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黑色長髮墨鏡,啞嗓的羅大佑掀起了華語流行音樂的新篇章,周杰倫曾說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什麼歌能流傳超過3代,羅大佑的歌就可以。
華語音樂教父
羅大佑1954年出生於醫生世家,五歲時便開始學習鋼琴,雖然是醫學系畢業,但讀書時的他就參加了學生樂隊擔任鍵盤手,1981年製作的歌曲《童年》開始嶄露頭角,而那時的他還在臺北一家醫院的放射科工作,33歲時他決定辭掉現在的工作,全身心地在音樂方面發展,他對於歌曲的精雕細琢到了苛刻的地步,執著地讓歌詞與旋律融合在一起,又不失質感,並且在他此後的創作生涯中,也從未放棄這一點。
在羅大佑之前,華人流行音樂都是風花雪月,而羅大佑的作品就如同他的聲音一樣刺耳,他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賦予了作品一種針砭時弊的效果,即使這樣他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先鋒。
音樂鑑賞
羅大佑的諸多經典歌曲中,有些歌曲多年後重新傾聽,依舊能令人淚溼眼眶,《你的樣子》這首歌是羅大佑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當年被用作電影《阿郎的故事》的片尾曲,到現在仍有歌迷說,當歌曲漸漸響起,眼淚就止不住了,這是我一生。
《追夢人》,這首歌的原名並不叫《追夢人》,而叫《青春無悔》,改名的緣由和女作家三毛息息相關,他和三毛在拍攝電影《滾滾紅塵》時相識,後來便成為了朋友,1991年1月4日,三毛以絲襪縛頸部自殺身亡,事後羅大佑為了紀念好友,在原曲的基礎上加了四句歌詞,訴說了三毛一生的經歷。
感情經歷
1977年張艾嘉主演的電影《閃亮的日子》上映,而電影的同名主題曲、詞曲作者都出自羅大佑之手,也正是因為這首歌,羅大佑得到了張艾嘉的賞識,此後他開始為張艾嘉寫歌,1980年當起了音樂製作人的羅大佑,還為張艾嘉創作了一首《童年》,慢慢的倆人產生了友誼以上的情感,但是沒過多久,張艾嘉在與他的相處之中,發現他愛音樂勝過愛自己,這讓張艾嘉不能夠接受,於是這一段感情最後也是無疾而終。
之後的羅大佑便去了香港發展自己的事業,在這個地方他也遇見了自己第一任妻子李烈,老朋友的重逢發展成了戀人的關係,沒過多久兩人領證結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12年後李烈提出要與羅大佑離婚,因為她覺得自己和羅大佑並不合適,離婚後的他決定去北京發展,他還公開表示過以後自己不會再走進婚姻的殿堂,但之後的羅大佑卻認識了比自己小13歲的女人Elaine,並且讓羅大佑感覺到內心很踏實,於是兩人在2010年兩人在峇里島註冊結婚,結婚後Elaine向羅大佑提出想要一個孩子,沒想到一直主張丁克生活的羅大佑居然答應了妻子的要求,在女兒生下來後,羅大佑的笑容也變得越來越多了,他也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歸宿。
流量時代
在這個流量的時代,羅大佑慢慢被大家遺忘,2017年他在臺灣舉辦自己的演唱會,開幕後到場的觀眾卻是寥寥無幾,這讓人感到既心酸又悲哀,然而羅大佑並不甘心,重拾信心的他又來到北京開始自己的巡迴演唱會,可惜的是結果並沒有發生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得不說,羅大佑已經不是主流人物,現在的大眾更喜歡流量歌手,對於以前的人物,他們並不熟悉,更不願意去了解,所以讓年輕人去喜歡以前的風格音樂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