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食譜編制方法和評價

2020-09-16 西安王胖哥

對於幼兒園而言,營養保健工作是重頭,也是園長監督的主要工作。如何做好衛生保健工作,卻是幼教行業永不衰老的話題,以前幼兒園的營養保健工作,完全是由保健老師親力親為手工計算幼兒園小孩吃的營養分析還有體格測評,這既增大了工作的難度,分析又不太準確。通過營養計算軟體計算,可以做單人帶量食譜,可以對幼兒園兒童的體格進行評價。

一 幼兒園膳食營養目標

膳食營養目標是滿足兒童膳食營養需要和消耗,保證學齡前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其中3-6歲兒童日常能量需求是1000-1450千卡,蛋白質55克,脂肪是能量比例的30%-35%,碳水化合物在55%-65%之間。

二 幼兒園膳食制定原則

1.保證充足的能量,能量比例合理,保證學前兒童正常的體重和身高增長。蛋白質供能要佔總能量14%-15%,其中動物性蛋白要佔50%以上。

2 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建議每周一次海產食物,以補充碘,一次動物肝臟約25克/人。以滿足維生素A和鐵的補給。

3 餐次合理,以三餐兩點制為宜。

4 烹調方法得當,主食逐漸過度為普通飯食。每天攝入水果量不少於100克。

三 膳食營養食譜

一日食譜:

早餐:小米粥 100克 麵包 50克 菠菜炒雞蛋 70克

早點:牛奶:100克 餅乾 30克

午餐:米飯 100克 番茄豆腐 60克 蘑菇炒肉片 60 西紅柿蛋湯 100克

午點:蘋果 100克 麵包 50克

晚餐:饅頭 75克 紅燒帶魚 60克 清炒西蘭花 75克 雜糧粥 60克

相關焦點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新疆和田地區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膳食與體格發育調查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部,較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且新疆維吾爾族居民具有獨特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為了解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體格發育及營養狀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保障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本研究於2012年10月對新疆和田地區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膳食攝入和體格發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報導如下。
  • 完善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 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多稜鏡)儘快完善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的頂層設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強化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監管,讓祖國的「花朵」們養料充足、茁壯成長研究表明,相比在讀階段,學齡前階段特別是3歲前的營養狀況,對大腦和智力發育乃至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對一個人的成長更為關鍵。眼下,部分半歲到三歲的農村嬰幼兒可通過國家衛健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部門和機構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等獲得一定營養支持。不過總體看,這些計劃主要在貧困地區開展,尚未對農村學齡前兒童實現全覆蓋。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目的 針對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旨在為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幼兒園教師和廣大學齡前兒童家長等,提出科學的運動推薦與指導,幫助學齡前兒童從小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兒童養育文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
  • 中國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近日發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就小朋友運動的時間、運動類型以及運動的監測與評估給予了推薦。 運動時間:每日累計至少180分鐘,每天至少120 分鐘戶外活動 其中,要注意個體差異,對於原本就不活躍或體質較弱的幼兒,要注意循序漸進。
  • 幼兒園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
    比如當前教研的熱點課題——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它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成果常見諸報章,信息傳來,猶如雪中送炭,一旦為我所用,立即產生效應,何樂而不為?因此,幼兒園要把搜集信息當作一項重要而經常的任務,採取得力措施抓緊抓好。幼兒園上級制定出臺相應的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的方法工作評估質量評價方案並且結合移動多元化本質安全技術。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
    學齡前兒童1、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2、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3、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 學齡前兒童這樣吃,生長發育好,孩子身體棒
    學齡前兒童經過7~24月齡期間膳食模式的過渡和轉變,攝入的食物種類和膳食結構已開始接近成人,這一時期將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01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原則:2016年由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發布的《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2016)》,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該指南(適用於2 周歲以後至未滿6 周歲的學齡前兒童)基於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和營養特點,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增加了幾條專門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關鍵推薦。
  • 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誤區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4、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的發展形象思維是藉助於事物的形象和表象來實現對事物的概括性認識,其特點是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形象。3歲以後兒童開始利用頭腦中的形象進行思維,形象思維是此期兒童思維的特點,如學計算時,用物體的具體形象(實物或圖形),能較好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
  • 學齡前兒童飲食的八大特點
    學齡前寶寶需要補充的營養1、熱能、蛋白質:學齡前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活動能力和活動量均增大,熱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對高於成人。熱能供給量,男、女兒童4歲時分別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歲時分別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
  • 「學齡前兒童」怎麼說
    報導在界定這一孩子的年齡時,用了「preschooler」(學齡前兒童)一詞。英語中,一般稱「嬰兒」為「infant/baby」,稱「1-3歲初學走路的孩子」為「toddler」,而「preschooler」則指「3-6歲未入學的兒童」。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的教學環境、幼兒園風、班風、教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團隊活動、教師的業務及思想素質等,對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每一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都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保證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的責任。信息作為時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價值。在開展教研活動中敏捷地藉助信息媒體,可以拓展思路,增長知識。
  •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 可能會造成挫敗感
    學齡前兒童學英語 可能會造成挫敗感 2016
  • 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共同特點2008-05-07 11:02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longxin   收藏本文導讀:雖然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依然有共同點,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具有一些相同的特點
  • 關注學齡前兒童眼健康 我們一直在行動——長興虹星橋幼兒園開展學齡前兒童眼和視力保健培訓活動
    隨著手機、電子遊戲機、平板電腦等新型電子產品對幼兒生活的侵入,幼兒眼睛視覺發育問題也日漸突出和多發。而幼兒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眼保健關鍵期,兒期注意眼保健,孩子的眼睛將會終生受益,為了積極預防近視,做好孩子的眼保健,10月28日中午,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了學齡前兒童眼和視力保健培訓活動,活動邀請了虹星橋鎮衛生院蔣麗欣醫生主講。
  • 兒童教育專家:孩子學齡前,這四種方法能讓他們更聰明
    現在,許多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教育。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學齡前兒童各方面的可塑性更強。根據兒童 教育專家的研究,如果父母能把握以下四種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使他們變得更聰明。 方法一:培養孩子和父母交談的習慣。
  • 學齡前兒童腦結構和功能聯接組如何發育
    2017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賀永課題組在國際頂尖神經科學類雜誌《Trends in Neurosciences》受邀發表了關於學齡前兒童腦發育聯接組的長篇綜述論文
  • 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說明:性侵害日益成為兒童安全的突出問題,從小培養孩子保護隱私的意識非常重要。說明:孩子無法區分陌生人的好壞,學齡前兒童有權不接觸陌生人遇到危險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說明:學齡前兒童缺乏自救互救能力
  • 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怎樣才科學?
    原創 志玲姐的童藥圈 志玲姐的童藥圈嚴謹、靠譜有趣的兒童合理用藥知識不少父母擔心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問題。呵護寶寶是一門大學問,今天就給出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推薦,收穫科學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