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現代教育體系面臨三大挑戰!(值得深思) | 精選

2021-02-07 中國教育報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這篇文章授權轉載自「老施說教育」(微信號:老施說教育)微信公號。



在今年的北京教育論壇上,來自各地的教育學者不約而同地將AI納入視野,言必稱AI 成為今年論壇上的獨特現象。由此,AI 對教育傳統研究的衝擊以及其所帶來的新想像可見一斑。


如今全世界通行的小學、中學和大學三級學校制度,最早於1809年由時任普魯士教育大臣威廉·馮·洪堡提出。這一制度奠定了世界教育體系的基本結構,也劃定了人才成長的基本路徑。這項制度的歷史進步意義在於大規模人群經過標準化的學習得以成長為社會發展各行業需求的人才。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突破性發展,人類社會沿用了兩百餘年的這套自我發展體系可能將面臨重大挑戰。


現代教育體系一共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挑戰。


挑戰1:學生們學習的知識本身可能已經陳舊


在十九世紀,入學時間相隔50年的兩批學生所學的知識差別微乎其微。即便到了20世紀50年代,兒子使用父親當年教材的情況依然並不鮮見。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短短5年,課本中的一些知識已經顯得陳舊。學生們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所學知識可能已經落後於時代。


挑戰2:學生在學校通過知識學習獲得的某些能力面臨被取代


從去年阿爾法狗橫空出世到今年阿爾法元獨孤求敗,人工智慧先後在西洋棋和圍棋這類曾經代表人類最強計算與邏輯能力的領域取得替代性優勢。2017年,一款名為Aidm教育智慧機器人也在北京與6名高考狀元進行了2017年高考文科數學卷的PK。考試結果,Aidm得分134分,6名高考狀元的平均分為135分。考慮人工智慧極速的更新迭代能力,這一測試結果表明,人類通過長時間學習獲得的某些能力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挑戰3:學習本身的意義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當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無論「刺激-反應」的行為主義學習觀還是「認知結構形成與改組」的認知論學習觀,都無法適應層出不窮的問題解決需求。知識的價值將迅速被學習取代。一把鑰匙開一類鎖的時代已經過去,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時代已經到來。標準化的教學,標準化的學習,標準化的考試所培養出來的標準化的人才,已經無法完成——找到鎖(發現新問題),定製鑰匙(建立問題與已有知識的聯繫,整合各種資源,),開鎖(合力解決問題)的過程。



簡而言之,AI時代,人類獨特的能力不在於知識,而在於學習。學會學習,才是學校能給學生帶來的最大價值。



本文作者 | 施劍松,文章為其參與論壇後結合個人觀察所創作。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我們開闢起了一個新的主題,那就是教育類話題優質原創內容的刊發。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讓我們在這裡遇見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在這裡用廣角看世界。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日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平時也關注了這樣的公號,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也歡迎您分享給我們。說不定在下周,我們也會推送給更多的朋友的!


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日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中教君呢?您只需要將您想要推薦的文章連結留言發送到我們的後臺,如果您覺得留言推薦不夠靠譜的話,我們也歡迎您發送文章連結到我們的郵箱:zgjybwx@163.com


我們下周見!


相關焦點

  • "三大作風"面臨"三大挑戰"
    在建黨85周年紀念日來臨之日,重溫黨的三大作風,特別是再次思考三大作風所面臨的三大挑戰,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
  • 科學網— 地學教育面臨「大地學」時代挑戰
    生源質量下滑、學科生態不良   ■本報記者 陳彬 19世紀初,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曾預言,只有將所有地球科學提供的信息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有望確定「真理」。魏格納預言中,「所有地球科學提供的信息結合起來」的時刻也正在悄然到來。 12月5日,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的2020年全國地學高等教育校長論壇上,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在講出這番話後,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大地學」時代。 「地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建立地球系統科學,跨學科、大綜合、大協調的大地學時代。
  • 清華大學孫茂松:NLP 面臨的三大真實挑戰
    近期,在智源研究院成立兩周年之際舉辦的「智源論壇2020」中,八位智源學者針對當前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發展提出思考和看法,從多學科的角度啟發新一代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解決當前面臨的三大真實挑戰,提出可借鑑觀點。
  • AI時代終身學習的創新與發展——2019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高峰...
    她指出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是一種雲服務模式,順應了遠程教育規律,是在教育部領導下的現代遠程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一項實踐創新,主要體現在體制機制、技術運用、服務模式等方面。他分析了教育現代化與終身學習體系的關係,簡要論述了終身學習體系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主要包括發展不平衡、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法制保障滯後、質量保障薄弱、溝通銜接不夠、投入保障不足、學習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等。
  • 新時代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新時代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2018年11月19日 14:41 來源:《復旦教育論壇》 作者:申素平 段斌斌 賈楠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就
  • 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面臨了哪些挑戰?
    會上,由復旦大學牽頭、多所高校參與、超星集團提供支持的「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調查項目」正式啟動,項目旨在通過對全國1000所高校的調查分析,呈現通識教育的發展態勢,分析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總結可推廣的經驗與做法,為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通識教育體系提供有效支持。
  • 白巖松:何為教育中的「德智體美勞」?傲夢提醒,值得深思
    白巖松:何為教育中的「德智體美勞」?傲夢提醒,值得深思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講一下,白巖松先生在一場大會上的演講,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解析"德智體美勞"的教育現象,看看他對中國的教育到底有哪些"不滿意"?。每個人會因為自身的情況就會產生很多的不滿意,會對國家的教育制度出現一些的憤懣之情。這就表示,我們所現在所推行的教育體系並不是最合適的,仍然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大家去修改和完善。如果說強行在社會當中運行一個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必然會引起大的禍患。
  • 陳志文:中國出國留學已到山頂,國際教育面臨四大巨大挑戰
    但在2017~2018學年,我們被印度超越,變成了加拿大的第二生源國,我覺得這些數據和趨勢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 根據上述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出國留學比例的下降實際上是留學的一種成熟、常態化表現。 這些包含了我們的各種進步,其中大家容易忽視的是一個社會進步後的文化問題。
  • 我國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我國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我國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2020-03-04 18:21:27  來源:《電子政務》2020年第3期本文擬在探討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必要性和意義的基礎上,對其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政策建議。二、構建數據要素市場的意義和必要性回顧人類過去數千年發展歷程,經濟周期生產要素的發展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的土地,工業經濟時代的能源和廠房,再到以數據和知識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的轉變。
  • 網際網路+時代對保健品行業的影響深遠,解決三大挑戰是關鍵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ITFIN)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網際網路+時代保健品行業發展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 中國教育體制面臨的挑戰
    隨後的30多年裡,有關正規教育的效益的研究都報告了正向的回報率,因而投資教育被認為是國家發展、擺脫貧困以及保持經濟優勢的重大策略。90年代信息技術迅速興起,人們認為未來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增加教育投資成了國際經濟競爭的又一高峰。中國領導也在各種重大政策中,推進高科技和教育的發展,以求國家在人力資源方面,以最佳狀況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 我國開放在線課程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該白皮書顯示,MOOC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大規模、開放、優質、創新的特點,使其在國內外迅速發展,但目前中國MOOCs建設與發展面臨著「網際網路+」模式突破、商業模式創新、智慧財產權問題三個層面的挑戰。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學習分析實驗室主任鄭勤華介紹,2014年起,北京師範大學與果殼網合作,對國內14個MOOCs平臺、1388門課程和22952名學習者的深入分析。
  • 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但與此同時,信息化時代的移動學習方式對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也形成了衝擊。面對新形勢,漢語國際教育面臨諸多新挑戰。  挑戰之一:師資培養不能滿足海外需求  新形勢下國際漢語教師需求的多元化與國內師資培養的單一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 當代中國法治的路線圖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粗略審視下來,我認為不少刊物的選題有點游離於當今時代主題。因此,我想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當今中國法治面臨的最大時代主題就是研究、規劃、實施如何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到2050年不僅建成、而且水平居於世界前列的法治國家等。
  • 日本獨特的教育方式,值得父母深思和借鑑
    又到開學季,日本背後的人生百態和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深思!04「無情」的老師背著包到了學校孩子們就要面臨另一個挑戰要高於普通餐廳裡面的廚師們也個個都全副武裝就拿一所普通小學的午餐來說學校一共682個學生加上老師和教職人員5個廚師要在三小時內做出720份食物每天也是不小的挑戰
  • 張贇 王小凡:面向科技新時代的科學教育:挑戰與機遇
    中國現代大學的誕生發展伴隨著國家與民族追求獨立、自主、富強的艱苦歷程,經歷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偉大的成績。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四十餘年的跨越式發展,在中國造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紅利。但著眼未來、著眼全球,我們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 經濟面臨三大挑戰,如何跨越
    一個多月後,10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來到鄭州,就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與河南政企領域人士交流。    河南商報記者對劉偉進行了專訪,在採訪中,劉偉談及此次與河南的合作、如何破解省域發展中的人才短板問題,並對包括批零行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三大發展領域
    前幾期的推送中已經從技術視角和教育視角審視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特徵和規律,試圖回答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帶來的潛能、可能面臨的挑戰。而本文將通過回答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與研究領域,以期新一代人工智慧為學校教育的發展提供啟示,從而為構建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貢獻智慧。
  • 構建新時代應用經濟學學科體系
    圍繞應用經濟學的學科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學科發展趨勢等話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價值應用經濟學屬於經濟學一級學科,包含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等二級學科。「應用經濟學面臨的挑戰來自國內和國際,需要綜合平衡處理兩者關係。」曲振濤告訴記者,國內挑戰主要是如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在國際方面,以網絡化、智能化和數位化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必將對應用經濟學原有的學術範式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區塊鏈的綜合科學特徵,必然會帶來應用經濟學範式的革命。
  • 新時代大學英語教改面臨三大轉型任務
    筆者認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急需總結經驗與教訓,著手實施三大轉型任務。  改革開放40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是中國外語教育最有特色的一個領域,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會在高等教育階段如此重視並普遍開展英語教學。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投入與受眾之多,都堪稱世界外語教育史之最。在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實際肩負著中國高等教育領域國際化的重任,同時也是人力資源規劃與發展中提升人才國際素養的基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