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到今天的武漢三鎮

2020-12-20 巴塔人文

今天是庚子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但立春既然沒有來,那往年的末尾便還沒有完全過去。在這歲末年初之際,有兩種毒瀰漫在這個東亞的大地:一個是思念家鄉的毒,也叫亙古未變的鄉愁,充滿每一個人的心;一個是像王冠一樣的病毒,侵入了極少數人的肺,卻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這兩種毒都指向同一個地方——故鄉,即使有的回得去,比如與冠狀病毒無關的;有的回不去,比如被病毒暫時籠罩的武漢三鎮的人們。

但年雖然是團圓的日子,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再到今天的武漢三鎮,故鄉,只是跟回不去的童年一樣,她只會存在美好的記憶裡,一遍一遍地敲打人生而在世的惆悵。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裡,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

《故鄉》中開頭的幾句話,將今天的十八歲以上的人們又拉回到童年和少年的時光,以及時光裡的那個故鄉。回憶中的故鄉,就像魯迅的述說一樣,是帶著悲情的、失望的基調的。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

年少時背誦得有些難過的那段話,現在卻不自覺地成了自己最美的回憶,回憶裡,記不清是自己了,還是魯迅了,還是少年的閏土了,是在海邊,亦或在山中,在溪汊河流邊,總之,在淚影闌珊中,是那些回不去的過往。

而即便與過往相遇,會是有想要的驚喜麼?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悽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

今天讀來,成年的我們,已然撇去了必考的心酸的時代的背影,而只剩下共同的情感:即便時代再美好,故鄉,已然是回不去的故鄉,即便身在其中,心,已經完全變了模樣,無論你如何地努力向前回溯,終歸是徒勞。

於是,只好這樣慰安自己: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時光的流中,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被裹挾著前行,無論你願意,或者不願意。

在當代,能把這種矛盾、無奈、永恆的情愫抒發得淋漓盡致的,只有羅大佑,從《童年》到《鹿港小鎮》,從《東方之珠》到《明天會更好》,是表現當代故鄉情愫的《詩經》一樣的存在。

而其中最典型又最不為公眾所熟知的,就是這首《鹿港小鎮》: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發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夢中的姑娘依然長發盈空再度我唱起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這首1982年創作並發行的帶著一點民謠風格的歌曲,當然在當時的大陸是不合時宜的,1992年如此,2002年也如此,到了2012年,開始契合遠離家鄉到城市中打拼的人們人內心了,然而,流行歌曲的定義,與唐詩宋詞又有了天然的鴻溝,時效性的屏障又讓它隔離了遠走他鄉的人們。

然而,它的每一句話,又是經得起時代的咀嚼,而且,是越咀嚼越能浸透我們堅強而又柔軟的內心。

爹娘、愛人、雜貨店、小漁村、紅磚、廟裡斑駁的木板、臺北、霓虹燈……一系列的意象構成的境界,將故鄉和城市的多重矛盾形象地展現出來,而用悅耳的、感性的、感官的聲音來表現,令每一個離鄉奮鬥的人們都無法抗拒著種情感的衝擊。

今天,在新年的應該很美的日子裡,回憶魯迅的魯鎮和羅大佑的鹿港小鎮,被思鄉的病毒和冠狀的病毒隔斷的武漢三鎮的人們,是否能夠更為安然、泰然呢?只願意向你們說一句:

無論在何時,在何地,都只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羅大佑從未去過鹿港,卻寫出了著名的歌曲《鹿港小鎮》?
    1979年的一天,羅大佑去修摩託,見幫他修理摩託車的維修工在那裡一邊修車一邊唉聲嘆氣的,覺得很奇怪,年紀輕輕的有什麼不高興的?就和他閒聊起來。對方告訴他,自己是從鹿港來的,偷了家裡兩萬塊新臺幣,想來臺北闖天下,賺大錢回去光宗耀祖,誰知道,沒多久,這筆錢就被自己花光了,現在沒有錢也沒臉回老家了,只好每天窩在這個車行修理摩託車。臺北距離鹿港只有三小時的車程,可是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卻因為在大都市混的不好,不敢回家。
  • 聽《鹿港小鎮》,尋羅大佑歌中的那座美麗的小鎮
    《鹿港小鎮》的創作背景《鹿港小鎮》是樂壇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羅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於有些飯店都以它命名,可見其傳唱度之一斑。
  •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的風頭正盛,臺灣經濟起飛,並逐漸崛起,當時臺灣經濟遠遠領先於韓國、新加坡和香港,從整個產業鏈上臺灣也都比他們三個高出一個等級。
  • 歌詞漫談《鹿港小鎮》羅大佑作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羅大佑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在夢裡我多少次回到了鹿港小鎮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我這個當初離家的少年人,已經回不去我當初的家鄉。
  • 臺灣彰化縣:羅大佑的鹿港小鎮,200年繁華,如今卻成「廢港」
    羅大佑《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1982年,當羅大佑靜靜地彈奏著吉他,用沙啞的嗓子唱出《鹿港小鎮》時,他才28歲;這被業界稱作是羅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比起廣為傳唱的《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是羅大佑《之乎者也》中的一首歌 BY 網絡其實羅大佑並沒有到過鹿港。據他自己介紹,這首歌是源於他在臺北做見習醫生時遇見的修車小夥子。一番交談間得知,這個小夥子從鹿港老家而來,偷了家裡20000塊錢到臺北,夢想著可以多賺些錢回去光宗耀祖。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對現代文明的反思,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和黃家駒的大廈
    今天要分享的兩首歌,分別來自羅大佑和Beyond樂隊,兩首作品都對工業文明的野蠻發展表達了擔憂,彰顯著音樂人對時代的思考。鹿港小鎮鹿港小鎮,1982年,專輯《之乎者也》。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認定鹿港小鎮的主人公就是羅大佑自己,後來翻閱資料才知道,羅大佑根本就不是鹿港人,而且他在創作這首歌時連鹿港都沒去過。歌裡的所有畫面都來自一個鹿港打工仔的描述,在聽了他的抱怨和離家之苦後,羅大佑再也按捺不住創作的衝動了。
  • 歌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紅磚綠瓦還剩多少?
    」在當時臺灣鼓勵移民,開發山區政策造成的城市糜爛、鄉村破壞,鎮上的年輕人也大多遠離家鄉去到不屬於自己的繁華都市打拼得頭破血流夢想支離破碎。這是一種思想上的矛盾,也是人們物質需求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就像歌詞最後句寫的「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雖然那個沒有霓虹燈的小鎮如今充滿了霓虹燈,繁華的老街石板路上多了車水馬龍,但當地的文化傳統、以及當地居民對家鄉的感情依舊不變其實身為臺北人的羅大佑寫《鹿港小鎮
  • 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揭秘羅大佑最充滿諷刺的歌曲
    羅大佑被譽為臺灣樂壇的「教父」,他的流行音樂也是改變了一個時代,許多人都知道他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但是有一首歌曲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那就是鹿港小鎮,那麼鹿港小鎮唱的什麼意思?
  • 從百草園到魯鎮:魯迅童年課文在浙江走進現實,但和描述有差距
    魯迅是紹興代表人物,大家從小學就開始學習魯迅的課文,而從魯迅的文章中,我們對魯鎮、對百草園、對閏土都很熟悉,但是對於沒來過紹興的人卻又是那麼陌生,真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次來浙江旅遊,當然少不了紹興這座城市了。
  • 羅大佑《鹿港小鎮》裡提到的廟,臺灣媽祖廟之冠,媽祖像來自福建
    接著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到彰化鹿港小鎮,鹿港老街裡的天后宮,不可錯過。彰化鹿港小鎮伴隨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而早已名聲在外。羅大佑一首《鹿港小鎮》中那句歌詞「廟裡的香火是否依然虔誠」,這個廟指的就是天后宮。正所謂入鄉隨俗,到鹿港,一定要去廟裡拜一拜。鹿港有大大小小廟宇200多所,可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龍山寺、文武廟、興安宮、天后宮、文德宮,地藏王廟、城隍廟、三山國王廟,而天后宮尤其吸引遊客。鹿港天后宮是臺灣400多座媽祖廟之冠。
  • 《鹿港:徘徊在文明裡的小鎮》:繁忙的小巷,有泡在文化裡的小鎮
    曲折蛇的街巷,紅牆燕尾的國南古厝,香菸繞的媽祖廟,案桌前度該叩拜的老婦人每次來到鹿港,我都有憂若回到國南故鄉的銷結寬。不同的是,我的家鄉鮮有人知,而鹿港卻因為羅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鎮》)而揚名華人世界。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落的小鎮保留了最淳樸的風貌,在現代文明發達的今天,卻成為都市人紛至來訪古尋的熱點。我去過五六次鹿港,多數是因為有採訪任務來去匆匆。最愜意的是2008年3月的那次,我和同事騎著自行車,級緩穿過「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去探訪「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有「三多」ー一古蹟多、匠師多、小吃多。
  • 重聽《鹿港小鎮》:三十年之間家與鄉
    武俠小說話題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話題太大,我們先不談。就說說當年聽過的,那些年最愛的一首歌吧!第一次聽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大概是在大學二年級,1988年,也就是三十年前。那個時候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還沒有開始。中國城市裡的樣子和農村雖有差別,但不大,有些地方甚至過去一百年來都沒怎麼變過。
  • 探尋羅大佑著名歌曲中的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探尋羅大佑著名歌曲中的臺中小清新 鹿港小鎮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3-08-30 15:12:13    來源:網絡綜合|0
  • 臺灣最具特色的小鎮,被稱作「小泉州」,因為羅大佑的歌被人熟知
    去臺灣的人自然要去臺北、高雄等大城市感受繁華,內地人大部分對臺灣不太了解,臺北、高雄雖然繁華,但一些小地方更令人回味,像香港的一些街道一樣,這些小鎮才能夠代表臺灣,今天想介紹的這個城市的各位一定不陌生,也一定知道,你可能沒去過,但一定聽過很多次那個名字,這就是鹿港。
  • 落花無言:我的「鹿港小鎮---龍尾山
    她的文字多反映對一座山的眷戀,對三、兩故人的回憶,對幾本書的思考……風格清新雋永,不急不躁,娓娓道來。"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想當年我離家時她已十八
  • 因為一直迷戀:羅大佑歌中的那個鹿港小鎮
    答案很簡單,他們是一群默默在家鄉努力的人,希望透過他們的力量可以讓更多人看見鹿港。發起人張敬業三年前開始發起保鹿運動,從撿垃圾開始,有個年輕人發現小區池塘又黑又臭,於是一群人就穿著青蛙裝跳下去,一瓢一瓢把淤泥挖掉。許多居民說他們是傻子,怎麼不叫鎮公所來清就好?「但是如果讓鎮公所來清的話,居民就不會發現住家附近的池塘已經變成臭水溝,如果由一群不認識的年輕人來清的話,就會被注意到。」
  • 鹿港小鎮是臺灣數一數二重要的市鎮,美食眾多
    嘴裡輕輕哼著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回憶著斑駁古老的迫跟香火鼎盛的媽祖廟。這不是娜娜第一回來鹿港,卻是第一回用探訪的心情細細琢磨這個古老的城市。歷史有多久遠?當地的廟公說起「一府、二鹿、三艋胛」的呀遙想當年商賈不絕於途、文風鼎盛如焰,當年的鹿港可是臺灣數一數二重要的新興市鎮呢!
  • 羅大佑第一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傳唱至今 每個城市人都在「鹿港小鎮...
    三十四年前,也就是1982年,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問世,這是羅大佑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他把從事歌曲創作六七年以來累積的一切反覆咀嚼之後,貫注全力提煉出來的嘔心瀝血之作。《之乎者也》在那個時代它震動了整個臺灣,這張專輯也讓羅大佑真正成為了橫掃世代的標記。那時候他就是一頭捲髮、帶著墨鏡、一襲黑衣的時髦憤怒青年。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鹿港小鎮》是羅大佑這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也是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一首。
  • 臺灣鹿港小鎮有條著名的「摸乳巷」
    彰化鹿港小鎮天后宮經過將近七個小時的穿山跋涉,我們終於跨越了橫亙在臺灣東西海岸之間的中部山區,趕在黃昏前到達了彰化。車抵彰化,我想起了羅大佑,而他那首《鹿港小鎮》又是我超喜歡的歌曲之一,每次聽都有種莫名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