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奧數,它其實跟我們小學、初中、高中課內知識體系,是不一樣的。它雖然是數學,但它是數學的一個變種,是一個很特殊的東西。我這裡給大家畫一張圖,這裡方框部分代表課內知識,從上到下,藍色方塊是小學知識,深紫色方塊代表初中知識,咖啡色的代表高中知識。大家可以看到,競賽知識,有一部分來自小學,初中甚至高中課內知識,另有一部分,在課內從來沒碰到過。有些家長看了小學奧數題目,覺得自己好像從來沒學過數學一樣。這個大家不要奇怪,這是因為奧數它的數學體系是不一樣的。
怎樣應對奧數?那麼我的建議就是,先把數學的知識體系,來龍去脈理解。理解以後再去從競賽考試中鍛鍊,這樣才能提高能力,積累經驗。那麼裡面的知識點大概有怎樣的框架呢,我是有一個大綱的。大框架如圖:(不用細看,我會介紹的。)
我的建議,幼兒園的重點不是學什麼思維,而是儘早地過掉計算關。大家要清楚地知道,這些幼兒園的思維,完全是沒有用的,根本不用花這個時間,先把計算關給過掉。計算關包括:大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大數就是三位、四位、五位甚至以上的數,他們的加減乘除的四則運算。如果年齡大一點的話,就是小數、分數這些計算要過關。然後開始系統地學數學。 整個框架已經有了,我是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實數集的概念。再講到變量,表達式,方程和方程組。有人說方程是初中的知識,根據我的研究,小學絕大部分應用題都能用方程等代數方法來解決,這樣省去了時間,不要去學各種套路。
然後講不定方程,不等式,引入數論中的奇偶性,質數合數,倍數因數,整除同餘,數論和代數方程結合起來講,這是個比較理想的切入點。再講一些課堂裡不講的圖論,圖論到大學裡有一門課叫離散數學,也是會學的,但是小學、中學裡是不會學的,但是在選拔性的考試裡會有。再比如容斥原理,其實是集合論裡上的小定理,在奧數競賽裡用得比較多。容斥、抽屜、邏輯也是經常會考的,邏輯也是大學離散數學的一個分支,裡面很多有用的定理,比如迪摩根定理一般學習是不會學到的。在學邏輯的時候,可以引進等價命題反證法,這些都是和邏輯有關係的,這些在小奧機構裡沒有講到,但是要學透的話,這些都是要講的,包括幾何的證明都是要講的,全等相似,如果沒有這個,外面的蝴蝶、沙漏、鳥頭,都是空中樓閣。不知道怎麼證明的話,就不知道來龍去脈。
最後,提早引入一些常用的定理,比如勾股定理,這個在幾年之前,小學是不講的。但是後來中環有了兩道勾股定律的題,之後它就進入考試的範圍之內了。後面一些可以不學,但是學了以後,你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有很簡潔的做法,比如海倫公式和正弦餘弦定理應該要知道一下,然後鳥頭模型就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會梅涅勞斯定理呢,燕尾定理就可以不用了。塞瓦定理,面積割補,都是競賽裡經常碰到的,但是平時也不太教的。計數、排列組合、加乘原理和遞歸方法,都需要專門去講,這些原來都是在高中部分講的,但是現在也在小學奧數競賽的範圍裡邊。包括高中不常考的標數法、倒推法,但是在競賽裡面卻考得很多。這些就是競賽和平時課內學習不一樣的地方。外面行程問題考的很多,但是對我來說不是關鍵,因為變量之間的等量關係能夠列出來,那麼行程問題根本就不用花太大力氣。 學會了這個知識體系後,很多人說要去刷題,覺得刷題可以提高效率應付考試。但是我沒有讓小孩刷很多題,如果刷的話,就用歷屆真題給他鍛鍊,再加上我自己也編一些題目,質量提高了,刷題數量相對就可以減少。 那麼合理的規劃,是怎樣的呢?用1、2年的時間把奧數需要的基礎知識掌握,然後再開始實戰訓練,用四大杯賽的真題。用1年的時間,每周刷一套卷子,堅持1到2年的時間,那麼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運用。目標就是到4年級的時候,拿到一些杯賽的獎項,對今後的中學學習來說,也是很有幫助了。大家看到很多內容要講的,這些其實已經是很精華很集中的了(機構其實要講5年)。
我們介紹一個思路,所謂二八法則,經濟學家帕累託說的,社會上80%的人只擁有社會20%的財富,80%的財富在那些20%的人手裡。聽上去有點不平衡,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有這個二八法則。比如說學習的方法上,在奧數獲獎現狀上,前20%的人包攬了80%的獎項,說得激烈一點,更可能是前15%的人獲得95%的獎項也可能。奧數的學習方法也是這樣,用20%的精力掌握80%的量,這個才是正確的方法,就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拼血。拼血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而我們現在80%的人在幹什麼事情呢,做跟大家差不多的事情。你看論壇上的帖子都是這樣子:一個是跟什麼機構,問的是你在哪個機構什麼班。第二個問的是,你在做哪些題目,做的是哪本書的題目。80%的人學奧數都是用這個方法學的。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奧數的題目分布非常廣,一個機構的教法套路,不能覆蓋多種題型和知識點,很多人就上三個奧數班,四個奧數班,天天上課,天天回來還得刷題,做不同的習題書,把相關的書都做一遍,今後考試遇到類似的題,你就會做了。但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因為你是一個學生啊,你不是一個出題的老師,也不是專家。這麼多書,應該是我這樣一個給組委會供題老師做研究用的,我把這些題做一做,這個才是可以的,家長和學生都不應該做這個事情。有人說,那我去什麼機構的金牌班就可以了,那麼問題是同一本書,給不同的老師來上,效果也是有天壤之別的。老師才重要,哪個機構哪個班不重要。你研究這種班有什麼意義呢,這個差異很多,沒有必要去研究。
奧數機構有幾個常見的弊病。 這些我們家長應該要知道的,它是用題目類型來進行分類,進行上課的。比如這節課講「牛吃草」,其實就是牛頓很早之前發明的應用題,這一類型的都叫「牛吃草」:草原上的草不斷地長,牛在不斷地吃,草長得慢,牛吃得快,最終草全部被吃光。但是幾堂課講這個東西,就是不科學,因為這本身就是搭個簡單的模型,用幾個變量排一個式子就能解的事情,這個不值得花幾堂課或者專門來講這個事情。流水行船,火車過橋,很多書上都是這樣講的,這個專門用幾堂課來講,就是不合理。在我看來就是含有變量的應用題,你方程懂了,火車過橋基本原理掌握了,都可以輕鬆地解決,不需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去學。
還有個問題,很多機構在1、2年級代數體系中,沒有引入變量系統,代數表達式和方程,就是沒有一個趁手的工具用來解題。他們用什麼方法來解題呢,教你一些公式,這些公式今後可能不會用到,和差倍公式啊,盈虧公式啊,或者畫個線段圖。畫線段圖不是不好,問題到後期效率很低,很複雜的問題畫個線段圖就不能解決了。 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學數學要系統學,如果幾何從來不講定理和證明,這個事情是不對的,因為平面幾何的精華所在就是嚴謹的邏輯系統,你沒有推理,沒有假設,沒有分析和來龍去脈,就直接給你講一個定理,也不證明,這個等於沒有學幾何,這個根本沒有起到學習數學,鍛鍊思維的作用,這點問題很大。但是所有小奧機構都是這樣在教。 還有一點,就是為做題而做題,原因就是為了競賽把題做對,以做題為綱,不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方法背後的道理是什麼,題目本質是什麼它沒有說,還有數學問題的解決和描述,不規範。講容斥原理,不講集合的併集交集,就直接講容斥原理,它講不清楚。包括不定方程,我看過所有的機構不定方程的章節,基本上沒有一個機構是講清楚特解和通解當中的關係的,這些是數學當中一定要講清楚的東西,也沒有講清楚。導致小朋友學的東西不全,或者學不正規的版本,造成對數學的把握不紮實,這些問題都是存在。 更有問題的是,幾個機構的教材看下來,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的,相互抄襲的,沒有原創的,或者創立前後一體的一個系統,原創性和啟發性很差。而且機構整個時間拖得太長,從幼兒園就開始上,一直上到五年級,太長了,而且學的東西對將來初中、高中有沒有幫助呢?可以說沒有非常大的幫助。它教你的東西,都是校數外面的,不是用校數裡面可重用的東西給你上,到了初中很多方法要重新來過,包括知識體系要重新學一遍,這個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系統性就沒有了。
按照機構的思路來學,勢必面臨從小奧機構體系到初中代數幾何體系的轉換,所以很多機構又開出高年級的小升初衝刺銜接課程,開始再花精力學習另外一個新體系。而如果一開始就系統學數學,何來這麼多彎路呢?
怎麼學?我給大家一個建議:「重要性原則」。 先學對將來有幫助的東西。我總結出來,一個是代數體系,一個是幾何,還有一個方法論,就是為什麼要這樣想。這三個東西很重要。 還有一個推導理解的原則,不能去死記公式,必須知道公式的來歷,才能知道什麼場合去用。 多思考多問為什麼,想通是非常關鍵的。並不是會用公式去解題就行,主要把本質的東西想明白,這是最關鍵的。在理解這些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再去應用。用什麼來練,不要用刷題書,直接做歷屆真題。並且用你學過的這套知識體系來做,這是我的經驗。 還有一個經驗就是,一題多解,儘量多挖掘不同的解法,如果錯了,要搞清楚錯在哪裡,要能夠舉一反三,下次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考試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最重要的,做對基礎題。提高熟練程度和正確率,包括考試技巧。 基本題要抓住保證對,中等題拼一拼,難題直接放棄,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但是平時遇到難題的時候,要好好思考自己想通,最重要的要形成自己的解題體系,你的知識體系是什麼東西,不是別人給你的,是帶有你自己思想的、你理解的一個體系。
講規劃,就是如果要學,怎麼學。第一個要提前學,第二個要系統學,對於老師來說,還要啟發你學。 什麼是提前學,就是最晚2年級把加減乘除搞定,甚至小學之前搞定,這個很重要。然後按照我寫的奧數體系,用兩年的時間把應付小奧的知識體系全部學完,2年實際是比較寬裕的,一個周期7個月,你可以學上3個多周期了。同時真題實戰解析,也是我寫的一門課,用1到2年把歷屆真題(前5年到前10年的題)全部做一遍,把學到的知識用到題目當中去。 然後就看你的選擇了。如果你到四年級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少證書,或者你根本不打算拼奧數證書,你在4、5年級就不該把小學奧數當作主要放精力的對象,應該學初中和高中的內容。用1、2年時間把初中的基礎甚至把提高部分也完成。如果你能夠做到這點的話,差不多你的提前量會比人家早3到4年,這樣的話勝率會比較大一點。
(節選自原2017年2月講座的文字版節選,原文錄音和PPT在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smnQOQp 密碼: utp7)
為方便大家點擊閱讀相關文章,本文中紫色粗體並且帶下劃線的文字都連結到相關文章。
以上文章因為觸動諸多奧數機構的利益,發帖常被舉報刪除,但是家長需要知道的真相,避免自家小孩走進機構的套路,走上大部分都走過的彎路。如果你從本文中受到啟發並且想讓更多家長知道,請幫助轉發朋友圈或微信群。謝謝!
如果對錢老師的課程有興趣,請加我微信raymondqian,或者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添加。
更多講座內容:
提前學、系統學和小學奧數競賽講座錄音和PPT內容
更多公眾號文章:
幼兒思維課對小學數學成績沒有幫助
數學學習線路圖精簡版
從小學奧數到中學數學提高的轉變和差異看提前學系統學的優勢
關注本公眾號後,底部菜單「星球文章」,「精華文章」中有更多免費有價值的文章可讀。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添加關注本公眾號。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完整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