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母語是個偽命題

2021-02-19 一小時爸爸

#前文提要:世衛組織給小朋友每天的作息時間建議。(點擊閱讀:孩子一天應該運動多久、坐多久、睡多久?)

今天聊一個和語言學習有關的話題,那就是在啟蒙階段中經常聽到的詞:雙母語教育。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夢想,或者焦慮。這個話題之前聊英語學習的時候曾經簡單談過,今天再多聊幾句吧。

我們大部分的讀者生活在中國,因為只有一種官方語言,加上移民不多,「雙母語教育」這個詞,更多的可能是出現在很多自媒體的文章,或者英語課程、產品廣告中。不斷地告訴家長,必須如何抓緊孩子人生的幾年,好好努力就能培養出「雙母語」的孩子,如果錯過了這幾年,英語就不可能像母語一樣熟練了。

想要「雙母語」的國內家長往往羨慕移民到國外的家庭,可以更距離地接觸外語,認為他們可以不需要這麼麻煩就實現「雙母語育兒」的理想。但其實我也收到過很多在海外家長的抱怨:不知道應該主要教哪種語言,擔心平均分配導致什麼都學不好,更擔心孩子主要生活在國外的學校環境,未來的中文水平太差。

曾經有一位讀者這樣描述自己的無奈:請別覺得移民到國外,孩子的教育就能輕鬆一些,國內孩子要上的輔導班我們一個都沒少上,還要多上一門中文補習班。

無論生活在國內,還是國外,家長對於「雙母語」的期待和焦慮,其實往往是忽略了一個事情:雙母語,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雙母語是從英文bilingual這個詞來的,bi-是兩個,lingual是語言,加起來的意思用韋氏詞典來解釋,就是「相等的使用兩種語言」。

在形容事物的時候,bilingual是常見和合理的,比如印了兩種語言的雙語繪本,等量用兩種語言教學的雙語學校,兩種同等地位官方語言的雙語國家等等。

但用在人的身上,bilingual一直是個謎。因為雖然有很多人可以熟練的使用兩種甚至多種語言,但真正到能兩種語言都達到同樣熟練的母語級別,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語言是一門非常容易「用進廢退」的,和使用頻次、生活環境都強相關。這導致了很多語言學家否認有真正的:雙母語,或者能真的相等使用多種語言的人,因為人的生活中,不會真的「相等地」將自己的社交生活1:1地均等使用兩種語言或者多種語言,在生活中,總有一種語言佔據主導使用地位。

比如如果在中國生活,父母都是中國人,在家使用中文溝通,而學校是中文,或是雙語學校,那就意味著孩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的生活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中文環境中,那他中文的應用水平肯定會高於英語。而在國外生活的華人家庭,雖然家中可能主要用中文溝通,但在學校、和朋友同學出去社交,大部分都是使用外語,那外語就會成為他的第一語音(master language)。

如果說上面的情況比較難理解,我們就去回憶一下我們身邊的「雙語」:普通話和方言,也同樣有這種矛盾 —— 生活在方言為主的環境中,普通話就很難保持流利標準,生活在普通話環境中,方言就會被模糊生疏。在高考或者大學畢業之後離開家鄉的同學,以及一直在家鄉生活的同學,經過幾年之後再相見,在方言/普通話的應用中,往往就會出現較大的差異。離開當地生活環境後,方言使用也會下降,除非回到當地生活一段時間,否則很難恢復水平。

所以雙母語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一個人能同時將兩種或多種語言達到同等母語水平的程度。

在討論雙母語的話題中,我們還需要考慮一種影響 —— 雖然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遠高於成人,雙語環境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導致孩子對第一語言(master language)的最終掌握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多語種環境不會相互影響。

之前有過一位生活在歐洲的讀者留言問過一個問題:她的孩子剛去幼兒園,因為還不能流利地使用當地語言,所以和老師同學溝通比較麻煩,因此也無法融入。她想在家裡也主要用外語溝通,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但又擔心長時間不接觸中文會影響孩子的中文水平,尤其是看到身邊的華人家庭天天為了孩子的中文能力而發愁,更是焦慮。

我給她講了一個身邊朋友的故事:她的先生是法國人,平時兩個人主要用英語溝通,而他們一起生活在日本。所以孩子日常需要接觸中、法、英、日四種語言,其他人羨慕她家能有「四語環境」,但她自己很鬱悶,因為孩子四種語言的掌握都不夠,經常「混搭」。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在老師的要求下,家裡三個人也都改成主要用日語溝通,之後孩子的日語水平才很快提升。

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即便生活在雙語環境下,也不代表在孩子的語言啟蒙階段,需要努力1:1地混搭使用語言 —— 當然可以讓孩子同時接觸多種語言,但這種同時接觸應該有主有輔,先讓孩子主要掌握好一門語言,同時接觸另一門語言,等第一門掌握的穩固了,第二門再開始提升。

說到這裡,我們再聊一個認為很值得大家參考的案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李先生一生中掌握和使用過6門語言,日語,英語,馬來語,拉丁語,普通話,閩南話。

但李先生認為,他從來沒能將兩種語言同時達到第一語言的水平。在不同時期,他需要用到的主要的工作生活語言不同,而如果工作生活發生變化,他更換了新的語言作為第一語言,那之前的語言水平就會快速弱化和被遺忘。

而作為掌握過6門語言的語言達人,李先生給大家的忠告是:你會的語言越多,你熟悉掌握全部語言的機會就越少。

他也是因此選擇主導新加坡強力推廣使用普通話、簡體字,來取代之前各華人社群的方言。

這是我們今天標題說「雙母語是個偽命題」的原因,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提供兩種語言等同並重的生活環境,同時在孩子學習語言的操作中:多語言學習是可以的,但必須在不同的時間段中有側重,而不是刻意地追求「雙母語」。

最後,再順便回答兩個之前被問到過幾次的相關問題:

1,有些人習慣在中文中穿插英文使用,這是雙語的例子麼?

答:的確有很多海龜或者在外企比較長時間工作的人,會習慣於中英文混雜著說話。這往往被看做是顯擺。當然的確有些人是為了嘚瑟,但大多數人只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第一次接觸某些事物概念時是以英文的形式來理解,之後這個概念又長期是和英文單詞掛鈎起來,所以很難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中文詞,下意識就用記憶中優先級更高的英文詞插入到句子中來使用了。

比如到現在,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如何用是適當的中文來表達「周五要完成個essay」或者「明天你去給老闆做個新項目的presentation」,因為這兩個概念第一次接觸時就是英文,所以如果試圖用中文去表達,就可能會卡殼。

所以看似流利的混雜中英文背後,不一定是代表著兩種語言都很熟練,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之前的生活經歷,在使用中文時出現了「需要用英文來彌補缺失的碎片」。

2,通過你或你身邊的經歷,怎樣學才能在成人後的英語水平更高?

答:如果僅僅限定於我身邊的大部人英語好的人的人生經歷,那可以這樣推斷:

∵ 數學好更容易考進221,985和C9的理科系。

又∵ 理科系更好申請到國外的獎學金留學。

又∵ 留學是最好的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

∴ 提升未來英語水平的最好方法是 —— 好好學數學。


我們新增了日常提問諮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點擊我們公眾號下方工具欄的【提問溝通】告訴我們:


與教育相關的文章,也可以點擊工具欄裡的【文章查詢】,在搜索欄裡輸入「教育」來進入相關的文章列表:

相關焦點

  • 別再相信「英語母語環境學習」了,這就是個偽命題
    母語學習的關鍵是母語的環境,只有在母語環境下學習才能實現母語式學習,這其中有兩個非常關鍵的點:也就是說一天24個小時,除了12小時睡覺時間,另外12個小時,我們都在不斷的被動接受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所以母語教學法,母語環境,類母語環境本身就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偽命題。
  • 冒死說一句:雙母語根本就是偽命題!外語應該這樣學!
    也就是說,雖然小晞能流利地說三國語言,但是她的母語"目前"是中文!因為我發現每當她陷入認真思考時,口中念念有詞用的就是中文!面對100以內的數字,小晞有時用中文、有時用英文、有時說德文,但遇到更大的數字時,她用的一定是中文,儘管Kumon是英文教學▼
  • 雞娃是個偽命題?
    接下來會更忙,民辦初中志願填報,大搖號,小搖號,學位確定,我把話撂在那兒:今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長沒讀懂政策的,絕對不是一兩個,肯定還有看政策越看越糊塗的,各種官方解讀,媒體解讀,機構解讀。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哪些學校收簡歷(簡歷如何體現實力),哪些學校鎖區,一貫制學校真的就是法寶?
  • 說服力是個偽命題
    略微有點職場經驗的人都發現:說服力是個偽命題!因為別人最終能贊成你的觀點,不一定是你口才好說服了他,而是他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主動選擇了你的方案。請點擊輸入說服力是個偽命題圖片描述——促成完美合作!說服力是個偽命題無論採用語重心長和風細雨的表達手段,還是威逼利誘,結果都想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所以威逼利誘是手段,換位思考也是手段。
  • 別再想讓孩子達到雙母語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認為母語至少包括如下二個要素:首先,母語是從小習得並且能最準確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語言。其次,母語是一個人的最終的身份或者文化歸屬。中英文俱佳的「雙母語」教育是很多父母的夢想,全封閉英文環境,沉浸式英文學習,大量輸入原版英文書籍教材、視聽資料,國際學校、雙語學校以及出國留學,究竟能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雙母語」人才呢?
  • 上海首所"雙母語"學校亮相七寶 中英雙母語課程制
    這所設在七寶地區的學校,採用的是中英雙母語課程制,將中文和英文同時作為母語來教學。  記者了解到,上海萬科雙語學校的前身是創立於2006年的復旦萬科實驗學校「國際雙語C班」。據悉,該校使用中文和英文進行教學的課程比例為1:1,其中,除了語文、數學課程使用中文授課外,英語、世界歷史、科學、藝術等科目都採用英語授課。
  • 普通人家,不會英語的父母,孩子也可以中英雙母語嗎?
    普通人家,不會英語的父母,也可以有中英雙母語嗎? 首先,我要和大家肯定的說:完全可以,甚至可以實現中英法三母語,不光是雙母語。 還是類似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所以,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敢奢望自己的孩子從小中英雙母語,英語能像母語一樣流量。 但是透過這個大學畢業生的粵語學習,我們其實發現,任何語言的學習有一個更簡單輕鬆的方式,就是為語言學習者提供語言環境。 我們看幼兒2年輕鬆掌握母語、這個應聘者輕鬆掌握粵語,就是因為有語言環境。
  • 從中國到美國,兒子雙母語的堅持與變通
    印象中班裡有個男娃中文的讀字讀詞得分幾乎是滿分,但我當時完全沒有介懷,畢竟我當時的目標是打造「英文母語」。*請留意看滿分、標準和得分三個數據,慘不忍睹!*深圳CKC加州兒童會PreK階段的中文測試一窺SG在AISG讀K和1年級的2年,最喜歡的老師就是教中文的David馬老師。
  • 日本靖國神社其實就是個偽命題
    日本靖國神社其實就是個偽命題——高雨冬《塑佛之人說佛》系列文、修圖/高雨冬(雨冬江南)我以前的文章裡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我早年從事寺廟和古建築裡的佛像塑造,師從河北正定隆興寺和榮國府民間泥塑彩繪大師張玉辰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建彩繪部王忠傑老師。
  • 世界母語日 論母語
    屬於類型 C 的兒童的母語問題,留待下一節「語言失卻」中討論。(二)雙語家庭與雙母語  世界上也可能存在「雙母語」(包括多母語)現象。雙母語現象可能出現在雙語(包括多語)家庭中。在民族雜居和移民社會中,異族通婚常會形成家庭雙語現象(包括家庭多語現象)。隨著地區和世界性人口移動的加劇,雙語家庭越來越多。在雙語家庭中,兒童很可能自然而然地習得雙語。
  • 醫學專家:精盡人亡是個偽命題
    因此,精盡人亡是個偽命題。對於一些在性愛過程中死去(醫學上叫做性交猝死)的男性,一般都存在著身體方面的原因。性交猝死者往往也是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為高度興奮的性生活易引起心肌缺血、心肌電生理不穩定,誘發嚴重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 唐駿:沒說過是加州理工博士 這是偽命題
    今日,唐駿接受中國之聲採訪,首次正式回應了「造假門」事件,稱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從來沒有說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學博士,而自己拿到的是Pacificwestern大學的博士學位。「首先他以這麼一個方式給我做了一個設定,然後再來證明我不是,首先他是個偽命題,在這個偽命題之下,我肯定是沒有辦法證實。」
  • 婆媳關係是一個偽命題
    婆媳關係是一個偽命題婆媳關係本質上是什麼關係?文/戴浩然 2020年12月3日哪有那麼多媽寶男?先說一下婆媳關係是個偽命題。市場上各種處理婆媳關係的書籍層出不窮,主要是側重於兩者之間的互動,經常會教導媳婦要施以感恩心、同理心等技法,試圖勸說媳婦把婆婆當親娘來看待,來對待;又或者會教一些劍走偏鋒的「妙招」,來對付所謂的「東風惡」惡婆婆。我以為,這是不靠譜的說教,媳婦很難做得到。
  • 江時學:「戰狼外交」是個偽命題
    對此,筆者認為,這些人和媒體渲染的「戰狼外交」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首先,採用哪一種外交風格,取決於一國外交的必要性。顧名思義,「戰狼外交」就是強硬,就是使用有力的外交詞語或外交行為。那麼,與之相對的就是柔軟,我們不妨稱之為「綿羊外交」。無論是「戰狼外交」或「綿羊外交」,都是不同的外交風格而已。哪一種外交風格是可取的?國際上並無公認的標準。
  • 《盜鑰匙的方法》:換位思考只是個偽命題,人生態度才能決定一切
    這是一部雙男主的電影,影片講的是,櫻井是個廢材小演員,他貧困潦倒,到處欠錢,女友跟人跑了,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在一次自殺失敗後,他發現身上太髒了,於是,打算在自殺前先去澡堂洗個澡。近藤是個黑道上有名的殺手,辦事乾淨利落,做事謹慎,不留一絲馬腳。在做完一次任務之後,他被堵車堵得心煩,於是臨時決定去旁邊澡堂泡個澡,沒想到被一塊肥皂滑倒,當場暈了過去,失憶了。同在澡堂的櫻井,剛好撿到了近藤的手牌,於是,兩個人過起了人生互換的生活。
  • 微信電商只是個偽命題?是時候回歸商品的本質了
    微信電商熱火朝天,微信朋友圈賣貨的號稱月入千萬,微信大號動則十萬粉絲,微店、拍拍、京東爭相舉起皇室正宗的牌匾開始準備反淘寶復QQ,微信風頭正勁,做電商的人們開始蠢蠢欲動,紛紛想扮豬吃老虎,去做風口上的那頭豬;筆者認為,微信電商只是個偽命題,電商應該回歸商品的本質,產品和品牌。
  • 打破「偽命題」 維也納酒店締造新模式
    當維也納酒店將退房時間延時至下午兩點,會員延時至下午六點時,業界不解;當維也納酒店在國內首推鐘點房時,業內譁然;當維也納將酒店定位於「五星體驗、二星消費」的輕五星中端酒店時,業內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如今,退房時間延時至下午兩點已成行業標準,鐘點房成為酒店業的重要經營模式,維也納酒店集團用事實打破了「常規論」。
  • 娃要做到中英文雙母語有多難?
    出國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家庭的目標只是讓孩子在中國發展,英語做個趁手的工具,能看看原版資料,搜搜國外信息,定個酒店機票,出國旅遊能和人交流不迷路,也就可以了。其餘就是應試需要了,想在中考和高考拿個高分,英語這門學科和語文數學比起來,難度不算高,投入產出比也很高。
  • 幼兒在家教育,中英雙母語?離你並不遙遠!許多父母已經在路上
    幼兒在家教育,中英雙母語?離你並不遙遠! 有個媽媽說每次去幼兒園接孩子, 他都是呆坐在凳子上, 不開心的樣子,傻等父母。 孩子為什麼不可以自由自在的?
  • 真假4K是偽命題 4K體驗才是王道
    在筆者看來,「真假4K」完全是個偽命題,就好比討論「白雞蛋算不算是雞蛋」一樣毫無營養。只要符合4K電視標準,且能給用戶帶來全方位4K體驗的電視,就是真正的4K電視。  「真假」之爭已有偽命題先例  其實,目前對於「真假4K」的討論,與幾年前「真假八核」之爭非常相似。早在2013年,隨著技術發展,智慧型手機進入了多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