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一路上幫助孫悟空斬妖除魔,這背後有什麼目的我們也並不清楚,如果觀音真的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又為何允許自己的金魚在人間興風作浪,吃幼童,而她等孫悟空來找她的時候才把金魚精收服了呢?
金魚精生活在蓮花池裡,「每日浮頭聽經」,聽的到底是什麼「經」?如果就是如來佛祖的嫡傳,就是唐玄奘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才能取得的真經,那麼這經的教化意義又在何處呢?
每日聽菩薩誦經的小金魚,他修成手段之後,應該主動幫助唐僧諸人降妖除魔才是,作為佛門弟子,他甚至應當直接把車遲國敬道滅佛的虎鹿羊三個臭道士給就地正法了。
然而就是這條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金魚,不但每年要吃一對童男童女,還冰凍通天河,把取經的唐三藏也給弄進去了。
小金魚怎麼就有這麼大的膽呢?紅孩兒如何被收服的故事他應該會有所耳聞的,尖刀刺在肉裡的疼痛一定是可以想像的。金魚精之所以敢於直面做,答案只有一條:觀音菩薩默許的。
觀音菩薩是數學專家,如何拼湊八十一難,是她必須要思考和安排的工作。與其讓別的妖魔佔了先,還不如親自下手吶!觀音默許小金魚通天河設堵,原因有三:
一是降服難度小。她只需「解下一根束襖的絲絛,將籃兒拴定,提著絲絛,半踏雲彩,拋在河中,往上溜頭扯著」,然後念七遍「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的咒語,那魚兒就自己跳進藍裡了,比釣魚都方便迅速。
觀音念得這句咒語就可以解釋觀音的目的,她連念七遍: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這幾句咒語的意思,是告訴小金魚:唐僧要是死了,你就不用來了;要是唐僧還活著,你就快到我的籃裡來,咱們回家。
二是藉機給自己揚名。觀音故意「未及梳妝,運神功,織個竹籃兒擒他」,不但感動了悟空諸人,連陳家莊的老百姓也感動了。在「都來看活觀音菩薩」「都來看活觀音菩薩」的奔走相告聲中,男女老幼「都向河邊,也不顧泥水,都跪在裡面,磕頭禮拜」,這是多麼壯觀的景象啊!
三是小金魚無後顧之憂。從送唐僧師徒過河的老黿口裡得知,金魚精已霸佔通天河九個年頭了,即使不算當年陳澄家的孩兒,算起來也至少吃過八對童男童女了,這簡直是罪不容赦的事情。但是金魚精卻不擔心會被打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紅孩兒尚且成了善財童子,對於重回蓮花池,他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殺人犯雖然被繩之以法了,但依然會是無罪釋放,「籃裡亮灼灼一尾金魚,還斬眼動鱗」,大概頗有向孫悟空示威之意呢!然而那些死去的無辜的童男童女呢?觀世音是可以繼續「送子」的,糊弄那些跪地朝拜的車遲國百姓,應該不會是一件難事。
另外,說觀音縱容金魚精還可以用一件事佐證,那就是孫悟空在求觀音的時候,觀音遲遲不露面,她在忙什麼?她在忙梳妝打扮。
孫悟空說,有急事要見菩薩,眾仙卻說:「菩薩今早出洞,不許人隨,自入竹林裡觀玩。知大聖今日必來,吩咐我等在此候接大聖,不可就見。請在翠巖前聊坐片時,待菩薩出來,自有道理。」
孫悟空依照吩咐等了好一會兒,可是菩薩還沒有出來。孫悟空等不及了,說:「列位與我傳報傳報,但遲了,恐傷吾師之命。「可是,眾仙竟然收不敢通報,菩薩早就吩咐只能等她自己出來。
聽到如此說,孫悟空有點生氣,自己就往竹林裡闖。然後,孫悟空看到了怎樣一個觀音呢?書中是這麼寫的:
遠觀救苦尊,盤坐襯殘箬。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纓絡。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
《西遊記》中的觀音並非四十來歲的和藹中年美婦,而是二八少女模樣。此刻,觀音也沒帶頭飾,頭髮就隨便挽了一下,身上也沒穿正裝,只是一個貼身小襖縛、束錦裙,還光著個膀子——這不就是我們說的睡衣裝嗎?
孫悟空闖進來,觀音也沒生氣,簡單吩咐:在外面候著。孫悟空解釋,觀音還是那句,你先出去,等我出來。她也不解釋,把孫悟空悶得半死。話說,這樣不把民間蒼生生命放在心中的人還是那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