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康、錢鍾珏157套繪畫作品入藏無錫博物院

2020-12-18 無錫eTV全媒體

4月13日上午,吳榮康、錢鍾珏夫婦捐贈繪畫作品交接儀式於無錫博物院舉行。家屬代表吳嘉澍先生向無錫博物院無償捐贈吳榮康、錢鍾珏歷年創作的繪畫精品共157套,其中包括國畫、油畫、指畫等多個種類。吳嘉澍先生表示,捐贈吳老錢老書畫是完成他們的遺願。

吳榮康早年就讀於無錫美專,師承胡汀鷺,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錢鍾珏,江蘇無錫人,出身於書香世家,幼承家學,受業於胡汀鷺、陳舊村諸名家。系江蘇美協會員,無錫市書畫院畫師。

吳榮康、錢鍾珏夫婦

吳老尤擅長畫鯉魚,其魚搖曳之狀,栩栩如生,素有「魚王」之美稱。錢老所畫金魚,尤俱神韻,與吳老鯉魚合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吳榮康、錢鍾珏夫婦是著名的花鳥畫家,此次所捐贈的畫作是他們從上世紀40年至千禧年間的代表佳作,既充實了無錫博物院所藏錫邑畫家作品,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院藏書畫作品體系。

為感謝吳榮康、錢鍾珏夫婦及其家屬的捐贈義舉,無錫博物院擬在2021年舉辦紀念吳榮康先生誕辰110周年活動暨捐贈儀式,同時舉辦捐贈展覽,讓更多人了解吳榮康、錢鍾珏夫婦的繪畫藝術,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無錫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魚王」吳榮康夫婦代表作品入藏無錫博物院
    揚子晚報網4月13日訊(記者 張建波)今天上午,吳榮康、錢鍾珏繪畫作品入藏無錫博物院交接儀式舉 行,兩位畫家的子女代表吳嘉澍先生,向無錫博物院無償捐贈他們歷年創作的繪畫精品157件(套),包 括國畫、油畫、指畫等多個種類。 據介紹,吳榮康、錢鍾珏是夫婦,都是著名的花鳥畫家。
  • 無錫博物院展來自雲端的雲南版畫
    由中國民族博物館和無錫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雲端·印象——中國民族博物館藏民族版畫藝術展」近日在無錫博物院中區四層展廳開展,展覽既反映了雲南版畫的民族面貌,又普及了逐漸失去實用性的版畫門類。陳永樂《甜甜的木瓜》「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展示了中國民族博物館所藏的民族版畫110餘件,涵蓋了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絕版畫、銅版畫四個技術門類。
  • 元代畫家倪瓚山水樹林繪畫作品賞析
    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裡,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吳中有名的富戶;但倪瓚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瓚",亦號"倪迂"。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 ,加以發展 , 畫法疏簡 ,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
  • 「江南或故鄉」柳江南書法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
    新華網南京10月26日電(戚軒瑜)10月25日上午,「江南或故鄉」柳江南書法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無錫軍分區、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無錫博物院承辦。柳江南書法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    柳江南,既是書法家,亦是作家、詩人,在書界被稱作有思想有文化底蘊,風格鮮明,傳統紮實,學術價值濃重的書家,習書34年,堅持傳承傳統,弘揚書法正道
  • 尚雅不避俗——吳偉與唐寅的妓女題材繪畫作品
    明 吳偉 武陵春圖 局部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以愛情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及各類描寫性愛的小說在禮教的管制下是受到批判的,但此類小說在民間的盛行說明其在平民階層的廣闊市場。明代 唐寅 陶榖贈詞圖 102.1cm×168.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吳偉與唐寅是明代中期兩位具有鮮明特色的畫家,他們的畫作均受到其生活環境之風氣的影響;都屬於一個畫派的代表性人物卻又有著自己獨特之處;生活經歷有類似有交集但走向卻截然相反。
  • 風神瀟灑,絢麗俊逸,11位著名畫家寫菊作品欣賞
    陳師曾《秋花圖》,軸,紙本設色,177.8×89.8釐米,故宮博物館藏。陳師曾畢生致力於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在對事物的觀察以及繪畫技法的運用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由此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風俗等皆有涉及。陳子奮《菊石小鳥》。
  • 鄭板橋(鄭燮)作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及其他館藏
    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清 鄭燮 梅竹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梅竹圖》軸,清,鄭燮作,紙本,墨筆,縱127.8cm,橫31.3cm。
  •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容祖椿百花畫展開展
    「妍妙天成——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容祖椿百花畫展」近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開展。廣州素有「花城」美譽,此次展覽以花卉為題,既是一次跨年的迎新展,又是一次了解嶺南花鳥大家容祖椿藝術的研究展。是次展覽展出容祖椿作《自庵花卉扇冊》中的一百二十二幅扇面作品,這套精美的扇冊也是廣州藝術博物院首次整套展出。
  • 明-項聖謨繪畫作品欣賞
    他受家庭環境薰染,從小喜愛繪畫,才華早露。項聖謨善畫山水、人物、花卉,尤以山水見長,不受當時各種流派的影響,而於自己的家藏中,直接向古人學習,廣泛地吸收前人的創作經驗,山水畫融匯了宋人用筆的周密嚴謹和元人的韻致,筆法秀逸,布局大開大合,富於變化,特別對喬木的刻畫,寓巧於拙,形象鮮明強烈。尤喜畫松樹,有「項松之名滿東南」之譽。
  • 黃美金黃文勇父子建盞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
    黃美金、黃文勇父子建盞作品雙雙入藏中國美術館2018年12月,黃美金和黃文勇父子倆的建盞作品同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父子兩人作品同時被收藏,這在中國美術館的收藏史上可謂鳳毛麟角。▲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現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1萬餘件,從古至今,各時期的中國藝術名家代表作品,構成中國美術發展序列,兼有外國藝術作品,同時也包括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
  • 文徵明「吳門風雅」到廬陽:安徽無錫合展文氏一門書畫
    此次展覽遴選兩院館藏文徵明及其文氏一門書畫精品31件(套)。其中,無錫博物院館藏的文徵明《綠蔭草堂圖軸》、《蕉石鳴琴圖》,安徽博物院館藏的文徵明《木涇幽居圖》都出現在展廳中。展覽在內容上重點展示文氏一門的書畫藝術特徵;在形式上側面營造氛圍,展示備受江南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吳趣」生活狀態。
  • 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有望今年與公眾見面
    早在2019年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就公布了將在2020年9、10月份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其中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但由於疫情的原因,原計劃在這一期間推出的「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未能如期舉辦。
  • 無錫「擺蘭會」:有馬湘蘭鄭板橋筆下的逸韻,也有名品幽蘭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共展出有關「蘭」題材的書畫28件(套),從明代馬湘蘭到清代石濤、鄭板橋,蘭石圖在精湛的筆墨中愈顯君子之高雅品質;從明代丁雲鵬到近代吳湖帆,屋舍叢蘭於文人煮茶雅賞間愈發幽靜清香。展期至7月16日。
  • 逸筆見人格:倪瓚繪畫題跋及影響
    本文從倪瓚存世的書畫作品以及題跋進行解析,通過倪瓚的書法藝術並藉以勾連出元代的書畫交流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文中涉及的繪畫題跋有倪瓚的自題,對他人書畫的題跋和觀款,也有他人對其繪畫的題跋和觀款。本文由文物出版社《書法叢刊》授權刊發。
  • 尺子對於繪畫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繪畫領域很少用尺子?
    而作畫與作圖不同,大家對繪畫的理解總是偏向於感性和激情,要無所拘束隨心所欲,似乎對理性且冷靜的測量存在本能的排斥。傳統藝術與數學分離的觀念有一個基本支撐點——數學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而藝術常常是不那麼精確的。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卷 絹本重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精確測量並非與繪畫格格不入,尺子早在中國古代便被用於界畫創作中了。
  • 廣東省博物館藏董其昌書畫作品摭談
    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自20 世紀50 年代籌備成立以來,一直比較注重徵集歷代名家書畫作品,先後通過購買、接受捐贈、移交、交換等方式,收藏了董其昌書畫作品41 件(套),包括書法25 件(套)、繪畫16 件(套)。20 世紀80 年代末,經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鑑定,其中6 件(套)被定為一級文物、10 件(套)被定為二級文物。
  • 這些見證物送進無錫博物院
    2020年4月20日上午,無錫市郵政管理局、無錫市快遞協會代表無錫郵政快遞業向無錫博物院捐贈了請願書、車輛通行證等抗疫見證物,這是無錫郵政快遞業的第二次捐贈,前後兩次共捐贈物品60餘件,其中包括馳援疫區物資運輸保障車輛、飛機模型,省際、市域車輛通行證,無錫市郵政管理局發布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關文件等物品
  • 金秋九月 故宮博物院舉辦多項展覽活動
    今年9月,故宮博物院的展覽活動再次進入黃金期,月內有《趙孟頫書畫特展》、《明月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新安八家書畫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天祿永昌——故宮藏瑞鹿文物特展》、《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 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檔案入藏偽滿皇宮博物院
    5月7日,媒體記者在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觀看此次收藏的錄音和影像資料。偽滿皇宮博物院將對錄音進行翻譯整理據介紹,這批檔案是伯力審判期間,蘇聯濱海邊疆軍區哈巴羅夫斯克軍事法庭審判「原日本製造和使用細菌武器的部隊軍人」全過程的錄音材料,涉及戰犯包括日軍第731部隊和第100部隊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