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達: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唯有水最珍貴。
這個世界上最懂得這種珍貴,最喜愛水的人非孩子莫屬了。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只要有一個小水坑,孩子就可以駐足玩上好幾個小時。水似乎有一種磁鐵般的魔力,緊緊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同樣的情況還有沙子和沙水混合物,這些都是孩子快樂和專注的法寶。究竟為什麼孩子愛玩水玩沙,背後都隱藏著什麼童年的秘密呢?
孩子為什麼愛玩水玩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不斷重複的自發性行為和內在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經常說教育要「靜待花開、順其自然」,這個「自然」就是指兒童的內在發展規律。玫瑤老師認為孩子愛玩水玩沙的背後,體現了以下四個兒童內在發展規律。
感官探索的敏感期:驅使孩子和水、沙積極互動探索就是人類的本能和天性,每一個人探索世界 的方式是不同的,而對6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就是靠感官進行吸收和探索。
左拉:生命的全部的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
我們通常講的感官包括五種: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蒙特梭利曾說:處於感官敏感期的孩子們,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
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可以專注地看上十幾分鐘緩慢移動的吊飾;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走遍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把所有能夠碰到的東西都摸一遍,放在嘴裡嘗一遍。這些都是孩子用感官探索生活的體現。
而沙子和水具有非常特別的感官觸覺體驗:神奇的流動性。當孩子雙手捧起沙子和水,它們會調皮地從指縫中流去;而如果將沙子和水混合在一起,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捏出各種造型,水就是這樣一種感官"玩具",這是任何一種人工合成的玩具都無法比擬的。
搬運的「圖式」:建立內部認知結構孩子在一定時間內自發重複的動作和行為,心理學家們認為是有一定的心理學意義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把這些重複的動作稱之為圖式(Schemas)。
皮亞傑(1896-1980)在1926年提出圖式的概念時,曾說明確提出:自發且重複的行為會幫助孩子在大腦中建立內部的認知結構。[1]
我們看到1歲半~3歲左右的孩子,特別熱衷於用小工具將沙子從沙池,搬運到大小不一的小桶裡。
在這個重複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重量、空間、大小的不同,代表了他們探索、表達的想法以及思考的方式。
「好奇心渦輪」:水去了哪裡?讓孩子能夠樂此不疲的探索的原因,源於他內在的驅動力,即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為什麼打開水龍頭,會有水流出來呢?當我們用手接住水的時候,冰冰涼涼的水為什麼會從指縫中溜走?從水槽裡流下去的水又去了哪裡呢?如果你認真觀察一個低齡的孩子,他們會長久的駐足在洗手臺前,不斷地把手放在水龍頭下衝洗和探索。
正是好奇心的驅使,讓孩子們不斷地和水互動,尋找他們小腦袋裡的秘密。
不要小看玩水玩沙,背後還有這些好處
孩子天生喜歡玩水玩沙,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玩具。沙和水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的同時,背後好處多多。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沙和水適合所有心智狀態的孩子,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無邊際的創作。沙既是固體的,又是流體的,它變化無常又易被掌握。無窮盡的形態和用之不盡的玩法,從本質上滿足了兒童內心的需求和操作中的創造性。
沙子加上水,可以將沙固化,也可以將沙液化。水和沙的結合奇妙無窮,非常好的鍛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讓小手的精細肌肉精緻化,促進「數學性心智」的發展如果你細細的觀察孩子,你會發現當孩子最開始站在洗手臺用一個小水罐接水時,水經常是溢滿的。慢慢的,孩子會學會在水還沒溢滿之前關上水龍頭。
這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數學性心智,他會學習怎麼樣的量是合適的,而怎麼樣的量是太多了。這種感官的判斷越精準,可以更好地判斷自己的行為,如何移動自己的身體和世界互動最合適。
在動手中促進專注力的發展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如果我們的手和心靈可以一起工作,那麼就是極度專注的境界。自古以來,「身心合一」,就能夠領會生命的語言,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並與大自然的旋律交融。
孩子玩水玩沙時,雙手和心智同時一起工作,這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專注力的發展,變得更加睿智和喜悅。孩子會將這種專注和享受的能力轉移到其他的工作中,更能排除外界的幹擾,專心做手頭上的事情。
除了玩水玩沙,還可以這樣和寶寶玩
我們可以利用孩子感官探索和好奇心的特點,發揮水流動和多變的特點,為他們創造豐富的感官遊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玩水前的裝備很重要為了可以讓孩子盡情的玩耍又不會打溼身體感冒,給孩子準備「工作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工作服可以是PVC防水材質的,也可以是毛巾料吸水的材質。有了這樣一套簡單的「工作服」,孩子就可以盡情的玩耍,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孩子弄髒衣服,打溼衣服感冒了。
將玩水融入到藝術生活,滲透美學教育通過簡單的工具,我們就可以讓孩子享受到水帶來的藝術樂趣。
a.和水相關的實用初級工具:噴壺。
試試將用完的馬克筆,放入容量相當的噴壺裡,不一會你就會得到一瓶有趣的顏料水。我們也可以加入食用顏料,讓噴壺裡的水顏色更加飽和。夏天,可以將廢舊的破床單掛在陽臺或戶外讓孩子噴灑。如果是冬天,可以噴灑在雪地,也是別有一番樂趣呢。
噴壺的使用,非常鍛鍊孩子雙手的協調能力和手指的精細肌肉。當他們看到自己雙手擠壓後在畫面上留下的痕跡時,會讓他們感受到自信和趣味。
b.和水相關的實用進階工具:滴管。
我們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使孩子「搬運」的圖式變得更加有趣。
比如將平時廢棄的礦泉水瓶蓋子和退燒藥的滴管收集起來,讓孩子來轉移小罐子裡不同顏色的水。滴管給孩子提供了新的挑戰,需要運用到大拇指和食指指尖相對抓握的能力,(即」鉗指抓握「)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
我們也可以用滴管進行滴畫的創作,感受滴下的顏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的風貌。使用滴管時用到的「鉗指抓握」的能力為孩子未來握筆寫字、繫鞋帶、拉拉鏈等日常生活鋪墊了很好的手部動作的基礎,可以幫助孩子在照顧自己使更加獨立和自信。
水和冰塊的奇妙組合,享受流動和融化的樂趣只要水和冰塊相結合,總能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
a.冰花。
冰塊的溫度低,摸起來冰冰涼涼的,握在手心裡把玩還會融化成水,這對孩子來說絕妙的感官體驗。
試試看在花園裡撿一些小花,放入冰格裡。幾個小時候你就會得到一盤好看又好玩的「花冰」。天然的色彩就像大自然的饋贈,比起塑料玩具,這樣的感官玩具對孩子來說有著無法比擬的真實和快樂。
b.北極冰川。
我們還可以用氣球製作一個北極冰川。用一個大的氣球裝滿水,在頂端打上一個結,使水不會流出,在冰箱裡速凍12小時之後,將氣球取下即可以得到一個中間有洞的「冰川」。在使用上一些藍色的食用顏料兌成「海水」,活脫脫的北極既視感!
我們經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來源於生活的感官遊戲,不僅真實有趣,還自帶著一種美感,引導孩子探索美麗的大自然。
c.毛絨球冰珠。
冰塊還能和許多孩子的手工材料完美結合起來。比如毛茸茸的毛粘球,在軟和硬的觸感之間相融合,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更加多元的感官體驗。
我們除了可以用水和冰帶給孩子歡樂的遊戲之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參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水潤澤萬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事實上孩子就是天生的生活家。
將玩水的興趣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培養獨立又自信的孩子孩子對水有著無盡的熱愛,如果家庭環境裡可以有機會讓孩子參與到與水相關的活動,他們會有無限的激情。
a.照顧植物。
如果我們在陽臺給孩子準備上合適尺寸的小水壺,示範如何給植物澆水,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就會發揮主人翁精神照顧這些可愛的植物。
我們可以給孩子示範如何為家中大片葉子的植物除塵。簡單的擦拭就能讓植物變得很乾淨,很漂亮。孩子會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可以照顧自己,也可以幫忙照顧家庭的環境。
b.衝花茶
我的孩子在2歲的時候看到大人泡功夫茶,特別感興趣,好幾次也躍躍欲試。於是孩子的爸爸也給他準備了一套小茶具,讓他自己學著衝泡。不同的是孩子泡的是玫瑰花茶,為了避免開水燙傷,孩子爸給他準備了一個小的保溫杯,裡面放上溫度合適的溫開水。如此一來,孩子不僅可以自己操作,還養成了愛喝水的好習慣。
寫在最後
教育孩子就像照顧植物,精心澆水、施肥、呵護,他們自然會向上生長。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遵循著一定的內在規律。孩子愛玩水玩沙是感官探索的外在表現,更是成長的內在需求。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用心觀察他們,匹配合適的方式讓孩子們有的放矢,如此,教育才可以真正成為生命的輔助。
參考資料:
[1] Understanding Schemas in Young Children:Again!Agian!(New Edition),【英】Stealla Louis,Clare Beswick,Sally Feather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