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搬家失敗,即興寫了首詞,通篇哭窮,其中9個字令人捧腹

2020-12-27 一盞茶吧

如果於嬉笑怒罵間就能寫出一首詩詞來,那麼應該就是所謂的到達寫作的最高境界了吧。但在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文人並沒有多少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自是不必言說也位在其列,宋代詞壇裡,能入此行列的,肯定有蘇軾與辛棄疾。但在這些人之中,唯有辛棄疾詞文風格變化最大。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在上面提及的5人裡,人們總覺得李白是肆意灑脫、狂傲十足的;杜甫是沉悶憂鬱、常伴愁思的;

白居易是兼具雅俗共賞與現實的;蘇軾則超然豁達、灑脫非凡的。只有辛棄疾,不知道該怎樣形容他才準確。

在他深情之時,有又見那人在燈火闌珊處的殷殷期盼;在他傷感之時,有醉中夢回沙場的鬱郁不得志;於他閒適之時,有於稻花香中聽蛙鳴的恬淡自然;就算是他喝醉時,亦有和松樹互相言語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場景。

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是一個與上述描寫都不同的辛棄疾,這是一個自嘲哭窮的辛稼軒。因為搬家不成所作的自我嘲諷之作,這首詞就是《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接下來就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我亦卜居者,歲晚望三閭。昂昂千裡,泛泛不作水中鳧。好在書攜一束,莫問家徒四壁,往日置錐無。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舞烏有,歌亡是,飲子虛。二三子者愛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論誰共,白鶴飛來似可,忽去復何如。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寫下此作之時,辛棄疾正準備搬家,但因為房屋失火,暫時無法搬遷。於是就在詞的序言之中,表達了自己有感而發所作下此詞的自嘲之情

於詞上片的開篇中就將自己描述成一個居無定所,擇處而居的人。甚至還將自己比作水鳥一般漫無目的地於世間漂泊,充分地體現了此時作詞之人的無奈之情

緊接著,下一句辛棄疾就開始哭訴自己的貧窮之困了。他用白描的寫作手法敘述了自己家境窘迫:房屋內空空蕩蕩,沒有其他物品,只有一堆書籍與自己作伴。

這上片的最後一句可以說是十分誇張地描述自己的貧窮了:向借用朋友來搬家的馬車給自己運送家具,結果車比家具還多,這場面屬實是十分尷尬了。

詞的下片也精彩異常,只用前9個字就能引得人們開懷大笑,這第一句說得是自己現下家中既無歌姬獻藝觀賞,也沒有樂師奏樂取樂,就連美酒都無法喝到。這又與序言裡的「病止酒,且遣去歌者」前後呼應

辛棄疾更是用三個動詞與「烏有」、「亡是」、「子虛」三個典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其文風愈加詼諧幽默,滑稽風趣。十分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貧窮。

接著往下的這句是在說自己除了有兩三個至交好友之外,就沒有別的朋友了。其實,只要閱讀過大量辛棄疾所作的詞,就可以看出他並不要求人生知己過多的目標,而這也體現了他高尚雅潔的品質所在。

因為朋友不多,所以每每有心事之時,就將深山中的白鶴與飛鳥當作夥伴傾訴。於是就有了「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般發自內心的釋然感嘆。

即便此時正是落魄清貧,甚至家中財物所剩無幾,但詞人依舊能在山中鳥兒的陪伴下,在三兩好友的掛念中自得其樂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

這一整首詞通篇都是用玩笑戲謔,詼諧幽默的筆調來描寫。表面上看是辛棄疾在哭訴自己的悲慘境遇與貧窮困苦,實際上卻是以詞明志,表達自己即使是清貧一身也絕不沾染世俗之氣,只與山水詩畫相伴也能自得其樂的美妙志向。

這首詞的出現,足以顛覆大家對辛棄疾的固有印象,果然,有所成就的文人即便是落魄了也比常人的境界要高。你們又有沒有感受到他如此與眾不同的一面呢?歡迎一起討論哦!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搬家不成功寫下首趣詞,通篇都在哭窮,其字9個字令人捧腹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另一種風格的辛棄疾,這是一個哭窮時的辛稼軒。56歲的辛棄疾搬家不成,於是便寫下首詞自嘲,在詞中他通篇都在哭窮裝可憐,其中9個字更是令人捧腹,堪稱哭窮的最高境界。《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將遷新居不成,有感,戲作。時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 搬家不成,辛棄疾寫了一首《水調歌頭》,詼諧幽默,全篇都在哭窮
    翻閱資料,認真歸總,我們發現能做到如此的文人寥寥無幾,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定可位列其中,宋代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絕可榜上有名。而在其中,文豪辛棄疾的風格變化特徵較為明顯,我們不妨從此入手。這唐朝盛世如我們所聞,萬國朝覲,人間界共襄盛舉。
  • 中秋夜辛棄疾通宵喝酒寫調皮詞,境界超一般中秋詞,王國維:神悟
    根據序言我們可以得知,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候,正是中秋夜通宵喝酒時。因為友人說前人寫月的詩詞都是寫等待月亮,卻沒有寫送別月亮的。於是辛棄疾便即興寫了這首詞,想來當時的辛棄疾已然喝了個大醉,要不也不會寫出這麼如夢如幻的調皮中秋詞。 這首詞效仿屈原的《天問》體,全詞使用了很多的問句,而且問的都是當時人們難以解答的一些問題。
  • 老詞人見一位閨中女子和偷花賊說話,童心未泯寫首趣詞,令人捧腹
    辛棄疾看見小孩偷棗,不但不上前阻止,還寫道:「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白居易看見有小孩划船偷採蓮,打趣地寫道:「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楊萬裡在旅店裡看見一群孩子捉不到蝴蝶,調侃地寫道:「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些詩壇名家們的一首首童心未泯之作,讓我們見識了古代文人內心的天真和豁達。
  • 辛棄疾搬家不成,心生感慨,寫了一首詞,充滿了自嘲和無奈
    像辛棄疾,他的一生生活得比較坎坷,自己一生都在追尋的目標也沒有完成。但是他還是能夠在朝廷做官,想必他的生活雖然不如意,但一定不會為吃穿發愁。辛棄疾寫過一首詞《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這首詞中都是辛棄疾表達自己家徒四壁的情況。
  • 辛棄疾的這首詞寫得極有意思,把鄉村頑童描繪的活靈活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一代偉大的詞人,同時他也是抗金名將,帶領過軍隊真正的上過戰場,這一點他與陸遊和嶽飛是很像,都是屬於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作為一位愛國的文人,辛棄疾完全可與眾多人相媲美,例如他的才華,那在南宋也是首屈一指,他寫過很多非常優美的詞作,並且還在自己的詞作中,
  • 將八十歲的姑姑,誇成十八歲的姑娘,辛棄疾是「真皮」!
    所以,當辛棄疾的姑媽八十大壽的時候,自然要隆重慶賀一番。因為有一個著名詞人做侄子,這位姑媽也沒客氣,直接找到辛棄疾,讓他給自己寫一首賀壽詞,要求詼諧幽默。 「來索」,也就是姑媽或者姑媽的兒女們,主動找到辛棄疾,讓他寫這首詞的時候,詼諧一些,幽默一些,能把老太太逗得開開心心,最好了。 這個要求難不倒辛棄疾,這位大詞人提起筆來,寫下一首令人捧腹的詞—— 更休說,便是個、住世觀音菩薩。甚今年,容貌八十歲,見底道,才十八。 莫獻壽星香燭,莫祝靈龜椿鶴。
  • 從辛棄疾的這首詞中,感受古代軍旅的豪情,尾句意味深長
    在古代詩詞作品之中,有一類詩詞便是寫古代軍人氣概和戰場的,我們把這一類詩詞叫作「邊塞詩」,一提起這種問題,我們便能在第一時間想到王昌齡、高適、辛棄疾等這些熟悉的名字。當然,隨著這些名字流傳下來的,還有那些經久不衰的作品。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辛棄疾,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詞詩柔和的能人,可以以景喻情,以物喻志。讀他的詩,你可以體會到淡淡的哀涼,也會有感情細膩的一面,雖說他在詞上成就獨樹一幟,在其他方面也很厲害。從宋史了解到,他作為抗金名將,常常因不滿寫下憤慨,罵盡官場人員的心。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這首詞表達了辛棄疾對妻子綿綿不盡的愛意,以及遠在他鄉對範如玉的思念之情。但這並不是《滿庭芳·靜夜思》的精髓所在。 那就是這首詞最大的亮點,他寫這一首詞,用短短94個字在表達愛意的同時,又囊括了25種中藥材的名字,你能找出幾種? 它們分別為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流(硫)黃、黃柏、桂枝、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地黃還有菊花。
  • 辛棄疾的這首詞,小時候看不懂,長大後卻深有感觸,字字直戳心窩
    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是寫愁之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寫愁之多;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是寫愁之重。這些抒寫愁懷的詩詞,便把「愁」進行了形象化、具體化、立體化,使人讀起來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感染人心。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宋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便是一首通篇寫愁的千古名作。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
  • 56歲的辛棄疾搬家,寫下千古佳作,初讀笑出眼淚,再讀心酸不已
    因為卜又有佔卜、選擇的意思,居又是居住地的意思,所以,「卜居」漸漸成了人們佔卜居住地,或者搬家的代名詞,但對於文人們來說,卜居其實終究是語含雙關,既是選擇居住的地方,也是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一千多年後,南宋有一位抗金英雄辛棄疾,他的一生也是坎坷跌宕,屢次被貶,又屢次被起復。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提起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做君王時做過哪些正事,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筆者說只有30多首,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覺得有些驚訝:才這麼點數量嗎?是的!能確定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多首,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僅有這幾千字,字數和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
  • 辛棄疾的這首詞別具一格,問了八個問題,有創新更有深度
    有一年的中秋節,辛棄疾與客人喝酒聊天,通曉歡愉,興致很高。天快亮時,客人說過去的詩詞寫月亮的很多,但是寫送月的卻少。趁著酒興,辛棄疾便躍躍欲試,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很有意思的《木蘭花慢》。這首詞模仿屈原的《天問》,在詞中提出很多問題,構思新穎,藝術上也很成熟,而且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至少領先哥白尼幾百年。木蘭花慢 辛棄疾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那,在這兒,我們提到了辛棄疾,就說說他的另一首,關於「愁」的詞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在寫「愁」方面,其實跟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裡面處處充滿了想像。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 蘇軾失眠寫下絕美之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一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詞的開篇就是驚豔千年之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短短12個字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時光的匆匆。第二句中詞人聽著走廊裡傳來響聲,秋風蕭瑟中,一股愁緒也爬上了眉頭,染白了兩鬢。詞人截取了秋涼、秋風、秋葉等秋日之景,將滿腔的愁苦寫得淋漓盡致。詞的下片因為酒和月的加入,這份愁苦變得令人難受。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蘇軾、辛棄疾為最。蘇辛的詞作中從不乏慷慨激昂之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哪怕是歷經千年讀者依舊能夠透過時間的脈絡感受到他們的沖天豪氣。
  • 辛棄疾《破陣子》是千古名篇,因其中七字,家長建議將其移除教材
    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得了天下,他自己也害怕手下的人效仿他來個兵變,所以天下初定之後他就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從這裡開始,宋朝就開始了重文輕武的風氣,縱觀整個宋朝,名相出過很多個,但是拿得出手的武將沒有幾個,好不容易出了嶽飛這麼一個民族英雄,卻因為趙構忌憚嶽家軍驍勇,秦檜從中讒言,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