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驕奢淫逸,過著難以想像的高質生活,她的吃喝住行以「浪費」二字形容最適合了。清政府在她的管理下糜爛不堪,地方官員貪汙盛行,導致民間百姓痛不欲生。在列強入侵時,慈禧扔不惜使用大量軍費籌辦她的六十大壽,光是這點,就足以說明清朝的滅亡與她有很大的關係。
在封建社會中,有「六十甲子」之說,即代表一輪迴,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慈禧為了此次壽宴,那可是大費周章,同時全國的官員也為送禮一事發愁,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討老佛爺歡心。說到這,熟悉歷史的看官應該知道,誰最會討慈禧開心了,他就是清末總管太監李蓮英。
出身普通家庭的李蓮英,原本家庭日子過得安穩,但後來父親工作丟了,一家人只好遷到北京發展。由於「北漂」生活不如意,李蓮英8歲時被迫入宮當太監,人心叵測的宮中生活,造就了李蓮英慧眼識人的本領。他深知主僕之間的關係,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再加上他精明的圓場能力,常常能將主人的英明表現出來。
有次慈禧看戲,為了表揚藝人出色的表演,決定賜字獎賞。慈禧提筆一揮,準備寫個「福」字,等停筆後,大家才發現慈禧將福的『示』字旁寫成『衣』字旁。空氣突然安靜了,藝人不敢拿,慈禧也不好意思收回來,這時一旁的李蓮英便出來解圍,笑著說:「老佛爺非等閒之輩,她的福自然要比別人多一點!」藝人回過神後,急忙說道:「此福為萬福之福,奴才可不敢領!」就這樣,這場烏龍鬧劇才得以結束,事後,慈禧對李蓮英更加愛不釋手。
當然,李蓮英的無微不至也換來了地位與金錢,慈禧為了他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祖制,封他為正二品的官。在晚清時期,李蓮英的地位更是直逼朝中大臣,官員為了能讓他在慈禧面前美言兩句,常送大禮用來賄賂。而李蓮英能走到這一步,靠的正是他那張能說會道的嘴和人情練達的功夫。
放生節目
在慈禧60大壽時,為了顯出老佛爺的仁慈,李蓮英專門準備一個叫「放生」的節目。李蓮英先是拿出一籠子鳥,交到慈禧手上,當鳥籠打開時,小鳥紛紛往外直飛,停落在不遠的大樹上,然後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音,仿佛在說「老佛爺吉祥」。
慈禧認為這只是個小把戲,並沒有驚豔到她,於是李蓮英又領她到頤和園內的昆明湖。派人拿出滿滿一桶的魚簍,然後往湖裡傾倒,誰能料到,魚剛遊到湖中心,又返回岸邊了。見此,李蓮英說道:「老佛爺不愧是仁慈的化身,鳥兒、魚兒都捨不得離去。」這話逗得慈禧哈哈大笑,直接拿出金銀財寶賞賜李蓮英。
為何鳥不飛走,魚不遊走呢?
原來魚和鳥都受過「特殊訓練」,這些鳥從小就被關進籠子裡,沒有展翅飛過。所以剛出籠時,鳥兒會興奮地往外飛,但由於剛剛學習飛行,所以飛一會就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休息;而這些魚是熱帶魚,生活的水溫一般在20-30℃。當時北京的天氣已經慢慢轉變為寒冷,湖中的水自然冰涼,所以魚感受到水的溫度不同,便會遊向溫度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