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閒逛,發現了一位網友的有趣分享:
我成功把那個段子,變成了現實。
我從小就在考慮要上清華還是北大,後來才知道,我想多了。
我從沒連續拿第一,經常是學一學期,考個第一,然後,我就頹一學期,掉下去啦。再然後,再加把勁,又回到第一。
我曾自信滿滿地告訴自己,考第一多沒意思,哼哼,一切盡在掌控。
多麼王者,多麼榮耀,後來我發現,我真的是想多了。
我平時就有個答題習慣,喜歡做一題,檢查一題。
偏偏那年高考數學,計算量比較大,我剛答完選擇填空題,1個小時就沒啦。
沒事,我45分鐘就能搞定後面的題目,我這樣安慰自己。
可算完第一大題,我就一臉蒙圈。慌亂中,我趕緊連算了5遍,可每次答案不一樣。就這樣,30分鐘又沒啦。
嚇得我趕緊答下一題,我太緊張了,心臟狂跳,手開始顫抖。我試著深呼吸,終於讓手不再顫抖,可心臟狂跳依舊。
慌亂中,我都搞不清哪些題是答完的,哪些題是半路放棄的。
考試結束鈴聲響起,我知道,我今年毀了。
走出考場,我開始哭,覺得天昏地暗,我完了。第二天,考試,我狀態極差。
考試結果出來時,數學是我的強項,竟然只勉強過100分。
我覺得自己沒救了,在別人開心填志願時,我乾脆玩起了遊戲,怎麼嗨,怎麼玩。
最後,我爸幫我填了一所學校,他告訴我:你心態太差,今年走了最好,就別復讀了。
被高考打敗後,我沒勇氣復讀。到了大學,我報復性學習。之後,在考試的道路上,綠燈一直為我亮著。考研,考證什麼的,那叫一個逢考必過呀。
我終於把高考失敗摔下去的高度,一步步爬了回來。
高考失敗
是呀,在高考的戰場上,勝利只屬於那麼一小撮人,大部分人都得面對現實,接受自己暫時還沒成功。
我們曾把失敗渲染得驚天動地,以為自己的人生就要完蛋。
可事實上,任何失敗,都只是一個小插曲。如果你把這次失敗當終點,你所有能炫耀的資本,也就止於這次失敗了。
如果你把這次失敗當跳板,想要漂亮地翻盤,也不是什麼老大難。
是的,上面這個故事,是一個失敗後反擊的版本。
下面再來個震撼的故事,如果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比方說失敗過後,我一直失敗,別人會怎麼看我?
要有想贏的勇氣
今天提到男足失利,我們早就有了抗體,似乎哪天勝利了,才該被懷疑。
早在柏林奧運會,中國男足也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第一輪,就以0:2的戰績,輸給英國,被淘汰出局。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參加奧運會前,男足從1915-1935年的遠東運動會上,連續拿下9屆冠軍。
在參加柏林奧運會的男足隊伍中,有不少華人,他們打破區域隔閡,為民族而戰。
在當時的中國足壇,不像現在,有聲望也沒啥物質回報。那時候,男足隊員不搞兼職,簡直沒活路啊,就連參賽經費,還得自己出。
他們為了籌錢,一路奔走,從越南到印度等國,每到一個國家,就和當地球隊踢一場球賽。既收門票錢,又能搞比賽演練。
一路上他們打了27場比賽,23場打贏, 4場打平。一路賺來的錢,還分給其他奧運選手一半。
他們那麼努力參賽,結局還是很遺憾。可沒多久,因為他們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他們很快成為各大球隊的焦點,還受到很多球隊邀請,在歐洲 「巡遊」。
本來,這支國足會有更好的未來,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們參加的最後一場球賽,是一場義賽,他們用踢球換來的門票費,捐獻給國家買飛機。
之後,他們消散於歷史。「左前衛」陳鎮和,是一名印尼華僑,抗戰時加入空軍,在執行飛行任務時,犧牲了。「左內衛」譚江柏,抗戰後,曾協助運輸抗日物資。他的兒子很有名,是港星譚詠麟。
毫無疑問,國足沒有拿過冠軍,他們都是失敗者,但他們的故事不止於此。
甚至有些失敗,也是一種光榮,一種成功。
在強大的現實碾壓下,你失敗了,甚至你會覺得天塌了,身邊人不愛我了,自己沒救了!
親愛的你,別再用自己的腦洞上演一出恐怖大片啦!一次失敗,又不會讓你一世英名盡毀。別害怕失敗,你永遠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胡適老人家就說過,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但我想說,怕什麼失敗丟人, 只要還在偷偷使勁,總能把失敗的酸楚,釀成甜甜的果脯。人生那麼長,失敗幾次又何妨?
大家好,我是今天有點萌,專門給大家分享一些有趣,漲知識的故事。今天和大家滴互動話題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失敗是因為什麼,對於失敗就意味著很丟人這事兒,你怎麼看?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意思,歡迎點讚、關注、轉發,來一波一條龍操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