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還有一個月,快做準備吧,別成了大學裡的「小鎮做題家」

2020-08-28 懂心理惠家庭

「小鎮做題家」,是一個引發很多青年共鳴的新詞,指的是出身村鎮的寒門弟子,他們在中學階段依附於「題海戰術」,在嚴厲管教下取得優異學習成績,脫離小鎮考入一流名校。

不少大學生,甚至過來人感嘆: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常有一些學生在初入大學的一段時間,會覺得深受打擊,他們一直以來自己都是以成績為傲,進入大學後,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少同學不僅成績比自己好很多,而且他們什麼都會!多才多藝、高情商、博古通今……

於是,建立在成績基礎上的自信轟然垮塌。「小鎮做題家」們陷入了深深的無助、無力感,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這樣的學生其實並不在少數。

一般,在他們身上會有幾種情況發生:

有的,從此沉默,自愧不如別人,混一天是一天;

有的人,更加努力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一直努力維護自己的學業優勢;

還有的人,努力挖掘自己的優勢,克服自己在視野和資源方面的劣勢,滿懷好奇去融入新的生活。


有一年,有個學生快要畢業的時候,來找我。

我隨口問了下:要回老家工作了,這四年在北京都去過哪些地方?

學生回答:也就是長城故宮這些著名景點。

我一時間竟不知道如何回應,心中充滿了惋惜。四年,足以了解自己就讀的這座城市很多,何況,這還是一座文化底蘊很深的城市。

他卻告訴我,每到周末,一覺醒來就快中午了,好像也沒有刻意去安排這些活動。還有就是,覺得沒有底氣,如果沒有同伴,不願意自己一個人出門。

然而,他在要離開這座城市時,後悔了。

是啊,對於小鎮出身的年輕人來說,即便現在資訊發達,知道大城市什麼樣子,心裡也難免會發虛,沒有底氣。

什麼是底氣?年輕就是底氣!年輕,可以有犯錯的機會,可以勇往直前去嘗試。犯錯才會有教訓,嘗試才會有經驗。這樣才可以成長,才可以不負韶華。



報完志願後,就要開始準備進入大學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在心理上做好入學準備。

這些內容都要好好想想了:

  • 並不是上了大學就萬事大吉,不用再努力;
  • 上了大學沒人安排好課表盯著你上課上自習,大多數時間需要自主安排學習;
  • 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在一個宿舍,怎樣處理好宿舍人際關係;
  • 如果大家作息時間不一致怎麼辦?
  • 那些為了高考從來不打掃家裡衛生的學生們,可能也需要練習拖地整理房間了;
  • 同學們上課能見到,下課後就不容易見到了,怎樣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 ……

上面這些,看似瑣碎,卻需要認真對待,畢竟,處理好這些瑣碎的事,才能逐漸適應大學生活,才能在大學畢業時成長為全新的自己。

當然,我們不可能預設到所有大學裡要面對的事,但至少要做到一點,那就是——對自己有信心。

除了做題,你還可以做更多的事!

相關焦點

  • 985的小鎮做題家,真的是廢物嗎
    最近有一個詞挺火的,叫做「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大概意思是:有很多小鎮或縣城的青年,依靠中學時代題海戰術,考入了211、985名校。但他們除了埋頭做題外啥都不會,從此陷入困境,大學平庸,畢業可能找不到工作,一步錯步步錯[1]。「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最早來自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
  • 985大學裡,沒有小鎮做題家
    最近有一個詞挺火的,叫做「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大概意思是:有很多小鎮或縣城的青年,依靠中學時代題海戰術,考入了211、985名校。但他們除了埋頭做題外啥都不會,從此陷入困境,大學平庸,畢業可能找不到工作,一步錯步步錯。
  • 小鎮外的「做題家」:一個八萬人豆瓣小組裡的心靈回聲
    大一時的侷促,在山西朔州小鎮長大的組員杜依苓也記得。9月開學參加中秋晚會,同學自信地上臺展示才藝,她在底下沉默不語。那時候她對形象自卑,高考前,她穿的都是褲子,一有打扮的苗頭父母會教導:「你現在不是美的時候,等你上了大學愛怎麼美怎麼美。」大學裡,她學著減肥、燙頭,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女生搭配衣服有什麼建議」。
  • 我,一名「小鎮做題家」的自述
    Soga~我捋了捋,照這麼說,那我也應該算得上是「小鎮做題家」了。 不對! 我可能還不太夠格!因為我家連「小鎮」都算不上,明明是個離鎮子還有7裡路的村子嘛。 好,就不糾結細節了,總之來自不發達的鄉鎮。
  • 小鎮外的「做題家」:一個八萬人豆瓣小組裡的心靈回聲
    在組內,餘沛敲下自述的帖子,最終命名「寫給小鎮做題家們的一封信」。大一時的侷促,在山西朔州小鎮長大的組員杜依苓也記得。9月開學參加中秋晚會,同學自信地上臺展示才藝,她在底下沉默不語。那時候她對形象自卑,高考前,她穿的都是褲子,一有打扮的苗頭父母會教導:「你現在不是美的時候,等你上了大學愛怎麼美怎麼美。」大學裡,她學著減肥、燙頭,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女生搭配衣服有什麼建議」。
  • 「小鎮做題家」,做完題後做什麼
    孫滾滾的小學初中都在山東的一個縣城,高中到了市裡,大學到了北京,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他梳理自己的成長軌跡,覺得挺符合「小鎮做題家」的概念,「我的確是靠一路刷題,或者說好好學習,才走到今天的」。孫滾滾說:「有人聽到『小鎮做題家』這個稱呼會不樂意,好像說除了做題就沒有別的能力。
  • 對抗與和解:一個小鎮做題家的自白
    更慘的是,我可能還是這群人中,最無用的那撮群體,小鎮文青做題家。小鎮做題家,無疑是這個時代的獨特存在。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決定直白坦誠面對並記錄這樣的生命體驗。非常不幸的,我是一名山東考生,所就讀的高中是膠東地區一所大家都叫不上來名字的高中。在那個小城裡面,沒有學區房的概念。嚴格來說,我甚至都不算城裡的小孩。部隊大院在農村,我的小學是在農村的小學讀的。
  • 原來自己就是傳說中的「小鎮做題家」啊!
    不知何時起,網上突然火起了「小鎮做題家」這個新鮮詞。打開豆瓣一看,哦,「小鎮做題家」說的是:出身小城的寒門子弟,高中階段依附於「題海戰術」取得優異成績,結果在985、211等名校中泯然眾人、畢業即失業的人。我不禁啞然失笑。
  • 原來自己就是傳說中的「小鎮做題家」啊
    不知何時起,網上突然火起了「小鎮做題家」這個新鮮詞。打開豆瓣一看,哦,「小鎮做題家」說的是:出身小城的寒門子弟,高中階段依附於「題海戰術」取得優異成績,結果在985、211等名校中泯然眾人、畢業即失業的人。我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自己就是傳說中的「小鎮做題家」啊!
  • 被頂尖名校錄取前,我也曾是「小鎮做題家」
    今年高考季,新詞「小鎮做題家」紅遍了全網。很多考入985/211高校的農村或小鎮學生,自信滿滿去上學,但卻發現自己除了埋頭做題外什麼都不會,跟城市同學之間難以跨越的巨大鴻溝,自卑導致不少學生在大學裡發展平平,找工作時也屢屢碰壁。
  • 985大學裡,有一群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
    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有點火。這個詞來自豆瓣上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正如小組簡介所說,這個組的主要功能就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這個建立剛滿1個月的小組,已經聚集了5萬多個成員。
  • 小鎮做題家:一個211高校學生的命運陷阱
    成為「小鎮做題家」,一開始是他的出路,現在是一種嘲諷。本文作者陳曉妍,轉載自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裡拿出來的故事。小鎮做題家逃離了小鎮,繼續一路狂奔。大三夏天,他通過學校的面試,拿下了美國名校訪學全額獎學金的名額。踏上了地球另一面,西方社會在他面前展開。他站在紐約時代廣場的高樓下,發現人渺小如沙塵,巨幅廣告的光線交錯,霸佔著城市的領空權。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把消防車放到標誌性建築「圓頂」之上,用人的身高丈量橋的長度。
  • 小鎮做題家:新名詞背後,藏著多少辛酸?
    網友「造詞」能力真強,居然出來了這麼一個新詞:「小鎮做題家」。它的來源,據說是這樣的——這個詞來自豆瓣上一個名為 「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正如小組簡介所說,這個組的主要功能就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
  • 「小鎮做題家」的命運與救贖:過不被定義的人生可能嗎?
    我在2015年到2017年對中國四所精英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的低階層學生進行過三輪追蹤訪談,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小鎮,我將他們的人生故事濃縮成一張縮略圖,就「小鎮做題家」這一話題做一些討論。
  • 把自信緊握在手上,「小鎮做題家」
    (作者:《青年說》觀察員彭景暉、李丹陽)【青春之我】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最近流行一個詞兒,叫「小鎮做題家」。聊這個話題,我有點心虛,因為我做題不行,也沒長在小鎮,而是小村。當時農村自己做的棉襖一般是用花花綠綠的棉布,裡面套上新棉花,外面罩一件外套就過冬了。以前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一直到大學一年級時,家裡給我準備的還是自己做的棉襖。但是,我決定不穿了。因為我發現周圍的孩子都是在大商場買衣服,流行的羽絨服又暖和又好看。我實在沒有勇氣把那個紅豔豔的大棉襖拿出來。於是我就凍了一個冬天,結結實實硬扛了一個冬天。
  • 小鎮做題家的北大考古夢
    之前豆瓣有個「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被各大媒體平臺討論報導,許多來自985、211的「失敗學生」來這裡發洩、分享自己的失敗故事,「小鎮做題家」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得出的概念。「985廢物引進計劃」組徽據組裡活躍的成員說,所謂小鎮做題家,指的是出身於十八線小村鎮的寒門子弟,中學時期通過「題海戰術」以及家裡、學校的強制管理取得優異的高考成績,從而脫離小鎮,進入高層次大學的一類人。「然後一進大學後就泯然眾人矣,進而墮落至消極之境,覺得自己是個社會中的five(廢物)」一位從豆瓣好友表示她在這個組找到了很多認同感。
  • 什麼是做題家?什麼是小鎮做題家?
    小鎮做題家特指那些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高考考得一個還不錯的成績,去了一個還不錯的大學,但是到了大學,一切都不一樣了,只會做題的小鎮人士很難去融入這樣的生活,只會做題,不懂交際,沒有自己真正擅長的東西,之後很多人變得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無力去改變這現狀。
  • 「小鎮做題家」雖普通,但生而為人
    「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最早源於豆瓣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這個小組。如果你仔細地在裡邊駐足,你會發現,一股「喪」文化的蔓延,他們自稱為「five」(廢物)。 進了名校,才發現自己是廢物題海戰術的勝利者,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乖學生,一個地方的驕傲,這就是小鎮做題家。
  • 小鎮做題家:從996到摸魚學
    來源:寶安日報編者按: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新詞引發網友思考和共鳴,詞源來自豆瓣網的一個聚集5萬多名成員的小組。該小組在簡介中稱,組群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大學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從而達到「自救」的目的。
  • 年薪百萬,清華北大的小鎮做題家膨脹了?
    有人為這一部分清北人畫像:「小鎮做題家」——普遍來自小鎮,會刷題,最終回到最擅長的應試體制中,教下一代的學生們更有效率地刷題。似乎是一個框架,一個輪迴,連來上課的學生家長也會疑惑:如果清北畢業生都進入教育行業了,那麼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學了這12年,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呢?都是成為培訓機構的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