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夏陽5月20日報導: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已經邁入人口深度老齡化階段。昨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制訂發布了《關於促進本市養老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增加多層次養老照護服務。今日,位於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的上海梧桐人家養老院舉行開業揭牌儀式,正式投入運營,申城多了一家高品質居家式公寓型養老院。
圖片說明:開業揭牌儀式
記者了解到,該養老院是位於太平小鎮·梧桐人家養老社區內的一棟獨立公寓,主要針對介助介護長者提供專業照護服務,總建築面積約1.3萬㎡,共設288張床位,四種戶型可選,均為雙人間,是一所集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體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輻射上海市區及周邊城市,具有示範作用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
「1+1」模式,夫妻分床不分家
對於老年夫妻來說,一方身體健康,一方需要護理的情況亦不在少數,然而由於床位供應緊張、院區管理政策等客觀因素,夫妻雙方不僅很難實現同居一室,對醫療護理和文娛的迫切需求也難以有效兼顧。
基於這一市場需求,上海梧桐人家養老院創新採取「1+1」照護模式,即一方可自理、一方需護理的長者夫妻可一同入住同一套公寓,根據護理等級分別設置普通床與專業護理床,長者夫妻無需承受分離之苦,且可同樣獲得持續專業的照護服務。與此同時,該院針對有分房睡需求的長者夫妻,也有對應兩室戶型可供選擇。
圖片說明:可按夫妻不同需求分別配床
該院負責人告訴東方網記者:「像這樣的產品模式,在市場上應該說是比較創新的一種,保證了一對夫妻正常的家庭生活,需要護理的長者可以得到專業高效的照護,而完全自理的長者也可以省出照顧另一半的心力,在多元化的活力社區中找尋更多精彩與樂趣。」
養老院+養老社區 二級康復醫院即將開業
該養老院屬於太平小鎮·梧桐人家養老社區的一部分,自理生活區主要針對健康長者,更加注重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的打造;養老院作為專業護理區,主要針對介助介護長者,更加注重生活照護服務的提供。二者在定位上形成差異,在功能上形成互補,實現「自理-半護理-全護理」的閉環,真正讓持續照料服務落地。
圖片說明:梧桐人家養老院也是養老社區的一部分
周阿姨夫妻倆是梧桐人家自理生活區的居民,其父母也住在隔壁,周阿姨告訴記者,「二老都已90多歲,搬來這裡前已經住在烏鎮的一家養老院,對他們來說,從養老院切換回獨立生活的狀態多少有些吃力」,周阿姨說,當時看中了梧桐人家的一站式照料,如今養老院開了,父母選擇搬到養老院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只不過換了一棟樓,但卻能得到更專業的照護。
據介紹,長者入住時,養老院會根據長者的身體特點、實際需求和個人喜好,結合專業的照護評估結果,針對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四個級別的長者,為其「私人定製」全過程專業照護計劃,包括醫療康複方案、用藥管理方案、個性化膳食方案、疾病防治方案、運動方案、心理健康方案等。
圖片說明:入住老人
記者了解到,梧桐人家自建的二級康復醫院也將於2020年底開業,通過引入國外先進的老年病康復及專項護理技術,為長者構築急診急救保障、老年慢病管理、老年康復的三重防線。
此外,梧桐人家養老院按月收取費用,床位費加護理費每月9000元起,餐飲費依據個性化膳食標準另計。該院負責人表示,目標客群主要定位於上海市及周邊地區經濟實力較強、對養老服務品質有更高要求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