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生長和發育是個變化的過程,是不斷發育的。在生長發育的期間,兒童身體的器官,骨骼等都會出現相應的增長。但是,受到一些原因的影響,有一些兒童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看上去會小一些,這時候,家長很擔心是不是得了兒童發育障礙。
生長障礙,廣義上講,只要跟體格生長、性腺生長,或者是精神運動發育有關係的障礙,都叫做生長發育障礙。生長是體格或者體積的變大,比如頭圍、胸圍,從小長到大,四肢,從短長到長,包括內臟、肝臟、心臟,從小長到大,腦子不斷的發育完善,這都叫生長,這是廣義的。發育是功能的完善,比如性腺是發育,肝臟的酶不斷的完成,腸道的酶由小時候沒有澱粉酶,或者澱粉酶發育不夠完善到後面有了很好的澱粉酶,這些叫做發育。
這兩者之間也是有關聯性的,生長到一定程度就要發育,或者發育到一定程度,就要生長。就像樹的長大、開花一樣,樹沒有長到一定高度不會開花,所以成長和發育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現在狹義的講,生長的障礙主要是身高和體重,當然,頭圍、胸圍,都可以判斷孩子的生長是不是障礙。
學齡前期(4~6歲)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基礎階段,這時候孩子啊各部位都發展快,突出表現是愛動,骨骼處於儲備期,也在快速生長,所有骨骼發育需要更多營養,骨骼發育日需鈣元素量為每日800-1000毫克。所以有的醫生以及有經驗的家長建議這時候,補充一下鈣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對兒童今後的成長非常重要。
兒童在這個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反應,比如偏食、厭食、鈣質攝入量嚴重不足的現象,影響到骨骼中的鈣質儲備,這將直接導致孩子個頭矮小、發育期身高增幅減小。
10~16歲是孩子發育期,是孩子主要的生長期,尤其個頭好比雨後春筍,有的孩子真是一天一個樣。身體的發育,尤其是骨骼的成長,需要更多的鈣,此時含鈣的食物,飲品如牛奶,鈣元素的攝入應該增大。有研究成果顯示,孩子每天能吸收3萬毫克的鈣質,當然一般孩子所攝入的鈣沒有這麼多,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
到了十六七歲以後,孩子還能「竄一竄」,孩子如果在前兩個階段沒有好好補充鈣質,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生長發育效果,建議不要放棄這個階段,或許還能「更近一步」。
當然不是說放棄前兩階段,在最後再補充,這其實是錯誤的想啊,這個生長發育階段應該是個遞進的過程,切不可以忽略自然發展規律。
今天要去講的主要是身高的問題,身高的生長障礙,過高或過矮,都叫做生長障礙。在每個國家,都會定期的做一個量表,把正常的人群,通過大數據的法則,計算出中國人群的高度範圍,這個表格,是在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中進行大數據的統計,來算出來孩子從矮向高的排隊,從第三個百分位排到第九十七個,表是正常的,比九十七個孩子還要高的孩子,叫巨人症,比第三個還要矮的孩子,叫做矮小症。如果講狹義的生長障礙,或者就講身高的生長障礙,實際上是通過量表來進行一個判斷,過高和過矮都叫做生長障礙。
兒童發育障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一旦出現發育障礙會影響到兒童的智力,個子,甚至會影響到兒童的性格形成,有哪些症狀就說明孩子有生長發育障礙了呢?
1、從外形上看。兒童的面容形態和同齡兒童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患有腦積水引起的發育障礙,這部分兒童的頭圍會特別大的。還有一部分發育障礙的兒童頭圍特別小,這屬於畸形兒。如果是甲狀腺功能引起的發育障礙,兒童的個子與同齡相比顯得特別矮。
2、從運動上看。就拿走路這件事情來說,就能看出是否存在生長發育障礙問題。會走路的時間特別晚,有一部分兒童可能到四五歲的時候才學會走路,走路也不穩,這就是一種明顯的生長障礙。
3、語言發育會比較落後。如果兒童一歲多還不會講話,與同齡孩子相比,落後一兩年,這就是比較嚴重的兒童發育障礙。
兒童發育障礙症狀比較多的,家長需要仔細對照,學會觀察。儘早發現兒童發育上存在的異常,可以早一點進行有效的治療和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