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產後抑鬱症的文章,因為太多的媽媽們,每日掙扎於自我拋棄和自我救贖中;因為自己也曾在那個黯淡無光、生無可戀的「黑洞」中徘徊過,痛哭過,無數次想要放棄過,又無數次讓自己「觸底反彈」過。不誇張的說,那是一段「所有希望被慢慢熬盡,一切美好被烏雲緩緩遮住,提不起力氣,看不到光芒,又被說成是矯情,捨不得死,又不想活的日子」。
之所以想在文章開頭就用「生命」來衡量抑鬱症,就是想先堵住那些「認為女性矯情、事多、太感性」的人的嘴。太多的案例裡,女性掙扎不過抑鬱症的折磨,抵抗不過絕望帶來的痛苦,選擇用結束生命來結束病痛。
小結:
你們知道嗎?中國每年有 1500 萬以上新手媽媽。其中,60% 到 80% 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 20% 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這意味著,每年有 1000 多萬「不開心」的媽媽。
在一項產後抑鬱調查問卷結果中顯示,參與調研的 21040 位新媽媽中,有 48% 的人認為自己產後 3 個月生活沒有了色彩和希望;47% 的人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可是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藏起了這種不安。
①產後抑鬱症指是指女性於產褥期出現明顯的抑鬱症狀或典型的抑鬱發作,與產後心緒不寧和產後精神病同屬產褥期精神症候群,發病率在 15%~30%。
②這裡我們要區別一下「產後抑鬱症」 和 「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症和產後抑鬱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就是:產後抑鬱症達到了疾病的診斷標準,是病,得治;而產後抑鬱是一種情緒,一種狀態,需要預防其進展。
超過50%的新手媽媽在產後一段時間內會表現出抑鬱的情緒和症狀,但沒到「抑鬱症」的程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只要得到適當和溫暖的支持,是可以很快得到緩解的。
③從中醫學上分析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中醫屬「產後情誌異常」,最早隋代《諸病源侯論·產後風虛瘀狂候》有雲「邪入並於陽則狂,發則言語倒錯,或自高賢,或罵詈不避尊卑是也。產則傷損血氣,陰陽俱虛,未平復者,為風邪所乘。」
若女性朋友在產後出現以下表現,則應引起自己和家人的足夠重視:
1.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落,沒有原因的感到悲傷、空虛、無望,且抑制不住地流眼淚;
2.明顯的興趣下降,不願意探索新的興趣愛好,對以前感興趣的事情或活動,比如美食,也不再關心;
3.食慾發生改變,導致體重顯著下降或增加;
4.出現睡眠問題,包括失眠或者睡眠過度;
5.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莫名地煩躁不安;
6.時常感到疲乏,精力減退,缺乏活力,行動遲緩;
7.感到自己毫無價值,尤其是當用以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相比,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8.過分焦慮、內疚,擔心孩子的健康,擔心自己照顧不好孩子會傷害到孩子,責備自己不是個稱職的「好媽媽」,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錯;
9.反應變慢和注意力渙散;
10.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殺的想法甚至行為。
11.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無心無力去做。
12.敏感多疑,否定自己,對身邊一切失去希望。
1、職場媽媽
這是一個強調女性獨立的時代,甚至是一個排斥女性放棄事業成為全職媽媽的時代,也是一個女性反抗「依附男人」的時代,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後,為了經濟獨立,為了事業發展,選擇做為職場媽媽。但是職場媽媽除了被「誇獎為厲害的媽媽」之外,其中的心酸難以想像。在職場中的競爭和人際關係處理,下班回家後對孩子的陪伴教育甚至家庭關係的處理,都是導致職場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症的因素。
2、獨生子女當媽媽
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百般呵護長大,直到生孩子前她們都是家裡獨一無二的小公主。那麼這類人群為什麼會得產後抑鬱症呢?一、從小的嬌生慣養,可能導致她們不太會做家務做一日三餐甚至不太會料理家人的日常起居,這樣就難免在獨立成家後受到自己和家人的雙重打擊。二、核心地位的消失,以前一直都是家裡的核心點,突然被自己生的寶寶奪取了位置,會感覺自己不受重視,這時候如果再出現不會帶孩子等各種不舒服的打擊,很容易就患上抑鬱症。
3、大齡孕婦
孕齡超過35歲後的孕婦,要比年輕的孕婦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生理壓力,她們會時時刻刻擔心自己是高齡產婦,擔心寶寶發育是否健康,孕期開始就擔心各種各樣的情況,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產後發生抑鬱症的概率很大。
4、家庭關係複雜的媽媽
這個應該是多數女性產後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比如公婆之間因為帶孩子出現的各種意見相左,比如兩代人之間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均有差異,導致互相嫌棄,比如姑嫂之間的互相誤會和挑唆,比如媽寶男的一味愚孝,比如夫妻之間的情感問題和溝通障礙,丈夫的不理解不包容和嫌棄等,一系列的家庭關係,複雜且煩心,就很容易加重新手媽媽的產後抑鬱,給女性多重打擊。
5、家庭收入低的媽媽們
這個收入不是指孕婦個人收入,而是家庭收入。確實當今社會養大一個孩子需要的金錢不是小數目,從小時候的吃穿用度玩具衣物,到上學後的幼兒園開始高額費用,基本一個三線城市的中上等幼兒園,每個月也要在2500上下。那麼經濟來源和消費支出就也同樣是導致新手媽媽們精神壓力過大,焦慮情緒過重的主要因素。
還有很多沒有被新聞爆料出的產後抑鬱的明星媽媽,所以,親愛的媽媽們,我們不是在孤軍奮戰,也不是只有我們是這樣的「特殊群體」,放寬心態,勇敢的接受「這一時期不一樣的自己」吧!
孕期產後身體巨大變化導致的激素波動、新手媽媽的焦慮、家庭關係的緊張……各種各樣的原因,都促成了產後抑鬱的爆發。
身體方面是不可抗力因素,我們著重來說一說外界可控因素,為什麼叫可控,因為只要周圍的親人朋友多些關注和理解,就可以改變產後媽媽的心理環境和生活環境,從而降低患產後抑鬱症的機率和風險。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突變引發了產後抑鬱症呢?
很多新手媽媽甚至爸爸及其家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十月懷胎的辛苦和生產的緊張上了,卻忘了為產後如何帶孩子做準備,於是很多問題接踵而來:
①奶水不夠,孩子餓的哇哇哭;
②乳腺堵塞或其他問題,孩子吃不到奶,母親乳房又漲奶,疼痛難以忍受;
③人工餵養,消毒奶瓶,定點定量,溫度冷熱;
④孩子睡覺不安穩,晝夜顛倒,黑白紊亂;
⑤產婦產後各類虛弱或疼痛,抱孩子時的有氣無力;
⑥寶寶嗆奶;
⑦甚至是不懂得如何抱孩子如何餵奶…
①女性更期待丈夫們能夠在產後成為一名超級奶爸,換尿布衝奶粉抱孩子哄睡覺等十項全能,但是更多的新手爸爸仿佛並沒有因為家庭多了一分子而進行太大的改變。
②多數爸爸們依舊是和寶寶出生前一樣,並沒有把個人精力和時間進行調整,從而導致新手媽媽們情緒不佳,更加容易產生抱怨,失望,多疑多慮的情緒。
③社會大環境下覺得女性應該是養育子女的主要力量,更有一些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們對產後的媽媽們不聞不問不溝通,加劇了女性的不良情緒。
④作為丈夫的男人們不但沒有學會分擔,反而覺得女性產後過於矯情,事多,小題大做,對於本身由於產後內分泌的巨大變化情緒容易波動的女性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個問題,也是導致產婦抑鬱症的直接原因。
①基本上月子裡都是由婆婆媽或者娘家媽來照顧居多,生活方式的差異暫且不談,光是育兒方面,就會出現很多異議。
②比如說,到底是用尿布好還是紙尿褲好?
比如說,到底用不用特意睡頭型?用不用綁腿?能不能親嘴?嘴對嘴餵食物不衛生……
③無論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對方的父母,在育兒方面的任何一個差異,都是每個產婦可能遇到的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產生焦慮抑鬱的情緒。
總結:
身體、心理的變化是內因,帶孩子的辛苦和家人的影響是外因,外因和內因一併發作,那患產後抑鬱症的風險就很大了。
那麼總結一下最容易產生抑鬱的幾種情況:
1. 沒做好「為人母」的心理準備:
孩子猶如突發事件,讓沒做好準備的媽媽慌亂不已,一切工作都在手忙腳亂中。
2. 心智還未成熟的年輕女性:
還未成熟的年輕媽媽往往自己還需要被照顧被關愛,在愛與被愛的角色轉換中往往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
3. 愛發脾氣、生悶氣的女性:
平時相對任性、愛鑽牛角尖的女性若在產後遇到各種突發時間或從未遇見過的困難,會更容易憋屈、抑鬱,因此也忽略家人多體諒這類媽媽。
4. 夫妻感情或家庭感情不太好的。
產後女性的身體和心理都是很脆弱的,這時候一些很小很平常的小爭執,都會讓她覺得無法忍受。
5. 對孩子有性別歧視的。
懷胎十月,又辛苦生下他(她),誰知道跟自己原本希望的相差太遠,心情一下子跌落到谷底,憂慮、忐忑、鬱悶、心煩等等一大堆情緒在心裡翻騰,產後抑鬱也就慢慢靠攏了。
6. 每天苦於柴米油鹽等家庭瑣碎事件的。
前思後想,左思右想,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一不留神,人就變得煩躁、易怒。
7. 產後初期沒有休息好的 。
很多媽咪無論白天晚上都是自己帶孩子,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甚至在繁忙的夜晚和寂寞的清晨,產生對丈夫和無辜寶貝的怨恨。
紀錄片《生門》的導演陳為軍說:所謂門,對孕婦和新生兒來說,都是一道坎,跨過去了,就獲得新生;跨不過去,面臨的就是一場黑暗。
這道門,不只是危機四伏的孕期,不只是鬼門關上盡力拉扯的生產,還有產後情緒上的無力抗拒,和生活裡一地雞毛的繁華瑣碎。
作為丈夫,你是妻子這段黑暗中唯一的一盞燈,只有你才可以拉著她一步步地走出來,看見陽光,看見溫暖,只有你才能領著他,走出黑暗,奔向光明。
總結:
抑鬱症,不是脾氣差,也不是公主病和矯情。心理醫生胡三紅建議,妻子如果有抑鬱症傾向,丈夫應該做到:
三不:不指責她,不為難她,不和她吵架。
三多:多了解,多支持,多包容傾聽。
一個堅定:當發現妻子有抑鬱傾向時,第一時間堅定地帶她就看心理醫生。
因為每一個媽媽值得被溫柔以待,每一個妻子都應該被疼愛呵護。
這是一個肌球蛋白,拖著一個內咖肽,走在一個單纖維上,然後大搖大擺的走過你的大腦皮層,這就是使你產生快樂的物質。為了讓你每天開心,它一直這樣每天辛苦的拖著這個大東西,我們是不是要給它點面子,不要辜負它的辛苦,快樂起來呢?
別害怕,彆氣餒,別放棄,我們值得一切美好,與你同在。
呼籲社會各界,請關注女性產後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