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進黨10日召開中常會,「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稱,印度是臺灣第17大貿易夥伴,臺灣是印度第31大貿易夥伴。蔡英文稱,期許臺當局團隊讓臺灣企業和廠商可以順利進入印度市場。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媒資料圖)
海外網5月11日電 臺灣地區領導人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0日聽取「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報告「新南向」政策,蔡英文稱,印度是一個很有機會的地方,但進入的門坎相對比較高,她期許臺當局團隊讓臺灣企業和廠商可以順利進入印度市場。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民進黨10日召開中常會,會中邀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以「新南向二部曲:前進南亞」為題進行項目報告。曾任臺外事部門負責人的黃志芳稱,印度是臺灣第17大貿易夥伴,臺灣是印度第31大貿易夥伴,2016年「臺印」貿易額為50.1億美元,佔臺灣全球貿易比重0.98%。
黃志芳報告還提到,根據印度統計從2000至2016年對印投資金額,臺灣為1.8億美元,排名40,佔比0.05%,臺灣在印投資廠商只有約80餘家,而在大陸的臺商有9萬家。
蔡英文在會中稱,「新南向」政策是臺灣非常重要的計劃,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跟印度還有幾個「新南向」的國家,開始建立「更有結構性的關係」。她表示,尤其是印度,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是一個很有機會的地方,但進入的門坎相對比較高,所以期許臺當局團隊克服這個門坎,讓臺灣企業跟廠商可以順利進入印度這個市場,這是「新南向」政策的重點。
據臺媒報導,報告還顯示,印度市場難度高,包括高關稅保護、地區市場差異大、種姓制度、語言和宗教複雜、地下經濟盛行等問題。
黃志芳參加活動時也指出,「貿協會」陸續舉辦「新南向」商機系列說明會,10日舉行的說明會聚焦印度、越南、新加坡、斯裡蘭卡、不丹及尼泊爾市場,並邀請「印度臺北協會」會長史達仁剖析「臺、印雙方夥伴關係」。「貿協會」稱將針對印度產業鏈做詳細分析、研究,還成立了印度中心、國際營銷諮詢中心,將協助業者開拓印度市場。
據海外網早前報導, 蔡英文5日接受印度等6國媒體聯合專訪,闡述「新南向政策」的思維與目標。蔡英文稱,臺灣的整體目標是加強臺灣與各國在資源、人才、市場方面的合作。對於臺灣推動「新南向政策」,預算編列規模不足,她則強調稱,臺灣擁有的是強大的民間企業及醫療、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農業、防災等各種軟實力。
蔡英文稱,願意與「新南向」國家分享臺灣經驗,幫助印度的「印度製造」政策。而在蔡英文辦公室5日晚間公布的蔡英文接受聯訪的致辭全文中,文中都稱「中國」,而非「中國大陸」。
對於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於2016年5月25日表示,當年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強行推動過所謂「南向政策」,這類為政治目的服務、違反經濟規律的作法,給許多臺商的利益造成巨大損害,也給臺灣的經濟造成不良影響,殷鑑不遠。
馬曉光表示,至於臺灣方面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如果一個中國原則不能得到維護,政治互信不復存在,勢必對之帶來不利影響。如果企圖在國際上進行「臺獨」分裂活動,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這條路根本行不通。(綜編/姜舒譯)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姜舒譯、劉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