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首次發現基因組中預先存在的遺傳基因可影響癌症擴散

2020-12-14 澎湃新聞

Nat Med:首次發現基因組中預先存在的遺傳基因可影響癌症擴散

2020-06-01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iBioWorld BioWorld

撰文:nagashi

在當今社會,飲食習慣、環境汙染和壽命延長等複雜因素導致全世界範圍內的癌症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因此,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劃撥大量經費到腫瘤機制研究和藥物開發上,然而,即便如此,人類目前對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療手段仍十分有限。

腫瘤組織具有侵襲和遷移能力,即從原發部位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也是晚期癌症之所以如此難以治癒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強對腫瘤侵襲能力的發生機制的研究,從而開發出針對性治療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近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發表題為:Common germline variants of the human APOE gene modulate melanoma progression and survival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發現,攜帶APOE4基因的腫瘤擴散的更慢,而攜帶APOE2基因的則擴散的更快,這項研究是首次發現人體基因組中預先存在的遺傳基因可以影響未來惡性腫瘤的進展和生存結果。

黑色素瘤(Melanoma),是指有惡性變化的色素斑痣,由交界痣或混合痣性質的痣發展而來。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估計全球新發皮膚黑色素瘤病例超過28萬例,更重要的是,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死亡率極高,5年生存率僅5%-10%。

APOE是人體載脂蛋白之一,與脂蛋白的合成、分泌、加工和代謝有關,在人體的血液脂質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APOE基因的常見種系變異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風險因素,但它們對癌症預後的影響尚不明確。

人類攜帶有三種不同版本的APOE基因:APOE2、APOE3和APOE4。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APOE4和APOE2變異對黑色素瘤的治療分別是有利和不利的,而APOE3則介於兩者之間。

小鼠實驗表明攜帶APOE4基因的老鼠的腫瘤生長得最小,擴散得最少:與APOE2小鼠相比,表達人類APOE4等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的進展和轉移速度有所降低,且APOE4小鼠抗腫瘤免疫活性增強。

T細胞耗竭實驗表明,APOE基因型通過改變抗腫瘤免疫介導對黑色素瘤進展的影響。除此之外,與APOE2小鼠相比,在PD-1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下,APOE4小鼠的預後也有所改善。

更重要的是,來自300多名人類黑色素瘤患者的遺傳數據呼應了小鼠實驗:與攜帶APOE2變異的黑色素瘤患者相比,攜帶APOE4變異的黑素瘤患者的生存率更高。並且,攜帶APOE4的黑色素瘤患者在一線治療方案發生疾病進展後,採用抗PD-1免疫治療的存活率也有所提高。

最後,研究團隊通過一種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RGX-104來提高APOE的表達,這在之前的研究證實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方法在APOE4小鼠中顯示出治療效果,而在APOE2小鼠中則沒有。

總而言之,這些研究發現表明,人體基因組中預先存在的遺傳基因可以影響未來惡性腫瘤的進展和生存結果。因此,研究人員表示,以APOE基因型作為黑色素瘤預後和治療反應的生物標誌物進行前瞻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對此,研究的主要作者Sohail Tavazoie說道:「我們需要找到那些使病人面臨生存風險的基因,並確定對他們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其他研究的數據表明APOE變異可以增大阿爾茲海默症的患病風險,因此,針對APOE基因的治療方法可能是一把雙刃劍!研究團隊表示後續他們會加大對這一方面的研究。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79-3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遺傳基因,癌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癌症可預測,遺傳基因檢測效果可期
    癌症,在現在的醫學技術下仍是無法徹底杜絕,因此越早發現癌症,治癒的機率就越高。而且像肺癌、胃癌等常見癌症都是具有遺傳性的,加上癌症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所以不少人都是等到發現時,早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 Nature Communications:家族性癌症可能與基因缺陷存在關聯
    這個醫生正在治療患有罕見的癌症的兩兄弟。這兩人都患有心臟血管肉瘤(CAS)。遺傳學專家能做些什麼嗎?當時他們進行的一些嘗試並不成功。他們不得不等待現代基因組分析技術來發現兄弟們的遺傳問題。最新的研究發現在蛋白POT1的編碼基因上面的突變會導致家族性的心血管肉瘤,並往往伴隨著其他類型的癌症。相關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癌症的耐藥基因如何限制它們的影響
    聖猶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發現,在患有最常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中,約一半的糖皮質激素耐藥性與一種基因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可能對抗耐藥性的藥物。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的《自然癌症》雜誌上。 聖猶大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策略來識別導致白血病細胞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基因。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 首次從基因層面找到弱點了日前,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其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首次被揭示,這意味著,蔓延多省的草地貪夜蛾,將得到有效遏制。10月21日,我國科學家聯合多家國內外高校發布了高質量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序列,首次從基因組層面揭示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群體的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對草地貪夜蛾的科學防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研究發現:母親攜帶的線粒體基因影響下一代壽命
    母親基因對健康老齡化至關重要據外媒報導,近期西班牙研究人員通過轉變老鼠的線粒體基因發現,具有母親遺傳基因的老鼠壽命更長,身體更健康。這個結論將可能為人類的健康老齡化帶去光明。有時線粒體基因突變可導致器官枯竭甚至死亡。來自馬德裡的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轉變兩組體徵相同的老鼠的線粒體基因,研究它們的成長過程,發現在兩組老鼠兩歲時,具有母親線粒體基因的那組老鼠有十分強勁且的肌肉多,生命體徵和肝功能都比較好,而另一組老鼠則將步入死亡行列。很少人預料到是否具有母親攜帶的線粒體基因會對下一代壽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 基因揭秘:孩子身上的哪些基因遺傳媽媽?哪些基因遺傳爸爸?
    孩子生下以後,不管是在外貌、身高,還是在性格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因為他是同時受到父母兩人基因影響的。大家也都知道,基因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就像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常常說:「哎呦這孩子簡直是跟他爸爸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那麼在孩子的基因遺傳方面,到底哪些是來自母親,哪些來自父親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晚期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腫瘤學教授通過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對三名晚期癌症的血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醫生從患者血液中提取出免疫系統細胞這是美國首次嘗試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癌症。截至目前為止,接受治療的3名患者似乎是安全的。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該療法是否會真正治療癌症,但此次研究的重點是確保該過程安全可行。一旦獲得FDA的批准,醫生表示他們將能夠針對不同的基因,更有效地攻克癌症。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再治療15名患者,並評估其安全性和效果。
  • Nat Methods:新型工具或能鑑別出引發癌症擴散的罪魁禍首!
    2019年4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能在機體遠端「紮根」(癌症轉移)是引發90%實體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轉移是複雜遺傳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研究人員仍然很難對癌症轉移進行深入研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設計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幫助鑑別出癌症中最危險的遺傳相互作用。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 綜述| 盤點基因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導致遺傳信息的改變而致病。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為了提高患有骨髓增生性腫瘤(一種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他們在實驗模型的一組中改變了JAK2V617F基因,另一組作為對照組,抑制了一種特定的蛋白質(α5beta1整合素),以減少大型骨髓細胞(巨核細胞)的數量。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同時,華大基因與澳大利亞實驗室的合作僅限於新冠病毒檢測平臺的安裝和工作人員的培訓。我國科學家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有助遺傳育種我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
  • Nature|雙管齊下:癌症表觀遺傳治療與基因敲除的強強聯合
    針對表觀基因抑制因子的癌症療法可以通過激活人類基因組中的逆轉錄元件(Retroelements)來調節它們的作用。逆轉錄子轉錄可以形成雙鏈RNA(dsRNA),激活MDA5模式識別受體。這種病毒模擬反應(Viral mimicry)導致癌症細胞喪失適應性並刺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1】,但是目前表觀遺傳療法的效果很有限。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4期:窮天生註定?美研究發現貧窮會在基因...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社會經濟地位(SES)與DNA甲基化(DNAm)水平有關,這是一種重要的遺傳標記,通過這種潛在機制,貧窮可對廣泛的生理系統產生持久性影響。研究顯示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與DNA甲基化水平有關,這是一種重要的遺傳標記,有可能在超過1500個基因中的2500個位點影響表達,意即貧窮會在近10%基因組合中留下印記,事實上,此前研究已表明社會經濟地位是攸關人類健康和疾病的有力決定因素,較低的教育程度或收入,預示有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傳染病與癌症的風險。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對人造環形染色體的基因組重排
    中新社天津9月17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7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元英進教授團隊首次實現對人造環形染色體的基因組重排。9月17日,在最新一期上線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刊載一篇名為《環形5號染色體基因組重排》的論文。
  • 神奇的基因之發現讓男人出櫃的基因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基因解碼專家發現了與同性戀有關的基因:影響男性性取向單個基因首次被發現。偉大的同性戀者——圖靈在計算機的世界中,沒有諾貝爾獎,最高獎項是「圖靈獎」,圖靈——被譽為「計算機之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成功破譯了納粹德國複雜嚴密的密碼系統,有人認為圖靈至少讓戰爭提前三年結束。
  • 新基因!帕金森新基因座、因果關係及遺傳風險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缺失和營養不良紋狀體的投射是PD的主要運動症狀,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緩慢、僵硬以及術後不穩定等;而非運行症狀則主要是受病理性α-syn影響而引起的其他神經系統症狀,比如焦慮、抑鬱、睡眠障礙、自主功能障礙、便秘和認知障礙等【2-3】。在過去的十年中。
  •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組蛋白高度乙醯化可打亂核心基因調控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 13:48:3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aved Khan、Berkley E.
  • 結直腸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在TNM分期系統中,醫生使用體格檢查、活檢和影像檢查等的結果來回答TNM分期中的3個關鍵問題: 腫瘤(T):原發腫瘤在哪裡,擴散到腸壁和臨近器官有多深? 淋巴結(N):腫瘤是否擴散到淋巴結?如果有的話,擴散到了哪裡的淋巴結和影響到了多少淋巴結? 轉移(M):癌症已經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嗎?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科學家們已發現使用不同的端粒酶過表達方法(包括基因治療策略)來維持成年小鼠中的端粒長度可以延緩衰老和年齡相關病理特徵,並延長它們的壽命。但是,端粒酶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都被重新激活,這引起了人們對端粒酶重新激活在促進腫瘤發生中的潛在負面長期影響的關注。
  • ...這種基因檢測有望預測|橫紋肌肉瘤|基因|預測|癌症|胚系|-健康界
    橫紋肌肉瘤(RMS)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卻是兒童軟組織肉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6歲以下兒童。與其他兒童癌症相比,其遺傳易感性尚不明確。近日,美國《國家癌症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癌症易感症候群相關的胚系突變,可能增加橫紋肌肉瘤的遺傳風險,且胚系突變檢測應根據腫瘤亞型進行,與患者年齡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