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您知道嗎,在現行的中學數學教材中,有四個數學符號是咱河南滎陽的邢軫老師發明的。小小的數學符號看著不起眼,但正確使用就會給教學和科研帶來便利。近期,由省教研室組織的「邢軫所創新數學符號研討會」在鄭州舉行,來自省市教研室的專家和省內多所中學的一線教師參加了研討會。
邢軫是原滎陽市三高的一名退休數學教師,現已74歲高齡。他從事一線教學四十年。
邢軫告訴記者,在教學中他發現,對於圓弧的度數、圓弧長度、二面角和平面這些數學概念,數學界並沒有統一規定數學符號,學生很容易混淆。
「以圓弧為例,圓弧本身具有長度和度數的雙重度量,度數和長度都相等的兩條弧叫作等弧。這是不可迴避的重要概念。但由於表示符號的缺失,80年代前後,我國中學課本對於圓弧的度數和長度,先採用漢字和數學符號混寫的方法,後又採用日本記法,直至對圓弧的度數刪去不談,造成很多錯誤。如果能創製出新數學符號,問題就能解決。」
為改變這一狀況,邢軫從1984年起,創製新的數學符號,經二十餘年的研究,他所發明的9個數學符號被1994年實施的GB3102.11-93國家標準和1996年出版的國標宣貫教材收錄,其中表示圓弧度數、圓弧長度、二面角與平面的4個數學符號2005年起也已開始在人教版和北師大版中學數學教材中應用。
但新數學符號的應用卻一波三折。新數學符號被國標收錄後,卻遲遲未能被教材統一使用。
邢軫說,為解決在中小學教材中貫徹實施國標數學符號的問題,2004年2月25日,質檢總局曾下函教育部基教司,稱「願積極配合使問題早日解決」。但截至目前,這些數學符號並未在全國形成普及。
「現在就產生這樣的矛盾,新的數學符號用著便利,也是國家規定,但是電腦打不出來,教材沒有統一使用。」鄭州四中高級教師李慎振表示。邢軫建議教育部門儘快發文,以促使中小學教材中使用統一的新數學符號。(記者李一川實習生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