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對「吃手指」情有獨鍾,萌萌噠的背後家長需要這樣引導

2020-12-20 SUM電影

鄰居家的小西今年一歲半了,非常可愛招人喜歡,然而孩子卻有一個讓爸爸媽媽都深感憂慮的小習慣,喜歡吃手。

在孩子高興,生氣,煩悶的時候,她都會拿出自己的小手指放在嘴裡吮吸,得意的時候吃的「吧吧」響。雖然這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家長如果制止孩子「吃手」,孩子就會生氣,甚至故意和家長作對。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明星曬出自己孩子的吃手照片,萌萌噠真有意思,但是面對家長的擔憂,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呢?

聽聽專家怎麼說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將性慾本能的力量稱為「力比多」,他還將出生後到性成熟時期的性心理分為幾個階段,其中有一個階段就叫做「口欲期」。

從出生到一歲半的孩子都屬於口欲期階段,此時的孩子從吮吸母親的母乳中不僅能夠得到必要的營養和身體所需,還可以獲得很大的快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口唇,口腔活動非常感興趣,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很多的孩子在吮吸手指,咀嚼東西的時候喜歡發出各種聲音,並能夠從中得到快樂。

如果孩子的口欲得不到滿足,可能會造成孩子成年後吸菸,嗜酒,貪吃等不良情況,更重要的是,還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下降,造成他們缺愛的心理,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滿足孩子的口欲要求。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吃手心理分析

1-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吃手不是一個毛病,而是一個發展過程

人類有幾種共通的需要,其中之一就是對於身體接觸和心理刺激的需求,孩子需要安撫,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安撫就會有匱乏的感覺,吮吸手指是一種對於觸摸的體驗和刺激。

孩子吮吸手指是本能的非口語安撫自己的方式,兩歲之前的孩子,大多會有普遍的恐懼。比如和父母分離的焦慮,在睡眠中做噩夢的焦慮,失去對生理和情感功能的控制焦慮,而孩子吮吸手指可以對自己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因為吮吸手指的過程本來也就是對自己生理的調節和自我控制的過程,也是他們學會利用和信任自己身體能力的過程。

3歲以上的孩子吮吸手指

如果你的孩子超過了三歲,還在吮吸自己的手指,相信家長們都會感到焦慮,擔心孩子的習慣會變成一個無法修正的惡疾。

孩子們吮吸手指是一種生理反應,也是心理發展的需要,當他們感到孤獨,害怕,恐懼的時候,他們都會通過吮吸手指來讓自己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以此來減少自己的不安,緩解自身的壓力。

有調查顯示,缺少親人關愛或者心靈得不到慰藉的孩子更容易養成吃手指的習慣,如果長期得不到糾正則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孩子吃手指的引導策略

1,行為「忽視」

如果孩子這種情況不是特別嚴重,那麼家長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因為過多的注意和指責都會讓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行為,也更為緊張,在這種壓力下,反而會強化孩子的吃手行為。

所以,當孩子偶爾吃手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克制自己內心的焦慮,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假裝沒有看見。

2,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有的時候,孩子們吃手指只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因為他們平時很少能夠得到家長那個的關愛,所以,家長需要反思一下,是否平時對於孩子的關愛較少?

是否等到孩子養成了不良行為之後,才想到需要關愛孩子?

如果你工作太忙,每天抽出十分鐘時間陪伴孩子,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3,嘗試替代動作

孩子喜歡吃手,有的時候是因為他們的手指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受他們控制的。

所以,家長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來佔用孩子的雙手,比如設定一些需要孩子動用雙手才能夠完成的遊戲或者是手工,拉著孩子的小手一起活動,用另外一種更大的快樂來代替孩子吮吸手指所獲得的快樂。

儘量將孩子的生活安排的豐富多樣,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快樂起來,他們自然就不會過分的留戀自己的手指。

如果孩子在口欲敏感期,家長可以提供給孩子磨牙棒,磨牙餅乾等乾淨有質感的東西,讓孩子充分的感受,滿足孩子的口欲,同時也能夠進一步糾正孩子吃手的動作。

4,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很重要

在對孩子吃手的研究中,很多的專業工作者使用獎勵的相關計劃減少了4-11歲孩子吃手指的行為,家長也可以借鑑。

尋找到孩子喜歡的物品或者是玩具進行獎勵,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出現吃手指的行為,那麼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注意規定的時間要逐漸加強長,直到你的孩子不再吃手指。

5,營造溫馨,寬鬆的家庭氛圍

解決孩子吃手指的根本方式除了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之外,還要提供給孩子溫馨的成長環境,讓孩子的內心漸漸地強大起來,能夠感受到父母親人之間濃濃的家庭氛圍,讓他們快樂成長。

家長需要找到讓孩子不安的原因,消除引起孩子不安的焦慮的外在因素,讓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

同時積極引導孩子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家庭環境,比如看書,玩積木,橡皮泥,跳繩等,讓他們在愉快的家庭氛圍中逐漸地消除自己內心的不安,幫助孩子逐漸糾正。

6,要注意孩子的手部衛生

很多的時候,孩子都喜歡用小手去「探索」各種的物體,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把手放在嘴裡,孩子就很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危害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給孩子用清水洗手,保持孩子的雙手乾淨。尤其是要保持孩子下巴和脖子清潔乾燥,以免孩子流口水時會出現溼疹等問題。

相關焦點

  • 寶寶吃手吃腳撕紙敏感期,家長學會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無論是紙巾還,是爸爸媽媽的書畫,建築圖的圖紙,都成了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少家長不太懂得孩子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不理解這些動作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加速器,就會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為什麼大的孩子長大了還會吸引手指?
  • 這個所有孩子都有的小動作,容易導致手指畸形,家長早知道早引導
    一、為什麼孩子會喜歡吃手手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面對幼兒發展規律這一問題上,他指出,0-1歲的寶寶會出現口欲期,把時間往後推1-2年,是幼兒口欲最飽滿的階段。除此之外,還容易導致手指畸形。由於幼兒在成長初期,牙齒排列不整齊,並且對力度的把控非常不到位,所以經過過久的吮吸一個手指,可能會因此而變形。這也提醒家長們,寶寶的吃手的習慣必須得到引導和改變。
  • 孩子吃手、咬指甲的習慣要怎麼戒除?家長用這3步引導,或能根治
    正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將解決的時候,其中一個寶媽說:「其實孩子有這個行為非常正常,我家孩子之前也是喜歡吃手指,有時候還會啃手指甲,但是後來通過我們的引導逐漸改正過來了。其實孩子愛吃手背後不止是行為原因,更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時期。」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當時也給孩子的父母反映過這樣的一個小動作,父母說其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把指甲啃的流血,從來都沒給他剪過指甲,都是他自己的啃。其實在我一旁觀者來看孩子的小動作與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著很大關係,家長要尋找小動作背後的原因,多數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一、孩子出現吃手、啃指甲的原因。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可能是「孔雀心態」在作祟,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然而面對孩子的「攀比心」,家長往往會很糾結——一方面覺得應該要滿足孩子,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又會擔心這樣是不是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愛攀比有競爭意識和上進心,在正確的引導後能導向正能量的表現。當然,家長仍然需要注意,孩子過分攀比,會養成亂花錢、追求高消費的壞習慣,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在心理上,長時間的攀比讓孩子總想超過別人,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幸福感大大削弱,甚至因為嫉妒、不服等負面情緒出現不良行為。
  •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家長需要正確把握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背後的心理,家長需要正確把握很多父母一提到孩子撒謊就仿佛如臨大敵,好像孩子撒謊是變壞的開始。然而事實上說謊是孩子發育成長的一部分,與孩子的道德品質無關。每個孩子撒謊的動機不盡相同,背後隱藏的心理原因,而這些原因都與家庭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一、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的原因其實是有很多種的,有時候因為自己做錯了事非常害怕會受到責罵,有的時候是為了想要得到家長的誇讚,有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做的事情並不是孩子喜歡的事情等,這些都是孩子撒謊的原因。
  • 孩子身上的那些毛病:正確應對孩子咬指甲、吃手指行為
    孩子咬指甲、吃手指應該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問題,爸爸媽媽不斷糾正孩子的這種錯誤行為,甚至有的爸爸媽媽採用在手指上塗抹苦味汁液、講恐怖故事等方法,「幫助」孩子改掉這種壞習慣,但是有時候反而效果甚微甚至孩子產生了叛逆情緒。那麼,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孩子咬指甲、吃手指的壞習慣呢?
  • 為什麼孩子對捉迷藏情有獨鍾?內心動機很有趣,父母可順勢做引導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小孩子都非常喜歡玩捉迷藏,這是家長們都發現的一個特點。小孩子總是喜歡躲起來讓爸爸媽媽來找自己,而且總是樂此不疲。那麼小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捉迷藏這個遊戲呢?家長們可以思考一下背後的原因。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可能是「孔雀心態」在作祟,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而這些孔雀開屏的背後,則是它們爭強好勝的天性,不願其它同類比自己更加吸引人的關注,於是開始瘋狂地進行比較。如果孩子的行動遲緩,那麼家長也需要通過遊戲或者其它方式來想辦法提高孩子自己的能力,不要直接代替孩子做某件事,這樣既不能培養孩子獨立,更不能幫助他們培養正確認識自己的心態。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孩子在「偷拿」東西的時候,往往沒有意識到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的行為叫「偷竊」,只是覺得很喜歡那個東西,想要擁有,於是佔為己有。 所以如果這時候家長很嚴肅認真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偷別人東西?」孩子也許還會反問你:「什麼叫做偷?」
  • 孩子喜歡「吃手指」,雖是小行為卻是大問題
    小孩子吃手也是有一定「苦衷」的,不是他故意想吃手,而是有豐富的心理活動在裡面,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吃手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對待,不要強迫孩子改正。雖然寶寶在子宮裡就已經開始吃手了,那是因為子宮狹小,手指距離嘴唇比較近順便吃手,但是他並沒有學會吃手。出生後,手和嘴巴有了一定的距離,要想吃到手,就要重新練習自己的手臂。使用口是需要手來配合的,當他的口吮吸到手時,口對手的感覺和手對口的感覺需要被大腦統合起來。在兒童心理學上,把這種認知稱為「跨通道認知」。
  •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需要這樣來引導
    請所有家長停止對孩子說:&34;這樣的句式,這樣做不僅會陷入&34;的惡性循環,而且對培養孩子時間觀念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家長的責備,孩子通常是聽不進去的,就算聽了也無法認可。有很多家長說讓小孩子自己吃飯總是會把衣服、地板弄髒,乾脆就家長餵孩子吃飯,甚至我看到有的四五歲的孩子還被爺爺奶奶餵飯呢。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家長把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了,不讓孩子自己去做,實際上是一種過分的寵溺,等於剝奪了孩子成長學習的機會,必須讓孩子明白&34;,即使再困難,孩子也會自己去克服,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成長!
  • 2歲孩子吃手指咬東西,不一定是長牙,還有可能是敏感期
    一位媽媽求助,家裡兩歲的寶寶經常吃手指,最近還總是咬東西,怎麼辦,該如何引導孩子不吃手指,亂咬東西呢?說到吃手指,大家都知道,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那麼一段時間會吃手,這是很正常的,有的寶寶很早兩三個月就自己吮吸自己的手指。一般來講三歲前寶寶吃手都屬於正常的,只要不頻繁就沒事。
  • 孩子喜歡吃手指是正常?專家:不糾正可能產生「大隱患」,要重視
    針對於孩子吃手指會遇到的口腔牙齒畸形等問題,家長朋友們的反應也是不一的。更多的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總是採用呵斥,簡單粗暴的方式將孩子的這種行為短暫性的制止住,並不能根本性的解決掉這樣的問題。孩子為什麼喜歡吃手指1、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吃手指了,原因是在子宮的生存空間狹小,手指距離嘴唇比較近,但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會吃手。
  • 孩子為什麼膽小?真正的原因都在你身上,家長要學會這樣引導
    這樣鼓勵的話語,你是不是經常說? 但菌菌今天要告訴你們一個殘酷的真相:這樣鼓勵孩子,沒一點用! 孩子的恐懼感,並不會因為我們的一兩句鼓勵就消失。 想要孩子更勇敢,搞清楚他為什麼害怕,才是當務之急。 1、孩子為什麼害怕? 其實,孩子的恐懼感跟家長脫不開干係。
  • 為啥你家娃總是吃手?搞清背後的原因很重要,有需要的家長快收藏
    媽媽們肯定都會知道,寶寶會突然間特別喜歡含著手指,自己一個人在床上的時候就抱著小腳啃得很香。有的媽媽就會禁止寶寶做這樣的動作,認為吃手、啃腳是不衛生的行為,手腳的細菌會伴隨著動作進入寶寶身體內,影響寶寶的生長健康。在禁止了寶寶啃手之後,寶寶還是會不自覺地吃手,像是條件反射一般。為了「逼迫」寶寶改掉這個毛病,就在寶寶手上腳上塗辣椒、苦瓜。
  • 還覺得吸手指是正常的?反映孩子心理問題的行為,家長要早知道
    ,這可能與小時候家人的過分照顧和保護孩子有關,讓孩子覺得什麼事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家長的引導尤其重要,趁孩子還小採用積極的方法加以引導:1.分散孩子注意力對於孩子經常咬手指,撕手皮的行為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
  • 2歲孩子手指紅腫起泡,家長很心疼,媽媽的做法卻讓孩子大哭
    你是否總是能看到小孩子吃手?吃的手指各有不同,相同的是都有吃手的習慣,把手指吃得起泡紅腫,仍然不放過手指。孩子高興時喜歡吃手指,害怕時喜歡吃手指,睡覺時也要吃著手指睡覺。為此很多家長很是苦惱。怕孩子手亂抓東西,一不注意把髒東西吃進肚子裡。嚴重的情況,可能會留疤或者使孩子手指變形。
  • 孩子喜歡吮吸手指的原因有哪些?要不要阻止孩子的行為
    1、控制情緒孩子喜歡吃手指主要的一個方面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在孩子快要睡覺的時候,孩子有些疲憊、焦躁不安,這個時候吮吸手指可以使自己稍加平靜、漸漸入睡。有的孩子面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感受到壓力時,也會吃起手指,像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的就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專家:撒謊是聰明的表現,家長應該這樣引導
    看到孩子撒謊行為背後的動機,鼓勵孩子說真話孩子7歲以前的撒謊行為,多數都不是道德問題,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時,可以先思考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不給孩子貼上不誠實、撒謊的負面標籤。比如孩子不想走路,於是說自己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