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每日的內容更新~
在印度,你會看到一個很神奇的現象:
體型龐大,可以輕鬆駝起好幾個人的大象,居然會被一根鎖鏈拴住——這是馴象人的古老方法。
在大象還小的時候,用鎖鏈困住他,那時候小象力氣還不大,沒有能力從這根鎖鏈中掙脫,經過多次的嘗試後,小象不再掙扎。
當小象長成大象後,哪怕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力氣,也仍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掙脫這道枷鎖。
即使身體長大了,但大象心裡住著的依然是那頭無法掙脫鎖鏈的小象。
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於我們人類身上:原生家庭、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帶來的童年創傷,會隱藏在內心深處,並對今後的人生產生影響。
心理學上稱它為「內在小孩」。
01
那些能夠與自己和解的孩子,往往自信陽光,坦然的接受自己不完美。
而活在創傷中的孩子,「內在小孩」會時刻提醒自己的缺點,讓自己無法自信的面對人生。
之前幫朋友代過幾天課,負責教一個六年級的小班。
一個班二十個學生,會在很多時刻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比如上課提問。
當我提問的時候,有的孩子會積極的舉手,回答,即便回答錯了,也沒有絲毫的忸怩,還會主動和老師交流自己的疑惑,以此提升自己。
但是有的孩子,從來不敢舉手,即便是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唯唯諾諾,生怕自己回答錯誤。
對於這個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成績基本是一個水平的,但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積極大方,而有的孩子卻自卑膽小,甚至總覺得自己會回答錯誤呢?
無法評判這是否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是每個人都能從孩子身上,看見其父母和家庭教育的狀況。
一個能接納孩子所有不完美的父母,孩子必然樂觀自信、能夠正視自己的不完美,也有能夠與自己缺點和解的能力;
而一個不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所形成的創傷會形成自己的「內在小孩」,缺乏接納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02
生活中,有很多因為父母造成的童年創傷,長大後缺乏自信的例子。
我有一個朋友,學歷、長相、身材、能力都非常好,在很多人眼中屬於女神級別的存在。
但是她自己卻不自知,面對更好的機會總是不敢去爭取,問及原因,她只是說:感覺自己沒有那麼優秀。
談及她的童年,才知道她的媽媽非常擅長「打擊教育」,就是無論你做的多好,她總能找到比你更優秀的例子來打擊你,讓你朝著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不被肯定的童年,造就了自卑、不自信的內在小孩,並影響了她今後十幾年的人生。
說到這,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少年說中的一個學霸小姑娘。
在別人眼中,她是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好夥伴,但是在媽媽的眼中,她是一個不打擊就會「飄」的孩子。
明明自己就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自己的媽媽眼裡,卻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績,在不斷的打壓下,小女孩說:你這樣,只會讓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
不自信的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
一個人的不自信,無關於她的金錢財富和社會地位,這是烙刻在內心中,無法輕易抹去的痕跡。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在節目中提到過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並說到如今,她仍然感覺到自卑。
自卑的源頭來源於自己的父親對她嚴苛的教育。
董卿說自己的父親不允許打扮自己,每當看到自己打扮、照鏡子,父親都會訓斥她,在這樣的童年中,董卿很長時間都感覺很自卑。
董卿長大後很少花時間去打扮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漂亮,直到當上主持人,才在工作的原因下注重穿著和化妝。
父母的不接納,讓孩子無法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對自己形成的錯誤認知,往往是之後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03
一個人的不自信,往往會影響人的潛意識,造成惡性循環。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在書中寫到過由於自己母親對自己的影響,讓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活在自卑的恐懼下無法掙脫。
去考試的時候,明明準備的很充分,但是卻因為母親時常說:你什麼也做不好,導致考試的時候陷入這種負面肯定中,發揮失常考試失利。
好像印證了母親的話,我果然什麼都做不好。
去單位面試,看到主考官,就想起母親對自己說:你是不招人喜歡的,由此面試過程緊張,錯失工作機會。
由此好像再次印證了,我果然不招人喜歡。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別人怎樣的鼓勵,都很難將自己從自卑的情景中拯救出來。
「內在小孩」一旦形成,很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一生。
04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不自信這個「內在小孩」的影響呢?
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的自信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心理學家說:一個自身價值被肯定的孩子,內心會非常踏實,才有能量面對世界。
之前火爆朋友圈的最帥老爸,用實際行動幫孩子找回了自信,勇敢的迎接挑戰。
小女孩Alex是一名小體操運動員,因為活潑好動,被父母送去練體操。
一開始小女孩很感興趣,可是沒過幾天,因為同伴對自己動作的嘲笑,讓Alex缺乏繼續訓練的信心,並萌生了停止訓練的想法。
爸爸知道後,決定自己跟孩子一起練習動作。
爸爸笨拙的動作迅速吸引了別人的目光,再也沒有人嘲笑小女孩了,不僅如此,爸爸堅持跟孩子一起訓練,一同克服困難的同時,也給了孩子最好的支持和陪伴。
那是孩子自信的最初來源。
在心理學上,自信是孩子對自身行為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切,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缺乏自信的問題,在這裡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覺察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成長環境,分析孩子的不自信來源於哪。
2、補足孩子缺失的心理營養。缺乏自信的孩子,大部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鼓勵和認可,而這些就像維生素一樣,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元素。
3、循序漸進,用細微的變化和成長,幫助孩子一點點的找回缺失的自我價值。
很多父母總是熱衷於,上來就有一個方法可以立即解決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若孩子已經自卑了很久,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勇氣嘗試,父母此時過多的鼓勵和認可只會讓孩子感受到虛偽。
從細微處入手,一次好成績帶來的肯定,一次新事物嘗試的鼓勵,正是這些小事情的積累,才能重塑孩子心理上的自信和樂觀。
願每對父母都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勇往無前!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並且出現了叛逆、厭學、沉迷遊戲等問題,歡迎收聽默薇老師的《青春期叛逆破解訓練營》,通過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青少年行為偏差背後的根本原因,幫助家長真正看見孩子,理解孩子。
點擊下方進入專欄,可免費試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