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拿 2000 工資與 20000 工資的職場人到底區別在哪裡?

2021-01-09 職場白話

文 | 職場白話 百家號| 原創首發 · 抄襲必究

就在前兩天趕地鐵,聽到一個很讓人反思的話分享給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月薪2000和月薪20000到底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是生活水平上變得更好了,還是就是說壓力增加了。

月薪2000真的就比月薪20000過得累嗎?在地鐵上有個小夥這樣說自己,我才不想月薪2萬,月薪2萬雖然收入變多了,但是支出也會相應地變多,想要賺到月薪20000要付出的勞動也會更大,得不償失,還不如拿著點錢過點瀟灑的生活。

不可否認,這個小夥倒是有一點說對了,想要月薪2萬,肯定要比月薪兩千的人更加的累,可能房貸車貸,晉職壓力、業績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

但是也有人說這個小夥子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自己沒有能力賺2萬才說這樣的話!那在職場裡面,為什麼有些人做同樣的事,卻拿著月薪2千和月薪2萬不同的收入呢?

總結了一下,在職場當中,決定一個人薪資待遇水平的本質區別有以下幾點!

01一,做事情的執行力是首位

為什麼說執行力是關鍵呢,因為不管是領導交代的任務還是自己工作上的事,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執行力,是很難把事情做好的。

人都是有懶惰心理,對待困難的事都喜歡拖來拖去,最後等著別人來催才真正的做事!

所以一個優秀的員工在職場力上面一定是最棒的,領導說一他能舉一反三,而普通的員工就恰恰相反了,領導說一就是一!

02二,對待事情的看法很重要

一千本書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職場裡面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做事的態度和方法。

但是要說把事情做好做完美,還是得看這個人對待事情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普通員工對待事情可能就是草草了事,做完就算了。

而那些拿著高薪的優秀的員工可能會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接待客戶,優秀的員工會投其所好聊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會主動提早等候表示對對方的重視!

03三,對待職業規劃有清晰的認識

最後就是關於職業規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也是演員,都在演繹自己的一段人生。

劇本我們自己寫,角色我們自己定,所以在職場裡面,你是否有想過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呢?

一個人的職業規劃能夠指引他們前進的目標,讓他們不至於迷失方向。

對待職業規劃,我們一定不要草草了事,要重視起來,如果還有對自己職業規劃不清楚的,一定要看一下這一本書。《遠見》寫到了人生的三個階段,也就是我們職業生涯的三個階段

在這本書裡面,3大職場燃料,4大黃金問題5個關鍵數字,100小時測試……帶你打造理想的職業生涯。

2017年Axiom商業圖書獎獲獎作品,2016年「商業:職場」類圖書獎,榮登2017年國際圖書榜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寫在最後:如果說月薪兩萬很容易做到的話,那真的是騙人的,但是如果說你能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努力,有執行力,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我相信你就一定能夠成功!

我是職場白話,一個在職場裡面奮鬥的90後如果你覺著本文還行的話,請給作者一個轉發收藏,謝謝!

相關焦點

  • 拿2000工資與20000工資的區別,你不得不服!
    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這樣的三張聊天記錄,讓你一眼就能明白:拿2000
  • 拿4000工資和4萬工資的人有何區別?這3方面就能告訴你,很準
    拿4000工資和4萬工資的人有何區別?這3方面就能告訴你,很準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工資情況其實都是比較關心的,因為這不僅代表著自己一個月的勞動成果,也關係著自己接下來一個月的生活品質。所以當我們在上班的時候,就總是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業績能夠多提升一點,這樣的話,就能夠拿更多的提成。
  • 新人工資比我高,心裡不平衡,只有跳槽這一條路嗎?
    但我們也知道,跳槽不是動動嘴皮子的事兒,每個人情況的不同,要承擔的風險也不一樣。對於高齡職場人來講,這個風險還需要家人和你一起承擔,所以很多人會尋求更加折中的辦法。所以,到底怎麼辦?我們不妨先來分析分析,為什麼會出現「薪資倒掛」的現象。
  • 剛畢業,每個月多少工資算正常?
    應屆畢業生,做的銷售工作,每天面對不一樣的人,受過打擊,也得到過鼓勵,抱怨過工資,也想過辭職,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佛系的去安慰一下自己,看見比自己工資高的同學會投去羨慕的眼光,可看見比自己累的同學又會覺得自己的工作還不錯。也許,剛畢業,絕大部分職場新人的經濟狀況都處於一個比較窘迫的時期:畢業前我想著發家致富,現在我只想解決溫飽。
  • 一些公司都把工資拆成了固定工資+績效工資,你怎麼看?
    給員工降工資,員工當然會有意見了,這個協商的過程就會變得無比困難,通常要溝通很久,對公司來說耗時耗力。但給員工降工資,是公司經常要用的一個管理手段,固定工資既然降起來這麼困難,公司當然會琢磨其他更好用的方法,於是績效工資就出爐了!績效工資是可以隨意降的!
  • 疫情期間,只拿底薪的醫務人員:1000 多工資,還有 400 是取暖費
    在調查中,大部分醫務人員都表示自己的薪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普遍出現了「只拿基本工資、績效全扣」的情況,有醫生表示,「疫情期間一個月只發 2000 多元,連房貸都還不上」。 同時,也有民營醫院院長表示,疫情期間,醫院現金流壓力巨大,自己幾個月以來拿的都是「生活費」,不僅拿不到財政補助,銀行看到醫院虧損,連貸款都不願意發。
  • 做了13年的員工,離職後才明白:決定你工資上限的,是這3件事
    「想提高收入,只能靠副業,靠漲工資太慢了。」 「職場上漲工資全看領導喜愛,和能力無關,幹得好也漲不了。」 我明確告訴你一件事,相信你也一定會認同: 職場上年薪百萬的人一定會有,只不過比例很低。
  • 2000+?10000+?護士工資到底多少錢?
    護士一個月工資多少錢?有人說護士的工資很高,存幾年,可以在三線城市買套房,有人說護士的工資很低,只能解決溫飽。一時間,各種聲音,護士的工資多少成了謎。今天,我們收集了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護士工資,來看看她們每月工資多少錢吧!
  • 職場百科:護士證怎麼考?護士與護師有什麼區別?平均工資如何?
    作為女性三大職業之一的護士,畢業後都要考取護士證,那麼護士證怎麼考,護士與護師有什麼區別?護士證怎麼考?考試合格後,護士資格證由人社部和衛生部共同蓋章,考試當地的人事部門或衛生部門發放。報考條件包括,普通全日制中等或高等學校護理,助產專業專科或本科學歷,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1年,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經驗。
  • 「高校特聘副教授,月收入到手3000,工資給我潑了盆涼水」
    浙江某一本高校特聘副教授,上個月收到工資是5000多,現在想起來可能是發了兩個月的,今天收到簡訊通知,工資3000加個零頭,雖然到高校工作本就不是奔著高工資去的,但是這個工資只有大組裡博士生收入的一半,租房就得2000,如何生活,還向家裡老人伸手嗎?
  • 年底1個小操作,幫你明年「漲工資」丨2021個稅指南
    剛買房的他,給我截圖了一個公司通知:問:他是不是能多抵扣點、到手的工資能加了?這一問,也提醒了我這個「重要事項」——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可以確認2021年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了。這對於廣大「打工人」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它如何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工資,新的一年我們該如何填報。01 什麼是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 15號發工資和30號發工資的公司,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懂
    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一個月最開心的時候估計就是發工資的那一天了,不過有的小夥伴們發現,現在好像不同的公司發工資的日期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公司2號發工資,有的公司15號發工資,有的公司31號才發工資。那麼不同的時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看完我終於明白了。勞動法規定,薪酬遞延發放不得超過一個月。
  • 為什麼不讓你討論工資?職場新人早知道早好
    職場是個競爭激烈的地方,一幫人在一起共事,免不了要做一些比較。那麼怎麼比較呢?我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比誰的工資高。所以工資這個東西在工作中經常被拿來討論,儘管大多公司不允許員工私下討論薪資,但還是有很多人,主動去打聽別人的工資。
  • 人在職場,這六種老闆跟不得,拿不到工資算是輕的
    人在職場,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闆,遇到一個好的老闆,既增長了才幹,又豐富了閱歷,就如同遇見一個人生導師,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最終成為和他一樣的人;而遇見一個差的老闆,越幹越刁,唯利是圖,最終近墨者黑,你也會成為和他一樣的人。
  • 實習生工資為什麼不高?
    一天8小時和正式工一樣,工資卻只有幾分之一。今天這篇文章將從僱主的角度談一談:為什麼給實習生的工資不高。我們希望同學們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除了多一份對職場的了解,在找實習、找工作的時候,能更多的從個人發展、行業平臺前景等方面評估工作,不只把工資作為第一位衡量因素。
  • 在上海要拿多少工資才算正常?
    在上海多少工資算是正常水平?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拿最繁華的靜安區平均工資來看數據顯示淨到手8300多元,而最差的崇明區平均工資收入6000元不到。所以,即使是在上海,這16個區的平均工資差距也拉開得比較大。
  • 工作十年工資反倒不如應屆生,遇見職場工資倒掛怎麼辦?
    這話說出了很多現代人的心聲,朋友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其實也是這個,尤其是工資高低更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然後問題就來了,儘管單位一般不願意告訴員工彼此工資是多少,這個成了很多人的秘密,但彼此之間打聽一下就會發現讓人難受的事。在小米工作的小張就是這樣,自己辛辛苦苦在公司待了四五年,每天都勤勤懇懇的工作,但是一問新來的員工,他的工資比自己的還要高上許多。
  • 職場陷阱之一,不要跟同事談論工資
    有網友在後臺留言,說道自己剛入職不久,和同事剛剛熟悉之後大家就開始旁敲側擊的問她工資,自己也不知道要不要和他們說?又感覺自己剛來的,不說心裡不好意思,讓同事覺得她不好相處。看到這位姐妹的留言,只想說:「你拿同事當姐妹,同事拿你當小白!」不要再問職場真的沒有朋友麼?
  • 我做了13年機械工程,離職後才明白:決定你工資上限的,是這3件事
    想要拿高薪先把自己變成「職場怪物」我總是說,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拿高薪,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怪物」。很多人不理解,其實道理很簡單:升職加薪這件事,一定是意願大於能力的。漲工資不能靠別人哄,自己首先要有更進一步的強烈意願。升職加薪很難,高薪的概率很低。當一件事很難,概率很低時,如果你去做,就會被一些人懷疑為「忽悠」,或當作另類的「怪物」。
  • 目前教師工資是多少?教師工資和公務員工資對比
    在很多人眼中,公務員是金飯碗,在小編家鄉那邊,一直把公務員喊作「吃國家糧」,而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備受尊敬,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能收穫桃李滿天下的喜悅與成就感。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熱衷拿教師和公務員的工資對比,因為兩者都屬於公職,具備可比性。近幾年一直在說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工資,那麼目前教師工資到底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