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誤區

2020-12-14 教育探索發現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對於身為父母的的人來說太難選擇了,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的人,這確實是很難決斷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上的幾點誤區和怎樣進行知識教育才更有意義?

圖片來自網絡

一、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存在的誤區

1、急於求成的心態。學齡前兒童處於一個快速學習的階段,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學習新的東西也特別快。但是這並不代表學齡前兒童對知識的學習也很快,尤其是我們認為有用的書本知識,他們學起來是比較慢的,這主要和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模式有關,在這個階段他們主要是以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為主,對知識的學習不能有急於求成的心態,成人認為很簡單的事情他們可能喜歡不斷的重複。比如說,還在在看故事書的時候,一本書會重複很多遍,成人讀的都有些厭煩了,他們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2、模式化學習。學齡前兒童的知識教育不能像小學或者初中那樣,抽一個時間段,一板一眼的進行學習,這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是有難度的,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模式化的學習對於他們來說效果不大,有時還會影響他們今後學習的興趣。

3、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有時候我們為了驗證學習的效果喜歡用考試來驗證,例如英語水平的測試等。但是考試學齡前的兒童的學習是懵懂的,過早用考試來引導勢必會走向誤區,這限制了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對日後的學習不利。

4、缺乏長遠的學習規劃。學齡前兒童的知識教育不能過急,同時也不能缺少長遠規劃,學習使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不能今天我們高興了就帶著孩子看看書、認認字,後面沒時間或者不想教的時候幾個月又不看一下,這樣既不能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不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所以,每次學習不在量大和學習的難度要高,而是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

5、忽略幼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忽略孩子的興趣會讓我們錯過很多驚喜,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結合興趣進行引導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收穫。

圖片來自網絡

二、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方法

1、結合興趣進行知識教育。學齡前兒童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玩耍和遊戲中度過的,我們可以觀察他們感興趣的遊戲和活動是什麼,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一定量的知識教育是可行的。

2、注重引導。知識教育不是那一本和他們一起看或者讓他們自己看這麼簡單的,家長的引導非常關鍵,這能夠幫助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3、在遊戲中學習。孩子對於遊戲的興趣非常高,在遊戲中進行知識教育是他們很容易接受的。例如,有些孩子喜歡毛絨玩具,有些孩子喜歡各種車輛,這時候我們可以自己製作卡片,把玩具或車輛的名稱寫出來,先交給孩子一邊哪個卡片上寫的什麼字,對應的是哪個玩具,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匹配玩具和名稱,這樣的學習方法效果非常明顯,家長可以自己開發各種這樣的遊戲。

4、家庭的榜樣作用。父母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起初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似乎看不到他們受到了影響,但有時候的影響是我們看不見的,父母長久的學習習慣有時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對於學齡前兒童進行知識教育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5、遊戲、學習和勞動此期主要的活動是遊戲,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孩子的許多學習活動是寓於遊戲之中的。學習對於此期兒童不是主要任務,多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在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可進行有意識地教育。學前期兒童勞動的形式主要為自我服務性勞動,如穿脫衣服、自己吃飯等。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教育學齡前兒童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兒童教育問題。家長都很重視,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幼兒園老師曾教育他「東西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去」。也有這樣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有好的習慣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另一方面是關於學齡前兒童怎麼學問題。
  • 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
    上周六,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正式發布,其中首次提出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以上。 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形式主要包括日常活動、遊戲玩耍以及體育運動等。
  • AI與教育碰撞,智能教育機器人在5G時代賦能學齡前兒童教育
    AI對學齡前兒童的洞察依託大數據和心理學,人工智慧洞察到學齡前兒童三大重要特徵。1.人工智慧教育機器人解決方案5G時代,網絡更快。人工智慧教育機器人抓住這個關鍵時期,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提供國學和英語學習環境。兒童在這個時期學習國學和英語,不但知識掌握的紮實,而且,對以後語言的學習有著更深遠的影響。2.
  • 民革中央建議:強化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頂層設計
    根據人民網·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聯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2020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報導,民革中央今年擬提交關於開展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學齡前兒童處於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幼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
  • 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說明:孩子無法區分陌生人的好壞,學齡前兒童有權不接觸陌生人遇到危險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說明:學齡前兒童缺乏自救互救能力因此,有必要從小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別人。「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如何愛學齡前兒童
    在開展保育活動中敏捷地藉助信息媒體,可以拓展思路,增長知識。比如當前教研的熱點課題——「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愛學齡前兒童」問題,它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成果常見諸報章,信息傳來,猶如雪中送炭,一旦為我所用,立即產學齡前兒童借鑑效應,何樂而不為?因此,幼兒園要把搜集信息當作一項重要而經常的任務,採取得力措施抓緊抓好。
  • 幼兒園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
    幼兒園根據新形勢對人才的更高要求,以提高素質為核心,以培養能力為目標,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把握兩個環節,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課題,加以研究、探索與實踐,使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呈現出一個新的局面。信息作為時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價值。在開展保育活動中敏捷地藉助信息媒體,可以拓展思路,增長知識。
  • 如何正確地理解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
    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今天我們就開始來講講。3Q(智商、情商、財商)首先認識一個話題,從關鍵詞開始認知:【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齡前兒童一般是指6周歲之前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又分為乳兒期(0~1歲);嬰兒期(2~3歲);幼兒期(4~6歲)。
  • 幼兒園教育要「變革」!國家又出一「禁令」,學齡前兒童將受影響
    畢竟不上學就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學習先進的知識,進而也就無法掌握以後賴以生存的技能,最後只會被社會淘汰。所以想要在這個社會活得好,取得更大的成就,上學是唯一的途徑。其實在學齡前兒童學習英語本是件好事,但是部分家長比較急功近利,以致於幼兒園為了討好家長,把小孩子學英語從興趣變成了任務,導致學齡前兒童失去了幼兒園本應有的樂趣和歡樂,換來的卻是無休止的沉重的學習壓力。
  • 學齡前兒童英語教學優勢
  • 如何讓學齡前兒童吃得好? 北大教授給您支招兒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營養學專家柴巍中針對學齡前兒童生理、心理髮育特點,講解了學齡前兒童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方法及家長們對孩子飲食的認知誤區等。  身體健康是孩子們的第一條起跑線  柴巍中說,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身體健康是孩子們的第一條起跑線。
  • 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要以積極發展思維為目的,不斷加強,明確方向!
    當然,6歲的孩子必須擁有一定的見識,積累一些關於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人類及其勞動,以及社會生活的基本知識,這是他今後在學校掌握知識的基礎。 調查發現,大一些的學齡前兒童利用已學會的社會上的常規認識模式,掌握了某些觀察事物外部特徵的合理方法。運用這些方法,可使孩子區別接受和分析複雜的事物。
  • 學齡前兒童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今年8月,新華社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上海一家專門為民辦小學招生考試而開設的「幼升小精英培訓班」裡,3000個漢字、100以內加減法和簡單的英語會話以及基本的漢語拼音成為幼兒園畢業前孩子要掌握的「知識標配」。既然絕大多數小學都已實現就近入學,為何「幼小銜接」培訓仍受追捧?
  • 如何做好學齡前兒童的教育?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玩耍」和「思考」的時間段,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當初學走路的時候,這兩個時期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學齡前兒童更多的是「探索」時間,他們對於這個時間是比較好奇的。有時候他們更像一個「科學家」,會對比這個世界的特點跟行為進行試驗。
  • 學齡前兒童如何保護自己 青島公布十大安全理念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兒童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溺水、交通事故、危險行為傷害、火災傷害等兒童安全問題急劇增多,凸顯出兒童自我保護和規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明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兒童安全教育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安全教育上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 孩子學齡前有「6大敏感期」,不知道的父母,可能走入育兒誤區
    要想讓孩子能夠順順利利長大,父母不能心太大,多了解一些育兒知識,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學齡前的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多可以說孩子越長大,父母的教育越不起作用,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個體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不是教育的直接產物,而是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父母應該為兒童的發展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孩子按照發展規律自由活動,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 重點關注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
    最近,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學齡前兒童觸網比例明顯提升,小學生在學齡前就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已達32.9%,並在建議部分首先提出要重視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目的 針對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旨在為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幼兒園教師和廣大學齡前兒童家長等,提出科學的運動推薦與指導,幫助學齡前兒童從小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兒童養育文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