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這篇文章授權轉載自「老施說教育」(微信號:老施說教育)微信公號。
在今年的北京教育論壇上,來自各地的教育學者不約而同地將AI納入視野,言必稱AI 成為今年論壇上的獨特現象。由此,AI 對教育傳統研究的衝擊以及其所帶來的新想像可見一斑。
如今全世界通行的小學、中學和大學三級學校制度,最早於1809年由時任普魯士教育大臣威廉·馮·洪堡提出。這一制度奠定了世界教育體系的基本結構,也劃定了人才成長的基本路徑。這項制度的歷史進步意義在於大規模人群經過標準化的學習得以成長為社會發展各行業需求的人才。然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突破性發展,人類社會沿用了兩百餘年的這套自我發展體系可能將面臨重大挑戰。
現代教育體系一共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挑戰。
挑戰1:學生們學習的知識本身可能已經陳舊
在十九世紀,入學時間相隔50年的兩批學生所學的知識差別微乎其微。即便到了20世紀50年代,兒子使用父親當年教材的情況依然並不鮮見。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短短5年,課本中的一些知識已經顯得陳舊。學生們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所學知識可能已經落後於時代。
挑戰2:學生在學校通過知識學習獲得的某些能力面臨被取代
從去年阿爾法狗橫空出世到今年阿爾法元獨孤求敗,人工智慧先後在西洋棋和圍棋這類曾經代表人類最強計算與邏輯能力的領域取得替代性優勢。2017年,一款名為Aidm教育智慧機器人也在北京與6名高考狀元進行了2017年高考文科數學卷的PK。考試結果,Aidm得分134分,6名高考狀元的平均分為135分。考慮人工智慧極速的更新迭代能力,這一測試結果表明,人類通過長時間學習獲得的某些能力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挑戰3:學習本身的意義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當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無論「刺激-反應」的行為主義學習觀還是「認知結構形成與改組」的認知論學習觀,都無法適應層出不窮的問題解決需求。知識的價值將迅速被學習取代。一把鑰匙開一類鎖的時代已經過去,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時代已經到來。標準化的教學,標準化的學習,標準化的考試所培養出來的標準化的人才,已經無法完成——找到鎖(發現新問題),定製鑰匙(建立問題與已有知識的聯繫,整合各種資源,),開鎖(合力解決問題)的過程。
簡而言之,AI時代,人類獨特的能力不在於知識,而在於學習。學會學習,才是學校能給學生帶來的最大價值。
本文作者 | 施劍松,文章為其參與論壇後結合個人觀察所創作。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教育,要用「廣角」來看
我們開闢起了一個新的主題,那就是教育類話題優質原創內容的刊發。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有意思的教育類自媒體公號;
在這裡,你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看教育。
讓我們在這裡遇見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在這裡用廣角看世界。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日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
各位老師、家長,如果您平時也關注了這樣的公號,如果您在平時發現了這樣的文章,中教君也歡迎您分享給我們。說不定在下周,我們也會推送給更多的朋友的!
各位自媒體朋友,如果您想要在周日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微信的平臺上,我們也歡迎大家來自薦!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中教君呢?您只需要將您想要推薦的文章連結留言發送到我們的後臺,如果您覺得留言推薦不夠靠譜的話,我們也歡迎您發送文章連結到我們的郵箱:zgjybwx@163.com
我們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