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的7月,「三下鄉」的鐘聲已經敲響!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院廣泛發動和引導學生和教師深入廣東鄉村調研、走訪村落名人、重溫村落歷史、記錄鄉村發展、展示鄉風文明。我院廣大同學積極投身「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特長,以實際行動為「脫貧攻堅」奉獻力量!
我十分榮幸成為「雲梭社會實踐隊」的一員。由於疫情,本次「三下鄉」實踐活動線上線下同時進行,調研地點採取就近原則。於是,我前往離家只有幾公裡遠的歷史文化名村——鳳凰村,坐落於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社區。
遠遠的,在村口我就能望見一座高塔——鳳凰塔(又稱文昌塔)。
鳳凰塔
據了解,這座塔建於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相傳鳳凰巖棲鳳,後有道士潛修,當地建廟塑其像供奉。因勝跡毀於戰亂,1984年當地群眾和港澳同胞捐資重建此塔,並於該年將此塔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
鳳凰塔旁邊就是著名的文天祥紀念館了。
文天祥紀念館門口
文天祥雕像
大門上方門匾「文天祥紀念館」由當代書法家、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所題。邁入展館大門,即可見中庭樹立的文天祥全身塑像。塑像由漢白玉大理石雕刻,底座刻有文天祥的生平,此雕像由粵港文氏宗親會捐贈。
紀念館的外側有供市民歇息的花園,正門外有一面石制照壁,壁長約五米,上刻有300字的《正氣歌》全文。「《正氣歌》為文天祥精神的人文標杆,以此作為紀念館的路線指引,先行樹立文天祥偉大人格高度,起總覽全局之意。」展館負責人說。
文天祥紀念館分為三個展館,從左至右,順時針方向依次為一、二、三號展館。一號展館展示的是文天祥從出生到高中狀元入仕為官的成長軌跡。二號展館展示的是文天祥起兵抗元的事跡,苦戰東南、出使元營、領兵抗元、戰敗被俘、從容殉國,展現了文天祥一生中最激昂的八年經歷。三號展館主要展示文天祥的人文精神、文學上的成就以及他的後裔在福永鳳凰開枝散葉的情況。
接下來,我去參觀古建築群並詢問當地人。我向當地人了解到,鳳凰村大多數人口姓文,現有古建築約360座,有祠堂、書室、家塾和民居4種類型,這些古老的建築大多數都重修過,但原始的味道卻都保留著。
隊員彭煒婷正在進行調研
文氏宗祠
鳳凰國學堂
不知不覺,調研接近尾聲,我感慨萬千!像鳳凰村這般古老且有富含文化的村落已不常見,保護古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當地的村民很熱情,使得調研很順利。我也從剛開始的膽怯變得大膽!這次「三下鄉」之旅,將會對我以後的學習起到重大作用,我堅信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必須要有很好的實踐能力,我有很多心靈上的感悟,也真正地鍛鍊了自己。
撰文/彭煒婷
2020年0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