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LPC2119的自主式移動機器人設計

2020-12-25 電子產品世界
摘 要: 以Philips公司的ARM單片機LPC2119為控制核心,提出了一種自主移動機器人設計方案。應用98C1051構成多超聲傳感器子系統控制電路,由此子系統實現對障礙物的測距及機器人自主避障行走控制;通過光敏傳感器實現機器人對光源的感知和尋找;通過無線通信晶片PTR2000實現移動機器人與計算機之間的無線通信。
  關鍵詞: 移動機器人 LPC2119 PWM PTR2000


  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系統是指根據指令任務及環境信息進行自主路徑規劃,並且在任務執行過程中不斷採集局部環境信息,做出決策,從而實現安全行駛並準確到達目標地點的智能系統。本文以LPC2119為控制核心,介紹了一種輪式移動機器人的設計方案。該機器人系統應用超聲傳感器、光敏傳感器、碰撞傳感器採集外部環境信息,採用PTR2000實現移動機器人與計算機通信,從而實現現場信息的反饋和計算機控制命令的發送。
  LPC2119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支持實時仿真和跟蹤的ARM7TDMI-S微處理器,嵌入128KB高速Flash存儲器。它採用3級流水線技術,取指、解碼和執行同時進行,能夠並行處理指令,提高CPU運行速度。由於其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和極低的功耗,非常適合小型化應用。片內多達64KB的SRAM,具有較大的緩衝區規模和強大的處理能力。LPC2119內部集成2個CAN控制器、2個32位定時計數器和4個ADC單元電路。
1 硬體結構
  控制器LPC2119主要用來產生2路PWM信號以及處理傳感器信息,實現對小車的智能控制。本系統採用IR2110作為H橋電路驅動晶片,用4片STP60NE06搭接H橋電路驅動直流電機,並利用光電編碼器檢測電機轉速;採用16路超聲傳感器系統作為系統的避碰和簡單測距;採用光敏傳感器實現機器人對光源的感知和尋找;採用碰撞傳感器感知碰撞,使機器人能做出急時處理;採用無線通信晶片PTR2000實現機器人與計算機的無線通信。
1.1 電機的PWM控制
  IR2110是美國IR(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推出的一種雙通道、高壓、高速的功率器件柵極驅動的單片式集成驅動器。它把驅動高壓側和低壓側MOSFET或IGBT所需的絕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個高性能的封裝內,外接很少的分立元件即能提供極快的開關速度和極低的功耗。其特點在於:將輸入邏輯信號轉換成同相位低阻抗輸出驅動信號,可驅動同一橋臂上的2路輸出,驅動能力強,響應速度快;工作電壓較高,可達600V;內設欠壓封鎖;成本低、易於調試;電路晶片體積小,為DIP14封裝。高壓側驅動採用外部自舉電容上電,與其他IC驅動電路相比,在設計上大大減少了驅動變壓器和電容的數目,降低了產品成本,減小了體積,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這種適用於驅動功率MOSFET和IGBT的自舉式集成電路,在電源變換、電機調速等功率驅動領域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LPC2119單片機的PWM功能建立在標準定時器上,它具有32位的定時控制器及預分頻控制器、7個匹配控制器,可實現6個單邊PWM或3個雙邊PWM輸出,也可以使用這兩種類型的混合輸出。此系統使用埠PWM0和PWM1輸出兩路PWM信號,分別控制移動機器人的2個驅動電機。PWM信號經過光電耦合器形成兩路相位相差180°的信號加到IR2110的HIN和LIN引腳上,實現對同一橋臂上的兩個MOSFET開關的控制,原理如圖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3069.htm


  HIN為高電平期間,Q1、Q4導通,在直流電機上加正向工作電壓;HIN為低電平期間,LIN端輸入高電平,Q2、Q3導通,在直流電機上加反向工作電壓。因此電樞上的工作電壓是雙極性矩形脈衝波形。由於機械慣性的作用,矩形脈衝電壓的平均值決定電動機的轉向和轉速。
1.2 超聲傳感器系統
  為減輕控制器LPC2119的負擔,超聲傳感器系統由Atmel公司的AT89C1051單片機控制。1051單片機是含有一個1KB可編程E2PROM的高性能微控制器,它與工業標準MCS-51的指令和引腳兼容。它為很多嵌入式控制應用提供了一個高度靈活、有效的解決方案。AT89C1051有以下特點:1KB的E2PROM、128B的RAM、15根I/O線、2個16位定時/計數器、5個二級向量中斷結構、1個全雙向的串行口且內含精密模擬比較器和片內振蕩器,具有4.25~5.5V的電壓工作範圍及24MHz工作頻率,同時還具有加密陣列的二級程序存儲器加鎖、掉電和時鐘電路等。此外,AT89C1051還支持兩種軟體設置的電源節電方式。空閒時,CPU停止,而RAM、定時/計數器、串行口和中斷系統繼續工作。掉電時,保存RAM的內容,但振蕩器停振以禁止晶片其他功能,直到下一次硬體復位。
  1051控制每60ms發送一路超聲波,檢測回波時間,並完成距離的計算。這樣16路超聲波循環檢測一次約為1s,在常溫時超聲波的速度約為344m/s,可以計算出障礙物的距離,最後將超聲波傳感器編號及距離信息傳送給LPC2119。

相關焦點

  • 基於LPC2119的USB-CAN轉換器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18181.htm  為了更好的將USB的通用性和CAN的專業性結合起來,通過計算機的USB接口接入CAN專業網絡,實現系統控制的便利性和應用的高效性,本文講述了一種基於ARM7處理器實現USB接口與CAN總線的實例,通過其可以在PC實現對CAN總線上設備的監控。
  • 基於MSP430的自主式移動機器人設計與實現
    摘要:文章以MSP430系列單片機為核心,提出了一種輪式移動機器人的軟硬體設計方案,闡述了其通過傳感器網絡來進行避障、遍歷等自主控制
  • 基於lpc1768的系統時鐘設計
    基於lpc1768的系統時鐘設計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11-15 16:11:12 #define XTAL_FREQ 12000000 #define VECT_TAB_OFFSET
  • 成電創業者|專注自主移動機器人之「芯」,睿芯行啟動Pre-A輪
    本期,我們將關注一家專注於打造面向低成本、高智能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專用智能處理晶片及控制器的成電校友企業。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更新迭代,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智能性開闢了廣闊的應用市場。大到工業級機器人,小至家庭掃地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涵蓋了從工業、安防、醫療、餐飲乃至家庭等多個細分應用領域。
  • 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划算法研究及仿真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實際上,移動機器人的路徑規劃方法是基於不同的環境和具體的移動機器人控制體系結構的,在差異較大的環境中對於性能不同的移動機器人來說,不同的路徑規劃方法各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目前還沒有一種規劃方法適合各種環境任何系統,並且有時候選擇不同的規劃方法結合雙方的優點可以取得更好的規劃效果。
  • 上海交大高峰教授團隊獲2018世界機器人大賽足式移動機器人組賽事...
    8月15日-19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高峰教授團隊參加「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賽—共融機器人挑戰賽」,並獲足式機器人比賽一等獎。足式機器人比賽要求機器人以足式行走的移動模式進入比賽場景,並按照任務流程平穩穿過水平場地競速、穿越凹陷障礙、穿越臺階障礙、穿越廢墟並搜索救援等7個基礎任務節點。
  • 移動機器人自主工作需要哪些傳感器?
    在許多情況下,機器人平臺的自主工作能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特性,即通過導航系統來監視並控制機器人從一個位置移到下一位置的運動。管理位置和運動時的精度是實現高效自主工作的關鍵因素,MEMS(微機電系統)陀螺儀可提供反饋檢測機制, 對優化導航系統性能非常有用。圖1中所示的Seekur機器人系統就是一個採用先進MEMS器件來改善導航性能的自主系統。
  • 醒醒吧,自主學習才是智慧機器人的關鍵
    1954年,第一臺可編程機器人(機械手)和1959年第一臺工業機器人相繼問世,標誌著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誕生;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名為Shakey的第一臺自主移動機器人,機器人以獨立可移動個體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實驗室研製了第一臺以雙腳走路的人形機器人,與人們長期期待的真正像人一樣的機器人的夢想實現了接軌。
  • 軟硬結合:小學創客教育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以《基於mBot小車的開源機器人課程》為例
    無錫市梁溪區嘗試將編程與傳感器教學整合重構,設計和開發了《基於mBot小車的開源機器人課程》,使學習者不僅體驗腳本編寫,還參與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知行合一,培養創新精神,提升計算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基於mBot小車的開源機器人課程》中,編程教學選用mBlock軟體,它是基於Scratch軟體集成開發的圖形化編程軟體,配合電子傳感器模塊還能設計互動作品,第一課就學習mBl ock軟體的基本操作。而開源硬體選用了mBot機器人,在與mBlock軟體連接後,就能編寫程序指揮機器人行動了,甚至能讓機器人學會自己思考,完成指定任務,第二課就是掌握mBot機器人的基本使用。
  • 斯坦德機器人淺析移動機器人的SLAM技術
    作者:斯坦德機器人 BUCK自主導航是移動機器人自動運行的一種關鍵技術,目前最主流的導航技術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方式,中文意思是」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其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對周圍環境進行掃描,然後構建一個和真實環境一致的地圖,同時對機器人位置進行定位,並規劃一條正確的路徑,最終引導機器人安全到達指定的目的地
  • 基於tms320vc5416和圖像傳感器0v7620的足球機器人設計
    提出了RGB空間到HIS空間的變換方法,從而明顯提高了足球機器人視覺系統的速度和可靠性。1 全自主式足球機器人概述Fira的 RoboSot組是全自主足球機器人。全自主足球機器人比賽系統實際上是一個自主工作的小車。
  • 世界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問世
    摘要:9月16日上午,在古都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種植科手術室內,世界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根據預先設定指令,成功為一名女性缺牙患者完成了兩顆缺牙的種植即刻修復,手術進展順利。
  • 騰訊四足移動機器人Jamoca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打開APP 騰訊四足移動機器人Jamoca和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首次對外亮相 機器人技術與應用 發表於 2020-12-11 15:20:59
  • 最新語義視覺SLAM綜述:面向應用的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解決方案
    本文認為,多尺度地圖表示,對象SLAM系統和基於神經網絡的SLAM等設計方案,能夠有效解決圖像語義融合的視覺同步定位和建圖。I.研究背景介紹現如今,自主機器人可以在沒有人為幹預的情況下,獨立操作完成特定的任務。作為自主機器人的一個主要的屬性--自主運動,主要取決於準確的運動估計和高層次的環境感知。
  • 機器人自主移動的秘密,從SLAM技術說起(一)
    智能服務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風口浪尖,從清掃機器人開始,家庭陪伴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陸續進入公眾視線。在討論這類機器人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時,自主定位導航技術作為機器人智能化的第一步正不斷引起行業內的重視。同時,作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的重要突破口,SLAM技術也成為關注焦點。
  • 騰訊公布機器人移動技術探索的兩項新突破
    現在,梅花樁上迎來了一位新的「練功者」—— 騰訊四足移動機器人 Jamoca。Jamoca 本體基於外部提供的硬體平臺改裝,重約70公斤,長1米、寬0.5米、站高0.75米四足移動機器人,更常見的一個名字是機器狗。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為物料運輸工作流程實現自動化
    對於大部分企業包括中小型製造商、大型製造中心和配送中心而言,安全、靈活、適應性強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簡稱AMR)可以優化其整個製造和倉庫環境中的工作流程,滿足一系列工作流程的需求。AMR無需額外的基礎設施,使用內置傳感器、攝像頭和智能軟體,即能在工人和設備周圍安全高效地導航運行。
  • 機器人自主移動與SLAM技術不可不說的那些事
    在討論這類機器人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時,自主定位導航技術作為機器人智能化的第一步正不斷引起行業內的重視。同時,作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的重要突破口,SLAM技術也成為關注焦點。   機器人自主移動與SLAM技術不可不說的那些事   智能服務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風口浪尖,從清掃機器人開始,家庭陪伴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陸續進入公眾視線。
  • 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究竟有何不同?
    打開APP 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究竟有何不同? 面對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產品,不知你是否也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機器人是如何做到精準導航定位的?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又有何卻別?今天,我們就深入了解一番。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概念——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簡稱SLAM),通常是指在機器人上,通過對各種傳感器數據進行採集和計算,生成其自身位置姿態的定位和場景地圖信息的系統。
  • 瑞士ANYbotics公司研發輪足複合式移動機器人
    這種輪足複合式移動機器人結合了輪式機器人在平坦路面上的高效率,和足式機器人在崎嶇路面上的越野能力。 不過,裝有固定輪子的 ANYmal 並沒有喪失作為腿足機器人的步行能力,它依然能在 「穿著輪滑鞋」 的前提下步行完成一些移動、調整方向等任務。 據相關研究人員介紹,帶輪子的 ANYmal 與其他輪足式機器人相比,能實現更強大的動態運動,運輸成本上還可降低 83%,與其腿式機器人相比有明顯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