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浙辦學,省財政設立浙江省引進高水平大學省級引導資金。近日,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印發了《浙江省引進高水平大學省級引導資金管理辦法》。
引入高水平大學應符合下列條件:
國內高水平大學應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應為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或擁有世界排名前50位學科的大學;
省委、省政府認可的其他高水平大學。
支持額度
對引進設立獨立法人本科高校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5億元;
對引進設立校區(分校)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3億元;
對引進設立二級學院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1.5億元;
對引進設立研究生院的,支持額度最高不超過1億元。
在2020年1月份初,重慶政府辦公廳發布了一份文件「《重慶市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累計引進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渝布局研發機構,助力重慶實現創新發展。
據統計,目前僅兩江協同創新區,已有27所高校、科研院所落戶。
重點是高新區。高新區升級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這裡已有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入駐,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清華、同濟、上交、南大、哈工大等如雷貫耳的名字。
根據國家規定,地方政府原則上不允許直接創辦高等院校,只能從專科院校起步。
這樣算下來周期很長,從起步開始創辦一所能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時間上最少要28年,更別說中間的各種資金、人力投入。
28年的時間對於深圳來說太過漫長,於是,深圳走了捷徑:直接引入研究生院。
2000年,深圳市政府首先開啟了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名校的合作,建立研究生院。
201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開始招收首屆本科生,生源質量連年攀升。
此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校園,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更多為人熟知的名字出現在了深圳。
珠海引進高校的前車之鑑:不是誰都可以學習深圳模式
珠海前十年通過土地優惠政策引進了不少著名高校,包括中山大學,但大學生們畢業了還是往廣深跑,基本沒留在珠海。
或許這是每個城市都想下的一盤棋,想通過幾年時間,由各個城市的內在驅動,帶來城市教育的發展。
當然,這一建設過程中,資金仍是最大的考驗之一。對於各個城市的不容引入高校政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