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過個有傳統儀式感的中秋節

2020-12-22 央廣網

  作者:鄧海建

  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與「魂」,不能總是停留在網上、懷舊在虛擬空間。

  「萬裡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和美中秋,人月兩圓。在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裡,中秋,是一個勞作實踐與詩意棲居、況味自然與敦化人倫完美融合的節日,是一個溫柔漫溢得最不像農耕節日的節日。月餅裡的香氣也好、高速路的喧囂也罷,人倫親情才是這個節日「C位」上的正咖。美好生活的小確幸,家國兩旺的大團圓,叫人眼裡有光、讓人心裡生暖。

  這些年,伴隨著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等契機,傳統節日文化亦迎來熱火朝天的「復活季」。涵養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便是水磨的點滴功夫。2018年的中秋來臨之際,各地亦是舉辦了諸多傳統文化活動:比如廣西舉辦了第十屆「我邀明月頌中華」愛國詩詞誦讀大賽決賽,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到來之際,為民眾獻上了一場詩詞盛宴;比如山東景區在中秋節期間組織了拜月、賞秋、享半價等活動……從社區到學校,從農村到街頭,濃濃的文化味、熱辣的中國風,在線上線下的普天同樂中,營造出一個儀式感十足的「我們的節日」。

  有關中秋之說,始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亦有人說,「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因此中秋節或是古人「秋報」遺傳下的習俗。總之,千百年來,傳統的祭祀文化、悠久的農耕傳統,讓這個古老的節日,在拜月娘、放天燈、縱情對歌、吃月餅等習俗中,承續著中華文明的「合和」之義。中秋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特別重要的節日,這大概有兩個原因:其一,家國情懷。有國才有家,有家方有國——這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浩蕩家風、和睦家庭,是國家和民族的堅實基礎。其二,春華秋實。奮鬥的新時代,澎湃的新長徵,總是先有春日的辛勤耕耘,後才有秋天的累累碩果。所謂「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諸事圓滿的樸素願望,而這,來自於坐享難成、奮鬥得福的信仰。或因如此,自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也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這是中國人的節日,這是最圓滿的時分。受中華文化影響,中秋甚至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大江南北,以月之盈圓兆人之團圓,思鄉念親、祭拜祈福,從儀式到內容,從民風民俗到文化遺產——中秋,就這麼寫滿中國故事、傳頌中國聲音。

  中秋佳節,闔家歡聚。不如,就讓我們過個有傳統儀式感的中秋節吧。一路沿襲,一路傳承,在儀軌儀式中感受賡續不絕的情懷、感念、文化,體驗綿延千古的習俗、活動、歷程。只是,我們還須記得:據2017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有2.44億流動人口。他們打拼在外,他們背井離鄉,團圓,或者還是個奢侈品。因此,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中秋不僅有月餅,讓公共文化服務在節日裡有更多作為上的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與「魂」,不能總是停留在網上、懷舊在虛擬空間。

  中秋,應該在實體的歡騰與惦念中,喚醒一代人內心的記憶與美好,完成儀式上的真正「交接」。(鄧海建)

相關焦點

  • 「媽媽,中秋節是什麼?」99%的父母都欠孩子 「中秋儀式感」
    在外漂泊,摸爬滾打數十年,失敗過,成功過,灰暗過,燦爛過……在不惑之年,身為父母的我們突然意識到了故鄉的概念,體會到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而對於我們的孩子,中秋,只是一個賞明月、遊玩、吃月餅、吃螃蟹的歡樂節日。 這一天,有好吃的,好玩的,還不用上學!
  • 如何陪孩子過一個有意義、有儀式感的中秋節,其實只需這五點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距今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背景,寄託了上掐年書被人的「思念與團圓」的美好願望。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中秋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小罐茶打造中秋小罐藍 重塑傳統節日儀式感
    來源:創業邦今秋,為重拾國人對傳統節日儀式感的關注,小罐茶攜手清華色彩研究所(下簡稱色研所)發布了傳統節日色彩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相對於其他顏色,濃色調的藍傳遞出的祝願、思念、以及團圓等厚重深沉的情感,與中秋節的關聯最為緊密。
  • 心知識|儀式感,對孩子最好的滋養
    眼看假期將至,我正陷入寫什麼主題思索中,孩子敲門進來: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去買本子和筆?中秋節快到了!霎時間,「儀式感」三個字飄進我的腦海,我摸摸孩子的頭「放假的第一天帶你跟姐姐去XX文具店,你們自己挑選最喜歡的文具」。看著孩子笑容滿面走出房間,我的心一下子定了。對,就是這個——儀式感。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和孩子過有儀式感的中秋,這5件事不可少
    作家林宛央說:"儀式感,是讓我們擁有愛的感知力,並用心地去感知這個世界。"那些在有儀式感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也更會表達愛,更會愛人。這些都是節日裡該有的儀式感。每一個家長都應該重視儀式感,陪伴孩子每一個重要的日子。讓孩子感受節日歡愉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這樣的孩子才能在外面經受住挫折,積極面對人生。
  • 穿江博士禮儀鞋,讓兒童節更有儀式感
    曾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除了隆重地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外,其他的節日或者生日就是一個符號而已,沒有必要過。但到如今,人們更加注重儀式感,每一個節日都滿懷期待,兒童節之於小朋友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的日子裡,家長不妨給寶貝們準備一雙儀式感滿滿的江博士兒童鞋,讓六一快樂的記憶在孩子們腦海中更加深刻。
  • 除了中國,這些國家也過中秋節,是韓國最重要傳統節日
    1、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被稱為「十五夜」,在日語裡稱為「月見」。1000多年,中秋節傳到日本,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糯米糰子。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還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 萌娃做這事儀式感滿滿,如何提升孩子儀式感,讓孩子幸福一生
    難怪有網友評論:這是修煉的什麼功夫,喝個藥要這麼多儀式感!看著視頻,我不禁想起來兒時玩伴們用飲料蓋乾杯的場景,幾個小夥伴圍在一起,其中或有調皮的,學著大人的樣子,先挨近嘴邊抿一口,然後一飲而盡,旁邊竊笑的小夥伴也跟著端起水杯,憋住笑,胡亂地把水喝完,然後互相看著哈哈哈地大笑起來。
  • 【繪本故事】《中秋節的故事》與孩子過有「儀式感」的中秋節!
    今天我們繪本故事學習的內容是:《中秋節的來歷》,小朋友在認真聽的同時也要進行思考哦!【故事簡介】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後裔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個成仙的藥,他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
  •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是大家都很重視的一個節日,實並非只是中國獨有外國人也過,那麼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呢?外國人又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一、日本「月見節」在古代,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
  •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介紹一下中秋節的食物,月餅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就介紹一下中秋節該有的食物——月餅。月餅在我們中國也是一個非常傳統非常古老的一種食物了,月餅外面是一層麵皮裡面是陷兒,就像我們包包子一樣。一般以硬皮為主當然也有很多酥皮的月餅月餅的種類也有很多人,主要有五仁的,豆沙的等等。隨著人們口味的不同月餅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比如現在出現的肉餡的月餅。有牛肉的豬肉的羊肉的,價格當然也比一般的那些月餅要貴得多。
  • 中秋節的儀式感,究竟是什麼?_焦點圖片_看祖國山河遼闊 品人間團圓...
    中秋的儀式感,是人月兩團圓。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明月。每個人記憶裡,都有屬於故鄉的味道。  在節奏越來越快的都市生活當中,傳統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淡了。  中秋節卻有所不同。無論是回家與家人團圓,或者出門旅遊享受秋日之美,中秋一到大家都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 那些已經失落的中秋節傳統
    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多,幾乎所有的節日都講究吃點兒什麼,可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您是否發現,很多傳統節日,除了吃,也沒剩下什麼了。  那這中秋節,應該是怎麼個過法呢?就讓我們重溫一下那些吃以外的習俗吧。  中秋節  陳雙藝大媽今年74歲,幼年長在農村,小時候除了過年,就屬過中秋節最高興了,因為這一天也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家裡人不管走多遠都得回來。
  • 過中秋節居然這麼有意義,你必須知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那麼,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你打算怎麼過呢一、發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信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來由的說法很多,傳說該節日是為了紀念嫦娥,也有說是為了答謝土地等神靈,感謝他們在秋季帶來的大豐收,無論哪種說法,都具有一定依據,同時這些說法也賦予了中秋節獨特的意義。
  • 這些國家也過中秋節,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樹人先生說,我們祖上曾經闊過。祖上闊時,我們的文化影響力無遠弗屆,儘管當時的世界交際圈還沒有如今這麼大。以節日而言,老祖宗們過的不少節日,如春節、中秋節,都堪稱當時國際性的文化時尚,至少周邊國家那是馬首是瞻。
  • 陪孩子這樣過中秋,滿滿儀式感,孩子學的更多!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洋氣」,聖誕節、萬聖節熱熱鬧鬧,我們的傳統節日反而漸漸被遺忘了!我們都是中國寶寶,中秋節月兒圓,中秋節就要吃月餅。如果家長們幫寶寶建立傳統節日的儀式感,寶寶就能從小了解傳統文化~身為父母的我們,應如何給孩子中秋節該有的儀式感呢?一、選月餅嘗月餅中秋節,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
  • 那些平常不注意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幾種缺陷
    比如說在給孩子過生日時草草應付,又或者是臨近春節,家長對過節這個事情毫不關心。總體來說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儀式感」,這對孩子是有壞處的,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那些平常不注意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幾種缺陷_4_1.jpeg怎麼培養儀式感1.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培養儀式感的,比如老師布置的親子作業,家長能認真完成,這樣不僅增加了和孩子的相處,還能使孩子感覺這件事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會覺得很有意義。還有就是在孩子上學前和放學回到家之後,及時的給孩子打聲招呼。
  • 真沒想到,韓國人比我們更重視中秋節
    對於這個本是源於中國的節日,韓國人竟然比我們中國人更加重視!別不信,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比較比較就知道了。一、地位:四分之一-VS-二分之一在中國,中秋節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所以中秋節只是傳統節日裡的四分之一。
  • 儀式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
    我們家是一個非常注重儀式感的家庭。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儀式感?我想用這些平凡又閃亮的時刻,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對愛和幸福有感謝有回饋的人。他就會懂得,過母親節了,要對媽媽表示感謝。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回鄉祭祖嗎?各地農村中秋節傳統習俗和禁忌
    還有兩天就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相信不少在城裡的農村朋友已經迎來了中秋放假第一天。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親人,祈盼豐收之意。更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那麼,中秋節要不要回鄉祭祖?我國各地農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