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經濟潮起潮落,浮沉幾許。
高潮和泡沫退去之後,有一個問題仍堅硬如礁石般不可迴避:網際網路企業如何清晰持久盈利?
找到一個「富爸爸」是不容易的——它至少可令八千萬人的眼睛同射綠光。找不到,就意味著終將貧窮、破產,燒錢畢竟不是發展之道。
除攜程、網盛、阿里巴巴等極少數「有錢孩子」外,大部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還在孤苦飄零中。
而有些出盡風頭、討人喜歡的「孩子」:博客、視頻、淘寶等網上購物網站卻註定無法形成清晰持久的盈利模式。
為什麼這麼講?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富爸爸」之路:習慣——應用——變革
第一階段是習慣期,主要是培養用戶習慣。沒有用戶習慣就談不上付費。
網際網路是虛擬社會,沒有足夠的人氣,就無法形成「社會」,更不可能有市場和應用前景。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麼,社會生態效應的形成,必定有一定的時間過程。
十多年來,新聞、遊戲、即時通訊、音樂、視頻、博客、網上購物等等。向人們充分展示了網際網路區別於傳統的極大魅力。
稍有良心的人類可能會承認這麼一個事實:網際網路的偉大僅次於上帝——基本上上帝能給人類帶來的各種樂趣、煩惱和需要,網際網路都乾淨利索地獻身滿足了。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同一天裡被最多人同時「上」的話,答案毫無疑問就是網際網路。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緊密的一部分。
習慣培養期的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缺乏盈利模式不等於完全沒盈利),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市場還處在培育期,消費者對它還沒形成依賴和習慣,他沒有非上你不可的理由,當然也就就談不上付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習慣了免費的網際網路。
這一階段又稱為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都在比誰的流量大,誰更能吸引消費者。
門戶、遊戲、即時通訊、音樂、視頻、博客、網上購物等為培育用戶習慣,建立虛擬社會的生態效應,作出了巨大貢獻。雖然很多沒找到「富爸爸」,但,向他們致敬。
第二階段是應用期,主要是網際網路結合傳統產業的初步應用。
成功典範如:攜程網、阿里巴巴、網盛科技、紅孩子等。這些網站無一例外地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改良傳統產業,給用戶實惠,為傳統企業帶來利潤增長。
他們沒有去淘前景光明的「金礦」,而是踏踏實實地在改良傳統莊園,並在肥沃的土壤中收穫,豐足。
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事實:一是目前中國消費者基本上不願意為網際網路付費;二是通過服務、改良傳統產業,網際網路企業有了實質的盈利。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要想持久盈利,最現實還是從傳統產業的改良和提升中實現。中國傳統產業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各行業普遍進入一個白熱化競爭階段,迫切需要通過有效工具來提升競爭能力,增加利潤。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有什麼理由放棄這一片希望的田野呢?
我們只要認真看看傳統產業的產值和其中各種競爭帶來的損耗和浪費(更何況還有發展帶來的機遇)就知道,攜程、網盛、阿里巴巴們的成功實在是理所當然,毫無懸念。
網際網路本質上是個工具,是個工具,它的價值必然在於運用。所以,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造概念,炒流量,還不如實實在在想想工具的運用前景,實實在在深入到傳統產業的價值鏈條裡面。點石成金成金是美好願望,雕石成佛則更實在。
網盛科技和阿里巴巴尤其值得欽佩,他們長年堅持「工具的運用價值」,即便在網際網路的冬天仍然昂然前行,理應有今天的輝煌。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網際網路和傳統產業的結合應用還會繼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可以說,這是當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最大的機會。(即便以百度的技術優勢,它仍主要靠傳統廣告盈利)
不久的將來,網際網路將上升為傳統產業的第一生產力。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富爸爸」——傳統產業.
第三階段是變革期。是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讓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方式發生根本變化。
正如電腦普及後,軟體的廣泛應用,讓傳統行業發生深刻變革一樣.
網際網路技術比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的普及面和影響力都要大。它對人們生活形態的影響也比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來得深刻。它的開放性、互動性、協同性將完全有可能改寫一些商業規則。
看看網上驚人的草根創造力和各大公司針對網際網路趨勢作出的調整吧,變革的潮聲已經響起。問題是:誰將成為這場變革的弄潮兒?
更重要的是:深度挖掘價值(變革)帶來競爭優勢。不容易被抄襲、模仿。這也是企業得以長久持續盈利的關鍵。(變革部分暫不探討太深,,以後會有專文談及)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真正持久的盈利模式肯定不是把傳統廣告搬到網絡上來,或者作些小變化,這種做法是完全沒有認識網際網路的價值和力量。試想:把街頭快餐搬到五星級酒店的餐桌上,並叫客人為之買單?
竊以為:放下浮躁,深挖價值,認準富爸爸(中國傳統產業發展),網際網路遍地是黃金。
關於網際網路盈利,簡單表述如上。以後將抽時間就一些關鍵問題作重點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