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中美晏洋天」公眾號裡第一篇寫「中文學習」的文章。在密集的日程裡,兩兄弟還堅持每天上30分鐘的一對一在線中文課、學習部編版的教材。哥哥開始課後讀「幼三國」,弟弟每天聽成語故事,兩兄弟對中文的學習熱情飽滿。很多在國內選擇讓孩子走國際體系的家庭,都有中文學習的煩惱;在海外的華人家庭也一樣。這篇文章我會寫寫兒子從中國到美國學中文的堅持與變通,並分享我用實踐探索出來的校外中文學習的規劃思路,日常推娃學中文的具體資源和方法論,拋磚引玉。
哥哥SG從2歲半就開始每年寒暑假來美國插班微留學。在深圳讀CKC加州兒童會PreK(4-5歲)的時候,我們開始覺得在英語啟蒙、尤其是自然拼讀(Phonics)上已經做得 不錯的CKC,在K年級(5-6歲)難以支撐SG達到英文母語水平,於是我們為他做了轉學申請、入讀AISG廣州美國人國際學校。由於「0投入」,他當時的中文學習是名副其實的「0基礎」,期中期末拿到中文的測評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印象中班裡有個男娃中文的讀字讀詞得分幾乎是滿分,但我當時完全沒有介懷,畢竟我當時的目標是打造「英文母語」。
*請留意看滿分、標準和得分三個數據,慘不忍睹!
*深圳CKC加州兒童會PreK階段的中文測試一窺
SG在AISG讀K和1年級的2年,最喜歡的老師就是教中文的David馬老師。中文在AISG這種純美式國際學校內的教學無法與雙語或公立學校相媲美,但也搞得有聲有色。它的中文教學大綱所用的5Cs屬於外語教學範疇,強調的是溝通、關聯、比較、文化和社區。教材選用的是新加坡的「小學華文」。校內分級教學,沒有中文背景的外國學生著重學習中文的聽和說,像SG這樣的中國孩子會著重讀和寫。整體的教學強調的是讓孩子沉浸在中國的文化中並提升對中國和中文的知識和興趣。
*AISG的校內中文教學大綱
*AISG的中文認字和家庭作業要求
此時我們開始讓SG在校外花時間學中文,主要以認字、寫字✍️為主,每天寫幾頁,大概堅持寫了2-3本練習冊。我也給他買了一些成語小故事,偶爾讀一下。
SG進入一年級之後,開始正式同步國內部編的學習,我甚至雞血地買了《黃岡小狀元作業本》讓他在家做,也請了中山大學研究生背景的老師,每天上門教SG部編中文。所以他當時的中文程度基本可以同步國內的部編水平,也就是說,他是學完新加坡+部編的1年級教材後才來美國的。
在美國申請頂尖私校,很明顯,孩子可以是「中文文盲」,但是他必須比美國本土絕大多數的孩子更精通英文。這一年的「變通」,最終換來了SG的ISEE滿分、SCAT的全球雙高分獎等等。但代價也很慘重,在國內學完的部編語文1年級幾乎要重學……
雙母語如何規劃?
學習中文的目的:
對於中文不參與升學競爭的孩子,建議家長想清楚「讓孩子學中文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家的目的歸類為——
孩子來美國比較早,希望留住中國的根,因為無論如何都是「炎黃子孫」。只有了解一個國家的語言,才能充分感受這個國家的文化,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愛這個國家並產生歸屬感。我們家不能讓孩子們在將來會產生「香蕉人」之類的身份認同混淆問題,希望孩子們永遠為自己的中國背景而驕傲和自豪;
家裡的長輩不會英文,如果孩子也不懂中文,將來連基本的情感交流都很難做到,這在我們家裡是絕對不能出現的;
無法預期十幾年後孩子大學本科畢業時的世界格局,但希望孩子有多個可選擇的發展國家/市場,除了要保留在美國本土的競爭力,也要準備回國發展時中英雙母語所帶來的優勢。
學習中文的常見方式:
家長自己來教——
優點1是省錢,但這種省錢的前提是不計算這位家長的時間/精力投入的價值。如果家長的工作/生活「時薪」很高,這種方式更不划算;
優點2是有親子互動的機會。
缺點1是家長除非有中文教學背景、或願意花時間備課,否則很難提供高質量的中文教學;
缺點2是不容易堅持。
選擇私人中文老師來教——
優點是省錢,因為你付的錢直接進了老師的口袋,少了機構和平臺的運營成本;
缺點是課件和系統往往沒有機構和平臺做的正規,要留心觀察孩子是否適應老師的教學風格、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等。
選擇在線中文機構——
優點是省心省力,前提是選到了孩子適合的機構;
缺點是不便宜,特別是像我這種2個孩子如果每天上1對1課程,光課時費一年的預算就需要大概7、8萬人民幣。
周末去中文學校——
選擇這種方式的海外家庭,多數是希望孩子能維持中文基本水平,每周去中文學校的次數寥寥無幾,通常的授課方式是一對多的大班,用的一般是針對美國華人孩子的教材。成本相對較低,但效率也不高。有家長說,「這種方式可以最低限度地保持孩子學中文的熱情。」這並不符合我們給孩子設定的雙母語目標,也不是我推薦的中文學習方式。
學中文的頻率:
個人認為,本身生活在海外、或在國內讀國際學校的孩子,不管選擇一周上幾次中文課,如果孩子沒有每天做中文閱讀或相關練習,都很難達到滿意的中文學習水平。因此,我讓兩個孩子每天花30分鐘來上課,然後我會額外花15分鐘在課前幫他們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性價比更高的方式,可以是減少上課頻率、比如每周3-4次課,然而每天做中文閱讀和練習,家長多花心思監督。如果預算設定是一周上2次課,搭配充分的每天中文閱讀和練習,也未嘗不可。這個頻率的尺度,大家可以按照給娃設置的中文學習的目標和預算來權衡,核心還是看孩子是否每天做了中文相關的學習。
學中文的強度:
強度與頻率密切相關,且頻率比強度更重要。每天學30分鐘的效果絕對大於每次1小時,每周學3次,即使總時長是相似的。
中文學習的教輔材推薦:
*Kumon公文式語文2年級下練習冊
在線少兒中文機構推薦:
我目前給兩個孩子使用的是「51Kid在線少兒中文」的1對1個性化定製直播課,兩個孩子在用的中文T老師擁有10年以上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經驗,持有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但這些並不是我選擇她的主要原因,她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下面這些特質:
選擇在線少兒中文機構時的常見誤區和建議:
在線技術的豐富,動畫的投入,都不是學生學好中文的關鍵,反而會因為過於花哨,影響孩子的專注和學習的效果。
大家在比較和選擇在線中文機構時,建議以「內行」的角度去看課程的質量本身,切勿像「外行」般看熱鬧。建議更多關注哪個機構的老師對課程的落實度更高,服務更細緻,課程靈活度跟高。
文末附上「51Kid在線少兒中文」的免費試課方式,掃碼後可以看到介紹,通過右上角的「立即試聽」註冊就可以了。歡迎大家跟我分享和交流你的孩子們在用的學中文的好方法!
本期福利:請點擊「在看」然後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中文」,就可以領取100本中文繪本電子版, 書單列表如下圖。
【快點個「在看」領書吧】
現居美國,OfferU「捷申教育」留學公司和"考試媽媽"美式在線學科教育品牌聯合創始人。兩個兒子拿到矽谷最牛私校 The Harker School等名校錄取後,選擇入讀眾多美國總統子女母校、號稱「白宮私塾」的全美K-12頂尖私校 Sidwell Friends School 。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微博「中美晏洋天」,和微信群「中美私校家長圈」中積極分享「以終為始、科學規劃、理性推娃」的國際教育規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