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地保護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既低碳環保,又節省能源的綠色交通公具——自行車受到各國青睞,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大力發展國際自行車賽事,並重點建設自行車騎行專用道和自行車租賃點,以此激勵並促使自行車成為重要交通工具,為市民和遊客選擇自行車出行提供方便。自行車旅遊更加成熟,經驗值得借鑑。
法國自行車租賃服務和運營
為了減少城市空氣汙染、改善交通擁堵狀況,法國從2005年開始推行「自行車自由行」,為市民提供幾乎免費的自行車租賃服務,提倡人們儘量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這一既健康又經濟環保的自由行運動,取得了很大成功。隨後巴黎市政府於2007年夏天推出了「自由單車」自助租賃系統,短短一年多,巴黎的「自由單車」已累計為數千萬人次服務。與此同時,自行車在法國也更加普及起來。
在巴黎,要租自行車需先領表格填報申請,向租賃站提供162歐元預付押金或者信用卡以及個人資料。租車人按一天1歐元、一周5歐元、一年29歐元三種形式交納定金辦理租車卡,然後就可在自行車出租點用卡租用自行車。如果每次使用車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可享受免費騎車待遇。但半小時到1小時要收費1歐元,1小時到1個半小時再加收2歐元,超過1個半小時後,每半小時收費為4歐元。這種逐漸加價的收費是希望騎車人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將車就近送回出租點,以方便他人使用。同時提倡「隨用隨騎、騎後速還」的用車理念。由於巴黎市居民使用自行車的大多數車程不超過30分鐘,這項「自行車城市」計劃等於為廣大市民提供免費服務。巴黎出租自行車車頭有車筐,並配有防盜鎖。每輛車上都印有「騎車公約」:我不在人行道上騎車,遵守紅綠燈和停車標誌,不騎車帶人也不騎車逆行。
為方便顧客,租車點24小時開放,而且是電腦化運作,客人使用信用卡結帳,並提供法語、德語、英語和中文四種服務語言。結帳後,機器列印出一張卡片,然後騎車人就能刷卡提車了。為防止有人偷車或者不愛護車輛,每位租車人都要支付150歐元的「押金」,這些錢在還車時返還。另外,如果某輛車到規定時間沒送回,車內安裝的報警裝置會發出提示聲。
目前巴黎自行車專用道路總長為371公裡,分布在巴黎市區的大街小巷。騎車可以到達巴黎幾乎所有的主要景點,為此,巴黎還銷售騎行地圖。
法國裡昂的自行車租賃服務是當地政府和戶外廣告公司德戈共同合作來進行的。根據協議,德戈承擔項目的啟動費用,包括自行車的購買、未來10年自行車的修理費用,以及維持項目運轉的員工的工資。作為回報,德戈公司從裡昂市政府獲得了未來10年內,政府擁有的戶外廣告牌的獨家經營權。這樣,裡昂市政府只需要履行監管職能、參與項目的宣傳活動即可,而不必費力盯著項目,雙方在合作中實現了「雙贏」。
目前已有約15個法國城市開始推出自行車自助租賃服務,約40000輛自行車投入使用。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為市民提供了750輛自行車,分布在80個租賃點。從2007年冬天開始,土魯斯、南錫、亞眠、第戎、卡昂、佩皮尼昂、奧爾良和魯昂也都啟動了自行車自助租賃系統。南特、勒芒和瓦朗西納從2008年開始也相繼啟動類似的系統。此外,巴黎郊區附近30個城鎮的居民2012年也享受到了自行車自動租賃服務。
荷蘭,單車上的富國
荷蘭被譽為「歐洲自行車王國」,政府大力興建自行車專用設施。根據荷蘭旅遊局的資料顯示,在荷蘭,自行車是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1600萬的人口,卻有超過1800萬輛的自行車,每年都會銷售平均140萬輛自行車,全國人口每年騎自行車的公裡數為140億公裡。同時荷蘭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完備的自行車道路網的國家,人們可以在超過1.9萬公裡的自行車道路上暢快騎行。每逢天氣好的假日,荷蘭人就會舉家騎車出行。騎車在荷蘭人心中是健康的、環保的休閒運動,並且緩解道路壓力,是不錯的休閒運動。每年5月至6月間,荷蘭有各種各樣的自行車日,大家可以充分享受騎行帶來的愜意。
除此之外,荷蘭擁有上百條的一天、一周、一月騎行路線供遊客選擇,豐富的路標指示引導遊客遊覽到荷蘭最優美的部分。比如想在庫肯霍夫公園附近欣賞花海,就有5條騎行線路,人們在火車站、當地旅遊接待中心和庫肯霍夫鬱金香公園門口均可租到自行車,然後選擇不同的花田騎行線路,有5公裡、10公裡、20公裡、25公裡等長短不同的線路,它們帶遊客經過花田、海灘,盡情欣賞壯美的鬱金香花海。另外,著名的小孩堤防風車群、羊角村、梵谷國家森林公園等地都有騎行線路。而且在旅遊接待中心、公園入口處,甚至附近的旅館也都提供租車服務,其便捷程度令人驚嘆。
丹麥「CityBike」自由馳騁
像其他歐洲城市一樣,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公共自行車」設施,稱為「CityBike」,全市125個地點置有1300輛腳踏車供市民免費使用。
這些公共腳踏車最適合在城市的旅行者使用,只要在CityBike的停車格投入20丹麥克朗的保證金,就可以使用腳踏車,如果不想騎了,只要停放回任何一個CityBike的停車格,為腳踏車上鎖後就可以取回保證金。據一項以12小時為區間的調查,一臺CityBike公共腳踏車平均閒置的時間只有8分鐘,可見其受歡迎之程度。據悉,CityBike全部由私人商家捐贈,商家也得以在腳踏車架上替自己打廣告,因此,CityBike幾乎是不需要花納稅人錢的雙贏措施。
與此同時,哥本哈根有高達34%的人騎腳踏車上班(搭乘大眾交通系統的佔32%,開私家車的則佔34%),58%的哥本哈根市民每天會固定使用腳踏車。
瑞士「自行車之旅」帶旺旅遊
在瑞士,騎自行車旅行蔚然成風。瑞士近年來修建了完善的自行車公路網,據負責瑞士居民自行車旅遊業務的「自行車之旅」負責人彼得·安裡格介紹,近幾年,在只有700多萬人口的瑞士,騎車旅行的人已超過了400萬,行程達兩億公裡,相當於繞地球5000圈。一年中,在騎車旅行途經地過夜的旅遊者為60萬人,僅此一項收入就達2.4億瑞士法郎,騎車旅行已成為瑞士旅遊業中一個重要項目。
資料顯示,瑞士境內目前共有9條自行車公路,全長3300公裡,沿路設有1.5萬個專為自行車提供的紅藍色路標。各條自行車路線難易程度不同,有適合一家大小的沿湖、河岸的平坦的家庭路線,也有難度較大的山地自行車路線,甚至越野自行車路線。自行車公路與公共運輸設施相接,如果遊客不想爬坡或累了,還可以帶著自行車搭乘一段火車。
騎行臺灣更愜意
臺灣自由行開放後,如何遊臺灣成為自由行遊客關注的問題。除了利用公共運輸系統出行以外,騎自行車成為新穎的遊覽方式。臺灣在特定區域建立了自行車專用道,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簡稱臺旅會)也專門設計了5條經典騎行路線:鹽寮龍門自行車道—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宜蘭濱海自行車道—冬山河自行車道、關山環鎮自行車道、石門—長濱段自行車道和李玉潭環潭自行車道—七星潭濱海自行車道。遊客沿這五條自行車道可以瀏覽臺灣富有歷史感的古蹟,瑰麗的海岸、河岸風光,以及充滿臺灣原住民風味的小鎮。比如在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上,遊客可以欣賞到隧道內復古的油燈燈罩,以及廢棄的鐵道文物裝飾,令人有種時光交錯的感覺。沿著宜蘭濱海的自行車道和冬山河自行車道一路騎行,遊客可以隨心漫遊河岸、觀海濱美景;關山環鎮自行車道則有親水段和親山段之分,風景宜人;石門—長濱段自行車道、鯉魚潭環潭自行車道和七星潭濱海自行車道主要以海岸美景為主,御風而行,獲得的將是另外一種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