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對於身為父母的的人來說太難選擇了,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的人,這確實是很難決斷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上的幾點誤區和怎樣進行知識教育才更有意義?

一、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存在的誤區
1、急於求成的心態。學齡前兒童處於一個快速學習的階段,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學習新的東西也特別快。但是這並不代表學齡前兒童對知識的學習也很快,尤其是我們認為有用的書本知識,他們學起來是比較慢的,這主要和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模式有關,在這個階段他們主要是以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為主,對知識的學習不能有急於求成的心態,成人認為很簡單的事情他們可能喜歡不斷的重複。比如說,還在在看故事書的時候,一本書會重複很多遍,成人讀的都有些厭煩了,他們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2、模式化學習。學齡前兒童的知識教育不能像小學或者初中那樣,抽一個時間段,一板一眼的進行學習,這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是有難度的,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模式化的學習對於他們來說效果不大,有時還會影響他們今後學習的興趣。
3、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有時候我們為了驗證學習的效果喜歡用考試來驗證,例如英語水平的測試等。但是考試學齡前的兒童的學習是懵懂的,過早用考試來引導勢必會走向誤區,這限制了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對日後的學習不利。
4、缺乏長遠的學習規劃。學齡前兒童的知識教育不能過急,同時也不能缺少長遠規劃,學習使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不能今天我們高興了就帶著孩子看看書、認認字,後面沒時間或者不想教的時候幾個月又不看一下,這樣既不能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不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所以,每次學習不在量大和學習的難度要高,而是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
5、忽略幼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忽略孩子的興趣會讓我們錯過很多驚喜,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結合興趣進行引導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收穫。

二、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方法
1、結合興趣進行知識教育。學齡前兒童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玩耍和遊戲中度過的,我們可以觀察他們感興趣的遊戲和活動是什麼,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一定量的知識教育是可行的。
2、注重引導。知識教育不是那一本和他們一起看或者讓他們自己看這麼簡單的,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這能夠幫助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3、在遊戲中學習。孩子對於遊戲的興趣非常高,在遊戲中進行知識教育是他們很容易接受的。例如,有些孩子喜歡毛絨玩具,有些孩子喜歡各種車輛,這時候我們可以自己製作卡片,把玩具或車輛的名稱寫出來,先交給孩子一邊哪個卡片上寫的什麼字,對應的是哪個玩具,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匹配玩具和名稱,這樣的學習方法效果非常明顯,家長可以自己開發各種這樣的遊戲。
4、家庭的榜樣作用。父母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起初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似乎看不到他們受到了影響,但有時候的影響是我們看不見的,父母長久的學習習慣有時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對於學齡前兒童進行知識教育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