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機器人自主工作需要哪些傳感器?

2020-12-14 OFweek維科網

Adept MobileRobots項目經理Seth Allen認為,地面機器人系統必須常常處理「枯燥、骯髒、危險」的工作。換言之,機器人系統通常用於人工介入成本過高、危險過大或者效率過低的任務。在許多情況下,機器人平臺的自主工作能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特性,即通過導航系統來監視並控制機器人從一個位置移到下一位置的運動。管理位置和運動時的精度是實現高效自主工作的關鍵因素,MEMS(微機電系統)陀螺儀可提供反饋檢測機制, 對優化導航系統性能非常有用。

圖1中所示的Seekur機器人系統就是一個採用先進MEMS器件來改善導航性能的自主系統。

圖1. Adept MobileRobots公司的Seekur系統

 機器人導航概述

機器人的移動通常是從管理機器人總體任務進度的中央處理器發出位置變化請求時開始的。導航系統通過制定行程計劃或軌跡以開始執行位置變化請求。行程計劃需考慮可用路徑、已知障礙位置、機器人能力及任何相關的任務目標。(例如,對於醫院裡的標本遞送機器人,遞送時間非常關鍵。)行程計劃被饋入控制器,後者生成傳動和方向配置文件以便進行導航控制。這些配置文件可根據行程計劃執行動作和進程。該運動通常由若干檢測系統進行監控,各檢測系統均產生反饋信號;反饋控制器將信號組合併轉換成更新後的行程計劃和條件。圖2是一般導航系統的基本框圖。

圖2. 一般導航系統框圖

開發導航系統的關鍵步驟始於充分了解每種功能,尤其需要重視其工作目標和限制。各項功能通常都有一些明確界定且易於執行的因素,但也會提出一些需要加以處理的具有挑戰性的限制。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一個反覆試探的過程,即識別和處理限制的同時又會帶來新的優化機遇。通過一個實例可以清楚說明這一過程。

Adept MobileRobots Seekur機器人

Adept MobileRobots Seekur2是一款採用慣性導航系統 (INS)的自主機器人,參見圖3。該車輛具有4輪傳動系統,每個車輪均有獨立轉向和速度控制能力,可在任何水平方向上靈活地移動平臺。此能力對於倉庫交貨系統、醫院標本/補給品遞送系統和軍隊增援系統等新興應用中的機器人車輛非常有用。

圖3. Adept MobileRobots Seekur導航系統

正向控制

機器人本體命令,即主要誤差信號, 代表軌跡規劃器提供的行程計劃與反饋檢測系統提供的行程進度更新信息之間的差異。這些信號被饋入逆向運動學系統,後者將機器人本體命令轉換成每個車輪的轉向和速度配置文件。這些配置文件使用阿克曼轉向關係,進行計算,整合了輪胎直徑、表面接觸面積、間距和其他重要幾何特性。利用阿克曼轉向原理和關係,上述機器人平臺可創建以電子方式連結的轉向角度配置文件,類似於許多汽車轉向系統中使用的機械齒輪-齒條系統。由於這些關係是以遠程方式整合在一起的,不需要以機械方式連結車軸,因而有助於最大程度減小磨擦和輪胎滑移,減少輪胎磨損和能量損耗,實現簡單的機械連結無法完成的運動。

車輪驅動和轉向系統

每個車輪均有一個驅動軸,通過變速箱以機械方式連接至驅動馬達,同時通過另一個變速箱耦合至光學編碼器,即測程反饋系統的輸入端。轉向軸 將車軸耦合至另一伺服馬達,該馬達負責確立車輪的轉向角度。轉向軸還將通過變速箱耦合至第二個光學編碼器,也即測程反饋系統的另一個輸入端。

反饋檢測和控制

導航系統使用一個增強的Kalman filter3,通過結合多個傳感器的數據來估算行程圖上機器人的姿態。Seekur上的測程數據從車輪牽引和轉向編碼器(提供轉換)和MEMS陀螺儀(提供旋轉)獲得。

測程

測程反饋系統利用光學編碼器對驅動和轉向軸旋轉的測量結果來估算機器人的位置、駛向和速度。在光學編碼器中,用一個碟片阻擋內部光源,或者通過數千個微小窗口讓光源照射在光傳感器上。碟片旋轉時,便會產生一系列電脈衝,這些脈衝通常被饋入計數器電路。每旋轉一圈的計數次數等於碟片內的槽孔數目,因此可從編碼器電路的脈衝計數計算旋轉數(包括小數)。圖4提供了將驅動軸旋轉計數轉換成線性位移 (位置) 變化的圖形參考和關係。

圖4. 測程線性位移關係

每個車輪的驅動軸和轉向軸編碼器測量結果在正向運動學處理器中用阿克曼轉向公式進行組合,從而產生駛向、偏轉速率、位置和線速度等測量數據。

該測量系統的優點在於其檢測功能直接與驅動和轉向控制系統相結合,因此可精確得知驅動和轉向控制系統的狀態。不過,除非可參考一組實際坐標,否則該測量系統在車輛實際速度和方向方面的精度有限。主要限制(或誤差源)在於輪胎幾何形狀一致性(圖4中D的精度和波動),以及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接觸中斷。輪胎幾何形狀取決於胎冠一致性、胎壓、溫度、重量及在正常機器人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變化的所有條件。輪胎滑移則取決於偏轉半徑、速度和表面一致性。

位置檢測

Seekur系統使用多種距離傳感器。對於室內應用,該系統採用270°雷射掃描器為其環境構建映射圖。雷射系統通過能量返回模式和信號返回時間測量物體形狀、尺寸及與雷射源的距離。在映射模式中,雷射系統通過將工作區內多個不同位置的掃描結果組合,描述工作區特性(圖5)。這樣便產生了物體位置、尺寸和形狀的映射圖,作為運行時掃描的參考。雷射掃描器功能結合映射信息使用時,可提供精確的位置信息。該功能如果單獨使用,會存在一定限制,包括掃描時需要停機以及無法處理環境變化等等。在倉庫環境中,人員、叉車、託盤搬運車及許多其他物體常常會改變位置,這可能影響到達目的地的速度,以及到達正確目的地的精度。

圖5. 雷射映射

對於室外應用,Seekur使用全球定位系統 (GPS)進行位置測量(圖6)。全球定位系統通過至少四個衛星的無線電信號傳播時間對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進行三角測量,精度可達±1 m以內。不過,這些系統難以滿足無阻擋的要求,可能受建築、樹木、橋梁、隧道及許多其他類型的物體影響。某些情況下,室外物體位置和特性已知(「城市峽谷」), 則在GPS運行中斷時也可使用雷達和聲納來協助進行位置估算。即便如此,當存在動態條件時,例如汽車經過或正在施工,效果常常會受到影響。

圖6. GPS位置檢測

MEMS 角速率檢測

Seekur系統使用的MEMS陀螺儀可直接測量Seekur關於偏航(垂直)軸的旋轉速率,該軸在Seekur導航參考坐標系內與地球表面垂直。用於計算相對駛向的數學關係式是固定時間內(t1 至t2)角速率測量結果的簡單積分。

該方法的主要優勢之一是連接至機器人機架的陀螺儀可測量車輛的實際運動,而無需依靠齒輪比、齒輪隙、輪胎幾何形狀或表面接觸完整性。不過,駛向估算需要依靠傳感器精度,而該精度取決於偏置誤差、噪聲、穩定性和靈敏度等關鍵參數。固定偏置誤差轉換為駛向漂移速率,如包含偏置誤差ωBE的下列關係式所示:

偏置誤差可分為兩種:當前誤差和條件相關誤差。Seekur系統估算的是未運動時的當前偏置誤差。這要求導航電腦能夠識別未執行位置變化命令的狀態,同時還要方便進行數據收集偏置估算和校正係數更新。該過程的精度取決於傳感器噪聲以及可用於收集數據並構建誤差估算的時間。如圖7所示,Allan方差曲線提供了偏置精度與求均值時間之間的簡便關係式,進而確定了ADIS16265的關係式。ADIS16265是一款與Seekur系統目前所用的陀螺儀類似的iSensor? MEMS器件。本例中,Seekur可將20秒內的平均偏置誤差減小至0.01°/秒以下,並可通過在約100秒的周期內求均值來優化估算結果。

圖7. ADIS16265 Allan方差曲線

Allan 方差4 關係式還有助於深入了解最佳積分時間(τ = t2 – t1). 該曲線上的最低點通常被確定為運行中偏置穩定度。通過設置積分時間τ,使其等於與所用陀螺儀的Allan方差曲線上最低點相關的積分時間,可優化駛向估算結果。

包括偏置溫度係數在內的條件相關誤差會影響性能,因此它們可決定需要每隔多久停止一次機器人的運行,以更新其偏置校正。使用預校準的傳感器有助於解決最常見的誤差源,例如溫度和電源變化。例如,將ADIS16060 改為預校準的ADIS16265可能會增加尺寸、價格和功率,但可以將相對於溫度的穩定性提高18倍。對於2°C溫度變化,ADIS16060的最大偏置為0.22°/秒,而ADIS16265隻有0.012°秒。

如以下關係式所示靈敏度 誤差源與實際駛向變化成正比:

商用MEMS傳感器的額定靈敏度誤差通常在±5%至±20%以上,因此需要進行校準以減小這些誤差。例如ADIS16265和ADIS16135等預校準MEMS5 陀螺儀的額定誤差小於±1%,在受控環境中甚至可以達到更高性能。

相關焦點

  • 機器人自主移動的秘密,從SLAM技術說起(一)
    那麼,SLAM技術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它有哪些難點?機器人如何實現路徑規劃和自動導航?到底什麼樣的掃地機器人才算智能?這些問題,小編將為你一一解答,帶領大家了解機器人自主移動的秘密。今天,我們先從SLAM說起。
  • 機器人自主移動與SLAM技術不可不說的那些事
    機器人自主移動與SLAM技術不可不說的那些事   智能服務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風口浪尖,從清掃機器人開始,家庭陪伴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陸續進入公眾視線。它有哪些難點?機器人如何實現路徑規劃和自動導航?到底什麼樣的掃地機器人才算智能?   這些問題,小編將為你一一解答,帶領大家了解機器人自主移動的秘密。   今天,我們先從SLAM說起。
  • 基於LPC2119的自主式移動機器人設計
    摘 要: 以Philips公司的ARM單片機LPC2119為控制核心,提出了一種自主式移動機器人的設計方案。應用98C1051構成多超聲傳感器子系統控制電路,由此子系統實現對障礙物的測距及機器人的自主避障行走控制;通過光敏傳感器實現機器人對光源的感知和尋找;通過無線通信晶片PTR2000實現移動機器人與計算機之間的無線通信。
  • 基於MSP430的自主式移動機器人設計與實現
    摘要:文章以MSP430系列單片機為核心,提出了一種輪式移動機器人的軟硬體設計方案,闡述了其通過傳感器網絡來進行避障、遍歷等自主控制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為物料運輸工作流程實現自動化
    對於大部分企業包括中小型製造商、大型製造中心和配送中心而言,安全、靈活、適應性強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簡稱AMR)可以優化其整個製造和倉庫環境中的工作流程,滿足一系列工作流程的需求。AMR無需額外的基礎設施,使用內置傳感器、攝像頭和智能軟體,即能在工人和設備周圍安全高效地導航運行。
  • 給老年人的便利:鞋內傳感器和移動機器人
    據了解,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兼機器人與自動化實驗室主任Yi Guo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兼可穿戴機器人系統實驗室主任Damiano Zanotto正在與史蒂文斯文理學院助理教授Ashley Lytle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Ashwini K. Rao博士合作,將一個輔助移動機器人伴侶與可穿戴的鞋內傳感器結合在一起,設計一個系統,幫助老年人維持他們健康生活所需的平衡感和運動能力。
  • 斯坦德機器人淺析移動機器人的SLAM技術
    作者:斯坦德機器人 BUCK自主導航是移動機器人自動運行的一種關鍵技術,目前最主流的導航技術是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方式,中文意思是」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其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對周圍環境進行掃描,然後構建一個和真實環境一致的地圖,同時對機器人位置進行定位,並規劃一條正確的路徑,最終引導機器人安全到達指定的目的地
  • 機器人傳感器的類別及應用原理
    隨著智能化的程度提高,機器人傳感器應用越來越多。智慧機器人主要有交互機器人、傳感機器人和自主機器人3種。從擬人功能出發,視覺、力覺、觸覺最為重要,早已進入實用階段,聽覺也有較大進展,其它還有嗅覺、味覺、滑覺等,對應有多種傳感器,所以機器人傳感產業也形成了生產和科研力量。  機器人的控制系統相當於人類大腦,執行機構相當於人類四肢,傳感器相當於人類的五官。
  • 成電創業者|專注自主移動機器人之「芯」,睿芯行啟動Pre-A輪
    本期,我們將關注一家專注於打造面向低成本、高智能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專用智能處理晶片及控制器的成電校友企業。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更新迭代,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其便捷性、高效性和智能性開闢了廣闊的應用市場。大到工業級機器人,小至家庭掃地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涵蓋了從工業、安防、醫療、餐飲乃至家庭等多個細分應用領域。
  • 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究竟有何不同?
    打開APP 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究竟有何不同? 面對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產品,不知你是否也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機器人是如何做到精準導航定位的?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又有何卻別?今天,我們就深入了解一番。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概念——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簡稱SLAM),通常是指在機器人上,通過對各種傳感器數據進行採集和計算,生成其自身位置姿態的定位和場景地圖信息的系統。
  • 用於機器人的超聲波傳感器模塊
    隨著傳感器技術的推廣應用,機器人的發展也備受關注,同時也因為傳感器技術的進步,使得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有了支持。可見傳感器為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有序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機器人中使用的超聲波傳感器是一個電子模塊,測量距離在3cm到400cm之間。它可以用於幫助機器人避開障礙物,或用於其他相關項目的距離測量和避障工程。傳感器可謂是用來檢測機器人自身的工作狀態,以及機器人智能探測外部工作環境和對象狀態的核心部件。
  • 從傳感器和算法原理講起,機器人是如何避障的丨硬創公開課
    避障是指移動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通過傳感器感知到在其規劃路線上存在靜態或動態障礙物時,按照 一定的算法實時更新路徑,繞過障礙物,最後達到目標點。避障常用哪些傳感器不管是要進行導航規劃還是避障,感知周邊環境信息是第一步。就避障來說,移動機器人需要通過傳感器 實時獲取自身周圍障礙物信息,包括尺寸、形狀和位置等信息。
  • 日本會津大學與TIS合作開發自主移動機器人並進行實證實驗
    人民網東京12月4日電 據《讀賣新聞》網站報導,位於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的會津大學與東京IT企業TIS共同開發的2臺自主移動機器人,於11月26日在會津大學開展了行李搬運自動化的實證實驗。機器人將在大樓中進行商品配送,並完成倉庫間貨物搬運的任務,從而實現庫存管理高效化,並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實驗中,使用專門的應用程式提交訂單後,機器人會將訂單中的毛巾和塑料瓶放入籃子,順利送到了目標房間。機器人可以使用傳感器感知障礙物,並與預先錄入的地圖進行對照,對自己的位置進行精確定位。
  • 分揀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分揀機器人都有哪些優點?
    機器人分揀又名分揀機器人(Sorting robot),是一種具備了傳感器、物鏡和電子光學系統的機器人,可以快速進行貨物分揀。目前在物流系統和柔性製造系統中,自動導航小車被廣泛的應用,但其主要的引導方式是電磁或者慣性引導,電磁引導需要埋設金屬線,並加載引導頻率,其缺點明顯,靈活性差,改變或擴充路徑較麻煩,對引導線路附近的鐵磁物質有幹擾。而慣性引導主要安裝陀螺儀,缺點是成本較高維護保養等後續問題較難解決,地面也需要磁性塊作輔助定位。另外,此類小車缺少分辨物體的功能。
  • ...這個可靈活移動的機器人,每天工作21.5小時,8天自主發現新型...
    AI機器人區別於人類的一大特色是,它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晝夜不停。之所稱AI機器人為化學家是因為它已經不僅局限在機械的體力勞動,而是邁向了自主研究的階段。就在最近的試驗中,它首次發現了一種高活性的催化劑。對此,實驗室負責人安德魯·庫珀(Andy Cooper)教授介紹說,「它不止是實驗室中的一臺機器,而是我們超強團隊中的成員。對於當前的AI機器人化學家,最大的挑戰是使系統堅固耐用。
  • BigDog機器人傳感器的強大
    Boston Dynamics公司是脫胎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又一個偉大公司,不僅開發出了行動時具有動物力量和敏捷性的機器人,還開發出了能夠爬垂直牆壁的其它機器人以及能夠在狹窄空間中操控的變形機器人。
  • 最新語義視覺SLAM綜述:面向應用的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解決方案
    I.研究背景介紹現如今,自主機器人可以在沒有人為幹預的情況下,獨立操作完成特定的任務。作為自主機器人的一個主要的屬性--自主運動,主要取決於準確的運動估計和高層次的環境感知。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人工地標是不可知的,或者機器人處於GPS缺失的環境中,這樣自我運動估計或獲取場景信息就遭遇很大的困難。
  • 新科技創業2019 | 「科鈦」:自研工業車輛和移動機器人的核心控制...
    將繼續以「一個核心+兩翼產品」為發展思路,一個核心即為面向工業車輛及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核心控制器,兩翼產品為加裝自主駕駛核心控制器的無人叉車和具有自主研發的頂升移動機器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逐年增加核心控制器業務、減少兩翼產品業務,發展成為掌握高附加值自主駕駛核心控制器與群智調度控制技術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高科技企業。
  • 科沃斯一舉發布4款產品,移動空氣淨化機器人提升30%效率
    國際事業部總裁錢程(David Qian)介紹,移動空氣淨化機器人沁寶具備機器人具備感知、思考、決策和行動能力。其搭載40多個傳感器,包括8米大量程LDS雷射測距傳感器,可以實現一秒掃描,全屋覆蓋;此外,它還搭載5組紅外測距模塊和5組超聲波傳感器,以及微塵感應器,可以智能調節淨化模式,探測環境。基於SLAM算法,沁寶能夠做到室內環境識別,自主移動。
  • 基於tms320vc5416和圖像傳感器0v7620的足球機器人設計
    提出了RGB空間到HIS空間的變換方法,從而明顯提高了足球機器人視覺系統的速度和可靠性。1 全自主式足球機器人概述Fira的 RoboSot組是全自主足球機器人。全自主足球機器人比賽系統實際上是一個自主工作的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