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眼底篩查≠視力檢查,早產兒出生後4-6周儘早篩查

2020-12-18 騰訊網

文、圖/羊城派記者 王俊

日前,由深圳市眼科醫院、深圳市衛生健康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ROP論壇暨新生兒眼病篩查實用技術及微創玻璃體手術技巧省級繼續教育培訓班在深圳舉行,全國各地120多位眼科醫生參加。記者現場獲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據統計,深圳去年新生嬰兒20多萬,早產兒約佔10%,位居全國前四。深圳自2003年規範開展ROP防治工作,至今已篩查出2萬多例高危早產兒,成功救治和減少了1200例盲童。

論壇現場專家分享

深圳市眼科醫院院長汪建濤指出,ROP是一種致盲性兒童眼底,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助於降低該病對兒童視力的進一步危害。不過,ROP發病危險因素眾多,如何更好地進行篩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預防眼科與生物統計中心諮詢部應桂雙教授認為,藉助流行病與統計學工具,可以利用ROP大規模臨床數據構建ROP發病的多種預測模型,從而幫助高危ROP患兒的早期診斷。深圳市眼科醫院副院長張國明也在《人工智慧在ROP篩查中的應用》主題演講中指出,人工智慧可以自動診斷有無ROP並進行ROP分類分區設計。

與會專家指出,不少家長把早產寶寶「眼底篩查」等同於單純的「視力檢查」,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專家呼籲,早產兒在出生後4-6周就需要到專科醫院或者請眼科專家到新生兒科進行眼底篩查。部分患兒出生後4-6周已經發生了比較嚴重的、需要治療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如果晚了很可能錯過治療時機,留下終生遺憾。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馮小靜 謝哲

實習生 | 趙嘉卉

相關焦點

  • 寶寶早「報到」 眼底篩查不可少
    河青新聞網訊 31周出生的早產寶寶,在42天的時候被發現患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幸虧及時治療,病變得到控制。河北省兒童醫院眼科主任王建倉提醒,早產兒一定要進行眼底篩查。因為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會導致寶寶全視網膜脫離,造成失明、眼球萎縮等不可挽回的悲劇。
  • 【警惕】寶寶早產,視網膜可有病變!眼底篩查可知道
    【警惕】寶寶早產,視網膜可有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發生在早產兒(出生時孕周<37周)眼部的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與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不成熟及缺氧有關,出生孕周和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早期進行眼底篩查和正確治療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
  • 早產兒眼底篩查不容忽視-光明日報-光明網
    【大課堂】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生兒重症醫學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低體重早產兒得以存活,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可控制的致盲性眼病,防盲的關鍵是早期發現,及時幹預。
  • 寶寶早產,眼底篩查要知道!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發生在早產兒(出生時孕周<37周)眼部的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與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不成熟及缺氧有關,出生孕周和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早期進行眼底篩查和正確治療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
  • 早產兒眼底篩查是怎麼一回事兒?是所有早產寶寶都需要做嗎?
    換而言之,誰需要篩查眼睛。   ROP幾乎只發生在早產兒身上,確定的病因為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可能與ROP相關的因素包括高氧、低氧、酸中毒、顱內出血、維生素E缺乏和敗血症等。
  • 早產兒眼底篩查多重要?3個誘因或致視網膜病變,漏掉一個都不行
    胎兒在孕婦肚子中,有些因為環境以及其他原因而早產,對於早產兒來講,他們因為提前出生會面臨各種問題,因此在早產兒出生後各種檢查必不可少。可能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看起來正常,一些檢查不必要,但要注意,在眾多檢查項目中,眼底篩查是必須進行的,它能讓父母知道孩子視力,也能知道眼睛是否存在問題,在發現問題時能及時治療,避免視力受影響。為什麼早產兒眼底篩查很重要?
  • 寶寶出生後,帶Ta做過新生兒視網膜篩查麼?
    準媽媽是否知道,很多眼睛疾病出生時便已存在?寶寶出生後,你有帶他(她)做過新生兒視網膜篩查嗎? 很多家長知道帶寶寶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卻沒有意識視網膜篩查同樣重要。其實不止早產兒,足月出生的寶寶也可能出現眼睛病變。眼科醫生呼籲每個新出生的寶寶都應該做一次視網膜篩查!
  • 【關注】誰家的孩子需要眼底檢查?
    因此對於以下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兒建議儘早行眼底檢查:(1)對出生體重<2000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進行眼底病變篩查,隨診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2)對患有嚴重疾病或有明確較長時間吸氧史,兒科醫師認為比較高危的患者也應行眼底檢查。
  • 綿陽萬江眼科醫院開展嬰兒眼底篩查
    四川新聞網綿陽2月28日訊(陳麗 文/圖)出生僅70天的嬰兒,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哥哥的陪伴下,從廣元趕到綿陽萬江眼科醫院作眼底篩查。因為媽媽的身體原因,才35周被提前「取」了出來,還在嬰兒孵箱裡住了10天,因屬於早產兒,兒科醫生建議儘早作眼底篩查。
  • 出生4天的寧波寶寶險些雙目失明!拯救他的這項檢查常被新手爸媽...
    新手爸媽可能會糾結,醫生說的眼底篩查,到底有沒有必要做?近日在鄞州婦女兒童醫院,這項檢查挽救了一名新生寶寶的視力。但關於新生兒眼底篩查,家長們往往存在以下兩種誤解:一是早產兒才需要做。很多家長以為,新生兒眼底篩查主要針對早產兒進行。其實不單單是早產兒,正常出生的寶寶同樣也要重視篩查視網膜。「因為很多新生兒眼病在孩子出生時便已存在,發病原因可能與孕期因素以及家族遺傳等有關。」
  • 新生兒眼底篩查-送給新生寶寶的一份特殊禮物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然而這扇窗戶偶爾也會受到疾病的侵害,那麼無法表達的新生寶寶就很容易讓疾病被忽略,所以,新生兒早期眼底篩查很重要,也是我們早期發現視力障礙最有效的方法。 我院採用國際先進的新生兒廣域成像RetCam系統對出生2天後的新生兒進行眼底照相檢查,此項篩查是無創檢查,耗時短且不會對新生兒的眼睛造成任何傷害。
  • 出生4天的寶寶險些失明 這項檢查被很多寧波父母忽視
    如果不是他們聽從醫生的建議,為剛出生4天的兒子進行眼底篩查,兒子很可能會雙目失明。在鄞州婦女兒童醫院,寶寶出生2-3天後,醫生會建議家長給寶寶做個眼底篩查,通過檢查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疾病等,以儘早準確判斷寶寶的眼部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異常並儘早治療,最大程度減少眼病對寶寶健康的危害。
  • 視網膜病變 從出生4周即開始
    大多數有視網膜病變的早產兒會在出生後的4-6周左右開始出現病變,並於6-8周左右呈加重趨勢,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可在10-12周左右出現失明。因此,建議。首次眼底篩查的時間定在出生後第4周。
  • 新生兒眼底篩查
    水母網07月8日訊(通訊員 哈恆霞)在嬰兒出生之後,產科醫生都會建議家長帶新生嬰兒做一下眼底檢查,眼底篩查是什麼,嬰兒必須做眼底篩查嗎?根據國內目前新生兒眼底篩查的數據顯示,新生兒眼底篩查異常者達到24.38%!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眼病,可能導致低視力、失明甚至危及寶寶的生命!
  • 保護孩子視力,從重視新生兒眼底篩查開始!普洱這裡可做!
    新手爸媽可能會糾結, 醫生說的新生兒眼底篩查, 到底有沒有必要做? 答案來了! 近期,普洱市人民醫院眼科成功引進新生兒數位化廣域成像系統(Retcam),並於近日運用該設備為一名29周早產新生兒進行了眼底篩查。
  • 「好消息」我院在全州率先開展新生兒眼底篩查啦!
    根據國家衛健委8年共19.9萬例新生兒及早產兒的普篩結果顯示,新生兒眼篩異常率高達9.11%。因眼底疾病擅於隱藏,新生兒眼病篩查是早期發現新生兒期眼底疾病的唯一手段。「寶寶乖,別害怕喲,五官科的阿姨來給你做複查了......」12月2日上午9點,在我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病房,護士長曹娟正在協助五官科護士葉素華,為一名患有視網膜病變的早產兒進行複查,李芸副教授在旁邊進行觀察和指導。通過複查發現,這個早產兒的視網膜病變沒有加重,但仍需要繼續觀察。
  • 北京每年出生約1.5萬早產兒 早產低體重為首要死因
    今天,北京舉辦2019年北京市世界早產兒日宣傳活動。我國早產兒發生率在7.0%左右,在北京,每年約有1.5萬早產兒出生,早產低體重已成為新生兒和嬰兒首要死因。記者從活動上了解到,早產給兒童成長帶來風險。早產兒出生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幹預,存在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落後於足月兒的風險,腦癱、慢性肺部疾病、視覺和聽覺缺陷等問題的發生率也有所提高。
  • 湘雅二醫院眼科小兒眼底病專家助力湘西首次開展新生兒眼底篩查
    「把保溫箱打開,給毛毛裹上毛巾做好保暖,我們的篩查馬上就要開始了……」近日,在龍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內,在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協助下,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中心的醫療副主任、李芸博士正在指導龍山縣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首次開展新生兒床旁眼底疾病的機器篩查。
  • 新生兒眼病篩查越早越好
    專家連結: 李立,市二院眼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河南省眼科醫師協會會員、市醫學會眼科分會會員,進修於天津市眼科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眼科(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在眼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上經驗豐富,尤其擅長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青光眼手術,翼狀胬肉、淚道疾病、小兒眼科斜弱視的診治以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
  • 新生兒為何要做眼底篩查
    日前,市第二婦幼保健院一名出生僅2天的寶寶,在進行常規新生兒眼底篩查時,被篩查出視網膜母細胞瘤。據了解,這是一種在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惡性腫瘤,因篩查及時,給予積極治療,避免了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