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王」吳榮康夫婦代表作品入藏無錫博物院

2020-12-18 騰訊網

揚子晚報網4月13日訊(記者 張建波)今天上午,吳榮康、錢鍾珏繪畫作品入藏無錫博物院交接儀式舉 行,兩位畫家的子女代表吳嘉澍先生,向無錫博物院無償捐贈他們歷年創作的繪畫精品157件(套),包 括國畫、油畫、指畫等多個種類。

據介紹,吳榮康、錢鍾珏是夫婦,都是著名的花鳥畫家。其中,榮康師承胡汀鷺,後考入中央大學學習 西畫,得徐悲鴻、陳之佛等大師親授,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精研花鳥畫,所繪 花卉翎毛,形神兼備、生態可掬。尤擅長畫鯉魚,其魚搖曳之狀,栩栩如生,素有「魚王」之美稱。錢 鍾珏出身於書香世家,幼承家學,受業於胡汀鷺、陳舊村諸名家。她擅畫千姿百態的寫意菊花和水墨蘭 竹,作品風格蒼潤渾厚,情趣天然。所畫金魚,尤俱神韻。

吳老子女代為捐贈作品。

吳榮康(左)與錢鍾珏。

作品。

無錫博物院相關人士稱,此次捐贈的畫作是兩位名家在七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留下的代表作品,不僅充 實了無錫博物院藏錫邑名家作品,也進一步完善了該院書畫藏品體系。「無錫博物院擬在2021年舉辦紀念吳榮康先生誕辰110周年活動暨捐贈儀式,同時舉辦捐贈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吳榮康、錢鍾珏夫婦的繪畫藝術,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無錫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吳榮康、錢鍾珏157套繪畫作品入藏無錫博物院
    4月13日上午,吳榮康、錢鍾珏夫婦捐贈繪畫作品交接儀式於無錫博物院舉行。家屬代表吳嘉澍先生向無錫博物院無償捐贈吳榮康、錢鍾珏歷年創作的繪畫精品共157套,其中包括國畫、油畫、指畫等多個種類。吳嘉澍先生表示,捐贈吳老錢老書畫是完成他們的遺願。
  • 「江南或故鄉」柳江南書法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
    新華網南京10月26日電(戚軒瑜)10月25日上午,「江南或故鄉」柳江南書法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無錫軍分區、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無錫博物院承辦。柳江南書法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    柳江南,既是書法家,亦是作家、詩人,在書界被稱作有思想有文化底蘊,風格鮮明,傳統紮實,學術價值濃重的書家,習書34年,堅持傳承傳統,弘揚書法正道
  • 無錫博物院展來自雲端的雲南版畫
    由中國民族博物館和無錫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雲端·印象——中國民族博物館藏民族版畫藝術展」近日在無錫博物院中區四層展廳開展,展覽既反映了雲南版畫的民族面貌,又普及了逐漸失去實用性的版畫門類。陳永樂《甜甜的木瓜》「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展示了中國民族博物館所藏的民族版畫110餘件,涵蓋了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絕版畫、銅版畫四個技術門類。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清 鄭燮 梅竹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梅竹圖》軸,清,鄭燮作,紙本,墨筆,縱127.8cm,橫31.3cm。
  • 黃美金黃文勇父子建盞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
    黃美金、黃文勇父子建盞作品雙雙入藏中國美術館2018年12月,黃美金和黃文勇父子倆的建盞作品同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父子兩人作品同時被收藏,這在中國美術館的收藏史上可謂鳳毛麟角。▲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現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1萬餘件,從古至今,各時期的中國藝術名家代表作品,構成中國美術發展序列,兼有外國藝術作品,同時也包括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
  • 這些見證物送進無錫博物院
    2020年4月20日上午,無錫市郵政管理局、無錫市快遞協會代表無錫郵政快遞業向無錫博物院捐贈了請願書、車輛通行證等抗疫見證物,這是無錫郵政快遞業的第二次捐贈,前後兩次共捐贈物品60餘件,其中包括馳援疫區物資運輸保障車輛、飛機模型,省際、市域車輛通行證,無錫市郵政管理局發布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關文件等物品
  • 文徵明「吳門風雅」到廬陽:安徽無錫合展文氏一門書畫
    來源:澎湃新聞 7月26日,由無錫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吳地雅事——無錫博物院藏文氏一門書畫特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館五樓開展。
  • 無錫「擺蘭會」:有馬湘蘭鄭板橋筆下的逸韻,也有名品幽蘭
    地處太湖之濱的無錫自古是「藝蘭文化」的重鎮,每年三四月份,無錫都會舉辦一兩次大型的「擺蘭會」。今天,「擺蘭會」被搬進了無錫博物院的展廳,與展廳裡的館藏曆代書畫交叉呼應,為觀者呈現了一場「蘭」主題特展。4月16日,由無錫博物院、江蘇省蘭花協會聯合舉辦的「得天之清——無錫藝蘭文化展」在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 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檔案入藏偽滿皇宮博物院
    5月7日,媒體記者在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觀看此次收藏的錄音和影像資料。偽滿皇宮博物院將對錄音進行翻譯整理據介紹,這批檔案是伯力審判期間,蘇聯濱海邊疆軍區哈巴羅夫斯克軍事法庭審判「原日本製造和使用細菌武器的部隊軍人」全過程的錄音材料,涉及戰犯包括日軍第731部隊和第100部隊的成員。
  •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容祖椿百花畫展開展
    「妍妙天成——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容祖椿百花畫展」近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開展。廣州素有「花城」美譽,此次展覽以花卉為題,既是一次跨年的迎新展,又是一次了解嶺南花鳥大家容祖椿藝術的研究展。是次展覽展出容祖椿作《自庵花卉扇冊》中的一百二十二幅扇面作品,這套精美的扇冊也是廣州藝術博物院首次整套展出。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兩百一十二期):國博入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科研...
    張家界中國非遺博物館建築群效果圖【國博入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科研實物】12月23日下午,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出席儀式並講話。
  • 良渚玉器「琮王」「鉞王」同現故宮博物院
    以玉器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遺產價值的重要承載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數量之多,品類之豐,雕琢之精,達到了中國史前玉器文化的巔峰,其創造的玉禮器系統以及君權神授的統治理念也被後世的中華文明吸收與發展。作為史前玉文化的高峰,良渚玉器中最重要的兩件玉器——琮王和鉞王,都來到了故宮。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兩件重器單獨置於展櫃中,引人注目。「琮王」出土於浙江餘杭反山十二號墓,它內圓外方,中部貫穿,高8.9釐米、直徑16.5到17.6釐米,四角施刻神人獸面紋,是迄今為止雕琢最精美、品質最佳、體量最大的玉琮,所以被譽為「琮王」。
  • 解密四川博物院首開商業展背後:《航海王》特展為何爆火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王》特展更是作為官方公立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四川博物院首次舉辦的商業收費展。這些年國內各類博物院(館)開始以越來越開放的心態辦展,其背後的考量值得玩味。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近日採訪了展覽主辦方、商業操盤方和部分觀眾,解密四川博物院首開商業展《航海王》背後的故事。
  • 風神瀟灑,絢麗俊逸,11位著名畫家寫菊作品欣賞
    陳師曾《秋花圖》,軸,紙本設色,177.8×89.8釐米,故宮博物館藏。陳師曾畢生致力於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在對事物的觀察以及繪畫技法的運用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由此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風俗等皆有涉及。陳子奮《菊石小鳥》。
  • 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有望今年與公眾見面
    早在2019年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就公布了將在2020年9、10月份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其中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但由於疫情的原因,原計劃在這一期間推出的「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未能如期舉辦。
  • 【重溫經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人集錦卷》
    若有相關則於雜記中引用。本卷中最早者趙孟頫,晚者已到洪武。近日遊藝都門,得遇大司農梁公(清標)見愛,便為佳士。時戊申季冬六日。」不禁讓人想起,這位梁清標聘請的揚州名裱畫師,又精於鑑定宋畫的古董商,將此《元人集錦卷》(至少是《煙雨叢竹》)售與梁清標,且理所當然地將趙孟頫夫婦作品連接,並將書畫合成一卷的操刀者。從裝裱史而言,此卷之裝潢,理應出於「張鏐」之手。
  • 南京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為何還不是國家AAAAA?
    當然,吸引遊客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南京博物院的名稱和歷史,南京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稱「中國三大博物館」,南博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也是中國投資建設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性博物館,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歷史意義。
  • 從吳大澂吳湖帆祖孫遞藏,在蘇博看清代藏家的傳家與精神
    策展人李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說,展覽前期展品側重吳大澂、吳湖帆祖孫遞藏關係,而後期換展作品將側重吳湖帆、潘靜淑的夫妻唱和。二樓2個展廳的作品幾乎將全部更換。從愙齋到梅景書屋的傳承和變化、追尋以吳氏為代表的蘇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
  • 金秋九月 故宮博物院舉辦多項展覽活動
    今年9月,故宮博物院的展覽活動再次進入黃金期,月內有《趙孟頫書畫特展》、《明月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新安八家書畫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天祿永昌——故宮藏瑞鹿文物特展》、《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