向於忽略掉不符合自己期望的東西,只看到自己期望看到的東西,他們期望看到的東西又是基於熟悉的東西、先前的經歷,或是個人的欲望、興趣需求,這就是選擇性注意。
  • 心理學、理性決策與認知模型
    我們自認為的「深思熟慮」、「理性思考」,往往是來自我們頭腦中的認知慣性和經驗歸納而來的「自動化的決策」,都只是困囿於自己的認知框架中而已,「Think outside of the box?" Impossible.於是,心理學家們就不斷在深究,為什麼我們會有那麼多不理智的行為、非理性的決策?
  • 投資決策、風險管理與投資效益的淺議
    摘要:投資是企業發展生產和經營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業核心價值和自主創新的必經之路,但投資風險必然存在。因此,企業能否把資金投資於收益高、見效快、風險小的項目上去,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提高投資效益,需要不斷提高選擇投資項目的決策水平,提高有效防範各種項目風險的管理能力。
  • 楊柳君|組織行為學:組織決策中的3個要素與9個認知偏差
    > 選擇最優方案首先是界定問題,在界定了問題之後確定決策的標準,在確定了決策的標準之後給決策標準分配權重,接下來是開發備選方案,和評估備選方案,最後是做選擇,選擇最優方案。確認性偏差確認性偏差是一個選擇性認知的典型例子,即我們會主動尋找能夠驗證我們過去經歷的信息,並且低估與經驗相悖的信息。人們看到的世界是我們主動選擇看到的結果。這個選擇與人們過往的經歷、與認知密切相關。
  • 《天道》評分9.1,卻被禁播10年,現在越來越火,背後原因何在?
    《天道》是一部國產神話級的電視劇,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不少網友表示,《天道》可以算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之一。其價值水平就在於顛覆了我們對現實的思考和認知。這部劇源自作家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小說和電視我都看過。不管是從人性,商戰,還是文化背后角度,都極具深刻批判意義。
  • 決策能力是職業發展的一項關鍵能力
    …你卓爾不凡的人生正是來自於一次次正確決策的積累,而失敗者的人生必定是由糟糕的決策一手造就。而在工作中,特別是你承擔著或準備要去承擔管理和領導的職責,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在關鍵時刻做出你的決策。這些決策有時看起來很簡單:比如批准一份加班申請;確定一份人事錄用申請;而或是發布一份行政制度。
  • 面對疫情的VUCA環境,創業者如何理性決策?
    如果說管理這個企業已經比較複雜了,以我的理解一般來說也就十幾個變量,而社會管理包括政治決策的複雜程度要高出一個數量級。理解這一點之後,我就對當前及以前的很多決策失誤會更寬容一些。比如說很多人都在批評湖北和武漢為什麼表現那麼差?如果考慮到在對病毒的一個研判方面,還有要平衡公共衛生跟社會跟政治穩定的權衡層面,這個決策的難度要遠遠高於企業決策的難度。
  • 得不到的都在躁動不安,財富喧囂的時代,如何認知自我、真我?
    人的改變,首要任務是從意識(認知、情感、思維、意志)的認知源頭上進行破解,認知改變,束縛在你頭腦中的觀念才會動搖;然後重組一種新的認知,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看待問題,看待自己,看待這個世界;你才能避開「財富喧囂、消費主義」無處不在的洗腦,資本、商家、媒體、廣告、營銷號、娛樂視頻……試圖廢掉你所有心智成長的野心,讓成為這個時代的雞肋,成為無力反抗的被收割的韭菜。
  • 管理者理性決策的7個關鍵步驟
    通過對每一個與決策相關因素的重要性的判斷,也就是明確步驟2所述標準的重要性,可以使我們更能夠解決關鍵問題,把資源分配到重要的地方去,以保證決策的選擇是正確的。 對於決策所需要的方案來說,在沒有做出選擇之前,越多越好。不要在決策之前就做出選擇,就制約提出方案,這樣會影響決策本身。
  • 《天道》:看懂做人的四個階層,讓你少走十年彎路,你在第幾層?
    改編後的《天道》電視劇又為什麼讓人看了無數遍而欲罷不能?這裡沒有酷炫的特效,也沒有匪夷所思的劇情和震撼的視覺效果,但為何又引起了一種現象級了?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的。《天道》的「絕」在於:將人性演繹的極致的各式人,他們的做人境界也在演繹中被完美劃分到了不同的層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