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學齡前兒童的教育?

2020-12-14 超級奶貓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玩耍」和「思考」的時間段,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當初學走路的時候,這兩個時期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學齡前兒童更多的是「探索」時間,他們對於這個時間是比較好奇的。有時候他們更像一個「科學家」,會對比這個世界的特點跟行為進行試驗。

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很多零散的事實跟方方面面的「經驗」。同時這個時候孩子也會開始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對於自己所發現的事物進行相應的思考。在孩子處於學齡前年齡時候,就是這些思考、想像、創造等能力主宰了孩子的玩耍:學習。

當孩子處於學步的時候就已經收集了很多小「碎片」,當孩子處於學齡前階段的時候,就會把之前收集的「碎片」腦子裡進行組合,然後變成各種各樣的圖形。這就標誌著孩子的思考能力已經成熟了,而且他的身體,特別是他的手的敏捷性都增長了。

如果說缺乏外界的幫助,那麼如果你想逐步拓寬孩子的眼界,那麼家長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就要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家長可以通過聽孩子的傾訴,思考孩子的問題。這樣家長就可以跟上孩子的思考過程,通過跟孩子的交流,可以相互吸取信息跟看法。

一、對孩子的思維保持敏感

作為家長的你如果能夠對孩子的思維方式保持一定的敏感度,那麼你就可以認識到寶寶對事情的評論。你就可以將最隨便的會見變得引人入勝。

比如說此時路上經過一輛消防車,這輛車也許就會引起寶寶的思考。

寶寶會問「為什麼那輛車會發出那樣的聲音?」,這是你可以告訴寶寶這是某個地方發生火情了,消防叔叔們敢去救火的,這類車是具有道路優先權的。

或者你可以讓孩子參與到你的每日家務中,像超市跟市場一般孩子都是很喜歡去的。寶寶可以幫助你尋找一些需要購買的東西,並且也能夠幫你推車了。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只會坐在購物車裡了。

二、通過語言幫助孩子了解他人

語言是很負責的,但是卻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溝通橋梁。通常家長會按照寶寶是否會說話作為判斷的孩子是否發育的標準,就好像會說話的寶寶是向成長又邁了一步。其實當孩子出生以後就已經開始跟家長進行一種信息傳達了,常見的哭、笑或者一些肢體動作都是。

儘管孩子沒有辦法說清楚,但是寶寶已經通過簡單的信息「說」明了一切。作為家長的你或許不知道,寶寶看似不會說話表達,但是他們每天都會認真地聽大人說話的內容。在這個聽的過程中,寶寶就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語言能力。科學家甚至發現,寶寶腦中似乎已經預存了一種語言程式,只要大人給予大量的刺激,他們的潛能就有可能被誘發出來。

三、對孩子進行觀察跟傾聽

學齡前的兒童他們會非常注意家長們的每種活動,而且他們會對大人的行為進行模仿,並且會把自己的位置擺設在大人的位置,然後去成為大人們中的一個。他當建築工人時,不僅想到沙子和磚塊,還想到他們的汗水和語言。

寶寶們或許喜歡對自己進行裝扮,但是他們的裝扮往往都很簡單。他們的角色更換是在腦中進行的,這些想像會比服裝道具有用多了。所以有時你會看到孩子會模範醫生 ,他會對玩偶一類的玩具進行安慰:「這是我的聽診器,安靜點,不疼」。這時家長不要參與到其中去。

因為在這個空間裡面他們是屬於孩子自己的,當他在扮演醫生的時候,那些玩偶玩具就是病人,他並希望你來當護士。因為在孩子的劇本裡,有他這個意識跟玩偶病人就夠了。

四、手工製作或創造東西

孩子在學走路的時候,就會對所看到的類似鋼筆、剪刀是怎麼「工作」的感到好奇。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發現自己好像能夠知道怎麼去使用它們了。如果發現孩子在剪紙的時候,不要去問他在做什麼,因為很明顯的,就是在剪紙。

當然你可以問孩子這個東西的叫法,你可以提醒孩子可以照著這個樣子來剪紙。孩子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後,他會觀察剛完成的剪紙。當孩子事先決定把一張紙剪成某種形狀的時候,他的「創造力」就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焦點

  • 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教育學齡前兒童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兒童教育問題。家長都很重視,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幼兒園老師曾教育他「東西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去」。也有這樣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有好的習慣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另一方面是關於學齡前兒童怎麼學問題。
  • 學齡前兒童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書籍
    學齡前兒童教育1、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5、遊戲、學習和勞動此期主要的活動是遊戲,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孩子的許多學習活動是寓於遊戲之中的。學習對於此期兒童不是主要任務,多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在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可進行有意識地教育。學前期兒童勞動的形式主要為自我服務性勞動,如穿脫衣服、自己吃飯等。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學齡前兒童9月份了,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小朋友都要進去學校學習知識了,3-6歲兒童教育是很重要的階段,一般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了,那麼,學齡前兒童是幾歲?來了解一下吧。學齡前兒童是幾歲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
  • 學齡前兒童知識教育的誤區
    學齡前兒童主要是指3~6歲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學齡前兒童的父母,你是否也猶豫過要不要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呢?如果不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怕到了小學之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如果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又擔心過早的接觸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如何愛學齡前兒童
    通過移動多元化本質安全技術來對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愛學齡前兒童質量通過數理統計的實際數據與標準數據進行比對而且還進行幼兒園上級部門組現代化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愛學齡前兒童歷史數據與本年齡段的教學質量數據與同期其他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愛學齡前兒童數據進行類比,得出評分價值,幼兒園反饋回來的信息,形成閉環管理及時將教育技巧的全部在於愛學齡前兒童優異評估質量和經驗載入《
  • 如何正確地理解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
    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情商和財商教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今天我們就開始來講講。學齡前兒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齡前兒童一般是指6周歲之前的孩子,在這個時期,又分為乳兒期(0~1歲);嬰兒期(2~3歲);幼兒期(4~6歲)。
  • 民革中央建議:強化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頂層設計
    根據人民網·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聯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2020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報導,民革中央今年擬提交關於開展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學齡前兒童處於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幼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
  • AI與教育碰撞,智能教育機器人在5G時代賦能學齡前兒童教育
    AI對學齡前兒童的洞察依託大數據和心理學,人工智慧洞察到學齡前兒童三大重要特徵。1.學齡前兒童語言飛速發展34歲的幼兒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兒童記憶力強、語言智能強;因為語言智能發展的緣故,他們喜歡說話,主動與人溝通,常常令大人很煩。但是,如果這個階段的兒童說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通常會造成說話障礙和溝通障礙。這裡的障礙未必是病理性的,內向不說話、不願溝通通常都是這個階段說話需求未被滿足導致的。
  • 關注學齡前兒童眼健康 我們一直在行動——長興虹星橋幼兒園開展學齡前兒童眼和視力保健培訓活動
    而幼兒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眼保健關鍵期,兒期注意眼保健,孩子的眼睛將會終生受益,為了積極預防近視,做好孩子的眼保健,10月28日中午,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了學齡前兒童眼和視力保健培訓活動,活動邀請了虹星橋鎮衛生院蔣麗欣醫生主講。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
    加強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培訓,加快素質教育的轉化,要求幼兒園上級對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變成增強觀念、淨化心靈、提高能力、改進工作的動力需要端正思想,能切切實實抓緊抓好才能保證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的發展,才能確保促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的正常進行,取得了顯著質量,使幼兒園教育適應時代健康發展,從而服務於社會。
  • 學齡前兒童如何保護自己 青島公布十大安全理念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兒童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溺水、交通事故、危險行為傷害、火災傷害等兒童安全問題急劇增多,凸顯出兒童自我保護和規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明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兒童安全教育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安全教育上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 學齡前兒童英語教學優勢
  • 〔連結〕如何做才能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從腦神經科醫生的角度來看,如何幫助學齡前的孩子打造更加聰明的小腦瓜?我整理出「一個中心、五大基本點」, 和大家一起學習。
  • 兒童交流指南:如何與學齡前兒童談論棘手的敏感話題?
    看看我們的專家是如何回答以下三個常見問題的。「4歲的孩子應該知道像陰道和陰莖這樣的詞,」紐約查帕瓜的兒童心理治療師瑪麗。博羅卡表示。現在將這些詞引入孩子的詞彙中,這樣當他慢慢長大,你和他談論性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尷尬了。
  • 幼兒園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
    幼兒園把握兩個環節,培養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意識:1.把握引導管理學齡前兒童事務這一環節,帶動全體學齡前兒童參與自我管理。幼兒園堅持做到三點:一是授權引導管理,即管理明確學齡前兒童職責任務,提出管理的具體要求,使學齡前兒童自我管理行之有據,驗之有規。
  • 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說明:孩子無法區分陌生人的好壞,學齡前兒童有權不接觸陌生人遇到危險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說明:學齡前兒童缺乏自救互救能力因此,有必要從小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別人。「學齡前兒童十大安全理念
  • 運用安全工程實務題——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的安全由誰負責
    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春陽是學齡前兒童傷害事故的責任人,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幼兒園不應承擔事故責任和法律責任。3. 幼兒園如何避免此類糾紛的發生?幼兒園管理需要做哪些改進工作?《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幼兒園應當對在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齡前兒童。」「幼兒園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齡前兒童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 學齡前兒童腦結構和功能聯接組如何發育
    2017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賀永課題組在國際頂尖神經科學類雜誌《Trends in Neurosciences》受邀發表了關於學齡前兒童腦發育聯接組的長篇綜述論文
  •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
    目的 針對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旨在為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童保健專業人員、幼兒園教師和廣大學齡前兒童家長等,提出科學的運動推薦與指導,幫助學齡前兒童從小培養積極的生活方式,讓運動成為兒童養育文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
  • 重點關注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
    最近,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學齡前兒童觸網比例明顯提升,小學生在學齡前就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已達32.9%,並在建議部分首先提出要重視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