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拒收江蘇省文科狀元,還談什麼高考制度公平?

2020-08-28 文科試驗室

聚焦新高考——文科教育的「末日式」衰微

近日,網曝江蘇省文科狀元因選修科目政治、歷史成績分別為A、B+,未達到北大、清華對選修科目成績的要求,被拒之門外,引發熱議。

其中,最激烈的爭論仍落在「高考制度是否公平」這點上。「教育公平」一直是引人熱議的話題,尤其是新高考制度改革後,大家對取消文理分科,考生可自由選科這一改革造成的文理科教育不公,質疑聲越來越大。甚至有人提出,新高考制度下,文科教育將遭受滅頂之災,偏文科類考生將難有出路。

「文科再難出貴子」

從考試得分難易程度與畢業後就業方向來看,文科學科在傳統高考教育背景下,向來處於弱勢地位。而新高考教育改革中與文理科相關的制度,無疑將本就岌岌可危的人文學科教育推向了深淵,更迫使偏文科類考生站在斷崖邊:一邊是與自己隔著巨大溝渠的理科新世界,能力不夠硬往那邊跳躍,怕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另一邊是熟悉、平坦卻荊棘叢生的文科之路,每一步都血淚交織,讓人望而生畏、驅而避之。

相信新高考改革後,有一大批考生與家長對高考制度處於雲裡霧裡摸不著頭腦的狀態,為什麼說新高考改革將為人文學科教育和偏文科類考生帶來滅頂之災?請您往下看相關政策及政策之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

什麼是新高考政策?

2019年9月22日《中國教育報》發布《新中國70年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歷程》總結了新高考改革基本格局:

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實行了新高考;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個省份也啟動了高考改革;2019年,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份,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發布本省份實施方案……已基本形成學生選考、高校選科和國家選才的模式。

新高考政策與以往高考最大的區別是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試科目實行「3+X」模式。因實行改革時間不同,「3+X」模式又細分為「3+3」模式和「3+1+2」模式。

「3+3」模式

「3+1+2」模式


新高考政策下,文科教育的「絕境」

新高考政策看似推動學科選擇多樣化,實則對文科實行「冷暴力」

新高考政策的「3+X」選科模式,出發點想必是為了推動教育公平,最大化賦予考生自主選擇的權利,然而政策落地後的結果卻是逼迫考生主動放棄文科選擇權

絕境一:無人敢冒文科險

第一,文科答題主觀性強,相較於理科,備考更有難度,且考試出分的不穩定性也更強,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理科科目的客觀性、穩定性使考生在考前更趨向於選擇理科進行備考。

在傳統高考教育背景下,歷史、政治和地理這三門學科還有可能在「文綜」這把大傘的庇佑下被偏科學生選擇,進行強制性「捆綁學習」。一旦解開了該關係紐帶,試問,誰還敢如此冒險,有勇氣把所有易碎的雞蛋全部放進「文綜」科目這一個拖拉機跑山路般搖搖晃晃不穩定的籃子裡?你敢嗎?你願意讓你的孩子拿著文科答案的不確定性來冒這個險嗎?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兩門學科差不多的情況下,為求穩妥,更偏向於讓孩子選擇理科學科。


絕境二:高分無文科

第二賦分制並未打消考生對「文科比理科更難得高分」的疑慮,考生們更傾向於選擇理科科目,並且,有足夠的數據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

讓我們以山東省的數據為例。山東省實行的是「3+3」模式,2020年山東省高考696分以上的共有56人,在所有這56位考生中,竟沒有任何一位考生選考歷史政治地理。我們無法斷言文科無高分,但數據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高分無文科

讓我們接著看數據,2020年山東省高考680分(含)以上共有513名考生,除了52個人選考了地理科目外,其他考生選考科目中都有物理、化學或生物,其中498人選考物理,佔比97%;492人選考化學,佔比96%,447人選考生物,佔比87%。

有人在某平臺曬出浙江省2020年高考前十名各科成績,這十位考生所選科目均為物理、生物和化學,無一例外,且這三門功課幾乎接近滿分。

有了這些數據的支撐,你在給孩子高考選科意見的時候,是否也有「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的心?文科呢?文科只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遺憾」放棄,退居二線,默不作聲。

絕境三:理科搶佔文科專業資源

第三,各高校專業選擇範圍與高考所選科目掛鈎。如北京大學:擬招生專業(類)有52個,其中首選科目「僅物理」的有15個,佔比約28.8%;「物理或歷史均可」的有37個,佔比約71.2%。北大沒有首選科目為「僅歷史」的專業。這意味著選物理可以報考北大所有專業,選歷史可報考北大71.2%的專業。

再看一個更為直觀的表格,根據「3+1+2」選科模式,以下為該選科模式下可供考生選擇的12種科目組合情況,以及各種情況下可報專業的比例:

「3+1+2」的選科模式,雖然有取消文理科作為前提,但是物理和歷史之中進行二選一,本質上已經將偏文科考生與偏理科考生劃分了區域

物理的6種組合中,每一種組合專業可選率都超過97%,可供選擇的專業範圍相當大,而選歷史的6種組合中,所有組合專業可選率均低於90%,第12種「歷史+政治+地理」——曾經的文綜組合,專業可選率竟低至52.95%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原本考理科專業的考生,在選定考試科目後所面對的專業選擇範圍更廣,文科生能選專業本身就較少,改革後將會有更多「偏理科」考生與「偏文科」考生搶佔文科專業資源。那麼,即便是本身偏向文科的考生,為了替自己保住日後選擇的自由度,也會小心謹慎地避免全部選取文科科目。但這樣的學生,你能保證你選了理科之後的成績拼得過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理科生嗎?

不得不說,新高考改革,表面上為考生們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的可能性,但卻並沒有公平地為每一種選擇締造同樣廣闊和光明的前途。吶,選擇權給你了,選擇的後果你自己承擔。考的分低?沒辦法,你自己選的;可供選擇的專業受限?沒辦法,當初考試科目也是你自己選的。這種對人文學科的冷暴力勢必讓文科教育走向末日式的衰微局面,也使「偏文科」考生的高考之路走得更加艱難。

文科教育何以落得如此境地?難道真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古話?難道文科教育就是不如理科教育日後容易掙錢、不如理科教育更能立竿見影地為強國建設添磚加瓦?難道因為以上這些因素,文科教育就必定要順時代之大勢日漸衰微?


絕不該如此。往現實來看,文科教育在找工作方面仍佔有極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公務員與事業單位考編制,文科向的題目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更有100分的申論需要你有極強的人文素養才能夠應對解答。放棄文科學習,相當於放棄了考公、考編這一光明大道。

往更高的層面看,文科教育浸潤在人一生的方方面面。教育部不斷強調人文素養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近年來,中小學教育日漸凸顯「國學」的重要性,使中華文化得以更好傳承。課本上所說的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地位絕非僅是一個空殼概念,別的不說,單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應對他國的無理指控時,用犀利的談言辭予以反擊,同時不失儒雅的氣質,透露出強烈的民族自信,令對方啞口無言,令國人拍手稱快,不僅維護了我國的形象地位,更增強了國人的愛國共鳴。外交部發言人的精彩發言與他們所受的人文教育及其自身的文化涵養密切相關,足以見得文科教育多麼重要。


文科教育如此重要,再來反觀新高考政策,將人文學科置於如此被動、不受重視的地位,這種行為難道不是與「文化強國」這一目標背道而馳嗎?噫籲嚱,危乎高哉!高考之難,難於上青天!前有寒門再難出貴子,現有新高考改革後,文科學科面臨「末日式」衰微局面,恐不出幾年,人們將振臂高呼:「文科教育再無出路!

新高考制度暴露的文理科不公現象,直接將文科教育偏文科考生推向難以安身立命之絕境。文科教育在理科升學、擇專業與就業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很難再次奪回與理科教育平起平坐的地位,文科教育走向衰微在現階段來看已成必然之勢。偏文科類考生則更難與偏理科考生抗衡,直接面臨高考低分弱勢、專業選擇面狹窄、更難就業等現實問題。這批學生該何去何從?是逼自己一把,明知自己不擅長理科學習,卻也只能妥協隨大流放棄文科?還是頂著壓力,堅持文科學習,做好承擔一切不公後果的準備?這些都是新高考制度改革需要看到並予以改進之處。


那麼你呢?你如何看待這個與你切身相關的公平問題?

相關焦點

  • 江蘇省文科狀元落榜清華北大
    點擊上方「行走吃瓜圈」,關注後設為星標置頂,不錯過每日更新吃瓜箘早有耳聞江蘇高考不是特別公平,特別是對於普通家庭。之前我一直都沒有什麼概念,直到昨天發現今年江蘇省的文科狀元,居然直接落榜清北,別說top2了,她甚至連科復交浙南等一批C9高校都沒有考上。於是決定今天來吃瓜,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江蘇省的文科狀元為何無緣清華北大?
    今年江蘇高考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第一名,但卻無緣清華北大。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很詫異?現在的清華北大門檻高到連狀元都進不去了麼?江蘇高考滿分480分,語文160分,數學160分,英語120分,學文科的同學,語文有40分附加題;學理科的同學,數學有40分附加題。淮陰中學的白湘菱總分高達430分,位列江蘇省文科狀元,但是作為文科生必選的歷史科目等級只有B+。選修科目等級中北大清華要求A+,一般985重點大學比如南大、浙大、復旦、交大等要求雙A。
  • 江蘇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是制度的進步還是後退?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啊!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是全國各地熱議的對象,國民歸於狀元最終進入哪所大學,就讀什麼專業的關心,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假如有高考狀元沒有進入清華北大,似乎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 江蘇省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高考究竟是全能選拔還是田忌賽馬?
    高考是我國大多數人都要經歷的一場考試,每年考試結束後,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各地的高考狀元了,取得了高分的狀元們往往會就讀一個比較優秀的大學,可是今年的江蘇省高考文科狀元就遇到麻煩了。她雖然考了江蘇全省第一的成績,但是被清華、北大拒收,不僅如此甚至連許多「985工程」、「211工程」的大學都讀不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 這樣真的公平嗎?北大前腳拒絕江蘇省高考狀元,轉身就錄取外籍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之後,各省的狀元都成為了北大清華的目標,紛紛拋出橄欖枝,希望將高考狀元「納入懷中」。今年卻出現了一個意外,作為江蘇省文科狀元的白湘菱因為歷史B+被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各大高校紛紛拒之門外。這讓不少網友都覺得十分可惜,表示希望清華北大能夠破格錄取,卻被清北以不符合錄取招生標準明確拒絕了。
  • 淺談江蘇文科狀元未能破格錄取清華北大等名校
    十年寒窗苦讀,能考上文科狀元確實不簡單,背後付出的努力更是我們難以想到的。但是我認為她確實還沒有能讓北大清華破格錄取的理由。首先我們知道,江蘇省的【文科高考】是由語文(200分),數學(160分),英語(120分),還有兩個選修課組成(評等級)。關於等級的評選,我這邊也簡單描述下。大概有兩種情況。
  • 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江蘇省26年歷次高考改革為何爭議不斷?
    近日,全國各地高校陸續公布錄取分數線,高考狀元成為社會媒介的焦點。尤其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菱無緣清華北大的消息備受關注,也再度引發人們對江蘇「3+2」高考模式的熱議,細數江蘇省近26年的歷次高考改革為何又爭議不斷?
  • 這樣公平嗎?北大前腳拒絕江蘇省高考狀元,轉身就錄取外籍生
    今年卻出現了一個意外,作為江蘇省文科狀元的白湘菱因為歷史B+被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各大高校紛紛拒之門外。這讓不少網友都覺得十分可惜,表示希望清華北大能夠破格錄取,卻被清北以不符合錄取招生標準明確拒絕了。在拒絕江蘇省狀元之後,就傳出北京大學向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阿根廷籍學生鄭楒婷遞上了入學邀請函。這讓不少網友質疑:憑藉外籍學生的身份打敗高考狀元被北大錄取,這樣的規則真的公平嗎?
  • 她是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無緣清華,新高考制度之下更應思慮長遠
    他們中的佼佼者能夠去往國內外最一等一的學府,而中下遊的學子們也有屬於他們的歸宿,這個夏天註定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但是如果你考了全省的文科狀元,然而清華、北大等最高學府卻與你無緣,這件事發生在今年的江蘇省文科狀元白湘菱的身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文科狀元無緣清北,究竟為何?
  • 最慘的高考狀元在江蘇誕生,她被清華北大拒收
    高考狀元可謂是天之驕子,按理來說,填寫志願時應該是國內名校隨便挑。可是今年江蘇省的文科高考狀元白湘菱卻有點慘,不僅可能無緣清華北大,甚至國內很多985、211名校都無法上。因為白湘菱的歷史選修是B+,所以國內很多985、211名校,她幾乎都上不了。
  • 江蘇省文科第一,卻無緣清華北大?江蘇的高考新制度是對是錯?
    2020年的高考落下帷幕,而高考成績也在前些日子完全公布了。而關注成績,那麼就必然會關注到一個點:高考狀元狀元,代表著第一。雖然人們常常會說:只要是高考排名前五十的人,都有機會衝擊狀元寶座,只要換一套題,那麼狀元是誰還未可知。
  • 江蘇高考文科第一名,卻無法上清華北大,原因讓人惋惜!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卻無法上清華北大,原因讓人惋惜!隨著各地2020年高考成績的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憂,但是往往最受到關注的卻是各省的高考文理科狀元,這些人以每個省的最高分傲視全省,在高考這場決定人生的戰役中顯得非常光彩奪目,而他們也反客為主,成為了清華北大等名校爭奪的對象。但是今年江蘇省文科狀元卻面臨著無法上清華北大,更是多內很多985.211大學都無法上的窘迫,這是為何呢?
  • 北大拒絕狀元白湘菱,卻錄取外籍女孩鄭楒婷,是否影響高考公平?
    北大拒絕狀元白湘菱,卻錄取外籍女孩鄭楒婷,是否影響高考公平?說到中國最好的大學,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清華和北大,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大學的頂尖水平,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也是知名重點大學,這兩所大學歷史悠久,綜合實力強,師資力量優秀,校園建築美輪美奐,成為無數學子追求的目標。
  • 為何清華、北大拒錄江蘇文科狀元,卻要爭搶湖南高考第四名?
    今年江蘇高考,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狀元,但是清華、北大明確表示不能錄取這個特殊狀元。而在湖南省耒陽市,當地的正源中學留守女孩鍾芳蓉同學,高考總分676分榮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穩獲北大清華錄取資格。
  • 江蘇文科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敗在細節,網友吐槽:也是醉了
    如果你成了某省市的狀元,尤其是傳統的教育強省市,那你是不是就可以很得瑟的說,其實呢,也就那樣啦,清華北大我隨便挑的啦。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好歹也是狀元呀。但事實是,即便你是狀元,還真的不一定清華北大隨便挑。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莫非出了大bug?
  • 香港斑馬書院副學士: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被香港大學錄取
    前幾天,有這麼一則消息火了~江蘇高考文科狀元,高考成績430分,卻無緣清華北大。此事曝光後,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小編先帶各位來回顧一下此事:這位江蘇省文科狀元名字叫白湘菱,今年高考成績430分(江蘇省高考總分480分)。
  • 江蘇文科高考狀元卻無緣清華北大?網友吐槽:奇葩錄取規則太坑了
    近日,江蘇省高考成績和名次公布,廣受矚目的狀元也已產生。然而,文科狀元白湘菱卻有些悲劇了。據了解,白湘菱來自淮陰中學,以430的高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狀元,但由於選修中有一門成績是「B+」,因而無法報考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等頂尖名校。
  • 江蘇女生喜獲文科狀元,卻無緣清華北大,選修課也不能輕視!
    隨著全國各地填報志願的開始,有一位省狀元上了熱搜,不是因為她被清華北大爭奪,而是因為這位狀元無緣清北!她就是江蘇省的文科狀元,江蘇淮陰中學白湘凌 ,江蘇省文科最高分430分。因此,在江蘇經常400分就可上清華北大。所謂的文科狀元,她也只是這3門主課成績的第一,而不是9門課的狀元。如果將2門選修課成績賦分,她的總分肯定不是狀元了。
  • 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就不能破格錄取嗎?官方回應來了
    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就不能破格錄取嗎?官方回應來了每年的高考都是非常熱門的關注話題,從考前的默默關注到考後的分析與討論,高考這個話題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談資,每年因為高考試題的不同、分數線的差異導致網友的討論必然存在差異,而唯一不變的必然是全國各省份的高考狀元了,要知道在一整個省的範圍內能拿到第一的好成績,絕對不容小覷。
  •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選修B+,網友喊話清華北大能否破格,回應來了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選修B+,網友喊話清華北大能否破格,回應來了!01今年最慘的高考狀元高考狀元可遇不可求,歷年的高考狀元第一句話都是一樣的「沒想到我會考這麼高」。別以為這是一句謙虛的話,這可是一句大實話,即使非常有底氣的學霸,考前也不敢打包票一定能考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