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原標題:變通雙錄救業績?保險機構推廣無接觸式雙錄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2月份的保險新單銷售跌入近年低谷,3月份的開局也不景氣,保險公司亟需加強線上化運營,改善經營效果。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江蘇省部分地區調整了壽險銷售全面雙錄的方式,從過去的面對面雙錄改為視頻等非接觸式雙錄。
江蘇調整雙錄方式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江蘇多地壽險公司在疫情期間推出「無接觸雙錄」服務,方便消費者投保重疾險等1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
保險業「雙錄」,是在2017年11月1日起實施的。根據《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除電話銷售業務和網際網路保險業務之外,人身保險公司在相關情形下銷售保險產品的,要對銷售過程關鍵環節以現場同步錄音錄像的方式予以記錄。
這些情形主要是三種,一是通過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銷售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產品,包括利用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營業場所內自助終端等設備進行銷售;二是通過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以外的其他銷售渠道,銷售投連險產品;三是向60周歲以上的投保人銷售保險期間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產品,都需要雙錄。
本來市場上符合上述三種情形的保險產品份額並不大。但2019年,江蘇、寧波等地將「雙錄」的範圍擴展,除了中介機構外,所有保險機構銷售一年期以上壽險都要雙錄。
疫情爆發後,全國不少地方的人員流動被限制,面對面雙錄的風險增加。在江蘇,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無接觸雙錄流程,也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
據了解,無接觸雙錄的操作是營銷人員通過第三方視頻向投保人介紹保險屬性、保險責任等內容,並把這個過程錄製下來,錄製過程中除了投保人認證合一外,還需要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同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此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曾建議,政策上考慮在減少人員接觸的情況下,淡化雙錄的要求。雙錄增加了投保人和公司成本,不利於業務發展,現在可能對業務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保護消費者有很多選擇,雙錄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政策應需要考慮到公司以及消費者因此增加的成本。
改善線上化經營效果
疫情爆發後,保險公司紛紛推動客戶運營和銷售轉至線上化,但事實是,很多工作並沒有準備好。
為保險公司提供技術服務的一位人士表示,未來在全國範圍實施全業務雙錄是監管趨勢,但「雙錄」本身是一個技術問題,疫情的出現,讓大家再次發現,保險公司科技水平還跟不上要求。
據了解,去年江蘇實行全面雙錄後,各家保險公司都紛紛採購或開發保險智能雙錄軟體。現在壽險公司雙錄面臨的問題有,不支持遠程雙錄、需要代理人朗讀、需要多個手機或準備很多紙質資料、不能實時質檢或質檢反饋慢等等,影響了客戶體驗。
國內資深的個險營銷培訓師鄭榮祿表示,這次疫情倒逼保險公司從總公司到支公司都轉到了線上,但這是被動上線而不是主動改變,大多數人的線上經營水平並不高。
他表示,線上經營有三要素:連結、價值觀、內容。卓越的保險經理人應該從容淡定,認識線上經營的樂趣,長期做才會起變化。
他呼籲,應該要對線上經營有合理預期。「恨不得開一個會增到多少人,做多少業績,恨不得從早到晚什麼會都開,早晚把大家逼上焦慮之路。把短期應急手段轉變為常態化,才是線上運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