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拎著竹籃子買菜了

2020-12-24 檢察日報

  本報訊(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何若愚)近日,浙江省諸暨市趙家鎮的宣女士拎起竹籃子走進農貿市場,她發現市場內高掛的「限塑令」標識、海報,滾動的電子顯示屏十分醒目,經營戶攤位上的有色超薄塑料購物袋已經全部換上了合規的本色塑膠袋,並對塑膠袋的使用明碼標價,而跟她一樣拎著竹籃子或者自家的環保購物袋前來購物、買菜的人佔大多數。這一變化緣於諸暨市檢察院的一紙檢察建議。

  今年3月,諸暨市檢察院對全市範圍內的60餘家農貿市場進行排查,發現普遍存在將超薄有色塑料購物袋無償提供給消費者使用、未建立塑料購物袋銷售臺帳的違規情況。這種超薄有色塑料購物袋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會造成食品衛生問題,還易破損、難降解,隨意丟棄後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來源。5月,該院啟動「限塑令」執行專項檢察監督,向全市鄉鎮街道和諸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他們加強「限塑令」宣傳力度,建立相關制度規定,加大監管力度,使「限塑令」的執行落實到位。同時,建議對市場內不符合標準塑膠袋的來源進行調查,從源頭保障塑膠袋的質量安全。

  「檢察建議下發之後,我們積極落實整改,協調各鎮街聯合開展專項整治,檢查農貿市場69次,檢查經營戶1900餘戶,收繳不合規塑膠袋6000多隻,對一家生產廠家違規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諸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7月中旬,該院又專門組織了回訪檢查。同時,檢察官還走訪了相關塑膠袋生產企業,針對調查發現的問題,督促主管部門責令企業及時改正。截至目前,該院已走訪經營戶500餘家。

相關焦點

  • 購物提倡多用環保「小竹籃」
    到農貿市場閒逛,一個篾竹籃的攤子引起了人們的圍觀。那位看起來六七十歲的竹匠師傅一邊熟練地篾竹、鋸段、削片,一邊說道,「篾竹籃,要用新鮮竹,不然很難篾,也會增加編織竹籃的難度。」只見他帶著手套,雙手騰挪翻轉,篾條歡快地在他手裡跳躍,20分鐘不到,竹籃子的框架就編好了。
  • 想起曾經的竹籃子
    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買菜用的竹籃子,這隻藍子看上去很特別,與其他的籃子相比,它顯得更加灑脫與洋氣,使我不能不對它情有獨鍾。激動之餘,我不禁發出一聲驚嘆,哇!好漂亮的籃子啊!一農戶說:「喜歡就送給你。」我當然太喜歡了。它可以一下子喚起我對往事的回憶,從而追溯童年時代的軌跡。那時在爺爺家不也是有與這大小差不多,樣式也似乎相同的竹籃子嗎?
  • 【她話題】你會用竹籃子去買菜嗎?(文末有福利)
    【她話題】你會用竹籃子去買菜嗎?大家紛紛拎上竹籃子去菜市場買菜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垃圾源頭減量是垃圾分類的重要環節!大家都知道塑膠袋是白色汙染產生的源頭之一,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就是為環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說了這麼多,小姐姐們下次去菜市場買菜是拿塑膠袋還是拎竹籃子呢?
  • 竹籃子收藏記
    作者:荊歌(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古代的竹籃子,或方或圓,帶蓋的沒蓋的,其用途,廣泛得今天任何工具似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它既可以放女紅,也可以置食品。存放乾果糖果雜食,最為相宜。放米放布帛放衣物,亦無不可。還有一些多層的,可以提攜出門,往往裝菜,裝書裝文具,還有裝茶具香具的。
  • 配樂散文《竹籃子》
    我們豫東,竹籃子在諸多籃子裡是被人們最珍視的籃子。被人珍視的原因,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估計也沒有幾個人認真想過。但今天提起這碼事兒,我大體想了一下,覺得這竹籃子被人珍視自有它的必然。比方說,在我們那地兒,竹編的竹籃子,除平時家用時裝饃裝菜裝瓜果外,還有一項重大用途,就是走親戚時裝禮品,是禮籃子。再加上竹籃子裡的食總與禮有關,因此,用竹籃子盛食品總有一種儀式感,這使得竹籃子更加神氣金貴。
  • 提籃買菜的張嗲嗲
    70年代,竹菜籃是人們日常買菜拎物不可缺少的用品,自塑料薄膜袋問世後,竹菜籃離我們越來越遠,尤其是城市,竹菜籃成了罕見的物品,當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絕對依賴塑料薄膜袋時,它帶來的白色汙染
  • 兩支「菜籃子」隊伍成立,瀏陽興起一股提籃買菜新風
    記者劉莎   《拒絕塑膠袋,提籃買菜34年》追蹤報導   瀏陽日報訊(記者劉莎)7月31日早上8點多,家住淮川街道新北社區鴻宇公館的歐美蘭提著菜籃子準備外出買菜,去菜市場的路上,逐漸有人加入歐美蘭的隊伍。不論男女老少,人人拎著一個菜籃子。
  • 一物一件皆有學問 在中國竹籃文化展看懂傳統器具之美
    竹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初期,人們最早用它來盛放剩餘的食物。《詩經》中就有「於我乎,每食四簋」「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的詩句,其中,「簋」是盛放食物的圓形竹編器具,「箕」和「簸」則是揚去糠秕塵土的竹編器具。中國漢字當中,還有非常多竹字頭的文字,籃、筤、笥、簍、箱等等,都與竹編器具有關,足以看出竹編這門手藝,在中國的悠久歷史。
  •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蔡英文犯下更嚴重錯誤!
    而當前民進黨當局似乎將自己所有的政治資本全部壓在了川普身上,只不過川普可能很難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獲得勝利,這意味著蔡當局的所有政治資本可能都會「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得不到美國的支持,而兩岸的統一似乎也離得更近了。
  • 宣城文昌:扶貧幹部「朋友圈」幫貧困戶賣竹籃
    馬松柏今年79歲,眼不花,耳不聾,手腿靈活,做起編織竹籃子手工活一點不也含糊。「我一天能編2-3個,每個籃子能賣8元。」馬松柏告訴記者,雖然掙錢不多,但他每天忙完家務就坐在自家門口編織著竹籃子。陳沁表示,根據產業扶貧政策,在今年的入戶摸底調查中,得知馬松柏老夫妻為了增加收入,常年在家手工編織竹籃,就為馬松柏申報了居家創業產業扶貧項目,一年補助3000元。「雖然家裡困難,但是不能全部指望政府,我們現在還能掙一點錢。」 馬松柏說。
  • 「小竹籃」來了——有機奶來了
    2015年8月中投小竹籃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人民幣推出「小竹籃」品牌系列乳品。「小竹籃」有機奶,2015年8月將全面推向市場,全年有望實現銷售收入10個億。此次帶來了有機純奶、黑牛奶、紅牛奶。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B群、鈣、鐵、亞麻油酸及卵磷脂等成份。
  • 竟用「竹籃」煮火鍋
    後來偷偷問了老闆,才知道這是日本特有的「竹籃火鍋」。在竹籃子上放上一張火鍋專用油紙(10塊錢一張,不好用不要錢),更能保持湯底的清爽。
  • 上海人這樣買菜,全國沒有第二,服氣!
    90年代買菜的現象是,拿著菜籃子,皮夾子,拎著大袋小袋買很多菜,去一次菜市場就要買一周的食材。而如今菜市場的現象早已不是如此了,買菜能講出很多笑話,在繁華的大城市裡也更多了一些市井味道。之前在微博上南北方買菜這件事兒迅速上了熱搜。有網友看到的現象是,在菜市場買菜裡,香菇挑挑揀揀買了5個山藥,半根金針菇一束撕下來買了1/3,於是上海人買菜現象在微博引發討論。
  • 弘揚傳統手藝 雙浦婦女教你手工編織竹籃
    翠竹惠鄉民,家家都富足」。這是過去流傳在上泗一帶的順口溜。今天下午,西湖區雙浦鎮組織了一場農家婦女編竹籃比賽,吸引了鎮上29個村社的32名婦女踴躍參加。      參賽者支玉香來自鎮上的桑園地村,已經年逾六十,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三十年沒有編過竹籃了,雖然手腳沒有以前那麼靈活,但作為從事過幾十年的老手藝,編起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
  • 拎著的環保時尚:杭城出現碎布塊等縫製的購物袋
    浙江日報杭州2月24日訊 紅紅的蘿蔔、青青的白菜、黃黃的大蔥……這些水靈靈的蔬菜,都被李立繡上了自己用麻袋片縫製的購物袋上。每天傍晚李立從濱江的藝校回家時,下車後就帶著這隻購物袋直奔路邊的農貿市場,引來眾人讚賞的目光。
  • 出門買菜 哪種代步工具安全又便捷
    逛過菜市場的人都應該知道,各種買買買,各種人人人,不僅雙手不堪重負,雙腳也會累到走不動。1、公交卡+手拉購物車   如果你搜淘寶——買菜,會彈出買菜小車,由於這種小拖車便捷省力,讓人們的購物變輕鬆,因此在老年人群中特別受歡迎,被稱為「購物利器」。
  • 菜價持續「高燒」 阿姨媽媽買菜也"團購"
    上述攤主說,現在菜價貴,市民都想買便宜菜,於是想出了組合式購菜的辦法。所謂組合式購菜,就是變原先分散在多個攤位買菜為集中到一個攤位購買,這樣可以和攤主討價還價。「現在,很多『馬大嫂』有了認定的攤位,每天集中在幾個攤位購菜。我們也樂意,因為我們的『粉絲』越多,賣菜的速度越快,賣的菜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