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到美國,兒子雙母語的堅持與變通

2021-02-13 中美晏洋天

這應該是「中美晏洋天」公眾號裡第一篇寫「中文學習」的文章。在密集的日程裡,兩兄弟還堅持每天上30分鐘的一對一在線中文課、學習部編版的教材。哥哥開始課後讀「幼三國」,弟弟每天聽成語故事,兩兄弟對中文的學習熱情飽滿。很多在國內選擇讓孩子走國際體系的家庭,都有中文學習的煩惱;在海外的華人家庭也一樣。這篇文章我會寫寫兒子從中國到美國學中文的堅持與變通,並分享我用實踐探索出來的校外中文學習的規劃思路,日常推娃學中文的具體資源和方法論,拋磚引玉。

哥哥SG從2歲半就開始每年寒暑假來美國插班微留學。在深圳讀CKC加州兒童會PreK(4-5歲)的時候,我們開始覺得在英語啟蒙、尤其是自然拼讀(Phonics)上已經做得 不錯的CKC,在K年級(5-6歲)難以支撐SG達到英文母語水平,於是我們為他做了轉學申請、入讀AISG廣州美國人國際學校。由於「0投入」,他當時的中文學習是名副其實的「0基礎」,期中期末拿到中文的測評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印象中班裡有個男娃中文的讀字讀詞得分幾乎是滿分,但我當時完全沒有介懷,畢竟我當時的目標是打造「英文母語」。


*請留意看滿分、標準和得分三個數據,慘不忍睹!

*深圳CKC加州兒童會PreK階段的中文測試一窺

SG在AISG讀K和1年級的2年,最喜歡的老師就是教中文的David馬老師。中文在AISG這種純美式國際學校內的教學無法與雙語或公立學校相媲美,但也搞得有聲有色。它的中文教學大綱所用的5Cs屬於外語教學範疇,強調的是溝通、關聯、比較、文化和社區。教材選用的是新加坡的「小學華文」。校內分級教學,沒有中文背景的外國學生著重學習中文的聽和說,像SG這樣的中國孩子會著重讀和寫。整體的教學強調的是讓孩子沉浸在中國的文化中並提升對中國和中文的知識和興趣。

*AISG的校內中文教學大綱

*AISG的中文認字和家庭作業要求

此時我們開始讓SG在校外花時間學中文,主要以認字、寫字✍️為主,每天寫幾頁,大概堅持寫了2-3本練習冊。我也給他買了一些成語小故事,偶爾讀一下。

SG進入一年級之後,開始正式同步國內部編的學習,我甚至雞血地買了《黃岡小狀元作業本》讓他在家做,也請了中山大學研究生背景的老師,每天上門教SG部編中文。所以他當時的中文程度基本可以同步國內的部編水平,也就是說,他是學完新加坡+部編的1年級教材後才來美國的。

在美國申請頂尖私校,很明顯,孩子可以是「中文文盲」,但是他必須比美國本土絕大多數的孩子更精通英文。這一年的「變通」,最終換來了SG的ISEE滿分、SCAT的全球雙高分獎等等。但代價也很慘重,在國內學完的部編語文1年級幾乎要重學……

雙母語如何規劃?


學習中文的目的:

對於中文不參與升學競爭的孩子,建議家長想清楚「讓孩子學中文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家的目的歸類為——

孩子來美國比較早,希望留住中國的根,因為無論如何都是「炎黃子孫」。只有了解一個國家的語言,才能充分感受這個國家的文化,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愛這個國家並產生歸屬感。我們家不能讓孩子們在將來會產生「香蕉人」之類的身份認同混淆問題,希望孩子們永遠為自己的中國背景而驕傲和自豪;

家裡的長輩不會英文,如果孩子也不懂中文,將來連基本的情感交流都很難做到,這在我們家裡是絕對不能出現的;

無法預期十幾年後孩子大學本科畢業時的世界格局,但希望孩子有多個可選擇的發展國家/市場,除了要保留在美國本土的競爭力,也要準備回國發展時中英雙母語所帶來的優勢。

學習中文的常見方式:

家長自己來教——

優點1是省錢,但這種省錢的前提是不計算這位家長的時間/精力投入的價值。如果家長的工作/生活「時薪」很高,這種方式更不划算;

優點2是有親子互動的機會。

缺點1是家長除非有中文教學背景、或願意花時間備課,否則很難提供高質量的中文教學;

缺點2是不容易堅持。

選擇私人中文老師來教——

優點是省錢,因為你付的錢直接進了老師的口袋,少了機構和平臺的運營成本;

缺點是課件和系統往往沒有機構和平臺做的正規,要留心觀察孩子是否適應老師的教學風格、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等。

選擇在線中文機構——

優點是省心省力,前提是選到了孩子適合的機構;

缺點是不便宜,特別是像我這種2個孩子如果每天上1對1課程,光課時費一年的預算就需要大概7、8萬人民幣。

周末去中文學校——

選擇這種方式的海外家庭,多數是希望孩子能維持中文基本水平,每周去中文學校的次數寥寥無幾,通常的授課方式是一對多的大班,用的一般是針對美國華人孩子的教材。成本相對較低,但效率也不高。有家長說,「這種方式可以最低限度地保持孩子學中文的熱情。」這並不符合我們給孩子設定的雙母語目標,也不是我推薦的中文學習方式。

學中文的頻率:

個人認為,本身生活在海外、或在國內讀國際學校的孩子,不管選擇一周上幾次中文課,如果孩子沒有每天做中文閱讀或相關練習,都很難達到滿意的中文學習水平。因此,我讓兩個孩子每天花30分鐘來上課,然後我會額外花15分鐘在課前幫他們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性價比更高的方式,可以是減少上課頻率、比如每周3-4次課,然而每天做中文閱讀和練習,家長多花心思監督。如果預算設定是一周上2次課,搭配充分的每天中文閱讀和練習,也未嘗不可。這個頻率的尺度,大家可以按照給娃設置的中文學習的目標和預算來權衡,核心還是看孩子是否每天做了中文相關的學習。

學中文的強度:

強度與頻率密切相關,且頻率比強度更重要。每天學30分鐘的效果絕對大於每次1小時,每周學3次,即使總時長是相似的。

中文學習的教輔材推薦:

 *Kumon公文式語文2年級下練習冊

在線少兒中文機構推薦:

我目前給兩個孩子使用的是「51Kid在線少兒中文」的1對1個性化定製直播課,兩個孩子在用的中文T老師擁有10年以上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經驗,持有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但這些並不是我選擇她的主要原因,她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下面這些特質:

選擇在線少兒中文機構時的常見誤區和建議:

在線技術的豐富,動畫的投入,都不是學生學好中文的關鍵,反而會因為過於花哨,影響孩子的專注和學習的效果。

大家在比較和選擇在線中文機構時,建議以「內行」的角度去看課程的質量本身,切勿像「外行」般看熱鬧。建議更多關注哪個機構的老師對課程的落實度更高,服務更細緻,課程靈活度跟高。

文末附上「51Kid在線少兒中文」的免費試課方式,掃碼後可以看到介紹,通過右上角的「立即試聽」註冊就可以了。歡迎大家跟我分享和交流你的孩子們在用的學中文的好方法!

本期福利:請點擊「在看」然後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中文」,就可以領取100本中文繪本電子版, 書單列表如下圖。

【快點個「在看」領書吧

現居美國,OfferU「捷申教育」留學公司和"考試媽媽"美式在線學科教育品牌聯合創始人。兩個兒子拿到矽谷最牛私校 The Harker School等名校錄取後,選擇入讀眾多美國總統子女母校、號稱「白宮私塾」的全美K-12頂尖私校 Sidwell Friends School 。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微博「中美晏洋天」,和微信群「中美私校家長圈」中積極分享「以終為始、科學規劃、理性推娃」的國際教育規劃信息。

相關焦點

  • 雙母語是個偽命題
    今天聊一個和語言學習有關的話題,那就是在啟蒙階段中經常聽到的詞:雙母語教育。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夢想,或者焦慮。這個話題之前聊英語學習的時候曾經簡單談過,今天再多聊幾句吧。我們大部分的讀者生活在中國,因為只有一種官方語言,加上移民不多,「雙母語教育」這個詞,更多的可能是出現在很多自媒體的文章,或者英語課程、產品廣告中。
  • 「變通翻譯」的是是非非
    實際上,每個句子的翻譯幾乎都涉及變通的處理,漢語和英語本身存在很大的差異,從句子結構、語序、用詞、修辭、篇章布局,都有很大的不同,刻意模仿原文的翻譯是很難被讀者接受的。具體到這裡的幾個問題:1)「職業秒客」中的秒客,在中國日報網站的一篇文章中採用了音譯處理miaoke,但考慮到漢語普通名詞的音譯在英語中的接受程度不高,在翻譯時可以儘量避免。
  • 中國男孩在美國成鞋王,一雙18萬,貝克漢姆兒子排隊買!
    雖然店開在美國,店主卻是個中國90後,他叫夏嘉歡,今年25歲,賣高端球鞋卻有10年,靠賣鞋賺來的錢,在美國買車、付學費,店裡最貴的,就是這雙喬四和Undefeated的聯名。它從來沒有正式發售過,全世界限量72雙,市價炒到3萬美金(約18萬人民幣)。這也是我們的鎮店之寶。
  • 普通人家,不會英語的父母,孩子也可以中英雙母語嗎?
    普通人家,不會英語的父母,也可以有中英雙母語嗎? 首先,我要和大家肯定的說:完全可以,甚至可以實現中英法三母語,不光是雙母語。 還是類似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中國人普遍的聾啞英語現象,給中國父母一個很大的誤區,以為英語學習是極其高深和專業的事情。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的父母來講,雖然大家都知道英語的重要性,但要幫助自己的孩子從小中英雙母語,是想都不敢想的。 因為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唯有英語很溜的父母才可以做到,要不就是把孩子從小送去國際雙語幼兒園、國際雙語學校。
  • 習得英語如母語,在中國家庭可能嗎?
    中國家庭沒有語言環境,如何習得英語如母語呢?如果一個中國的孩子隨父母移居美國,上美國的幼兒園,周圍經常大量的接觸美國孩子和大人,在英語的環境中,基本上2年就可以習得英語像母語一樣的程度。這是最高效的學習英語方式,而且孩子很輕鬆自如的就習得英語如母語,不需要教,沒有任何的壓力和成本。對於語言敏感期的兒童來講,只需要給他英語環境,就可以輕鬆習得英語如母語。
  • 娃要做到中英文雙母語有多難?
    做到中英文雙母語是很難的,這些年看下來,嘗試這麼做的,失敗的很多,成功的案例卻很少。花生有個表哥,6歲隨著父母去了加拿大,雖然現在還能比較緩慢地和我們對話中文,但他的媽媽卻開玩笑說他是個「文盲」。有一回他回國要來我家吃飯,我告訴他如何坐公交,結果過了好久他才滿頭大汗地到了。我問他是不是堵車了,他說他看不懂站牌上的字,所以就用腿走了4公裡到了我家。
  • 上海首所"雙母語"學校亮相七寶 中英雙母語課程制
    這所設在七寶地區的學校,採用的是中英雙母語課程制,將中文和英文同時作為母語來教學。  記者了解到,上海萬科雙語學校的前身是創立於2006年的復旦萬科實驗學校「國際雙語C班」。據悉,該校使用中文和英文進行教學的課程比例為1:1,其中,除了語文、數學課程使用中文授課外,英語、世界歷史、科學、藝術等科目都採用英語授課。
  • 母語教育的去路
    1988年,大部分同學畢業後到小學工作,40名大專班學員中有十多名成長為特級教師。徐冬梅被新建的揚州師範看中,在那裡教了八年的小學語文教學法,愈發覺得:「中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存在太多的問題,研究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徐冬梅投身於兒童閱讀推廣事業基於兩個身份:第一,兒童母語教育的研究者,再者,母親的角色。1994年,她的兒子出生。
  • 國際母語日:我愛我的母語
    輕輕摸一下黑板,跟大家叨叨幾個小概念,有幾個我當時學到都覺得耳目一新呢:1 大多數中國人都已經是「雙語人群」只要你的家鄉話有很多人聽不懂,你就很有可能已經是」雙語「了,例如上海話+普通話,廣東話+普通話,諸如此類。
  • 林小暖做客gogokid:讓中國孩子學母語般學英語
    12月26日晚8點,擁有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學位、美國認證嬰兒安撫師等多重身份的林小暖做客gogokid大咖課堂,分享自己陪同女兒美國遊學的經驗,借鑑美國校園啟蒙教育的長處,向更多的媽媽們傳授「讓中國孩子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的實戰經驗。
  • 獲得美國國家地理學習最新教材授權,鯨魚外教培優憑「母語教學法...
    該課程將作為鯨魚外教培優的核心特色——「母語式英語教學法」的重要一環,幫助學生全方位提升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達到美國同齡在校生的同等水平。鯨魚外教培優獲得Reach最新版本使用權NGL作為全球領先的英語語言教學內容提供商,一直以來以優質的影音資料、文字內容著稱,為從幼兒到成人階段的全球英語學習者提供高質量教材。
  • 世界母語日 論母語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2000, P55)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制定之前,雖然壯族沒有共同語,許多方言差異很大,相互通話都比較困難,但是人們還是承認有一個壯語存在。在共同語標準建立之前或之後,壯族人母語都會被認為是壯語。  民族共同語發展到較高階段的表現是具有以共同語的書面語為規範的標準。
  • 別再想讓孩子達到雙母語了,這是不可能的
    語言的背後都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習俗理念,其運用變化都是十分細微和多變的,只有掌握這種細微的運用變化,才能將語言學到母語的程度。這不僅需要在母語環境的日常生活中去體會,更需要從出生開始的點點滴滴地學習和日積月累。母語學習開始於嬰兒的「牙牙學語」,然後進入小學進行正規的學習,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這是各國教育通例。
  • 美國留學雙錄取是預科嗎?
    美國留學政策中有一個叫做「雙錄取」的錄取方式,這種錄取實質上是有條件錄取,即語言和專業課同時錄取。主要針對那些母語為非英語的國際學生,成績符合或基本符合美國大學的入學要求,但語言沒有達到學校的標準或需要補充一定的學術課程的學生,為進一步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而提供的免語言成績的有條件錄取。
  • 變通雙錄救業績?保險機構推廣無接觸式雙錄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變通雙錄救業績?保險機構推廣無接觸式雙錄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2月份的保險新單銷售跌入近年低谷,3月份的開局也不景氣,保險公司亟需加強線上化運營,改善經營效果。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江蘇省部分地區調整了壽險銷售全面雙錄的方式,從過去的面對面雙錄改為視頻等非接觸式雙錄。
  • 章子怡,後悔去美國生兒子,給兒子選擇美國戶口了嗎?
    章子怡去美國生兒子的事情,很多人其實都知道,現如今章子怡一家在美國產子之後也回到了國內,近日,因為限籍令的原因,不少網友調侃章子怡是不是後悔去美國生孩子了。對於明星的國籍,其實不少人其實都是有意見的,像劉亦菲吳亦凡這種,從小就是外國國籍的明星都還會引發不少的爭議,更何況是章子怡這種,去美國生孩子,明晃晃地告訴大家,要給兒子選擇一個美國的國籍,觀眾就更加不喜歡了,當時生孩子的時候,還有不少網友在線發問,章子怡會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喝自己代言的中國的奶粉。
  • 鯨魚小班讓中國孩子的英語媲美母語國家孩子的水平
    英語學習一直是中國家長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作為一線城市的麻麻,更是格外關注。
  • 2019年高考話題預測:創新、變通、改革相關的材料作文
    美國管理學家託馬斯.彼德斯說過:「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滅亡。」科技發展穩步向前,各領域間核心技術的差距越來越小,競爭越來越廣,誰都無法猜測下一個競爭對手究竟是誰,也無法預料明天哪所傳統產業會被新興產業所擊敗。
  • 美國教育標準CCSS本土化創新 VIPKID讓中國孩子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
    近年來,國內不少在線少兒英語教育機構都選擇引進美國CSSS標準,幫助中國小朋友學習英語。但是,CCSS畢竟是美國教育部門出臺的面向全美中小學的教育標準,而中國小朋友作為二語學習者,不具備美國孩子成長的母語環境,照搬移植CCSS標準並不適用。因此,對國內在線英語機構來說,在CCSS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新是大勢所趨。
  • 專家談中美教育差異 美母語教育時間是中國3倍
    有專家在會上指出,國內母語教學越來越尷尬 ,美國一周母語教學時間是900分鐘,而國內平均只有300分鐘。    中美母語教育差異大    在論壇上,美國加利福利亞小學、胡克中學校長等教育專家就美國行政管理、教師培養、課程形式、上課方式等做了精彩演講。「我們經過多年對中國學校的走訪發現,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存在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