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這「三商」

2021-02-25 有書少年

作者:萬裡陽光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智商、情商、財商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三大基本素質,哈佛大學對於學生在這三方面的訓練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把它們並列為學生不可或缺的「三商」。

 

就像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中老卡爾堅信的一樣,要想讓孩子成為世界的強者,不僅要注重學習,還要讓孩子變得獨立、擁有「三商」,讓他能夠達到真正的自我完善。

 

只有通過鍛鍊和闖蕩,使自己擁有「三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活的通透的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智商在人的成功中起多大作用?

 

有人講述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陶哲軒的故事。

 

7歲的他開始學習微積分,而且是自學。

 

8歲時,小哲軒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於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8歲半時開始自學大學數學和大學物理,後來參加美國高考數學部分的測試,在滿分800分的情況下考了760分,他那時候還不到10歲。

 

13歲前,他就獲得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

14歲上大學,16歲畢業了,過了一年,竟然碩士也畢業了。

 

21歲博士畢業,24歲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

 

陶哲軒成長的經歷讓人嘆為觀止,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人,做同樣的事會比普通人省時省力很多,努力的話可以完成別人一生都做不到的事。

 

有人會說,這些天才生來就有高智商。

但在老卡爾看來,決定智商的不是天賦,最重要的還是後天教育。

 

從出生時有些痴呆,到最後成為眾所周知的天才,卡爾成長的過程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斯對近千名嬰兒進行了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

若以17歲時的智力為100,8歲時進行開發,只能開發20%,4歲時進行開發卻能達到50%,而更大的潛能開發在3歲以前。

 

正如書中所寫,對於孩子的教育,要與兒童智力曙光的出現同時開始。

儘可能早、儘可能多、儘可能正確地開發孩子的智商,這樣孩子不會差。

 

白巖松曾說:孩子總會有長大的一天,而智商決定了他在何種群體之中。

 

以聰明的頭腦和建立起的智慧,就是他立足社會的基礎。

 


 

今年已經48歲的俞飛鴻,容貌氣質出眾,和30歲時比起來,沒有絲毫衰老的跡象。

 

這些年來,她已經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對自己的定義不再是明星。

 

她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讀書、拍戲、旅行。

 

48歲雖然未婚,但從不按照外界的標準要求自己。

 

在一次綜藝節目中,俞飛鴻被一位男主持人問到一個不太禮貌的問題:「女人對你產生過吸引力嗎?」

 

俞飛鴻巧妙地回覆:「不會對我產生性上的吸引力,但是一定會對我產生性格上的吸引力。」

 

此話一出,主持人當場拜服,不少粉絲也大讚俞飛鴻不僅人美,還情商極高。

 

她曾說:我的很多特點,包括外界所說的獨立、情商等等,都和我爸媽的教育方式有關。

從我小時候起,爸爸媽媽就讓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選擇。

 

真正的高情商,是在遵從內心的選擇下,言行自如,與世界和平共處。

 

這樣的俞飛鴻活得大氣、美麗、又灑脫,讓我們崇拜又羨慕。

 

高情商的人,能夠很好地處理與自我、他人、世界的關係,包容、悲憫,悅納自我,所以幸福總是伴隨著她。

 

《哈佛情商課》中講到:你的人生正如一輛全速行駛的列車,而你的情商為它提供足夠的動力,決定它前進的方向。

 

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選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商教練,讓孩子前進的方向不會脫軌。


 

智商讓我們變得聰明,情商讓我們學會為人處世,而財商讓我們懂得駕馭財富。

 

《窮爸爸富爸爸》中提到,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一定會有人取代你教給他,有可能是警察、債主、奸商、騙子來替你進行教育,付出慘痛的代價。

 

球員埃布埃曾是象牙海岸的國腳,在阿森納效力過7年。

雖然他不是天賦出眾討人關注的球員,但他的球風頗受阿森納球迷喜愛,他也得到了很多的收入,擁有過上千萬英鎊的資產,豪宅豪車應有盡有。

 

退役之前,埃布埃的收入還能維持他的生活,但是退役後,失去經濟來源的他,依舊是花錢如流水,最終身無分文,淪為流浪漢。

 

曾國藩在家書中曾寫道:

「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弟每用一錢,均須三思,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弟最易流於驕,流於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

 

他認為,勤儉持家是優良的品格,一個再有錢的家族,如果家人不懂金錢,揮霍無度,遲早會毀滅整個家族。

 

本書作者老卡爾認為,從小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也應該教會他如何使用錢,這是一種素質,它是直接關係到人一生中的發展和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

 

他把這種教育稱作理財教育,是培養孩子財商的重要內容。

 

他經常用「覺得足夠就是足夠了」的態度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在金錢物質方面持有滿足感。

 

滿足感正是簡樸的本質所在。對一個家庭而言,如何持家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簡樸克己。

 

讓孩子記住,在有關錢財的事情中,忠愛簡樸。

 

因為人的價值永遠是高於物質的。

 


 

馬雲把智商、情商、財商融為了一句話,「人的一生要苦練聰明才智,要多積善成德,要會賺錢致富」。

 

「三商」共具,「三商」同高,應該是我們培養孩子要努力的方向。那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三商」呢?

 

《卡爾威特的教育》中老卡爾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1、從出生就開始教育。

 

書中講到,對3歲以前的嬰兒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嬰兒對多次重複的事物不會厭煩,所以3歲以前也是「硬灌」時期。

 

孩子到3歲時,就已形成了長大之後一些基本性格的質素。這也是我們古語中講到的「三歲看老」。

 

給3歲以前的模式時期「硬灌」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反覆灌輸語言、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所謂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的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輸入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度。

 

2、用遊戲的方法教育。

 

老卡爾認為,不管教孩子什麼,首先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只有當孩子有興趣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喚起孩子興趣的最好辦法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育。

 

在教卡爾學習德語時,老卡爾就是先從元音教起,接著以「拼音遊戲」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兒子組字。

 

兒子很快就學會讀字,在進一步掌握讀法後,看起德語書也就很容易了。

 

3、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作者做的第一點就是尊重孩子。

 

每當讓孩子必須做一件事情時,要向他講清楚這件事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是他應該做的。

 

在卡爾不小心破壞了鄰居的花園準備溜走時,父親並沒胡大吼大叫,反而是心平氣和地向卡爾講道理。

 

有些父母為了某些生活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孩子接受自己錯誤的觀點和思維,當然有時候這種做法似乎不得不為之。

 

但往往正是這些「不得不為之」的做法最容易傷害孩子。

 

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首先應該尊重孩子。

 

孩子的未來在父母的正確教育中,只有具備了智商、情商、財商的人生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

 

三商像一個三維立體,讓孩子缺少任何一個,都會是一種遺憾。

- END -

來源:萬裡陽光,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聯繫微信號(chenyu19950215)授權。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
    當要離開之時,其中一個孩子跑了出來,嘴裡說著一些不尊重別人的言語。我並沒有因為對方的不配合而感到惱怒,而是因為孩子這般的言談舉止而深感擔憂,一般孩子會有這般粗魯的言語,都會跟成長環境有一定的關係。一個家庭中,父母是要給孩子做好一個好榜樣的。要是父母處處囂張,待人無禮的話,那麼孩子也會有深受一定的影響,這往往都會潛移默化的。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覺得很開心,所以,在獲得家長的肯定後,孩子就可以順利地成長。關愛的的力量是神奇的。每個孩子,都是由一粒種子長成的小樹,小樹還要長成大樹,但是,並不是每一棵小樹都能健康茁壯,成為棟梁之材。是家長的賞識與激勵、抱怨與斥責的態度決定了他們是天才抑或蠢材、成功抑或失敗、偉大抑或平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表揚,父母需要誇獎孩子,也需要注意話語與方式。一、表揚孩子的努力,不是表揚孩子聰明很多父母會誇孩子:「哎呀,你真棒!」「這孩子真聰明!」
  • 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大都離不開這三點
    導讀: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大都離不開這三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有什麼特點?大都離不開這三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讚賞
    每個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的心理,而讚賞其優點和成績,正是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使他們的心中產生一種榮譽感和驕傲感。孩子在受到讚賞鼓勵之後,會因此而更加積極地去努力,會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會把事情做得更好。讚賞和激勵是沐浴孩子成長的雨露陽光。
  • 小學生寫作文,描寫自己的媽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
    「我的媽媽」,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媽媽的印象,孩子們也會圓滑地美化一下自己媽媽,可面對那個沉默寡言的同學,小陳審閱這過於真實的描述,頓時心中是五味夾陳。作文中毫無美化媽媽和醜化媽媽的含義,文段流暢,可文中這學生母親形象卻讓小陳傷感,作為一個母親,怎麼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毫無理由的吵鬧?大人之間產生的摩擦受傷害的第一個是小孩?難道麻將比小孩作業要緊?
  •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親,夫妻和諧的家庭孩子非常有安全感!
    夫妻關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親,父母親的夫妻關係尤為重要,夫妻和諧的家庭孩子非常有安全感,透過看到父母的關係,也會樹立一個正確的婚姻觀。在這裡也同時說一下女人的三個需求。女人在我這裡邊我有一個觀點:就是女人是需要安全感的;同時她渴望浪漫;希望被寵和被哄。在夫妻關係更加協調的過程當中,男人去滿足女人的這三大需求,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在生日、節日、結婚紀念日給她一些浪漫的情境。
  • 一位合格的媽媽,利用這3點,培養出「雙商」高的孩子,令人敬佩
    在正確、平和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和整天在冷戰和衝突的關係中成長的孩子對比,差距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若家長認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孩子抱有平等的審視觀,那麼,孩子成長的壓力就較小,獲得較高的雙商也就較為容易了。一、「雙商」對孩子成長中的影響有哪些?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聽到一對母子的如此對話。是啊,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陪伴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來說是不一樣的。此時,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也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艾米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母親,被迫來到與母親離異多年的父親身邊。
  • 【三商新聞】靈感神奇,創造奇蹟——「三商靈感英語」第二期火爆開班
    炎炎夏日,阻擋不住孩子們求學的熱情和腳步。三商集團教育總監湯燕君女士專業的課程講解,緊緊抓住了每一個孩子的「腦」和「心」,孩子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暢快淋漓的吸取知識的甘露。  與此同時,公司資深輔導師與學員家長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們逐漸意識到了構建家庭教育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顆小苗一樣需要肥沃的土壤,而家長就像這土壤一樣,自身角色需要同步的轉變,自身能力要同步提升
  • 媽媽離不開孩子怎麼辦?
    自從有了孩子,我切身地體會到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上班族來說更是尤為嚴重。平時有點事情出門從來都是火急火燎,恨不得腳底下踩上筋鬥雲趕緊辦完事情回家看孩子。我當初就是看中這個監護器的遮臉報警,寶寶睡覺的時候被遮住臉,馬上就會有APP的消息提醒我,不用總惦記著害怕這害怕那了
  • 孩子自卑離不開這三個原因,父母教育孩子時,不妨多些鼓勵和讚揚
    一、孩子自卑,離不開這三個原因3.語言能力落後由於自卑的原因導致很多孩子不敢和其他人交流溝通,這會導致他們喪失很多和其他人交流的機會,也會導致他們失去很多鍛鍊語言能力的機會。如果長此以往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的語言能力落後,不知道應該怎麼才能準確清晰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 共商孩子發展大計共繪孩子成長藍圖
    縣教體局局長馮學東與家長交流家庭教育方法四川新聞網消息(楊澤方 文/圖)為了密切家校聯繫,實現家校攜手,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9月9日晚上,洪雅縣實驗小學在學校紫薇廳舉行了以「共商孩子發展大計共繪孩子成長藍圖」為主題的家長學校2020級開班典禮暨學員培訓會。
  • 孩子離不開手機怎麼辦?
    筆者對周圍的42多位親朋好友做了簡單的調查,發現使用社交(100%)和娛樂(85.7%)這兩項功能佔比最高。而娛樂功能,也是隨著手機的發展,添加進來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因此娛樂功能深受大人以及孩子的喜愛。 回到我們的話題,孩子離不開手機,到底是為什麼?實際上的問題就是孩子離不開手機上的那些功能。手機其實只是一個功能載體,而對於孩子來講,使用最多的莫過於遊戲、影音功能,恰恰是這兩個功能,給到家長的困擾是最大的。既然了解的手機的本質,那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呢?
  • 智慧家情文化——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受挫折能力的系統培養!
    所以說,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那他們的抗壓耐挫能力就需要不斷培養。孩子出生下地,父母是他們最溫暖最可信賴的依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總希望把最好的環境,最好的生活給予孩子,不想讓他們吃一點苦,受一點罪。有一句教育名言叫「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 寶寶健康成長 絕對離不開的果蔬食物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呵護,更離不開健康的飲食。曾經我們誤以為,營養豐富的肉食吃得越多越好,只要孩子多吃肉食,哪怕是一點蔬菜水果不吃也可以。但實際上,孩子的健康成長,雖說離不開高蛋白的肉類食物,但是更離不開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健康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水果和蔬菜在寶寶的成長階段也起到了不忽視的作用。
  •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其實孩子比想像中的更愛我們。一晚上,都要我抱抱。以前沒有結婚生娃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寶寶,只要媽媽在身邊,總要撒嬌,一天哭鬧好幾回。孩子她會不斷的試探你的底線,這一年陪伴,她知道媽媽永遠會無條件愛她,永遠不會離開她,可以完全信任。因為這種親密感,有媽媽在的地方永遠充滿安全感,在你面前肆無忌憚,做真實的自己。
  • 孩子的輕鬆成長離不開善解人意的父母
    如果你有孩子,相信你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有時你會覺得跟哭鬧的孩子講道理很費勁,但請你深思想想,你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這件事嗎?你是不是自己覺得以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的對錯了?當我們跟孩子走路時總覺得孩子走得太磨蹭了,應該跟上自己的腳步才對,卻忘了孩子還小,腿腳根本沒我們大人那麼長,正如小船永遠快不過大船一樣!
  • 孩子成功的關鍵,抗挫折商的培養
    人要經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可是有的孩子剛嘗到一點苦澀就畏懼不前,這讓父母很頭疼。最近有一位媽媽分享了一件非常無奈的事情。她家的孩子剛上二年級,有一次做作業時,不停地喊媽媽過來幫忙。我問她:你知道為什麼孩子容易放棄嗎?這和你的教育方式有關。
  • 父母離不開孩子or孩子離不開父母
    今天和同事聊天無意中開始討論: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們還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可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也包括幾年前的我自己),孩子是離 不開父母的,沒有了父母的照顧,孩子不知道會成啥樣。之前所有的時間都是圍著孩子轉的,所有的生活內容是以孩子為主的,現在孩子不在家了,她大把的時間不知道如何打發,心裡沒著沒落的,無所適從,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每天一大清早就跑到學校的外面,坐在馬路牙子上呆到快上班了才離開。後來女兒考大學,她堅決不讓女兒出省,我們這裡真是沒有大學,不然連市都不會讓她出了。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離不開手機?深思成長經歷,令人無奈
    我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聊天,視頻,遊戲,支付,導航……,現在的手機已經超出了人們更早界定的通訊工具的概念。隨著功能的不斷增加,它很快成為一個終端,打開它,可以看到全世界。手機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年人若是一天不帶手機,衣食住行仿佛都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