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奇怪,
全國各地,
有機會吃到好吃的酸辣粉、麻辣燙、螺螄粉……
但鴨血粉絲的美味一旦離開南京,
就難以被複製。
南京人做鴨血粉絲,有他獨到的一面。
宰鴨子時流出的鴨血,
須趕緊摻入鹽水裡攪合,
稍等片刻,漸漸有凝結,
再放入沸水中煮熟,
然後浸在冷水中備用。
熟鴨血夏天只能保存半天,
冬天可以保存三五天。
鴨血可以清炒,可以煨燉。
南京人喜歡把鴨血丁和豆腐丁合煮,
紅的醬紅,白的乳白,
雅稱紅白豆腐,也是有名的家常菜。
但鴨血的大宗,則是進入小吃店,
與鴨腸一起,製作南京傳統小吃鴨血腸湯。
鴨血腸湯現在已經不大聽說,
取而代之的是鴨血粉絲湯。
據南京作家薛冰回憶,
20世紀80年代初,
那時候還叫鴨血腸湯,五分錢一碗,
店家有些像茶館,面街敞門,
幾張大方桌圍著條凳,
有時候桌椅都鋪到街面上來。
臨街一條長案板,一隻大爐,
火上的湯鍋滾沸,溢出陣陣誘人香氣。
當年沒有廣告,沒有代言人,
商家的競爭全靠商品本身。
店堂深處,
放著幾個大木盆,
裡面分別用水浸著大塊的鴨血和洗淨的鴨腸,
以示貨真價實。
鴨腸需仔細清洗,
稍有疏忽,便會留下難聞的腥味。
家裡清洗鴨腸,都要用鹽麻一麻,以除汙濁。
店裡在清洗之後,入沸水一分鐘,即已煮熟;
煮老了不好吃,
而且鴨腸皺縮也不好看。
湯是用鴨骨架熬出來的高湯,
有時還會摻些雞湯。
煮熟的鴨血切成方丁,
鴨腸切成七段,
盛在大盆裡備用。
有人付錢,便將紅血、白腸入碗,
衝以滾湯,再撒上些青蒜花,
色香味俱佳。
正應和了《隨園食單》裡寫的:
「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
追溯鴨血粉絲湯的根源,
未見同名的記載。
南京方志專家盧冀野《東山瑣綴》「鴨史」,
提到了鴨之附業,有鴨血,俗稱鴨衁(huāng)。
南京民俗學家趙元植介紹——
過去鴨子店大都是回民開的,回民不吃動物的血,店家看到南京人喜歡吃衁子,就把鴨衁賣給漢民食用,同時在賣鴨衁時附帶送鴨湯,增加一些收入。
南京鴨子店在製作鹽水鴨過程中,每天產生大量的鴨湯,鴨衁配帶鮮美的鴨湯,既省鹽又省油,可以用鴨衁燒豆腐,做鴨衁冬瓜湯等,花費不多,細嫩可口,很受老百姓歡迎。
據說這賣鴨衁的錢是老闆娘的私房錢,不入公帳,這是鴨業同行不成文的慣例。
《南京民俗志》關於風味小吃的順口溜——
「臘八粥,豌豆糕,荷葉烏飯炒元宵;糖粥藕,糖芋苗,桂花酒釀小元宵;豆沙條,馬蹄糕,松子茶糕滿街跑;豆腐澇,火腿粽,金陵春卷加年糕;茶葉蛋,鴨血湯,五香驢肉老滷幹;熱老菱,糖山芋,冰糖葫蘆熟荸薺;花香藕,炒米糖,百合綠豆清熱湯。」
鴨血湯名列其中。
前幾年,
南京鴨血粉絲湯最火爆的時候,
有網友說鴨血粉絲湯源自鎮江,
並找出晚清秀才梅茗最早創製鴨血粉絲湯的記載,
不過最後查證,
鎮江多用鵝血,
叫鴨血是因為叫的順口。
大約1985年前後,
鴨血腸湯的做法開始有些不地道。
可能因為農副產品價格上調,鴨腸的價格也隨之提高,
湯裡的鴨腸越來越少,
從紅白參半,到成為點綴,
最後完全消失,成了鴨血湯。
這就不免遭到老食客的非議。
大約是為了撫慰人們對鴨腸的懷念,
不知由誰興起,
在鴨血湯中加進了白色的粉絲,
鴨血腸湯變成鴨血粉絲湯。
20多年過去了,
鴨血粉絲湯逐漸佔領了市場,
贏得了口碑,
鴨血腸湯雖未被完全遺忘,
但也少有人懷念了。
且有人說,
鴨血腸湯那種清湯寡水,
還不如鴨血粉絲湯來得實在,足以充飢,
窈窕淑女有一碗就可以抵一餐。
就鴨血粉絲湯而言,
既有二三十年歷史,
也可以開宗立派。
南京隨處都可以看到賣鴨血粉絲湯的店面,
外地有朋友來,常會點名要吃鴨血粉絲湯,
因此,其「正宗」與否的爭論,
也不能完全視為笑談。
對篤認「鴨子渾身都是寶」的南京人來說,
鴨子身上什麼都不能丟。
鴨腸上的胰子白,在民國年間被做成了一道名菜。
張通之《白門食譜》有記載:「南門外馬祥興美人肝與鳳尾蝦。其所謂美人肝者,即取鴨腹內之胰白作成,殷選擇極淨,烹治合宜看,其質嫩而味美,無可比擬,乃名之為美人肝也。」
胰子白長約6釐米,
每份菜須用三十根,
也就是要殺30隻鴨子,
若非南京這樣吃鴨成風的城市,
美人肝還真是吃不起。
鴨油燒餅,
有些似千層餅,但個頭又小一些,
裡面裹了鴨油和蔥花。
燒餅裡鴨油足,烤得焦黃透酥,
趁熱咬上一口,鹹味中帶點蔥的清香,
鴨油的鮮美混合著芝麻的濃香,
美味之極。
最後要說鴨頭,
鴨頭可以隨鹽水鴨賣,
也可以單獨賣,價錢便宜得多,
南京人有專愛吃鴨頭的,
看上去一個光腦殼,絕無可食之處,
然細細抉剔,皮、筋、腦,各有風味,
一個鴨頭能下二兩酒呢。
南京從板鴨到鹽水鴨製作傳承了600多年,它所衍生出來的金陵鴨餚,金陵鴨肫,以及醬鴨、烤鴨、鴨四件,鴨雜碎都與制鴨技術一脈相承。
無論是高貴的「美人肝」,還是普通的鴨血腸湯,再到今天的鴨血粉絲湯都是一代代南京人傳承和創新的結果。
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
能將一個鴨子吃出如此之多的名堂來?
第九期
素材來源 | 南京都市圈、南京消費研究小組、南京作家薛冰
編輯 | 蔣琰
重點閱讀推薦
剛剛,江蘇宣布調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方案!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今天開工啦!未來南京去上海最快只要1小時!美!1200000盆鮮花南京街頭綻放今晚,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亮燈」啦!國慶節,南京人如何假裝在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