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這樣吃,生長發育好,孩子身體棒

2020-08-20 小太陽兒童健康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給孩子最好的營養,一直是家長或我們幼兒園老師們關注的頭等大事。學齡前兒童經過7~24月齡期間膳食模式的過渡和轉變,攝入的食物種類和膳食結構已開始接近成人,這一時期將是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

那麼,學齡前兒童的飲食應該以什麼為原則,家長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起來看看吧!

01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原則:

2016年由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發布的《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2016)》,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該指南(適用於2 周歲以後至未滿6 周歲的學齡前兒童)基於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和營養特點,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礎上增加了幾條專門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關鍵推薦。

學齡前期是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一個很關鍵的時期,也是培養兒童良好飲食行為和習慣的最重要和關鍵的階段。學齡前期兒童膳食的關鍵是供給其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02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特點:

3歲以後兒童乳牙已出齊,咀嚼、吞咽固體食物的能力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和膳食要求基本接近成人。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健康膳食模式建立奠定基礎,是該期兒童膳食的重點。

8個利於身體發育的飲食習慣:

01

早餐

即三餐皆需早。對於孩子與大人來說,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十餘種疾病。

02

餐前情緒

良好的餐前情緒,是孩子增加食慾的重要措施。吃飯時的情緒是否愉快,也是決定孩子是否樂食的關鍵;不要經常逼迫孩子吃飯或是吃飯時斥責小孩,否則會讓他覺得吃飯是一件討厭的事。

03

佳食

烹調技術要檢討:添加副食品後,要多變化樣式、口味,讓孩子每天對食物感到新奇,手藝不佳的媽媽,不妨多買一些幼兒食譜回家研究。

04

慢食

要教育孩子學會「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的習慣,這種慢食方法有多重效應。

05


烹食

讓孩子參與製作過程:可以讓孩子自己塗果醬、加鹽巴,因為有參與感,所以就會喜愛自己製作的食物。又如,餐前叫孩子幫著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紹即將上桌的菜是其最喜愛者送的,營養和味道如何之類。

06


隔食

大人有時也會因為情緒、氣候而胃口不佳,如果偶爾孩子到了吃飯時間,仍不覺得餓,就別硬要求他吃。相對的,隔一段時間讓孩子再次嘗試:如果孩子對某一項食物感到討厭,可能只是暫時性不喜歡,可以試著隔一段時間再讓他吃吃看。

07


單獨進食

要避免孩子單獨進餐。沒有家長的管教和指點,孩子一般都會胡挑亂選,自己認為好吃的吃一點,其它的菜餚營養再豐富也不會問津;或者吃一點、玩一陣,有的乾脆把飯菜倒掉一些而謊稱自己吃了。

0

8


替食

學會替換原則:食物種類雖然不同,但是營養成分卻是可以替換,如果真的不喜歡某些食物,就試著找出可替換的食物。  


註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快,繼續飲奶很關鍵
    對於兒童而言,奶及奶製品營養豐富且易消化吸收,也是鈣和優質蛋白最佳來源。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飲奶狀況不容樂觀,從而直接影響其營養攝入和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生長發育,我們推薦學齡前兒童應繼續喝奶,並養成良好的喝奶習慣!
  • 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快,繼續飲奶很關鍵!
    據有關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飲奶狀況不容樂觀,從而直接影響其營養攝入和健康成長,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生長發育,我們推薦學齡前兒童應繼續喝奶,並養成良好的喝奶習慣!學齡前兒童繼續喝奶,有益身體健康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迅速,對蛋白質和鈣的需要量高,奶類營養成分齊全、易於消化吸收、營養價值很高,是優質蛋白質和鈣的良好食物來源。
  • 課堂筆記:主任醫師張立琴談學齡前兒童體格生長發育
    近日,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張立琴教授在一場公益講座上詳細為家長們解答了關於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問題,樂學小編前往現場聆聽並認真做了二十三條筆記,希望這些知識能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如何讓學齡前兒童吃得好? 北大教授給您支招兒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營養學專家柴巍中針對學齡前兒童生理、心理髮育特點,講解了學齡前兒童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方法及家長們對孩子飲食的認知誤區等。  身體健康是孩子們的第一條起跑線  柴巍中說,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身體健康是孩子們的第一條起跑線。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
    學齡前兒童1、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2、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3、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 學齡前兒童飲食的八大特點
    學齡之前,寶寶仍然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速度較為旺盛,對於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量甚至比成人還要高。與幼兒相似,學齡前飲食也應注意到熱能需要的個體差異,既要防止熱能攝入不足,也要防止攝入過多發生肥胖症。學齡前兒童肌肉發育較快,再加以內臟器官增長、酶和激素等合成機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質。每日應供給45—558的蛋白質。2、礦物質、維生素:充足的鈣與維生素D的供給不僅能夠影響學前兒童骨骼增長和骨骼硬度的增加,而且與恆牙的健康也有很大關係。
  • 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特點 要多吃什麼最好
    原標題: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特點 要多吃什麼最好   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和其他時期相比有哪些特點呢?學齡前兒童是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飲食的合理安排和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在這裡,為大家科普一下學齡前兒童的飲食方法,千萬不要錯過了。
  • 學齡前兒童必須睡午覺?強迫孩子,可能會影響身高!
    那麼,學齡前兒童究竟需不需要午睡,又會不會影響身高呢?借著即將到來的世界睡眠日(3月21日),小編和大家好好說道說道。1學齡前兒童必須午睡嗎?不能一刀切,因人而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他能hold住的白天清醒時間也在升級,其午睡需求自然會減弱。所以,學齡前兒童是否午睡,不是你我能做主的,而是根據寶貝自身的發育狀況決定的。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哦!2怎樣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午睡?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同時大量研究顯示兒童每天身體活動總時間越多,其健康效益就越大。 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每天進行一定時間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對其運動能力以及骨骼發育都有積極影響 。因此,多項指南均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應累計 60min 以上的中等至高強度的身體活動 。 但應注意,推薦中都是全天的累計量,並不要求一次性完成。
  • 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教育學齡前兒童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兒童教育問題。家長都很重視,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幼兒園老師曾教育他「東西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去」。也有這樣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有好的習慣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另一方面是關於學齡前兒童怎麼學問題。
  • 淺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的環保原則
    現當今,在家長眼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學齡前兒童家具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接觸到的,合理的布局、環保 的選材、安全周到的考慮,是每一個家長都會認真考慮和選擇的。本文由學齡前兒童家具的功能分析入手,首重介紹了學齡前兒童家 具的環保設計原則.
  • 「生長」是量變「發育」是質變!兩者不協調就是兒童生長發育障礙
    兒童的生長和發育是個變化的過程,是不斷發育的。在生長發育的期間,兒童身體的器官,骨骼等都會出現相應的增長。但是,受到一些原因的影響,有一些兒童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看上去會小一些,這時候,家長很擔心是不是得了兒童發育障礙。首先,什麼是兒童生長發育障礙?
  • 超詳細的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解讀來了!你的孩子運動對了麼?
    兒童運動一直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可是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運動量一直沒有一個權威的數據。小狀元找到了國內發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為大家解讀學齡前兒童到底該如何運動!學齡前的兒童在肢體運動上還不夠熟練,應該多進行一些基礎動作的的運動,比如行走、跑步、跳躍、投擲、踢等動作,這些動作能為孩子將來掌握許多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學齡前兒童繪本推薦之四
    圖片來源於網絡一、《點點》、《變變》、《染染》、《塗塗》,這是一套中國我們中國的原創繪本,它符合孩子眼睛的生長發育的規律,孩子最開始,眼睛看到的都是黑白調,眼睛發育更成熟,他才能夠看到彩色二、《十四隻老鼠》,這是一套很棒的全世界的經典繪本,畫得特別美特別細緻,作者是真的就帶著妻子和孩子搬到鄉村。它生活的代入感,早上好,爸爸也起來了,穿衣服最快的是老八,作者跟我們同屬亞洲的文化圈,他跟我們很多生活習慣是相同的,對於我們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講,就是他能理解一個大家庭人們和睦相處。這個是非常少有描繪了人和自然特別和諧相處的一套繪本。
  • 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吃零食嗎?如何合理選擇?
    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吃零食?當然,還會因為給孩子吃零食而引發家庭大戰、婆媳之爭。而恰當食用零食能更好的滿足身體對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因此零食對於學齡前兒童是剛需。呂醫生為大家推薦了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並發布的兩大法寶:「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和「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為家長們提供了推薦和參考。
  • 〔連結〕如何做才能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多元化是學齡前兒童腦發育最重要的天鍵詞。怎久理解「多元化」呢!說得通俗一點兒,就是不要「偏科」。早期啟蒙需要圍繞 「全腦」進行後蒙,大腦的不同區域都要照顧到。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到放鬆、不焦慮,是促進大腦健康發育的關鍵。        由此可見,打罵孩子的危害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大,父母一定要杜絕。此外,對於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長需要有足夠的同理心,比如孩子做噩夢,害怕黑暗、雷電等,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撫工作,讓孩子時刻感覺到:自己有需要時,父母會一直在自己身邊。孩子的焦慮和緊張水平越低,大腦發育就越健康。
  • 新疆和田地區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膳食與體格發育調查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部,較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且新疆維吾爾族居民具有獨特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為了解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體格發育及營養狀況,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保障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本研究於2012年10月對新疆和田地區維吾爾族學齡前兒童膳食攝入和體格發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報導如下。
  • 學齡前兒童適合什麼運動
    為了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家長們都希望讓孩子從小開始鍛鍊身體,多做健身運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學齡前兒童適合什麼運動,給家長們一個參考。適合兒童的運動項目首先,選擇好適宜的運動項目。
  • 看了就明白,學齡前兒童營養補充要從4個方面下手
    學齡前兒童是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飲食的合理安排和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在這裡,就為大家科普一下學齡前兒童的飲食方法,千萬不要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