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法新知】暮鼓晨鐘_德慈師父的難行與能行

2021-02-17 靜思大良福田

暮鼓晨鐘_德慈師父的難行與能行

文/邱淑絹

PS.還原歷史過程,此階段時期,德慈師父等長老,仍使用紹字韻法號。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日這天的早晨,安定下來的靜思精舍,以佛七法會開場,送走建造工程的結束,迎接塹新一天的到來。新的一天,天際邊還有星兒幾稀,眾人在板聲下,翻褥而起,將棉被卷了卷,置放一邊後,旋身起來將秀麗門一拉,拉開寮房與大殿之間的隔閡,透顯出殿內全景。

眾人凝視的殿內全景下,垂掛於不規則水泥天花板的鐘鼓鳴響……

望著那鍾,紹惟師父思緒飄回到,那尋鐘的過程裡……

精舍大殿快蓋好時,惟勵法師來了,提及一座道場,當需鍾與鼓,可證嚴法師與弟子們未知何處有人製作鍾、鼓,乃委託惟勵法師代為訂製。

時日漸逝,大殿建築已快完成;可那鍾,仍不見蹤影。訊息不發的年代,紹惟師父只知那鍾在三重埔製作,沒有電話,亦沒有地址,不知如何連絡。他思忖,與其漫無目的等著,只會徒勞而無功,於是決定親自到三重埔尋找。

蒙證嚴法師應允,沒出過遠門的紹惟師父,就這麼上了路。

他,坐上公交車,僕僕地往臺北而行去。

車程花去八個小時,到達繁華都會臺北時,已是傍晚。紹惟師父不知三重位在何方?得助於俗家母親在中山北路的一位朋友,告知可坐公交車經由臺北大橋頭後,抵達三重的正義北路後,再下車。

可,未識他鄉路的紹惟師父,公交車坐過了頭,待下車時,夜色已降,他茫茫地未知身在何方?遇著人就問:三重哪裡有人做大鐘與大鼓?路人回說:有哦!但是在路的另外那一頭。幸虧路人熱心指點,紹惟師父循著路一直走,經過四個十字路口,看到一間小土地公廟後,逢人再問。

這裡是否有間土地公廟,附近有人翻砂製作大鐘?

有啊!路人再報,紹惟師父再次循路,找著土地公廟後,再問遇著的人家:這附近有人做大鐘嗎?

有。再經指出正確方向,紹惟真找到了做鐘的廠家。

紹惟師父勇敢上前借問:我是花蓮來的,是否有位惟勵法師訂了一口鐘?

有!有!

聽到這回答,紹惟師父一顆擔憂緊張的心,頓時忘了一路跋涉的辛勞。

工作坊裡的人指著那鍾說:惟勵法師訂的較小,若您們那邊要用,多個半尺,大一點會較好看。

僅僅增大五寸,卻需五千至六千元。這筆不小的數目,紹惟師父想得請示師父才行。他得打電話回精舍,想到了派出所裡會有電話,問那工作坊裡的人:這附近有派出所嗎?

沒有。您再過去一點,有一間分局。

紹惟師父再次提起疲憊但勇敢的雙腳,邊走邊問,邊走邊問,終於找到三重埔分局。

走了進去,他表明要借電話。

要做什麼呢?局裡的警察先生問。

要打去花蓮佳民村的派出所。紹惟師父回。

打去派出所要做什麼?

我們住在派出所旁邊,有緊急的事要找我們家師父,要麻煩派出所的主管請我的師父來聽電話。

三重埔派出所的警察心腸好,趕忙打了電話到靜思精舍旁的佳民村派出所,拜託值班的警察,請普明寺的那位師父來聽。

證嚴法師就這麼與弟子接上了線。師徒倆決定加大五寸會較好後,一口鐘,就這麼地上了線製作。

可找到了鍾,鼓的下落又是個問題?紹惟師父再問工作坊的人:附近有做大鼓的嗎?

您就從那裡走,那裡走.工作坊的人一樣古道熱腸,為紹惟師父指著路。

紹惟師父再提起疲憊而勇敢的雙腳,依著所指的路一直走,直走到了三重國民學校斜面街,總算讓他找到元祖新莊鑼鼓專家──正福美行。

惟勵法師代訂的鼓,真的就在正福美行製作。紹惟師父和鍾、鼓坊的人敲定了交貨時間,完成時交由許聰敏老居士經營的花蓮貨運,運回了靜思精舍,如實地垂掛於精舍大殿內的天花板下。

晨曉鳴鐘破除長夜,警覺睡眠;晚暮鳴鐘,喚醒世人,破除昏闇.

本文選自《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

感恩您的關注!了解更多慈濟訊息,請點擊以下網址或掃描二維碼:

大愛電視:http://www.daai.tv

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

大愛網絡電臺:http://radio.newdaai.tv

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舊法新知】宇宙大覺者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上,有三百多位學員請求皈依,上人在開示時提及,宇宙大覺者佛陀為我們開闢一條康莊大道,讓人人都可以在菩薩道上精進,做利益眾生的善事…。隔天二十一日,上人在圓緣暨授證典禮上又再次提到,學佛要以佛陀的德為人生宗旨,要從凡夫的起點,對準宇宙大覺者佛陀的焦點,努力前進,過程中不能有毫釐偏差,一定要行在菩薩道上…。
  • 【舊法新知】上山下鄉出任務
    已升上醫學系大五,現為見習醫師的慈青社前社長王師瑜,略說跟著義診團隊見習的收穫:「在醫院裡,大家會有自己的看法,有時會私下念,某某病人的家屬沒有好好照顧他。但我就比較能理解,他的子女就真的不在他身邊啊!」做中學、學中覺,「見苦知福」的服務學習,是一屆屆傳承下來的。
  • 【舊法新知】態度對了就對了
    【舊法新知】與師父手牽手行正道【舊法新知】以平常心面對困難,日過難關過【舊法新知】做個平凡人就好【舊法新知】苦在弟子身,痛在上人心【舊法新知】二件風波不斷的事【舊法新知】學菩薩遊戲人間鄭怡慧【舊法新知】墨爾本山林火災後 溫暖相逢
  • 【舊法新知】 積極與懈怠
    其實今天的身體同樣也是不舒服,但還是能出來坐著,能跟大家說話,所以對自己會很苛責,還是要發露懺悔。每當看到把握時間的積極人生時,也會自我勉勵:『他能這樣,為什麼我不能?』」把握時間的積極人生上人所言之「積極的人生」,指的正是昨日早會提及的高雄縣茄萣鄉的環保志工吳雅秀。
  • 【舊法新知】縮小自己 走進別人生命
    【舊法新知】莫被邪念誘引【舊法新知】「認床」也是貪睡的一種【舊法新知】髓時愛圓滿 感恩有您真好【舊法新知】髓時愛圓滿(四)【舊法新知】髓時愛圓滿(三)【舊法新知】髓時愛圓滿(二)【舊法新知】髓時愛圓滿【舊法新知】好事不能等 即知即行
  • 【舊法新知】當地層下陷遇到超級豪雨
    「還是要調適我們的心情啦,因為布袋、東石這邊的地層下陷非常嚴重,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把人心顧好,大家要虔誠,看能不能把災害降低。」施哲富語重心長道。(數據提供/林淑懷)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舊法新知】慈濟人來了!
  • 【舊法新知】​專業熱誠,別人事要緊事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不是幹涉,而是減少遺憾【舊法新知】安頓安心,比什麼都重要【舊法新知】幫窮苦人找資源過日子【舊法新知】明義小學 在藝術中培養人文精神【舊法新知】實盡本分,名歸眾人【舊法新知】真如會光
  • 【舊法新知】​在人生暗角找路
    【舊法新知】沒做壞事 為何還生病?【舊法新知】人性是善?還是惡【舊法新知】挽救未來【舊法新知】善用生命價值 如鑽人生【舊法新知】如何建立身教?【舊法新知】封路義賣,愛進一步【舊法新知】回首當年 尋找也在那裡的你【舊法新知】同理如果我是他【舊法新知】彭秀蓁 看重他人尊嚴(二)【舊法新知】彭秀蓁 看重他人尊嚴【舊法新知】  愛,髓時都在【舊法新知】移民加拿大 學中文也能學人文
  • 【舊法新知】明義小學 在藝術中培養人文精神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實盡本分,名歸眾人【舊法新知】真如會光,勤行無量【舊法新知】時時記取,真誠美善【舊法新知】慈悲利他 如是我行 如是我做【舊法新知】精神和合,以愛化城【舊法新知
  • 【舊法新知】​合法中設法,該幫就要幫
    在協助辦理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累積經驗、增加信心,希望日後能為更多人付出。問:房租往往是弱勢人家的沉重負擔,怎麼減輕他們的壓力?答:個案若有租房子,可以申請政府的租金補貼,我們也會將申請書拿給有需要的案家。若是租金太貴,志工有時會建議案家考慮再找便宜一點的房子。
  • 【舊法新知】我和我的慈濟夢
    其實那時只是為了多賺兼差費補貼家用,對於花蓮之美,雖然也頗為驚豔,但總認為下鄉服務,應屬中年以後之事,年輕時候仍應留在臺北多學習一些經驗。然而,隨著花蓮每周一次門診的病人漸多,與慈院上下也漸漸熟稔了起來。有一次張耀仁帶著我與蔡伯文醫師進精舍面見師父,我們那時都稱上人為師父。聽她談起創院理想,眼見師父紅著眼眶,哽咽地訴說她的困難,我等內心慈悲心隱然浮現。
  • 【舊法新知】珍惜分秒,成就善業
    還有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小區志工等等。這就是一步八腳印,這就是珍惜分秒,成就善業。每一天都有歷史,前一秒鐘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決定,都會成為未來一秒鐘的歷史。上人於細數慈善志業在國內外的付出成果後,再度強調時間可累積一切。並感恩眾人不斷用心用愛付出,才得以讓慈濟今日能達成慈善國際化、醫療普遍化、教育完全化、文化深度化的目標。
  • 【舊法新知】教育是三角形的關係
    年輕的校長則提起,該校自從聘任慈濟教聯會的謝西洋師兄為環保組長,並委請慈濟委員李阿利師姊為家長會長之後,慈濟人文遂因此引入校園,使學生在生活中受到良好的啟發,所以對慈濟心存感恩。上人也表示久聞明道中學校風優良,未來希望有因緣能到該校訪問、學習;至於慈濟志業是因為很多人同心協力,才造就了今日的規模。
  • 【舊法新知】諦聽 大自然深刻教誨
    莫拉克風災中,湧現災區的「藍天白雲」身影,有許多正是九二一地震受慈濟幫助的人;當年受助今日布施,「施」與「受」水乳交融。滴水引出湧泉、長情牽出大愛,是善的循環,也見證了人性之美。人與大地受毀傷——山在流淚,人在悲鳴。生命在,希望就在,讓人能安居、山能養息。
  • 師父是上天對你最大的恩賜!
    世間有一種情,是歷經滄桑後依然金剛堅固,師前座下聆聽慈誨的心。世間有一種愛,是無私給予宇宙人生真相,悲心予以救度的大愛。打不破,分不開,難相棄,緣如海。承師恩,智慧啟,真理明,道業成。輪轉生滅無數次,每次都能重逢這場師徒的盛宴,因為心中有個力量在牽引著,無形中緣在作用著。
  • 《緇門崇行錄》離師自責
    《緇門崇行錄》註譯明·蓮池大師著演蓮法師註譯離師自責自責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師者鮮矣!」乃還師所。當僧集時,負荊⑥唱言:「某甲再投和尚,惟願攝受。」時一公詬罵,江兩淚懺謝曰:「前念無知,後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與歡喜。」求哀再四,一公憫之,遂為師資⑦如初。一公歿,謁忠國師⑧,密傳心要焉。
  • 蔡禮旭老師|《師長行誼》--跟師父一生的經歷學習師父的求學態度
    像師父當時候失學,他就覺得失學很苦,他就希望天下人都能讀聖賢書,發了這個願。有願必成,大家要有這個信念,「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無量壽經》也是用譬喻,「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全世界上億的人因為師父而聞聖教,包含我們念到大學甚至碩士,都沒有能深入聖教,是吧?有啊,我以前念過《論語》。那個有念進去嗎?那個念還念出反效果。
  • 這是我「師父」!
    「進德修業,繼承創新」這八字校訓教育我:做人做事做學問,以德為重;為醫為教為公僕,以業為本。這幾個月,我學到了很多,但還存在很多不足,感恩能有士鵬師父,帶領我這樣一個業務「小白」一步步成長,初到這裡,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我真是有些頭大,於是,樓道裡時常能聽到「歐尼,我有個問題想問……」的呼喚聲。而藺姐就如同一位知心姐姐,盡己所能耐心、熱情的第一時間幫助我解決困難,從文件收發、文稿撰寫到新聞宣傳,幫助我迅速適應工作崗位,並充分發揮所學特長,我這個「小白」也逐漸做的有模有樣起來。
  • 師父是你修行的度者、引路人
    道教自古以來師父收徒弟,都需觀察求道者品德操守,不論時代變遷,此是不變的規則。師父必須考察其人品行,以及學道的決心,合格者才能收下;教導其清規戒律。作為弟子,拜師之後應該尊重並供養師父,這是道門規矩,也是中國幾千年來所奉行的孝道,孝親是孝,孝師父是孝,一般情況下,對雙親及師父應該同等對待。這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般能得祖師爺庇佑而仕途順遂。
  • 這是我「師父」!
    「進德修業,繼承創新」這八字校訓教育我:做人做事做學問,以德為重;為醫為教為公僕,以業為本。是「大醫精誠」教育我腳踏實地審慎對待司法工作,是「醫者仁心」啟迪我傳遞愛與希望踐行為民服務宗旨。這幾個月,我學到了很多,但還存在很多不足,感恩能有士鵬師父,帶領我這樣一個業務「小白」一步步成長,今天是教師節,感謝您的一路陪伴,祝您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