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蝦產業明天會更好,這是所有從業者的共識與期盼。
原創報導,中國對蝦產業經過40年發展,如今已成為養殖大國,而加工業卻由以往的出口創匯轉型為內銷為主,因為國內市場潛力無比巨大,年消費對蝦200萬噸左右,每年還以5-10%的速度增長。顯然,蝦業前景遠大,未來大有可為。但在當前形勢和發展趨勢蝦,唯有轉型升級才能更適應未來蝦業。
第九屆養蝦高手年會以「預見蝦業未來十年」為主題,凝聚行業頂級智慧,聚集全產業鏈精英,現場與會人數近1000人。同期,大會還開展了「第二屆中國對蝦市場高峰論壇」和「第二屆中小水產料企技術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暨特種水產發展峰會(湛江站)」等活動,總參會代表超過1200人。
第九屆中國養蝦高手年會由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絡(NACA)指導,中國水產前沿展主辦、水產前沿雜誌、
中國水產頻道、工業化水產圈承辦,中海萬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粵海飼料集團、廣東遂溪縣好仕達實業有限公司、唐山三發普林飼料有限公司、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源正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旋達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正大集團、好潤集團、銘治集團協辦。
同時,本屆養蝦高手年會得到了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廣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廣東水產學會、廣東漁業協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國家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科技創新聯盟、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動保分會、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廣西對蝦養殖協會、浙江對蝦養殖協會、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湛江市對蝦苗種協會、如東縣南美白對蝦協會等單位的鼎力支持。
非常感謝青島海壬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廣東海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廣東綠百多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海茂種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此外,還獲得了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承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義民電機有限公司、安迪蘇生命科學製品(上海)有限公司、台州金湖機電有限公司、廈門君和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海聯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眾合發(北京)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漁生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利健藥業有限公司、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海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華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粵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國SIS(SHRIMP IMPROVEMENT SYSTEMS GROUP)、比利時英偉水產集團、湛江騰飛實業有限公司、(中美合資)四川納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通威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海南寶萊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漁樂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樂達(廣州)香味劑有限公司、海南宏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阜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支持。
更多精彩請掃碼觀看視頻直播、圖片回顧
👇 👇 👇
精彩報告
報告題目:生物絮團在華南對蝦工廠化養殖系統中的應用設計
報告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張家松
我國南方地區雖然有優渥的養殖條件,但也面臨著颱風多、降雨量大、高溫日數多、冷空氣頻繁入侵等天氣氣候事件。簡而言之就是春季要防暴雨;夏季防高溫、防曬、防颱風、防暴雨;秋季防颱風、防暴雨;冬季防寒。
除此之外,養殖車間還需要考慮土地硬化的政策紅線、投資大小、防雨防風、保溫抗熱、光照強度等要點。在參考魚類養殖池、育苗池、對蝦習性和生物絮團等技術特點,並經過數年養殖實驗後,最後還是認為具有增氧、推水、懸浮絮團特點的室內跑道式養殖系統更契合當前養殖需求。
其中,碳氮比的調節非常重要,需要在養殖前期提高投入C/N促進易養菌增殖,添加量在飼料投餵量的100-50%,並逐步減少;在整個養殖期間都提高鹼度促進自養、異養菌功能,添加量依據測定鹼度和PH值調整。
生物絮團是零換水養殖系統得以有效運轉的核心。另外,生物絮團在功能上的完美發揮需要進行完善的系統設計,不能單純依靠現有設備或基礎進行組合或改良。此外,絮團需要控制在合理數量,絮團過多會堵塞蝦鰓,造成鰓組織損傷,而且細菌大量耗氧,易導致對蝦缺氧。基於以上考慮,。此外,生態基+生物絮團複合技術,以生物膜和懸浮絮團兩種形式構成新的複合生態系統,且在縱、橫兩個方向相互關聯,可讓絮團系統更穩定。
而且,對蝦不僅要考慮工廠化養殖,更要思考工業化發展,要將工業思維與水產養殖結合。目前的生產模式與現實消費市場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對蝦產業還有很大空間。
報告題目:企業育種創新實踐與思考
報告嘉賓:AquaOne中海萬泓聯合創始人 肖那思
親蝦選育國外做,親蝦培育國內做;親蝦選育使用循環水,親蝦培育(制種)使用純海水。其中,生物安保尤為關鍵,沒有完善的生物安保系統,就不存在SPF親蝦。事實上,生物安保的關鍵在於精細,存在於每一個細節。以我們中海萬泓為例,基地選址在獨立島嶼上,周邊不存在其他水產養殖,做到生物大安保;生活區與生產區隔離,做到區域性生物安保。
水是一個關鍵點,我們創新之處就在於多環節的消毒處理,生產用水從室外蓄水池-5級過濾-消毒(UV)-室內蓄水池-消毒(UV)-生產車間。很多企業則是從室內蓄水池直接進入到生產車間,疏忽了這個小細節。
關於種蝦的檢測,我認為監測更加重要,設備的有效性通過每一個指標數字中表現,AO種蝦廠內每天每口池子都完成一次弧菌和總菌的數據監測,以確保種蝦安全和環境安全,總菌數量不超過100/ml。如果監測條件不到位,就會導致設備投入、人力投入等多個投入的回報都相當於0,檢測室內還要注意「核酸汙染」。另外一個要點就是選擇優質無汙染的生物餌料。
最後是人員,這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所以我們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要求人員。例如,我們在進出車間就有要求:凡進車間,必須要穿水鞋、戴手套、過燒鹼消毒(浸泡標準:5%濃度火鹼水徹底沒過腳踝以上10公分);工作人員串車間工作:需要洗澡、換工作服、穿防護服等。
以上大都是一些微小的細節,但正是這些一個個細節堆積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種蝦培育生物安保。
報告題目:恆興蝦苗質量控制系統與價值服務鏈的提升
報告嘉賓:湛江恆興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鄧傳燕
在育蝦苗這條路上,恆興走過很多彎路,但是仍然不放棄,因為恆興人一輩子做一件事,就是育好一條苗。
種苗質量與親蝦、水質、投入品、人才和管理有莫大關係。恆興通過對生長力、抗病力、養殖適應性預測、卵徑、幼體質量等多方面監測優選種蝦和蝦苗,育苗選擇優質水源地區,進行嚴格的水處理,加強活餌管理,杜絕攜帶病原,研究開發微膠囊餌料,加強蝦苗營養等等。正如養殖戶所說「選苗就是選人」,所以育苗管理工作和人才也是重點環節。
管理上,一方面是技術員眼觀目測,查看蝦苗的發育狀態,如果不正常發育,就直接排掉,全程生態育苗,杜絕抗生素。另一方面是,數據化管理,從放幼體到出苗,變態發育數據、體長、氨氮、弧菌等數據都一一監測,並且100%覆蓋,不留盲點。恆興還通過SPF生物防控管理系統,(出苗前)三級監測等手段對蝦苗質量進行把控。
恆興認為蝦苗交到養殖戶手中,才是考驗的開始。對此恆興打造蝦苗價值服務鏈展開服務。針對每一個養殖模式進行品種匹配,儘可能幫助客戶避開誤區,獲得養殖高效益。此外,恆興聯合內部種苗、飼料、動保三大板塊建立基於標準化服務的水產養殖平臺,梳理了1000名標杆養殖戶作為成功案例傳播恆興的養殖模式和理念。
報告題目:如東小棚模式總結與展望
報告嘉賓: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萬夕和
小棚養蝦模式經過發展、興起和規範,成為了我國重要養殖模式,目前江蘇全省有南美白對蝦小棚養殖約15萬畝。
近年來,如東小棚養蝦產量逐年上升,從2014年800斤/棚發展到2020年1450斤/棚。同時,重大疾病發生情況也有些變化,未見苗種玻璃苗;白斑症候群低於1%;EMS約15-30%;EHP約5-30%;虹彩病毒感染低於1%;白便低於5%;未知病約在10%。
小棚模式的成功點很多,總結如下:地下水潔淨,水源更放心;水體低鹽度,適合南美蝦;自然泥漿水,實為半絮團;有益菌量多,維持好水質;封閉小水體,系統易控制;病原被隔斷,養殖發病少;環境較獨立,氣候影響小;小棚控溫度,延長養殖期。
當然,小棚模式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包括:
1、尾水不達標排放
2、地下水資源短缺
3、蝦苗種質量不齊
4、病害問題仍然存在
5、配套技術研發沒有跟上
6、規模化發展受土地經營體制和政策制約
7、布局需進一步規劃
8、負面影響被片面擴大
針對以上種種,小棚模式也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養殖走向標準化,區域走向沿岸化,管理走向園區化,商業走向品牌化,技術走向成熟化,模式走向全國化,尾水排放規範化,產業發展高質化。
報告題目:基層水產病害檢測實驗室管理要點
報告嘉賓:廣東旋達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謝會
南美白對蝦養殖發展以來,受病害問題制約嚴重,而攜帶病原的情況又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因此檢測工作非常重要。所幸隨著養殖的發展,養殖戶對檢測越來越看重,對蝦病害防控,已經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
基層水產病害檢測實驗室如何提高和保持檢測技術能力呢?謝會總結要從內部和外部結合,同步監管。內部控制包括規範採樣,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設置陰陽實驗對照保證可靠性,合理運用復檢等。外部管理則通過技術培訓、檢測體系診斷、實驗室水平測試等,旋達檢測還研究開發了「小旋管家」體系,能幫助基層養殖戶或動保店獲得和提高檢測和診斷疾病的能力。
報告題目:舒服模式養蝦大蝦——南美白對蝦標準化養殖整體方案
報告嘉賓:正大集團水產研究院 黃迎光
「正大標準化養殖模式」判斷的4個要素就是出蝦規格在40頭以內,ADG大於0.2,單立方水體的承載量大於4kg,標苗期成活率≥80%、養成期成活率≥90%等。
要做到舒服養大蝦的狀態,需要通過水、底、溶氧、密度、溫度、飼料等方方面面提供給蝦一個舒服的養殖環境。水質方面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水處理體積需要達到養殖水體積的60%,大約佔到整個養殖場面積的25%;養殖容器要採用耐酸、耐鹼、耐腐、光滑不沾汙的底部材料,且底部坡腳達到5%;溫度、密度也要跟據養殖情況進行檢測調節。投飼方面,合理的投餵套餐和加料策略至關重要。此外,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配備自動化投餌機、自動排汙、自動在線監測等設備,做到「人也舒服」。
報告題目:新格局下的對蝦產業新思維
報告嘉賓:廣東粵海飼料集團工程中心技術總監 程開敏
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對蝦產業機會更大,產品質量和生態安全備受重視,而對蝦養殖作為養殖主流支柱產業,更是不可替代。同時,當前對蝦養殖格局發生變化:南北養殖各有特色,精細化與粗養呈兩極分化趨勢,品種及模式逐漸多元化,國內外對蝦養殖發展差異明顯以及黑天鵝效應加速產業發展格局與模式變化。
我認為提高養蝦成功率和盈利率的四個要點分別是:其一,把控關鍵點,細節決定成敗;其二,成功者思維,不斷總結並思考;其三,思考將成功從偶然走向相對必然;其四,管理節奏與對蝦生長節奏相適應。
報告題目:對蝦低溫期養殖成功率提升探討
報告嘉賓:唐山三發普林飼料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蔡玉勇
低溫條件除了會影響對蝦心跳速度、激素分泌水平、免疫應答能力等生理機能以外,還對其營養消化及營養代謝產生影響。所以解決對蝦低溫期養殖成功率低的問題,可以從常規飼料強化和開發功能性飼料兩個方向出發,兩者配合使用達到穩定高效的效果。
常規飼料營養強化可通過調節原料比例,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乳化劑提升脂肪利用效率,提升脂肪含量;增加維生素添加量和提升維生素利用率等。「健蝦王」就是專門為對蝦養殖而研發的功能性飼料,能有效提高酶活水平,降低炎症反應,減少脅迫,提高維生素利用率,提高抗應激能力。在冬棚養殖中提高養蝦成活率更要減少應激、增強體質、加強管理。
報告題目:大苗模式發展現狀及技術關鍵點
報告嘉賓:銘治集團對蝦產業鏈總負責人 周勝利
想要把蝦養好,就必須要從蝦苗開始入手。但很顯然,好蝦苗是一種稀缺資源。另外,養蝦不能只想著暴富,還需要思考止損。如果在蝦苗場淘汰出差的蝦苗,只需要500元/萬尾;如果在標粗環節發現,將損失1400元/萬尾;如果養到100條/斤規格才發現,損失將高達10000元/萬尾,損失成本成倍增長。所以,我們選擇延長標粗時間來甄別蝦苗的好與壞,瑞灃優選T20蝦苗也在此背景下誕生。
瑞灃優選T20蝦苗技術點有以下三點:其一,選種更精準,合作苗場種蝦篩選研發合作;其二,標粗更精工,SOP標粗+生物安保+三級品控;其三,出苗更精細,檢測技術服務+追溯反饋系統。同時,大苗模式成功關鍵點在於三大原則:營養,飼料決定管理;水質,檢測指導生產;決策,止損點/盈虧點。
報告題目:未來十年,推動對蝦養殖業發展的幾個創新
報告嘉賓:正大食品全球副總裁 羅賓斯·麥金託什
回顧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全球養蝦的4個階段和轉變點,現在第五代養蝦模式正在嘗試當中,它的特點是更小的池塘,養殖廢物的全面控制,更高的生產效率。
生物安全性高的養殖模式產量也越高,所以第五代養蝦模式更強調生物安全。羅賓斯介紹,新模式中蝦農在池塘中央設置集排汙坑,用於收集廢物,並移出池塘,減少病原體滋生的環境;配備自動投料機,增加投餵的頻率,通過少量多餐的投喂,減少殘餌糞便的堆積,並且研究發現自動投料機可以增加對蝦的長速,控制致病菌的數量上也頗有作用。
近兩年在越南非常流行的帆布池養殖模式,越來越多人投資這種可控性很強的小型養殖水體,在越南甚至很多池子都不是建在室內的,這些養殖池只是簡單遮住它而已,所以小是未來的趨勢,尤其在不斷惡化的環境中或許更加有利。
事實上,泰國正大就一直在使用機械式循環水養殖,並持續地進行改進。去年,我們就有一個循環水養殖場做到了50斤/平米的產量,而且還是連續性地生產。
因為大多數生物安全問題都與疾病有關,或與帶入受感染的水有關,室內養殖同樣面臨生物安全問題。因此,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養蝦仍然需要乾淨的飼料和乾淨的水,生物絮團技術是比機械式循環水養殖更加成熟的技術,並且投入相對較低。
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或許是水產養殖的一次突破,將所有數據進入雲端並進行持續分析,我們可以獲得反饋意見,做出最好的管理決定。當一種新的病原體來了,會令我們很不安,因為我們不了解它。如果我們從AI中獲得數據,從而解決病害問題,這些資料庫信息是由專家提供的。
互動:2020蝦苗業回顧與展望
本互動環節邀請了廣東遂溪縣好仕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利國、中海萬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那思、青島海壬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明超、湛江恆興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莫爵君、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產銷總監王磊、海南寶萊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爾吉,由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萬夕和擔任主持人,探討了2020年蝦苗業變化、「玻璃苗」、生物安保、苗企透明度、養殖病害等話題。
互動:對蝦業的未來十年
本互動環節邀請了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萬夕和、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會長王平、AquaOne中海萬泓聯合創始人肖那思、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張海濤、青島海壬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明超、比利時英偉水產集團中國區總監柴宇、煙臺大樂生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朝,由水產前沿創始人熊思擔任主持人,從各自角度描繪了對蝦業未來十年的可能性。
精彩現場
企業風採
中海萬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粵海飼料集團
廣東遂溪縣好仕達實業有限公司
唐山三發普林飼料有限公司
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源正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旋達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正大集團
好潤集團
銘治集團
青島海壬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海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廣東綠百多生物開發有限公司
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
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
海茂種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承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義民電機有限公司
安迪蘇生命科學製品(上海)有限公司
台州金湖機電有限公司
海南海聯水產種苗有限公司
眾合發(北京)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漁生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市利健藥業有限公司
廣東海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華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湛江市粵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美國SIS(SHRIMP IMPROVEMENT SYSTEMS GROUP)
比利時英偉水產集團
湛江騰飛實業有限公司
(中美合資)四川納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通威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海南寶萊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漁樂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宏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茂展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成人藥業有限公司
江門市西瑞動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市旭路行電子有限公司
福建閩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廣州盧卡科技有限公司
泰國頂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青島賽格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湛江銀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創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寧波愛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焦作八方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南塑集團浙江塑業有限公司
上海成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科達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菲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成都通威動物營養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利達華銳機械有限公司
海南中正水產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