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提示:一個人上大學時狂熱寫詩,不足為奇;退休之後仍然寫詩,而且寫得越來越好,是那種真正的好,清新、鮮活,通透、睿智,而又深沉、飽滿,卻不多見。著名詩歌評論家、出版家單佔生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優秀詩人。是什麼原因成就了詩人單佔生和他的詩?讓我們聽聽他的詩文吧!】
我們豫東,竹籃子在諸多籃子裡是被人們最珍視的籃子。被人珍視的原因,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估計也沒有幾個人認真想過。但今天提起這碼事兒,我大體想了一下,覺得這竹籃子被人珍視自有它的必然。比方說,在我們那地兒,竹編的竹籃子,除平時家用時裝饃裝菜裝瓜果外,還有一項重大用途,就是走親戚時裝禮品,是禮籃子。再加上竹籃子裡的食總與禮有關,因此,用竹籃子盛食品總有一種儀式感,這使得竹籃子更加神氣金貴。
這種審美觀是鄰家五嫂留給我的。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村莊還算殷實,鄉俗如清風明月般自在村人的行為裡。那年,五哥給我娶了個花嫂子,赤紅臉,細長腰,大屁股。鄰家大嫂二嫂三嫂四嫂都喜歡這五妯娌,說五嫂大屁股能生小子。按鄉村習俗,五嫂婚後要回門,也就是婚後第一次回娘家。和鄉裡有很強儀式感的婚禮相比較,回門也是一項很有儀式感的婚慶活動。完成這一儀式,即新媳婦高高興興回到娘家又興高採烈跟著丈夫回到婆家,這樁婚姻才算辦妥。一旦新媳婦婚後哭著回到娘家,又哭著鬧著不回婆家,這戲也許就會橫生枝節,不好唱嘍。這天,五嫂子是笑著離開婆家去回娘家的,這一幕被兒時的我結結實實看了個清楚。
這天是那年的大年初二。五哥一大早就把自家的小黑驢牽到大門外拴在門旁的黑槐樹下。小黑驢不老實,圍著黑槐樹打轉,韁繩頓得樹上的黑槐角顫悠悠打旋。不一會兒,五嫂與她婆婆也就是我的二嬸有說有笑地走出來。二嬸搬只小凳子,五嫂擓個竹籃子,五哥掂條驢鞭子。太陽從東牆頭上照過來,照得五嫂的紅棉襖似一團火,五嫂的赤紅臉像紅蘋果,五嫂懷裡的竹籃子像只金黃泛青的大元寶。一條竹節土布藍手巾蒙在竹籃子上,竹籃子裡的白蒸饃好似飽滿的欲望從籃子口鼓出來,把竹節土布藍手巾頂得起起伏伏,波浪洶湧。五哥牽緊了韁繩剛揚了揚帶著紅纓蘇的鞭子,那小黑驢就支楞著兩隻長耳朵,昂起頭,倒騰著四肢長有白毛的蹄子向村口走去。
陽光從東牆照過來,把五哥和五嫂以及五嫂大屁股下小黑驢的影子照在西牆上,像過電影。
幾十年後,當我站在記憶的碼頭,回望時光深巷中朦朧在童年時光那一刻的我時,我不能不承認,那一刻,童年的我,肯定是,被五哥五嫂和小黑驢和著太陽的光照創造的美震驚了。不然,我絕不會情不自禁扯著嗓子對著小黑驢搖擺遠去的尾巴唱起了一首兒歌:
說黑驢兒、道黑驢兒,
白尾巴尖兒、白腦門兒
還有四隻白蹄子兒
金鞍子兒、銀鐙子兒
上頭坐個小佳人兒
紅襖子兒、黑褲子兒
懷裡抱著竹籃子兒
扭搭扭搭走親戚兒
我的聲音細嫩、青澀、粉亮,扯得一條街的空氣都粉香脆甜。
半個世紀過去了,那聲音仍能牽動我生命深處的淚泉。每想起那聲音,總有一股熱流從某隻莫名的泉眼中湧動。更有甚者,有時它會奪眶而出。也是在半個世紀之後我才深深體認到,那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一次審美啟蒙。也許,正是那次審美啟蒙的緣故,才使得身處異鄉的我一生的審美總行走在返鄉的裡程。
五哥五嫂那天回村時已是下午後晌。太陽掛在西天上,有雲霞黃裡透紅。街心的場地上,有一堆曬暖的老人,瞅著牆頭的麻雀子說閒話。五哥把小黑驢拴在驢槽上,撒了把料豆,摸了一把驢腦門,就和五嫂擓著仍然飽滿鼓脹的竹籃子上街了。街頭場裡曬暖的老人每人分得一個饅頭夾肉。饅頭裡夾的肉塊子很肥很厚,是五嫂娘家的回禮。街上的老人捧著白生生的饅頭夾肉,都說這禮厚,說五嫂娘家人厚道,回了厚禮,這是給自家閨女臉上添光哩。而五嫂,在此後幾年裡,噼裡啪啦連生了五個小子。挨過了生活困難時期,五嫂又生了兩個閨女,是我們村裡人人誇的好命人,五男二女。
五嫂用過的那個竹籃子,每年都被村裡人借來借去的,說那籃子承得住厚禮,旺人!直到那竹籃子連同那籃子裡的禮,破損散落在此後風來風去的時光裡。幾十年後,五嫂和五嫂懷裡的那隻竹籃子於我,始終是美,是厚禮,是善良,是勤勉,是一團鄉愁和一縷溫馨的回憶。
作者簡介:
單佔生:筆名善騎,1953年4月生,河南杞縣人。詩人,評論家。1977年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在鄭州大學中文系任教。1985年4月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曾任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編審,鄭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河南當代文學學會會長,著名詩歌理論評論家。其作品著有專著《中國當代文學史稿》、詩歌欣賞集《抒情詩選讀》、散文集《昨日的陽光》和詩學文章及詩作。
配樂詩《在山的那邊》
散文《善待暮年》|| 楊 絳
配樂詩《人群中 我看見你了》
配樂散文《山藥青青綠如煙》
配樂散文《重訪仰韶有感》
配樂詩《父親 我是你的王冠》
配樂散文《桂花雨》
配樂詩《哭三弟恆》
配樂詩《你是人間四月天》
配樂詩《烤紅薯 一把鄉愁》
配樂詩《我的夢是一隻小船》
配樂散文《青 衣》
配樂詩《海 棠》
配樂詩《獻給父親的讚美詩》
配樂詩《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