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

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的展品色彩豐富,紋樣繁多,工藝精湛,反映出滿漢文化的相互交融,呈現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多元發展的璀璨華章。澳門文化局感謝故宮博物院在疫情影響下把院藏珍品如期帶到澳門,使澳門市民翹首期盼的文化盛事得以順利舉行。

展覽將持續至明年3月14日。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館院專家詳解清代帝後服飾之美
    故宮博物館院專家詳解清代帝後服飾之美 2013-06-14 09:29:51 來源:網上輕紡城 徜徉在「大羽華裳——明清服飾特展」中,你會讚嘆明清宮廷服飾的精美絕倫
  • 喜慶回歸,共度聖誕,澳門超豐富文藝活動搶先看!
    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及歡度聖誕佳節,澳門文化局將推出一系列共17項藝文活動,包括京劇演出、音樂會、工作坊、展覽等,形式多樣,節目豐富,讓大家在文化藝術的陪伴下歡度節日
  • 故宮APP推出清代皇帝時裝秀
    28日,故宮文化創意體驗館在故宮博物院東長房開幕。其中數位化文化創意產品故宮博物院系列APP之《清代皇帝服飾》iPad應用也同期發布。該應用是「故宮出品」系列APP的第7部作品。在該應用中,你可以看到禮服、吉服、常服、戎服、行服、便服這六大類不同功用、特色鮮明的皇帝服飾。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瀋陽故宮博物院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珍品。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故宮博物院新增慈寧宮等四大開放區域(圖)
    作為亮相展廳的首個展覽,「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呈現了清代帝後慶壽盛事,既展示了清代的諸多禮儀,也體現出當時的民風民貌;既彰顯了清代帝後尊老敬賢的道德示範,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風氣、經濟實力。駐足古老與現代兼具的展廳中,恢弘之氣撲面而來。再加上王公大臣、少數民族領袖進貢的物品,帝後慶壽期間的筵宴展示,更是琳琅滿目。
  • 故宮慶祝600歲生日:《清明上河圖》將再次展出
    此前《清明上河圖》展出時一度引發「故宮跑」的文化現象,而這場展覽也將使觀眾們能夠清晰地欣賞到古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為直觀的認識。此外,觀眾還能在2020年底欣賞到各種精美瓷器。2020年12月,「康、雍、乾瓷器大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辦,展覽選取500餘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故宮博物院藏陶瓷器及相關文物,極富特色。
  • 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將再展,延禧宮計劃改造成外國文物館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今年是紫禁城建成599年,到明年2020年我們將迎來它的六百歲誕辰紀念。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最好的展覽,在最優質舒適的參觀環境中向公眾展出,從歷史遺存、書畫器物、宮廷文化、文人雅士、節慶風俗、世界文明、考古發現等方方面面,展現六百歲的紫禁城和95歲的故宮博物院所蘊蓄的深沉魅力,讓世人再次感受中華文化的偉大、獨特、深刻,對它心生崇敬和嚮往。
  • 香港歷史博物館將展故宮服飾精品 三成首次展出
    香港歷史博物館下周三(31日)起舉行香港歷來最大型清朝宮廷服飾展覽,展出逾130件故宮服飾精品,有三成展品更屬首次展出,包括昔日慈禧太后所穿的高逾4寸「花盆底鞋」,以及末代皇帝溥儀年少曾穿著的禮服等。
  • 瀋陽故宮博物院19日宣布珍貴文物赴臺灣展出計劃
    新華社瀋陽10月19日電(記者 魏運亨)瀋陽故宮博物院19日對外宣布,經各方商定:明年年底,臺灣歷史博物館將舉辦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宮廷繪畫展覽;2011年和2012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的有關康熙文物展覽和院藏清代宮廷珠寶展覽。    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武斌日前對臺灣進行了訪問。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2015年底,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臺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
  • 臺北故宮新展「清代文書」:呈現清帝起居及詔書奏摺裡的故事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為數眾多的清代檔案文獻,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推出的新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之於世,力圖向觀眾呈現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揭示清王朝的政治秘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展期持續至8月30日。
  • 臺北故宮赴美辦展,呈現宋至清代九位帝後收藏品位
    199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曾赴美展出「中華瑰寶」大展,20年後臺北故宮的文物將再度踏上美國舊金山與休斯敦盛大展出。經過兩年多的策劃,此次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將於五十周年館慶之際,推出年度大展:「帝王品位——臺北故宮精品展」。
  • 探秘故宮珍寶 領略「錦英瑞彩」?平涼市博物館引進故宮博物院藏...
    【博之美物】探秘故宮珍寶 領略「錦英瑞彩」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掠影西洋人物紋方形花觚掐絲琺瑯牧童騎羊式筆架正值平涼市博物館新館開館,藉助故宮博物院對口文化幫扶的東風,經平涼市相關部門多次赴京協調,平涼市博物館引進了「錦英瑞彩」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琺瑯器精品展,為參觀者帶來了一場特別的視覺體驗。
  • 剛剛,故宮600歲「慶生」展覽計劃公布!
    景仁宮在景仁宮,2019年11月將舉辦的「故宮文房特展」,展出清宮舊藏的文房用具,其中既有宮廷造辦處硯作所制各式歙石硯等,又有徽州進貢的徽墨、毛筆、宣紙,極具地域文化特色。展覽通過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外國文物,展現所屬國家的文化風貌,反映出中國與其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
  • 臺北故宮博物院
    】60萬件   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 600歲故宮公布「慶生」展覽計劃 延禧宮或改造為外國文物館
    景仁宮 在景仁宮,2019年11月的「故宮文房特展」,展出清宮舊藏的文房用具,其中既有宮廷造辦處硯作所制各式歙石硯等,又有徽州進貢的徽墨、毛筆、宣紙,極具地域文化特色。2020年4月的「清代漆器特展」,大規模展示乾隆朝漆器的工藝特色和卓越成就。
  • 金秋九月 故宮博物院舉辦多項展覽活動
    》、暢音閣戲曲館等8項臨時展覽、專題展覽及引進展覽在故宮博物院相繼開幕,並有反映國寶南遷歷史的原創話劇《海棠依舊》在京專場演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精彩紛呈的文化內容將讓觀眾在金秋時節欣賞到更多更好的院藏珍貴文物,了解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寶的歷史,隨著「原狀陳列是重點、專館展覽是特點、臨時展覽是亮點、年度大展是熱點」的展覽特色的深化,故宮博物院將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傳遞故宮文化信息。
  • 2020故宮600周年展覽時間計劃公布
    該展覽選取500餘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故宮博物院藏陶瓷器及相關文物,按朝代選取典型文物,結合相應歷史背景和時代特色,營造符合當時歷史環境的展覽氛圍,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觀覽體驗的同時,了解清代瓷器的發展脈絡、瓷器於康雍乾時期的發展高峰及其背景與意義。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文物運臺後,先存臺中市,租借臺中市糖廠倉庫存放。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