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購物提倡多用環保「小竹籃」
到農貿市場閒逛,一個篾竹籃的攤子引起了人們的圍觀。那位看起來六七十歲的竹匠師傅一邊熟練地篾竹、鋸段、削片,一邊說道,「篾竹籃,要用新鮮竹,不然很難篾,也會增加編織竹籃的難度。」只見他帶著手套,雙手騰挪翻轉,篾條歡快地在他手裡跳躍,20分鐘不到,竹籃子的框架就編好了。
-
想起曾經的竹籃子
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買菜用的竹籃子,這隻藍子看上去很特別,與其他的籃子相比,它顯得更加灑脫與洋氣,使我不能不對它情有獨鍾。激動之餘,我不禁發出一聲驚嘆,哇!好漂亮的籃子啊!一農戶說:「喜歡就送給你。」我當然太喜歡了。它可以一下子喚起我對往事的回憶,從而追溯童年時代的軌跡。那時在爺爺家不也是有與這大小差不多,樣式也似乎相同的竹籃子嗎?
-
【她話題】你會用竹籃子去買菜嗎?(文末有福利)
【她話題】你會用竹籃子去買菜嗎?大家紛紛拎上竹籃子去菜市場買菜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垃圾源頭減量是垃圾分類的重要環節!大家都知道塑膠袋是白色汙染產生的源頭之一,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就是為環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說了這麼多,小姐姐們下次去菜市場買菜是拿塑膠袋還是拎竹籃子呢?
-
竹籃子收藏記
作者:荊歌(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古代的竹籃子,或方或圓,帶蓋的沒蓋的,其用途,廣泛得今天任何工具似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它既可以放女紅,也可以置食品。存放乾果糖果雜食,最為相宜。放米放布帛放衣物,亦無不可。還有一些多層的,可以提攜出門,往往裝菜,裝書裝文具,還有裝茶具香具的。
-
配樂散文《竹籃子》
我們豫東,竹籃子在諸多籃子裡是被人們最珍視的籃子。被人珍視的原因,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估計也沒有幾個人認真想過。但今天提起這碼事兒,我大體想了一下,覺得這竹籃子被人珍視自有它的必然。比方說,在我們那地兒,竹編的竹籃子,除平時家用時裝饃裝菜裝瓜果外,還有一項重大用途,就是走親戚時裝禮品,是禮籃子。再加上竹籃子裡的食總與禮有關,因此,用竹籃子盛食品總有一種儀式感,這使得竹籃子更加神氣金貴。
-
提籃買菜的張嗲嗲
70年代,竹菜籃是人們日常買菜拎物不可缺少的用品,自塑料薄膜袋問世後,竹菜籃離我們越來越遠,尤其是城市,竹菜籃成了罕見的物品,當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絕對依賴塑料薄膜袋時,它帶來的白色汙染
-
兩支「菜籃子」隊伍成立,瀏陽興起一股提籃買菜新風
記者劉莎 《拒絕塑膠袋,提籃買菜34年》追蹤報導 瀏陽日報訊(記者劉莎)7月31日早上8點多,家住淮川街道新北社區鴻宇公館的歐美蘭提著菜籃子準備外出買菜,去菜市場的路上,逐漸有人加入歐美蘭的隊伍。不論男女老少,人人拎著一個菜籃子。
-
一物一件皆有學問 在中國竹籃文化展看懂傳統器具之美
竹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初期,人們最早用它來盛放剩餘的食物。《詩經》中就有「於我乎,每食四簋」「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的詩句,其中,「簋」是盛放食物的圓形竹編器具,「箕」和「簸」則是揚去糠秕塵土的竹編器具。中國漢字當中,還有非常多竹字頭的文字,籃、筤、笥、簍、箱等等,都與竹編器具有關,足以看出竹編這門手藝,在中國的悠久歷史。
-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蔡英文犯下更嚴重錯誤!
而當前民進黨當局似乎將自己所有的政治資本全部壓在了川普身上,只不過川普可能很難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獲得勝利,這意味著蔡當局的所有政治資本可能都會「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得不到美國的支持,而兩岸的統一似乎也離得更近了。
-
宣城文昌:扶貧幹部「朋友圈」幫貧困戶賣竹籃
馬松柏今年79歲,眼不花,耳不聾,手腿靈活,做起編織竹籃子手工活一點不也含糊。「我一天能編2-3個,每個籃子能賣8元。」馬松柏告訴記者,雖然掙錢不多,但他每天忙完家務就坐在自家門口編織著竹籃子。陳沁表示,根據產業扶貧政策,在今年的入戶摸底調查中,得知馬松柏老夫妻為了增加收入,常年在家手工編織竹籃,就為馬松柏申報了居家創業產業扶貧項目,一年補助3000元。「雖然家裡困難,但是不能全部指望政府,我們現在還能掙一點錢。」 馬松柏說。
-
「小竹籃」來了——有機奶來了
2015年8月中投小竹籃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人民幣推出「小竹籃」品牌系列乳品。「小竹籃」有機奶,2015年8月將全面推向市場,全年有望實現銷售收入10個億。此次帶來了有機純奶、黑牛奶、紅牛奶。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B群、鈣、鐵、亞麻油酸及卵磷脂等成份。
-
竟用「竹籃」煮火鍋
後來偷偷問了老闆,才知道這是日本特有的「竹籃火鍋」。在竹籃子上放上一張火鍋專用油紙(10塊錢一張,不好用不要錢),更能保持湯底的清爽。
-
上海人這樣買菜,全國沒有第二,服氣!
90年代買菜的現象是,拿著菜籃子,皮夾子,拎著大袋小袋買很多菜,去一次菜市場就要買一周的食材。而如今菜市場的現象早已不是如此了,買菜能講出很多笑話,在繁華的大城市裡也更多了一些市井味道。之前在微博上南北方買菜這件事兒迅速上了熱搜。有網友看到的現象是,在菜市場買菜裡,香菇挑挑揀揀買了5個山藥,半根金針菇一束撕下來買了1/3,於是上海人買菜現象在微博引發討論。
-
弘揚傳統手藝 雙浦婦女教你手工編織竹籃
翠竹惠鄉民,家家都富足」。這是過去流傳在上泗一帶的順口溜。今天下午,西湖區雙浦鎮組織了一場農家婦女編竹籃比賽,吸引了鎮上29個村社的32名婦女踴躍參加。 參賽者支玉香來自鎮上的桑園地村,已經年逾六十,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三十年沒有編過竹籃了,雖然手腳沒有以前那麼靈活,但作為從事過幾十年的老手藝,編起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
-
拎著的環保時尚:杭城出現碎布塊等縫製的購物袋
浙江日報杭州2月24日訊 紅紅的蘿蔔、青青的白菜、黃黃的大蔥……這些水靈靈的蔬菜,都被李立繡上了自己用麻袋片縫製的購物袋上。每天傍晚李立從濱江的藝校回家時,下車後就帶著這隻購物袋直奔路邊的農貿市場,引來眾人讚賞的目光。
-
出門買菜 哪種代步工具安全又便捷
逛過菜市場的人都應該知道,各種買買買,各種人人人,不僅雙手不堪重負,雙腳也會累到走不動。1、公交卡+手拉購物車 如果你搜淘寶——買菜,會彈出買菜小車,由於這種小拖車便捷省力,讓人們的購物變輕鬆,因此在老年人群中特別受歡迎,被稱為「購物利器」。
-
菜價持續「高燒」 阿姨媽媽買菜也"團購"
上述攤主說,現在菜價貴,市民都想買便宜菜,於是想出了組合式購菜的辦法。所謂組合式購菜,就是變原先分散在多個攤位買菜為集中到一個攤位購買,這樣可以和攤主討價還價。「現在,很多『馬大嫂』有了認定的攤位,每天集中在幾個攤位購菜。我們也樂意,因為我們的『粉絲』越多,賣菜的速度越快,賣的菜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